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枪弹伤急救止血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7963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4: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枪弹伤急救止血棒,包括芯管、充气套囊和止血层,所述芯管的前端是封闭端,所述充气套囊以密闭方式套在所述芯管的前部,所述芯管设有与所述充气套囊内腔连通的充气孔,所述止血层套在所述充气套囊的外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可较深插入伤口的止血棒,通过充气套囊使止血材料膨胀,填塞充实伤口,压迫动脉,快速在伤口深处产生止血作用,可显著提高伤员的现场处置效果;采用注射器使充气套囊膨胀,可适应急救器材的配置和携带;采用压缩气瓶使充气套囊膨胀,更进一步地提高了使用的便利和处置效率。

A first aid hemostatic stick for gunshot wou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枪弹伤急救止血棒
本专利技术属于创伤急救材料,尤其涉及一种枪弹伤急救止血棒。
技术介绍
人体在遭受枪弹伤(如子弹伤、弹片伤或刀伤)后,会产生较深的伤口,并常常会伤及动脉,造成大量出血,危及生命。因此,需要在创伤现场进行紧急处置。及时地进行伤口止血,对抢救伤员生命极为重要。目前的常用的紧急处置方法是填塞止血材料和伤口包扎,但这些抢救措施只能处理伤口的浅层和皮肤,对较深的伤及动脉的伤口救治效果有限,且处理过程较为复杂,效率低,不能很好的适应战场及紧急情况的场合。由柴家科领衔的研究团队研发了一种适用于战创伤致命大出血的止血材料,具有快速制止动脉大出血的功效,但需要将止血材料填塞充实到伤口内的动脉位置才能获得良好的止血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枪弹伤急救止血棒的技术方案,使枪弹伤的紧急处置更为快速,效果更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枪弹伤急救止血棒,包括芯管、充气套囊和止血层,所述芯管的前端是封闭端,所述充气套囊以密闭方式套在所述芯管上,所述芯管设有与所述充气套囊内腔连通的充气孔,所述止血层套在所述充气套囊的外部。更进一步,为了保持充气套囊和止血层在插入伤口时保持完整,所述芯管的前端设有球头。更进一步,为了实现对充气套囊的充气,所述芯管的后端设有充气口,所述充气口设有单向阀。更进一步,为了方便的对充气套囊充气,所述充气口是与注射器连接的充气口。更进一步,为了获得良好的刚性和可弯曲性能,所述芯管是PVC材质的芯管。更进一步,控制充气压力、获得最佳的急救效果,所述芯管的后端设有检测口,所述检测口设有单向阀。更进一步,为了更容易携带和使用,所述芯管的后端设有压缩气瓶。更进一步,一种较佳的压缩气瓶内的气体压力是,所述压缩气瓶内的气体压力不大于1.2mPa。更进一步,一种优选的止血材料是,所述止血层是由聚丙烯酸钠通过酰化聚乙二醇交联接枝到壳聚糖分子、通过过硫酸铵引发的自由基聚合反应以及碳酸氢钠制孔形成的海绵。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可较深插入伤口的止血棒,通过充气套囊使止血材料膨胀,填塞充实伤口,压迫动脉,快速在伤口深处产生止血作用,可显著提高伤员的现场处置效果;采用注射器使充气套囊膨胀,可适应急救器材的配置和携带;采用压缩气瓶使充气套囊膨胀,更进一步地提高了使用的便利和处置效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外部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芯管、充气套囊和止血层的结构分解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止血层部分的结构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止血层部分的结构断面图,是图3的A-A剖面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充气套囊膨胀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采用注射器对充气套囊充气,使止血层膨胀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芯管设有充气口和检测口的结构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芯管设有压缩气瓶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8,一种枪弹伤急救止血棒,包括芯管10、充气套囊20和止血层30,所述芯管的前端是封闭端,所述充气套囊以密闭方式套在所述芯管上,所述芯管设有与所述充气套囊内腔连通的充气孔11,止血层套在所述充气套囊的外部。所述芯管的前端设有球头12。所述芯管的后端设有充气口13,所述充气口设有单向阀。所述充气口是与注射器40连接的充气口。所述芯管是PVC材质的芯管。为了检测充气压力,所述芯管的后端设有检测口14,所述检测口设有单向阀。作为另一种充气方案,所述芯管的后端设有压缩气瓶50。所述压缩气瓶内的气体压力不大于1.2mPA。所述止血层是由聚丙烯酸钠通过酰化聚乙二醇交联接枝到壳聚糖分子、通过过硫酸铵引发的自由基聚合反应以及碳酸氢钠制孔形成的海绵。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6,一种枪弹伤急救止血棒,包括芯管10、充气套囊20和止血层30。芯管的前端是封闭端,芯管设有与充气套囊内腔连通的充气孔11。为了便于插入伤口,芯管的前端设有球头12。芯管的后端设有充气口13,充气口设有单向阀,使气体只能单向进入芯管。本实施例的充气口是与注射器40连接的充气口,如图6所示。芯管的直径为2mm~4mm,芯管的壁厚为0.5mm~1mm,较适合于芯管的材质是具有较好的刚性、同时又可适当弯曲的非金属材料,本实施例采用PVC管。充气套囊是袖套状充气套囊,充气套囊以密闭方式套在芯管上,充气套囊包裹芯管的前端,芯管的充气孔11与充气套囊内腔连通。止血层30是由聚丙烯酸钠通过酰化聚乙二醇交联接枝到壳聚糖分子、通过过硫酸铵引发的自由基聚合反应以及碳酸氢钠制孔形成的海绵状材质,再经洗涤、干燥、成形、辐照灭菌。止血层套在充气套囊的外部,止血层的厚度为1.5mm~6mm,止血层的长度为150mm~200mm。当充气套囊充气膨胀时,止血层随之膨胀。止血层的作用机理包括:整体传导外力:材料柔韧,吸水后凝胶化,抗压,可有效传导外部压力;强力夺水促凝:多孔道虹吸增大接触面积,超吸水、锁水快速夺取血液中水分;创面粘附封闭:与湿性创面产生粘附作用,封闭出血点,避免血凝块脱落再出血;持续吸水强化:不断从血液或血凝块中夺取水分,并转运至后方材料,使血凝块更坚实。本专利技术的止血层的优点包括:操作简单,取出材料,直接按压在出血点即可。适应面广,产品为柔韧海绵,可折叠,可卷曲,可按压,适于体表各种复杂形貌。作用力强,产品超吸水锁水作用强,速度快,可在1分钟内达自重60倍以上,夺水性能优异,使得血液快速浓缩、凝血。稳定性好,产品通过与创面的粘附作用封闭出血点、防止凝血块移位和脱落,通过持续吸水作用增强凝血块强度,进一步稳定凝血块,防止伤员在移动和运输过程中继发出血。预防感染,产品可有效阻隔细菌等微生物污染创面。同时超强的吸水锁水作用使得创面干爽无积液,不利于细菌繁殖。便于清创:用盐水润湿界面即可使材料与创面自然分离,不产生牵拉、撕扯作用。止血过程中,产品在外力作用和血液浸泡下始终保持整体性,不碎裂,可整体移除。本实施例的枪弹伤急救止血棒在进行伤口止血时,将带有止血层的前端插入伤口中,使止血层抵近动脉的创口处,然后采用注射器对充气套囊充气,使止血层随之膨胀,止血层还会吸收出血产生膨胀,止血层会压迫出血的动脉,获得止血效果。枪弹伤急救止血棒携带方便,注射器也是常备的急救器材,为战场和应急现场的救护提供了方便。由于枪弹伤会出现曲折深入体内的伤口,本实施例的枪弹伤急救止血棒可适当弯曲,更好的适应多种枪弹伤的急救。实施例二:如图7,一种枪弹伤急救止血棒,本实施例是实施例一的一种改进。本实施例中,芯管的后端除设有充气口13,还设有检测口14,检测口也设有单向阀。检测口用于连接压力计60,可检测对充气套囊充气压力。在急救过程中,救护人员可通过压力计控制和调整充气压力,获得最佳的急救效果。研究人员可以通过采集充气套囊的压力数据,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救治方法和器材。压力计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枪弹伤急救止血棒,其特征在于,包括芯管、充气套囊和止血层,所述芯管的前端是封闭端,所述充气套囊以密闭方式套在所述芯管上,所述芯管设有与所述充气套囊内腔连通的充气孔,所述止血层套在所述充气套囊的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枪弹伤急救止血棒,其特征在于,包括芯管、充气套囊和止血层,所述芯管的前端是封闭端,所述充气套囊以密闭方式套在所述芯管上,所述芯管设有与所述充气套囊内腔连通的充气孔,所述止血层套在所述充气套囊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枪弹伤急救止血棒,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管的前端设有球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枪弹伤急救止血棒,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管的后端设有充气口,所述充气口设有单向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枪弹伤急救止血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口是与注射器连接的充气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枪弹伤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迟云飞柴家科畅阳尹会男胡泉冯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