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电源数据线收纳装置
本技术涉及移动电源
,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电源数据线收纳装置。
技术介绍
移动电源是一种个人可随身携带,自身能储备电能,主要为手持式移动设备等消费电子产品充电的便携充电器,特别应用在没有外部电源供应的场合。随着移动电源技术的不断革新,目前的移动电源往往可通过一根数据线就能完成对移动设备充电以及通过外置电源对自身充电。但由于数据线与移动电源单独存在,数据线容易发生丢失,使用其他类型的数据线较易对移动电源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移动电源数据线收纳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电源数据线收纳装置,包括移动电源本体和数据线,所述移动电源本体的上端设有数据线收纳壳体,所述移动电源本体与数据线收纳壳体相互靠近的一面分别同轴固定连接有筒管与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一端延伸至筒管内且与之转动连接,所述移动电源本体的上端且在筒管内侧固定连接有张紧弹簧,且张紧弹簧的上端与活动杆的下端相抵接触,所述活动杆的下端外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块,所述筒管内壁开设有分别与两个限位块滑动连接的第一限位槽、弧形槽和第二限位槽,所述弧形槽水平开设在筒管内壁上,所述第一限位槽与第二限位槽分别竖直开设在弧形槽两端上方,且第一限位槽的纵向宽度小于第二限位槽的纵向宽度,所述筒管外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卷线轮,所述筒管外侧活动套接有发条,所述发条的内外端分别与筒管、卷线轮固定连接,所述数据线收纳壳体的边沿下端开设有两个穿线槽。r>优选的,所述移动电源本体的侧面呈圆形,所述数据线收纳壳体的侧面呈环形。优选的,所述数据线收纳壳体的外表面设有磨砂面。优选的,所述数据线包括中部的弯折处,所述弯折处固定在卷线轮外壁并形成两股同向缠绕在卷线轮上。优选的,所述穿线槽的纵向宽度小于数据线的截面直径。优选的,所述穿线槽的内顶端胶合固定有橡胶块。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移动电源数据线收纳装置的优点在于:1、移动电源本体与数据线收纳壳体整体呈圆柱形,所以无论在非充/放电状态还是在充/放电状态,数据线收纳壳体与移动电源本体相契合,外观美丽大方;2、设置第一限位槽、弧形槽、第二限位槽、活动杆、张紧弹簧和限位块,使数据线收纳壳体为关闭或开启状态,且在关闭状态时可通过橡胶块对位于穿线槽内的数据线进行夹紧固定;3、设置卷线轮、发条、筒管等,实现在收入数据线时自动回收,操作简单方便。综上所述,本技术移动电源本体通过数据线收纳壳体使数据线与之形成一个整体,不会发生丢失,另外在拉出一定长度数据线后可进行夹紧固定,操作简单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移动电源数据线收纳装置正面的结构透视图;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移动电源数据线收纳装置筒管与活动杆连接部分俯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移动电源数据线收纳装置数据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移动电源本体、2数据线收纳壳体、3筒管、4活动杆、5限位块、6第一限位槽、7弧形槽、8第二限位槽、9张紧弹簧、10卷线轮、11发条、12穿线槽、13数据线、14弯折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4,一种移动电源数据线收纳装置,包括移动电源本体1和数据线13,移动电源本体1的上端设有数据线收纳壳体2,移动电源本体1与数据线收纳壳体2相互靠近的一面分别同轴固定连接有筒管3与活动杆4,活动杆4的一端延伸至筒管3内且与之转动连接,移动电源本体1的上端且在筒管3内侧固定连接有张紧弹簧9,且张紧弹簧9的上端与活动杆4的下端相抵接触,活动杆4的下端外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块5,筒管3内壁开设有分别与两个限位块5滑动连接的第一限位槽6、弧形槽7和第二限位槽8,弧形槽7水平开设在筒管3内壁上,第一限位槽6与第二限位槽8分别竖直开设在弧形槽7两端上方,且第一限位槽6的纵向宽度小于第二限位槽8的纵向宽度,设置第一限位槽6、弧形槽7、第二限位槽8、活动杆4、张紧弹簧9和限位块5,使数据线收纳壳体2为关闭或开启状态,筒管3外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卷线轮10,筒管3外侧活动套接有发条11,利用发条11自动收线,发条11的内外端分别与筒管3、卷线轮10固定连接,数据线收纳壳体2的边沿下端开设有两个穿线槽12。移动电源本体1的侧面呈圆形,数据线收纳壳体2的侧面呈环形,由于整体呈圆柱形,以无论在非充/放电状态还是在充/放电状态,数据线收纳壳体2与移动电源本体1相契合,外观美丽大方,还需要说明的是,数据线收纳壳体2与移动电源本体1相互远离的一面经倒角处理,更为美观。数据线收纳壳体2的外表面设有磨砂面,增加用户与数据线线收纳壳体2之间的摩擦系数。数据线13包括中部的弯折处14,弯折处14固定在卷线轮10外壁并形成两股同向缠绕在卷线轮10上,实现数据线13两个连接头同步缠绕或拉出。穿线槽12的纵向宽度小于数据线13的截面直径,穿线槽12的内顶端胶合固定有橡胶块,利用橡胶块对位于穿线槽12内的数据线13进行夹紧固定。移动电源本体1在非充/放电状态,数据线13以弯折处14为中点,折弯并形成两股,数据线13的两个连接头位于同一端,两股数据线13同向缠绕在卷线轮10上,限位块5在张紧弹簧9对活动杆4的支撑抵压下位于第一限位槽6的内顶端,数据线收纳壳体2与移动电源本体1之间存在间隙微小。需要说明的是,数据线收纳壳体2的下端边沿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使向下按压数据线收纳壳体2时有一定的压缩空间。1、在需要取出数据线13时,先向下按压数据线收纳壳体2,带动活动杆4在筒管3内下移,带动限位块5下移至第一限位槽6的内底端且位于弧形槽7内,沿弧形槽7转动直至无法转动为止,此时限位块5位于第二限位槽8的内底端,缓慢放松数据线收纳壳体2使活动杆4在张紧弹簧9弹力下上升,限位块5与第二限位槽8的内顶端相抵接触,由于第二限位槽8的纵向宽度大于第一限位槽6的纵向宽度,数据线收纳壳体2与移动电源本体1之间形成空隙;2、用户可通过空隙拉动数据线13的两个连接头,拉动至合适长度后,发条11弯曲蓄能;3、根据第1步操作的逆向思维反向操作,使数据线收纳壳体2恢复至初始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在数据线收纳壳体2即将恢复至初始状态之前,需将两股数据线13放置在穿线槽12下端,利用数据线收纳壳体2相对于移动电源本体1位置的固定,通过橡胶块对穿线槽12中的数据线13进行夹紧,避免发生回弹;4、使用结束后,重复上述第1步操作,便可利用发条11回旋将数据线13重新缠绕在卷线轮5上,重复上述第3步操作,即可将数据线收纳壳体2恢复至初始位置。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电源数据线收纳装置,包括移动电源本体(1)和数据线(13),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电源本体(1)的上端设有数据线收纳壳体(2),所述移动电源本体(1)与数据线收纳壳体(2)相互靠近的一面分别同轴固定连接有筒管(3)与活动杆(4),所述活动杆(4)的一端延伸至筒管(3)内且与之转动连接,所述移动电源本体(1)的上端且在筒管(3)内侧固定连接有张紧弹簧(9),且张紧弹簧(9)的上端与活动杆(4)的下端相抵接触,所述活动杆(4)的下端外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块(5),所述筒管(3)内壁开设有分别与两个限位块(5)滑动连接的第一限位槽(6)、弧形槽(7)和第二限位槽(8),所述弧形槽(7)水平开设在筒管(3)内壁上,所述第一限位槽(6)与第二限位槽(8)分别竖直开设在弧形槽(7)两端上方,且第一限位槽(6)的纵向宽度小于第二限位槽(8)的纵向宽度,所述筒管(3)外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卷线轮(10),所述筒管(3)外侧活动套接有发条(11),所述发条(11)的内外端分别与筒管(3)、卷线轮(10)固定连接,所述数据线收纳壳体(2)的边沿下端开设有两个穿线槽(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电源数据线收纳装置,包括移动电源本体(1)和数据线(13),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电源本体(1)的上端设有数据线收纳壳体(2),所述移动电源本体(1)与数据线收纳壳体(2)相互靠近的一面分别同轴固定连接有筒管(3)与活动杆(4),所述活动杆(4)的一端延伸至筒管(3)内且与之转动连接,所述移动电源本体(1)的上端且在筒管(3)内侧固定连接有张紧弹簧(9),且张紧弹簧(9)的上端与活动杆(4)的下端相抵接触,所述活动杆(4)的下端外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块(5),所述筒管(3)内壁开设有分别与两个限位块(5)滑动连接的第一限位槽(6)、弧形槽(7)和第二限位槽(8),所述弧形槽(7)水平开设在筒管(3)内壁上,所述第一限位槽(6)与第二限位槽(8)分别竖直开设在弧形槽(7)两端上方,且第一限位槽(6)的纵向宽度小于第二限位槽(8)的纵向宽度,所述筒管(3)外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卷线轮(10),所述筒管(3)外侧活动套接有发条(11),所述发条(11)的内外端分...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