一种塑料熔接线评价方法及评价套件技术

技术编号:2688244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5: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塑料熔接线评价方法及相应的评价套件,评价套件包括嵌件和注塑模具。通过在注塑模具中更换不同形状的嵌件,改变熔融树脂的汇合角,得到具有不同熔接线的评价结构,基于评价结构再对熔接线的外观和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可有效、精确地评价注塑时熔融树脂不同汇合角所产生的熔接线的质量。此外,嵌件可以通过粘接、磁吸或镶嵌等方式固定在注塑模具中,方便替换不同形状的嵌件而无需改变注塑模具的原有结构,使用方便快捷。

An evaluation method and Evaluation Kit for plastic fusion 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料熔接线评价方法及评价套件
本专利技术属于注塑
,特别涉及一种塑料熔接线的评价套件及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塑料制品的注塑生产过程中,熔融树脂在模具内会发生至少两个方向的流动,当两股或多股熔融树脂相遇时,由于贴近模具型腔的熔融树脂会快速冷却,导致两股或多股熔融树脂的结合处未能完全结合,就会在塑料制品中形成熔接线,熔接线会影响塑料制品的外观和力学性能,如:在熔接线区域可能会出现条纹、刻痕;熔接线区域内存在困气,困气会阻扰聚合物分子之间的缠绕效应,造成分子链之间彼此分离,使得熔接线区域的机械强度会比非熔接线区域的机械强度低。大部分注塑产品都有熔接线,熔接线很难完全消除,只能尽量减弱其所带来的对产品的影响,并且不同的模具结构和不同的材料都会对熔接线的产生及性能造成影响,这就对熔接线的评价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注塑工厂内的技术人员通常凭借经验设计模具或调试注塑工艺,使注塑得到的产品上的熔接线符合外观和力学性能方面的要求,但并没有形成一套系统、有效的评价体系,浪费精力和试模成本。综上,目前的现有技术不能对熔接线的外观和力学性能进行准确、有效、客观的评价,所以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塑料熔接线的评价方法及相应的评价套件,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能对熔接线的外观和力学性能进行准确、有效、客观的评价的问题。所述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准备嵌件,所述嵌件包括分流部和汇合部,所述分流部用于分流注入的熔融树脂,所述汇合部用于引导不同方向的熔融树脂汇合于一处;步骤二:准备注塑模具,所述注塑模具具有浇口且能够容纳所述嵌件;步骤三:将所述嵌件固定在所述注塑模具中,所述分流部靠近所述浇口,所述汇合部远离所述浇口;步骤四:熔融树脂从所述浇口注入到固定有所述嵌件的所述注塑模具内,冷却成型后,将所述注塑模具打开获得评价结构,所述评价结构上形成有熔接线;步骤五:对所述熔接线质量进行评价。进一步,所述步骤一中准备的所述嵌件的数量不止一个;还包括步骤六,判断所有的所述嵌件是否在步骤三到步骤五全部被使用过,如果是则结束;如果不是,更换具有不同汇合部的嵌件,以改变熔融树脂的汇合角度,然后重复步骤三到步骤六。进一步,所述步骤五中的评价包括对所述熔接线的外观和/或力学性能进行评价。进一步,所述步骤五中,通过提供所述熔接线的深度、长度、形貌或者结构来评价所述熔接线的外观;和/或,通过测试所述熔接线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评价所述熔接线的力学性能。进一步,所述步骤三中将所述嵌件固定在所述注塑模具中,具体是通过粘接、磁吸或镶嵌的方式完成的。本专利技术同时还提供一种塑料熔接线评价嵌件,包括分流部和汇合部,所述汇合部的形状为三角形,所述汇合部远离所述分流部一端的顶角角度设定为所述熔融树脂的汇合角度的补角;设定所述顶角的对边的延伸方向为横向,在所述汇合部的平面内与所述对边垂直的方向为纵向;所述分流部的横向长度沿所述纵向从远离所述对边到靠近所述对边的方向递增。进一步,所述分流部的形状为三角形、半圆形或多边形中的任意一种。进一步,所述嵌件为左右对称结构。进一步,所述嵌件的材质为耐温高于树脂熔融温度材质。进一步,所述分流部的底边长为L1,所述浇口的宽度为L2,t为所述评价结构的壁厚,上述参数满足如下公式:L2≥L1,L1≥10t。相适应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塑料熔接线评价套件,包括嵌件和注塑模具,所述注塑模具具有浇口且能够容纳所述嵌件;所述嵌件为前文所述的嵌件。进一步,所述嵌件与注塑模具之间设有粘接结构、磁吸结构或镶嵌结构。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注塑模具中安装不同形状的嵌件,可以方便地改变熔融树脂的汇合角,从而方便地得到具有对应不同汇合角的熔接线的评价结构,能够精准、高效、客观地对熔接线的外观和力学性能进行评价。其中嵌件可以为金属材料,通过磁吸结构或镶嵌结构固定在注塑模具中,便于替换不同形状的嵌件;嵌件也可以粘接固定在注塑模具中,不需要对嵌件和注塑模具作额外的处理,便于替换不同形状的嵌件,嵌件不会晃动、移位,使嵌件定位精确,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同时嵌件可以为塑料材质或耐温高于熔融树脂的材质,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不容易划伤模具。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塑料熔接线的评价方法的使用方法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塑料熔接线的评价套件的不同形状的嵌件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塑料熔接线的评价套件的评价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塑料熔接线的评价套件的评价结构及对应的嵌件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塑料熔接线的评价套件的评价结构设计尺寸示意图。1-评价结构、11-孔位结构、111-上部、112-下部、12-熔接线、2-嵌件、21-分流部、22-汇合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如图1所示的塑料熔接线的评价方法,包括:步骤一:准备嵌件2,嵌件2包括分流部21和汇合部22,分流部21用于分流注入的熔融树脂,汇合部22用于引导不同方向的熔融树脂汇合于一处;步骤二:准备注塑模具,注塑模具具有浇口且能够容纳嵌件2;步骤三:将嵌件2固定在注塑模具中,分流部21靠近浇口,汇合部22远离浇口;步骤四:熔融树脂从浇口注入到固定有嵌件2的注塑模具内,冷却成型后,将注塑模具打开获得评价结构1,评价结构1上形成有熔接线12;步骤五:对熔接线12质量进行评价。进一步,上述步骤一中准备的嵌件2的数量不止一个;还包括步骤六,判断所有的嵌件2是否全部在步骤三到步骤五使用过,如果是则结束;如果不是,更换具有不同汇合部22的嵌件2,以改变熔融树脂的汇合角度,然后重复步骤三到步骤六。如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的嵌件2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嵌件2为一体成型的左右对称结构,包括汇合部22和分流部21。分流部21的形状可以为三角形、半圆形或多边形中的任意一种;汇合部22的形状为三角形。汇合部22远离分流部21一端的顶角角度设定为熔融树脂的汇合角度的补角;设定顶角的对边的延伸方向为横向,在汇合部22的平面内与对边垂直的方向为纵向;分流部21的横向长度沿纵向从远离对边到靠近对边的方向递增。将嵌件2放在在注塑模具中时,分流部21需要靠近注塑模具的浇口,汇合部22需要远离注塑模具的浇口。本实施例中,嵌件2安装在注塑模具中,示例性地,在注塑模具和嵌件2之间设有粘接结构,因而无需改变模具结构,嵌件2通过粘接结构就可以粘接在注塑模具中。例如,在嵌件2和注塑模具之间使用环氧树脂作为粘接剂,将嵌件2固定在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塑料熔接线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准备嵌件,所述嵌件包括分流部和汇合部,所述分流部用于分流注入的熔融树脂,所述汇合部用于引导不同方向的熔融树脂汇合于一处;/n步骤二:准备注塑模具,所述注塑模具具有浇口且能够容纳所述嵌件;/n步骤三:将所述嵌件固定在所述注塑模具中,所述分流部靠近所述浇口,所述汇合部远离所述浇口;/n步骤四:熔融树脂从所述浇口注入到固定有所述嵌件的所述注塑模具内,冷却成型后,将所述注塑模具打开获得评价结构,所述评价结构上形成有熔接线;/n步骤五:对所述熔接线质量进行评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料熔接线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准备嵌件,所述嵌件包括分流部和汇合部,所述分流部用于分流注入的熔融树脂,所述汇合部用于引导不同方向的熔融树脂汇合于一处;
步骤二:准备注塑模具,所述注塑模具具有浇口且能够容纳所述嵌件;
步骤三:将所述嵌件固定在所述注塑模具中,所述分流部靠近所述浇口,所述汇合部远离所述浇口;
步骤四:熔融树脂从所述浇口注入到固定有所述嵌件的所述注塑模具内,冷却成型后,将所述注塑模具打开获得评价结构,所述评价结构上形成有熔接线;
步骤五:对所述熔接线质量进行评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熔接线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准备的所述嵌件的数量不止一个;
还包括步骤六,判断所有的所述嵌件是否在步骤三到步骤五全部被使用过,如果是则结束;如果不是,更换具有不同汇合部的嵌件,以改变熔融树脂的汇合角度,然后重复步骤三到步骤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熔接线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的评价包括对所述熔接线的外观和/或力学性能进行评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塑料熔接线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通过提供所述熔接线的深度、长度、形貌或者结构来评价所述熔接线的外观;和/或,通过测试所述熔接线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评价所述熔接线的力学性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熔接线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相麟严卫卫俞飞张云青杨良波黄佳佳周琴平杨明孙长周丁正亚
申请(专利权)人: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