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菇液体栽培培养液及鹿茸菇液体栽培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78558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4: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菌菇培养液,尤其是鹿茸菇液体栽培培养液,由以下原料按照重量份数制成:白糖11~13份;酵母5.5~6.5份;豆粕3.5~4.5份;玉米粉0.5~0.7份;无水硫酸镁0.4~0.6份;磷酸二氢钾0.3~0.5份;消泡剂0.1~0.3份;水990~110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鹿茸菇液体栽培培养液培养周期短、菌种纯度高、菌种活力稳定。

Liquid culture medium and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pilose antler mushroo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鹿茸菇液体栽培培养液及鹿茸菇液体栽培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菌菇培养液,尤其是鹿茸菇液体栽培培养液及鹿茸菇液体栽培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鹿茸菇的栽培种培养多采用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固体培养基培养周期长,菌种的纯度底,并且菌种的活力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培养周期短、菌种纯度高、菌种活力稳定的鹿茸菇液体栽培培养液,具体技术方案为:鹿茸菇液体栽培培养液,由以下原料按照重量份数制成:白糖11~13份;酵母5.5~6.5份;豆粕3.5~4.5份;玉米粉0.5~0.7份;无水硫酸镁0.4~0.6份;磷酸二氢钾0.3~0.5份;消泡剂0.1~0.3份;水990~1100份。进一步的,所述鹿茸菇液体栽培培养液的pH值为6.5±0.2。鹿茸菇液体栽培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01、配置原料;S102、并将原料用热水溶解,得到鹿茸菇液体栽培培养液;S103、将培养液加入到培养罐中,并密封培养罐;S104、通入蒸汽进行灭菌;S105、灭菌后,关闭排气阀,关闭接种口,将罐内培养液温度冷却至22~24℃;S106、将准备好的液体原种菌丝搅拌均匀,准备检测用细菌试管培养基和霉菌试管培养基;S107、接种,先打开培养罐的接种阀,然后将准备好的液体原种菌丝接入到培养罐,同时取部分液体原种菌丝分别接到细菌试管和霉菌试管中,再取部分液体原种菌丝进行菌种质量检测;S108、关闭接种阀;S109、培养,培养罐培养1~3天时观察是否有污染,2~3天观察罐内是否有细小颗粒状态菌丝,4天以后观察罐内可视菌丝含量是否达到0.8以上;5天以后取样检测;同时对细菌试管和霉菌试管进行培养,在5天以后对细菌试管和霉菌试管中有无细菌、霉菌来确定菌种发酵罐有无污染。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02中热水的温度为75~85℃。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04中当温度升至95~105℃时打开排气阀,接种口打开不大于一半,直到温度升至120~124℃,保持时间不少于十分钟,然后打开滤芯灭菌不小于40分钟。进一步的,所述步骤是S105和步骤S108中,关闭接种阀后均用75%的酒精棉塞紧阀口。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06中采用磁力搅拌的方式对准备好的液体原种菌丝进行打碎搅拌。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07中接种前先对培养罐接种口进行灭菌,灭菌时用95%的酒精棉围绕接种口设置一圈,然后点火灭菌,同时对放置菌丝的玻璃容器的瓶口进行火焰灭菌。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09中,细菌试管和霉菌试管均放置在恒温箱内培养,温度为36~38℃。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09中还包括菌丝检测,所述菌丝检测在五天后进行,从培养罐中取出部分菌液,使用离心机分离处菌丝,其中,菌丝的重量为菌液总重量的0.9~1.1%,pH值为5.8~6,糖分2~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鹿茸菇液体栽培培养液培养周期短、菌种纯度高、菌种活力稳定。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鹿茸菇液体栽培培养液,由以下原料按照重量份数制成:白糖11~13份;酵母5.5~6.5份;豆粕3.5~4.5份;玉米粉0.5~0.7份;无水硫酸镁0.4~0.6份;磷酸二氢钾0.3~0.5份;消泡剂0.1~0.3份;水990~1100份。鹿茸菇液体栽培培养液的pH值为6.5±0.2。在这个pH值范围内鹿茸菇生长环境最佳。其中固体原料的份数为“千克”时,消泡剂和水的份数为“L”。其中,酵母膏为酵母浸膏LM800,营养成分为能量11%,蛋白质68%,脂肪0,碳水化物4%,钠7%。该培养液菌种外表面不易生老菌皮,容易观察袋内杂菌,菌种纯度高,发菌速度快,不易感染杂菌,发菌时间短,菌种活力强、生产周期短、生产成本低、生产萌发快、生产单产高。白糖提供碳源,酵母和豆粕提供氮源,玉米粉提供碳源和维生素,无水硫酸镁用于调节菌丝代谢,防止老化。磷酸二氢钾用于调节pH值,消泡剂用于消除泡沫。实施例一鹿茸菇液体栽培培养液,由以下原料按照重量份数制成:白糖11千克;酵母5.5千克;豆粕3.5千克;玉米粉0.5千克;无水硫酸镁0.4千克;磷酸二氢钾0.3千克;消泡剂0.1升;水990升。实施例二鹿茸菇液体栽培培养液,由以下原料按照重量份数制成:白糖12千克;酵母6千克;豆粕4千克;玉米粉0.6千克;无水硫酸镁0.5千克;磷酸二氢钾0.4千克;消泡剂0.2升;水1000升。实施例三鹿茸菇液体栽培培养液,由以下原料按照重量份数制成:白糖13千克;酵母6.5千克;豆粕4.5千克;玉米粉0.7千克;无水硫酸镁0.6千克;磷酸二氢钾0.5千克;消泡剂0.3升;水1100升。鹿茸菇液体栽培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01、配置原料;S102、并将原料用热水溶解,得到鹿茸菇液体栽培培养液;S103、将培养液加入到培养罐中,并密封培养罐;S104、通入蒸汽进行灭菌;S105、灭菌后,关闭排气阀,关闭接种口,将罐内培养液温度冷却至22~24℃;S106、将准备好的菌丝搅拌均匀,准备检测用细菌试管培养基和霉菌试管培养基;S107、接种,先打开培养罐的接种阀,然后将准备好的液体原种菌丝接入到培养罐,同时取部分液体原种菌丝分别接到细菌试管和霉菌试管中,再取部分液体原种菌丝进行菌种质量检测;S108、关闭接种阀;S109、培养,培养罐培养1~3天时观察是否有污染,2~3天观察罐内是否有细小颗粒状态菌丝,4天以后观察罐内可视菌丝含量是否达到0.8以上;5天以后取样检测;同时对细菌试管和霉菌试管进行培养,在5天以后对细菌试管和霉菌试管中有无细菌、霉菌来确定菌种发酵罐有无污染。细菌试管和霉菌试管仅仅接入液体原种菌丝进行培养,用于对比试验,如果检测有细菌或霉菌则说明发酵就没有用了,需要重新发酵,避免做完整个培养流程造成时间和物料的浪费,降低损失。细菌试管和霉菌试管分别装入培养细菌和培养霉菌的培养基。步骤S106中的菌种采用三角瓶培养。所述步骤S102中热水的温度为75~85℃。75~85℃使原料能够快速溶解。所述步骤S104中当温度升至95~105℃时打开排气阀,接种口打开不大于一半,直到温度升至120~124℃,保持时间不少于十分钟,然后打开滤芯灭菌不小于40分钟。保证灭菌彻底、营养损耗少。培养罐接种前,可以对三角瓶中的菌种进行检测,取出部分菌液,使用离心机,转速:3000R/min,时间:60分钟,测试菌丝含量为总重量的1.55±0.1%、pH值为6.0±0.1,糖分为2.1±0.1。若满足上述要求,则可以继续进行培养,否则更换菌种。通过前期检测避免进行无效培养,减低损失。所述步骤是S105和步骤S108中,关闭接种阀后均用75%的酒精棉塞紧阀口。用酒精棉塞住接种阀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鹿茸菇液体栽培培养液,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按照重量份数制成:/n白糖11~13份;/n酵母5.5~6.5份;/n豆粕3.5~4.5份;/n玉米粉0.5~0.7份;/n无水硫酸镁0.4~0.6份;/n磷酸二氢钾0.3~0.5份;/n消泡剂0.1~0.3份;/n水990~1100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鹿茸菇液体栽培培养液,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按照重量份数制成:
白糖11~13份;
酵母5.5~6.5份;
豆粕3.5~4.5份;
玉米粉0.5~0.7份;
无水硫酸镁0.4~0.6份;
磷酸二氢钾0.3~0.5份;
消泡剂0.1~0.3份;
水990~110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鹿茸菇液体栽培培养液,其特征在于,
所述鹿茸菇液体栽培培养液的pH值为6.5±0.2。


3.鹿茸菇液体栽培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01、配置原料;
S102、并将原料用热水溶解,得到鹿茸菇液体栽培培养液;
S103、将培养液加入到培养罐中,并密封培养罐;
S104、通入蒸汽进行灭菌;
S105、灭菌后,关闭排气阀,关闭接种口,将罐内培养液温度冷却至22~24℃;
S106、将准备好的液体原种菌丝搅拌均匀,准备检测用细菌试管培养基和霉菌试管培养基;
S107、接种,先打开培养罐的接种阀,然后将准备好的菌丝接入到培养罐,同时取部分液体原种菌丝分别接细菌试管和霉菌试管中,再取部分液体原种菌丝进行菌种质量检测;
S108、关闭接种阀;
S109、培养,培养罐培养1~3天时观察是否有污染,2~3天观察罐内是否有细小颗粒状态菌丝,4天以后观察罐内可视菌丝含量是否达到0.8以上;5天以后取样检测;同时细菌试管和霉菌试管进行培养,在5天以后检测细菌试管和霉菌试管中有无细菌、霉菌。


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华志文沈海霞
申请(专利权)人:灌南云农食用菌研究所有限合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