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型耳机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7791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耳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水型耳机壳,包括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的第二壳体、套设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的耳塞、及防水件;所述第一壳体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的端部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二壳体包括与所述安装槽相匹配的凸起,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凸起与所述安装槽的配合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对应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形成有间隙,所述防水件夹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并与所述间隙过盈配合;通过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设置防水件,提高耳机壳的防水性能,避免由于水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缝隙中进入耳机壳内部而导致的耳机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水型耳机壳
本技术涉及耳机壳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水型耳机壳。
技术介绍
目前,耳机属于个人的音响,用于随身听音乐或接听电话使用。根据其换能方式分类,主要有动圈方式、动铁方式、静电式和等磁式。从结构上分开方式进行分类,可分为半开放式和封闭式。从音源上区别,可以分为有源耳机和无源耳机;有源耳机也常被成为插卡耳机。因此,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合适的耳机已经成为潮流生活的一种象征。然而,现有设计中的耳机的防水性能不佳,对于游泳爱好者和户外运动者,容易导致耳机进水受损,并且对于普通使用者,也容易因为天气潮湿,导致进入耳机塞头侵蚀耳机的内部电路结构和喇叭,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如何提高耳机的防水效果,同时降低耳机发生防水失效的几率,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水性能较佳的防水型耳机壳。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水型耳机壳,包括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的第二壳体、套设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的耳塞、及防水件;所述第一壳体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的端部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二壳体包括与所述安装槽相匹配的凸起,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凸起与所述安装槽的配合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对应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形成有间隙,所述防水件夹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并与所述间隙过盈配合。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主体和安装于所述第一主体的第一腔体,所述安装槽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一端。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主体包括主壳体和后塞件,所述主壳体设有安装柱和通孔;所述第一腔体开设有固定孔和安装孔,所述第一腔体通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安装柱的配合安装于所述主壳体,所述后塞件通过所述通孔固定与所述第一腔体的固定孔中。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主壳体设有用于过线的过线孔,所述过线孔尾端安装有防水塞。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后塞件和所述防水塞均由弹性材料加工制成。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后塞件朝向主壳体的一端设有卡勾部,固定孔对应设置内凸块以配合卡设卡勾部。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主体和安装于所述第二主体内的安装件,所述第二主体内开设有内槽,所述安装件一端安装于所述内槽中,所述安装件外表面与所述第二腔体内表面贴合,所述凸起成型于所述第二主体一端。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二主体设有内环槽,所述耳塞设有环凸部,所述耳塞通过所述环凸部与所述内环槽的配合安装于所述第二主体。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二主体一端成型有音道,所述音道中安装有透音膜,所述透音膜由防水材料加工制成。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安装槽呈环状设置,所述凸起呈环状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由于本防水型耳机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安装有防水件,使得本防水型耳机能够很好将想要进入到耳机内部的水及时的阻挡于外面,避免了耳机由于进水导致内部零件的损坏,延长了耳机的使用寿命,同时又为用户提供了良好的使用感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防水型耳机壳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防水耳机壳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方向上的剖面视图;图4为图3的圆圈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第一壳体,10-安装槽,20-第一主体,21-主壳体,22-后塞件,23-安装柱,24-通孔,25-过线孔,26-防水塞,30-第一腔体,31-固定孔,32-安装孔,200-第二壳体,40-凸起,50-第二主体,51-内环槽,52-音道,53-透音膜,60-安装件,300-耳塞,70-环凸部,400-间隙,80-防水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水型耳机壳,包括第一壳体100、与第一壳体100连接的第二壳体200、套设于第二壳体200的一端的耳塞300、及防水件,第一壳体100朝向第二壳体的端部设有安装槽10,第二壳体200包括与安装槽10相匹配的凸起40,第二壳体200通过凸起40与安装槽10的配合安装于第一壳体100上;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200对应所述安装槽10的内侧形成有间隙400,防水件80夹设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并与间隙400过盈配合,过盈配合使得防水件可以将间隙填满,提高防水效果。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壳体100包括第一主体20和安装于第一主体20的第一腔体30,安装槽10设置于第一腔体30一端。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主体20包括主壳体21和后塞件22,主壳体21设有安装柱23和通孔24;第一腔体30开设有固定孔31和安装孔32;第一腔体30通过安装孔32与安装柱23的配合安装于主壳体21,后塞件22通过通孔24固定与第一腔体30的固定孔31中;主壳体21设有用于过线的过线孔25,过线孔25尾端安装有防水塞26。如图2和图3所示,后塞件22和防水塞26均由弹性材料加工制成;弹性材料的设置不仅便于安装,又能减少间隙的出现,提高防水效果。后塞件22朝向主壳体21的一端设有卡勾部(图未示),固定孔31对应设置内凸块(图未示)以配合卡设卡勾部。如图1和图3所示,第二壳体200包括第二主体50和安装于第二主体50内的安装件60,第二主体50内开设有内嵌槽(图未示),安装件60一端安装于内嵌槽中,安装件60外表面与第二腔体内表面贴合,凸起40成型于第二主体50一端。如图1和和图3所示,第二主体50设有内环槽51,耳塞300设有环凸部70,耳塞300通过环凸部70与内环槽51的配合安装于第二主体50。如图3所示,第二主体50一端成型有音道52,音道52中安装有透音膜53,透音膜53由防水材料加工制成。本产品安装时,先将第一腔体30安装于所述主壳体21上,再将后塞件22一端穿过通孔24固定于固定孔31中,进一步提高主壳体21和第一腔体30之间的稳定性,至此第一壳体100安装完成,接着将安装件60安装进第二主体50内,第二壳体200安装完成,然后将防水件80套设于安装件60一端的外表面,然后将安装有防水件80的第二壳体200安装于第一壳体100上,再然后将透音膜53安装于第二主体50的音道52一端,最后将耳塞300套设于第二壳体200上即完成安装。安装槽10呈环状设置,凸起40呈环状设置,环状的设置不仅便于安装固定,也具有一定的防水性。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本防水型耳机壳通过在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之间安装有防水件80,当有水从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之间的缝隙中进入而机内部时,防水件80很好的降水阻隔在外部,避免水进入到耳机壳内部,提高了耳机壳的防水性能,避免了由于耳机壳进水导致的耳机损害,同时设置防水塞26则更进一步提高耳机壳的防水性能。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水型耳机壳,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的第二壳体、套设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的耳塞、及防水件;所述第一壳体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的端部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二壳体包括与所述安装槽相匹配的凸起,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凸起与所述安装槽的配合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对应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形成有间隙,所述防水件夹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并与所述间隙过盈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型耳机壳,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的第二壳体、套设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的耳塞、及防水件;所述第一壳体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的端部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二壳体包括与所述安装槽相匹配的凸起,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凸起与所述安装槽的配合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对应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形成有间隙,所述防水件夹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并与所述间隙过盈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型耳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主体和安装于所述第一主体的第一腔体,所述安装槽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型耳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包括主壳体和后塞件,所述主壳体设有安装柱和通孔;所述第一腔体开设有固定孔和安装孔,所述第一腔体通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安装柱的配合安装于所述主壳体,所述后塞件通过所述通孔固定与所述第一腔体的固定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水型耳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设有用于过线的过线孔,所述过线孔尾端安装有防水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志军柏占军高勋唐育领李永生彭太平谢振德刘晓梅李娜而柏文霞邓永泽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兆通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