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7641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至少一组导电端子及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基部及突出于所述基部前侧的舌板,每根所述导电端子具有突露于所述舌板表面的接触部、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固定部及位于其后端以电性连接至外部电路板上的尾部,所述遮蔽壳体具有向前开放设置的收容空间,所述舌板突露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固定于所述遮蔽壳体后部的加强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连接器具有较佳的耐推压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耐推压能力较佳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通用序列总线(UniversalSerialBus,USB)接口作为一种标准的输入/输出接口,已被广泛应用于众多电子设备的设计中。当USB设备在电子产品上使用完毕后并未移除时,电子产品若涉及收纳或移动,容易造成USB设备遭受多方向撞击力道,进而导致USB设备的毁损。传统的USB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遮蔽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然而当传统USB电连接器遭受多方向撞击力道时,其遮蔽壳体容易造成变形或崩解,在较大外力作用下时也容易出现遮蔽壳体连同绝缘本体一起变形导致导电端子与电路板之间的连接失效等问题。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推压能力较佳的电连接器。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至少一组导电端子及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基部及突出于所述基部前侧的舌板,每根所述导电端子具有突露于所述舌板表面的接触部、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固定部及位于其后端以电性连接至外部电路板上的尾部,所述遮蔽壳体具有向前开放设置的收容空间,所述舌板突露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固定于所述遮蔽壳体后部的加强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连接器还具有固定于所述遮蔽壳体一侧的固定壳体,所述固定壳体具有用以安装于外部电路板的至少一对翼部,所述固定壳体包括主体部及自所述主体部一体地向后延伸形成的延伸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遮蔽壳体固定并遮罩于所述舌板上侧,所述延伸部遮盖于所述基部的上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遮蔽壳体具有顶壁、底壁及将所述顶壁和底壁相连的一对侧壁,所述绝缘本体还具有一对卡持槽,所述底壁的后端形成有弯折延伸入相应卡持槽内的第一止挡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延伸部具有位于其底部以抓扣于所述基部的一对扣持部,所述顶壁设置有一对弹性臂,所述主体部上对应开设有避让所述弹性臂的让位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强件具有遮盖于所述遮蔽壳体后侧的后罩板及相对设置于所述后罩板两侧的一对侧罩板,所述一对侧罩板分别与所述遮蔽壳体固定连接,并使该电连接器的耐推压能力不小于40公斤。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罩板具有位于其横向方向上的中部并与所述绝缘本体相固定的配合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强件具有位于其横向方向上两侧的至少一对所述翼部,以和所述固定壳体之翼部结合来共同将电连接器安装于所述电路板,并使该电连接器的耐推压能力不小于40公斤。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遮蔽壳体还具有向后突伸以对所述加强件进行限位的第二止挡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强件包括下罩板、位于下罩板在横向方向上两侧的一对侧罩板及位于下罩板后侧的后罩板,所述后罩板与所述下罩板、侧罩板一体地相连以将所述遮蔽壳体的四侧包覆,所述加强件的一对翼部自相应侧的所述侧罩板弯折延伸形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一组第一导电端子和一组第二导电端子,每根第一导电端子具有突露于所述舌板上且呈弯曲状的第一接触部,每根第二导电端子具有突露于所述舌板上且呈平直状的第二接触部,于前后方向上,所述第二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的前方,所述尾部自所述固定部的顶端向后延伸并暴露于所述基部外侧,且所述尾部呈弯曲状以与所述电路板以免焊接的方式弹性接触。本技术电连接器通过固定于所述遮蔽壳体后部的加强件来增强遮蔽壳体的结构强度,从而提升电连接器的耐推压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装图。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视角的视图。图3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视角的视图。图5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中导电端子与绝缘本体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侧视图。图7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组装图。图9是图8所示电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图10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组装图。图11是图10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视角的视图。图12是图11所示电连接器的加强件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请参图1至图7所示为本技术电连接器100的第一实施例,所述电连接器100用以安装于外部电路板(未图示)上,其包括绝缘本体1、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至少一组导电端子2及遮蔽壳体3。请参图1至图6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基部11及突出于所述基部11前侧的舌板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舌板12自所述基部11的前端面一体地向前延伸形成,且在高度方向上,所述舌板12的上、下表面均位于所述基部11的上、下表面之间。所述基部11具有基体部112及自所述基体部112向后延伸形成的安装部113,所述安装部113具有沿横向方向延伸形成的承载板1131及分置于所述承载板1131于横向方向上两端的一对延伸臂1132,所述承载板1131与所述基体部112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开来以形成位于两者之间的缺槽1133。如图7所示,所述安装部113的底面位于所述舌板12的底面上方,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113的底面位于舌板12的顶面上方,以减小外部电路板的占用空间,节省安装空间。所述承载板1131上设置有沿横向方向并排设置的若干收容槽1134,每一所述收容槽1134向上开放设置且由相邻的两个隔栏1135间隔形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栏1135向后延伸超出所述承载板1131的后端面,且终止于所述延伸臂1132的后端面所在的平面。另外,所述基部11还具有分置于其横向方向上两侧的一对定位凸部114,所述一对定位凸部114分别自所述基体部112的两侧面沿横向方向向外突出形成。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部11还具有分置于其横向方向上两侧的一对插槽115,所述插槽115设置于相应侧的所述延伸臂1132与所述基体部112的交接处,且自上向下凹陷形成。所述基体部112具有沿横向方向排列的若干固定槽1121、位于所述固定槽1121前侧的限位壁1123以及位于所述固定槽1121后侧的限位槽1124。所述固定槽1121沿高度方向延伸,其向上且向前开放设置。所述限位壁1123在所述固定槽1121的前侧对其部分遮挡,且所述限位壁1123断续设置以形成与相应固定槽112相连通的开口1125。所述限位槽1124凹设于所述基体部112的上侧且与所述固定槽1121一一对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槽112的数量为四个。所述限位槽1124与所述收容槽1134一一对应设置,且沿前后方向对齐。请参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至少一组导电端子及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基部及突出于所述基部前侧的舌板,每根所述导电端子具有突露于所述舌板表面的接触部、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固定部及位于其后端以电性连接至外部电路板上的尾部,所述遮蔽壳体具有向前开放设置的收容空间,所述舌板突露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固定于所述遮蔽壳体后部的加强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至少一组导电端子及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基部及突出于所述基部前侧的舌板,每根所述导电端子具有突露于所述舌板表面的接触部、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固定部及位于其后端以电性连接至外部电路板上的尾部,所述遮蔽壳体具有向前开放设置的收容空间,所述舌板突露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固定于所述遮蔽壳体后部的加强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具有固定于所述遮蔽壳体一侧的固定壳体,所述固定壳体具有用以安装于外部电路板的至少一对翼部,所述固定壳体包括主体部及自所述主体部一体地向后延伸形成的延伸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遮蔽壳体固定并遮罩于所述舌板上侧,所述延伸部遮盖于所述基部的上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壳体具有顶壁、底壁及将所述顶壁和底壁相连的一对侧壁,所述绝缘本体还具有一对卡持槽,所述底壁的后端形成有弯折延伸入相应卡持槽内的第一止挡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具有位于其底部以抓扣于所述基部的一对扣持部,所述顶壁设置有一对弹性臂,所述主体部上对应开设有避让所述弹性臂的让位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具有遮盖于所述遮蔽壳体后侧的后罩板及相对设置于所述后罩板两侧的一对侧罩板,所述一对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坤张勇刚朱昀李峻
申请(专利权)人: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