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按摩仪及其佩戴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8023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4: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按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颈部按摩仪及其佩戴支架。该佩戴支架包括:主体,包括相互扣盖连接的内壳和外壳,内壳位于朝向人体颈部的一侧,外壳位于背离人体颈部的一侧,内壳和外壳之间围合出容置腔;电路板,位于容置腔中;滚轮键,设置于外壳并自外壳的外表面露出,所述滚轮键能够沿所述佩戴支架的弧形延伸方向双向滚动,滚轮键用于在向第一方向滚动时向电路板反馈第一信号,滚轮键还用于在向第二方向滚动时向电路板反馈第二信号。该颈部按摩仪利用滚轮键的滚动操作实现不同操作命令的选择,使用时无需辨认、区分不同的按键,具有较好的按键操作防呆效果,大大方便了用户的操作。

Neck massage instrument and its wearing brac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颈部按摩仪及其佩戴支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按摩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颈部按摩仪及其佩戴支架。
技术介绍
目前,在相关技术中,为了便于用户控制颈部按摩仪实现某些功能控制,例如实现颈部按摩仪的开启、关闭、按摩模式选择、按摩力度调节等,通常会在颈部按摩仪上设置多个按键,以便于用户可通过按压对应的按键来操控颈部按摩仪的相应操作。然而,颈部按摩仪上的多个按键通常为相互独立且临近设置的按压式按键,在用户将颈部按摩仪佩戴在颈部后,用户通常看不到颈部按摩仪上的按键,难以区分上述按键,易出现误操作的情况,给用户带来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颈部按摩仪及其佩戴支架,无需区分按键,具有较好的按键操作防呆效果,方便用户操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佩戴支架,应用于颈部按摩仪,所述佩戴支架呈弧形以适于颈部佩戴,所述佩戴支架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相互扣盖连接的内壳和外壳,所述内壳位于朝向人体颈部的一侧,所述外壳位于背离人体颈部的一侧,所述内壳和所述外壳之间围合出容置腔;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容置腔中;以及,滚轮键,所述滚轮键设置于所述外壳并自所述外壳的外表面露出,所述滚轮键能够沿所述佩戴支架的弧形延伸方向双向滚动,所述滚轮键用于在向第一方向滚动时向所述电路板反馈第一信号,所述滚轮键还用于在向第二方向滚动时向所述电路板反馈第二信号。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为不同的信号。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安装部,所述滚轮键安装于所述安装部并凸出于所述外壳的外表面。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置于所述外壳的轴向上的中间部位处。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外壳的中间部位向背离所述内壳的方向呈弧形拱起。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佩戴支架包括相互连接的中间支架和手柄,所述手柄包括自由端和与所述自由端相对设置的连接端,所述连接端用于与所述中间支架连接;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自由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安装部与所述连接端之间的距离。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与所述自由端的距离为5mm-20mm。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佩戴支架包括相互连接的中间支架和手柄,所述手柄包括自由端和与所述自由端相对设置的连接端,所述连接端用于与所述中间支架连接;所述内壳包括第一内壳段和第二内壳段,所述第一内壳段和所述第二内壳段沿所述连接端到自由端的方向依次布置,所述第一内壳段具有用于与人体颈部贴合的凹面,所述第二内壳段具有用于朝向人体颈部拱起的凸面,所述第二内壳段远离所述连接端的一端朝向背离人体颈部的方向延伸。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上还设置有功能按键,所述功能按键用于向所述电路板反馈与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不同的第三信号。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功能按键位于所述滚轮键的滚动方向上。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佩戴支架包括相互连接的中间支架和手柄,所述手柄包括自由端和与所述自由端相对设置的连接端,所述功能按键位于所述滚轮键远离所述手柄的自由端的一侧。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功能按键与用于安装所述滚轮键的安装部之间的距离为3mm-10mm。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滚轮键的外侧表面设置有摩擦花纹。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滚轮键还用于在按压方向移动时向所述颈部按摩仪的电路板反馈第四信号,所述第四信号与所述第一信号、所述第二信号不同。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颈部按摩仪,该颈部按摩仪包括上述的佩戴支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颈部按摩仪及其佩戴支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将佩戴支架上的按键设置为滚轮键,并将该滚轮键设置于佩戴支架的外壳上,实际使用时,用户可通过沿第一方向滚动该滚轮键向电路板反馈第一信号,而通过沿第二方向滚动该滚轮键可向电路板反馈第二信号,这样一来,可通过一个按键的滚动操作实现不同操作命令的选择,以使用户需要对滚轮键进行操作时,无需用眼睛观看、区分对应地按键的功能,而是直接通过滚动方式去切换颈部按摩仪的功能,具有较好的按键操作防呆效果,大大方便了用户的操作。当佩戴支架被佩戴在颈部时,操作滚轮键时,需要用手指握持,使用拇指进行操作,沿佩戴支架的弧形延伸方向滚动的滚轮键,与拇指延伸方向更为一致,操作体验更好;此外,佩戴支架的弧形延伸方向上的佩戴支架的长度更长,滚轮键滚动方向的两侧均为佩戴支架的主体,当操作滚轮键时主体对于手指具有较好的承托作用,当用手指操作滚轮键时,手指不会滑动至落空,无需再次触摸寻找滚轮键。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颈部按摩仪的第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颈部按摩仪的第二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颈部按摩仪的手柄的第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颈部按摩仪的手柄的第二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颈部按摩仪的手柄的外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颈部按摩仪的手柄的第三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标:100、手柄;10、主体;11、内壳;111、第一内壳段;1111、凹面;112、第二内壳段;1121、凸面;12、外壳;121、安装部;122、第一外壳段;123、耳块段;13、连接端;14、自由端;20、滚轮键;40、功能按键;50、中间支架;60、按摩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专利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佩戴支架,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颈部按摩仪,所述佩戴支架呈弧形以适于颈部佩戴,所述佩戴支架包括:/n主体,所述主体包括相互扣盖连接的内壳和外壳,所述内壳位于朝向人体颈部的一侧,所述外壳位于背离人体颈部的一侧,所述内壳和所述外壳之间围合出容置腔;/n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容置腔中;以及,/n滚轮键,所述滚轮键设置于所述外壳并自所述外壳的外表面露出,所述滚轮键能够沿所述佩戴支架的弧形延伸方向双向滚动,所述滚轮键用于在向第一方向滚动时向所述电路板反馈第一信号,所述滚轮键还用于在向第二方向滚动时向所述电路板反馈第二信号。/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619 CN 20202117738371.一种佩戴支架,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颈部按摩仪,所述佩戴支架呈弧形以适于颈部佩戴,所述佩戴支架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包括相互扣盖连接的内壳和外壳,所述内壳位于朝向人体颈部的一侧,所述外壳位于背离人体颈部的一侧,所述内壳和所述外壳之间围合出容置腔;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容置腔中;以及,
滚轮键,所述滚轮键设置于所述外壳并自所述外壳的外表面露出,所述滚轮键能够沿所述佩戴支架的弧形延伸方向双向滚动,所述滚轮键用于在向第一方向滚动时向所述电路板反馈第一信号,所述滚轮键还用于在向第二方向滚动时向所述电路板反馈第二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佩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为不同的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佩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安装部,所述滚轮键安装于所述安装部并凸出于所述外壳的外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佩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置于所述外壳的轴向上的中间部位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佩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中间部位向背离所述内壳的方向呈弧形拱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佩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佩戴支架包括相互连接的中间支架和手柄,所述手柄包括自由端和与所述自由端相对设置的连接端,所述连接端用于与所述中间支架连接;
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自由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安装部与所述连接端之间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佩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与所述自由端的距离为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杰李恒罗志高
申请(专利权)人:未来穿戴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