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集中供暖的智能通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87140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集中供暖的智能通风系统,通风系统包括利用太阳能加热送风系统和控制系统;利用太阳能加热送风系统包括板式太阳能集热器、集热器热水管、集热器冷水管、盘管、初效过滤器、中效过滤器、高效过滤器、风机和送风口;控制系统包括温度监测传感器、C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中供暖的智能通风系统
本技术属于供暖环境下的智能通风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中供暖的智能通风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现在科技的不断发展,近些年来,由于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一天中人们在室内的时间超过80%。然而,人们不仅仅追求房间的舒适度,对室内的美观需求也逐渐增加。因此,当今的建筑越来越趋近现代化和密闭化,与此同时,室内空气的流通性不好,会出现室内污染等问题。在供暖季节中,住宅区主要以集中供暖为主,地板辐射采暖具备节省空间、洁净度高和地面温度均匀等优势,得到了广泛应用。在集中供暖中,各家各户按房间面积分户计量,并且冬季室内通常都门窗紧闭,因此,住宅内往往出现“供大于需”的现象,导致人们长时间在室内会感到过热和排汗,甚至自身的呼出气体和排出汗液会使空气不流通的室内产生污染,致使人们出现头昏、胸闷等症状,很多住户会通过开窗降温和通风,造成能源的浪费。因此,设计一种满足室内热量需求又可使室内空气流通的通风系统是符合实际需要的。针对上述提出的问题,现设计一种集中供暖的智能通风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中供暖的智能通风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供暖季节住宅供热量过多导致的能源浪费问题,以及住宅中空气不流通产生的室内污染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集中供暖的智能通风系统,包括利用太阳能加热送风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利用太阳能加热送风系统包括板式太阳能集热器、集热器热水管、集热器冷水管、补水管、盘管、初效过滤器、中效过滤器、高效过滤器、风机和送风口。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温度监测传感器、CO2监测传感器、监测单元和与监测单元实时连接的控制单元。进一步的,所述送风口放置在房间下部的开口处,室外空气依次经过初效过滤器、中效过滤器、高效过滤器、盘管和风机,由送风口送至室内,其具备控制风量的功能。进一步的,所述板式太阳能集热器放置在房间顶部,盘管放置在房间下部开口处,集热器热水管和集热器冷水管分别连接板式太阳能集热器和盘管。进一步的,所述集热器热水管安装电磁阀,集热器冷水管安装水泵,集热器冷水管通过三通换向阀连接补水管的一端,补水管另一端连接室内自来水。进一步的,温度监测传感器和CO2监测传感器放置于房间地面角落位置,实现对室内的温度和的实时在线监测。一种集中供暖的智能通风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监测单元实时监测室内温度的数值,并反馈至控制单元与温度预设值进行比较,若高于温度的预设值,控制单元信号传送至通风系统,通过降低房间内的供热量,并开启送风,若监测的温度低于温度的预设值,控制单元信号传送至送风系统,增加房间内的供热量,并关闭送风。S2:监测单元实时监测室内CO2浓度的数值,并反馈至控制单元与CO2浓度的预设值进行比较,若高于CO2浓度的预设值,控制单元信号传送至送风系统,增加送风量,若监测的CO2浓度低于预设值,控制单元信号传送至送风系统,降低室内的送风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智能通风系统通过在房间下部设置开口,外部空气经过过滤设备和加热盘管送至室内,增加了室内的换气量,并可以最大限度地稀释室内人员在密闭空间中自身产生的污染物浓度;2、本技术智能通风系统通过利用板式太阳能集热器对外部空气进行加热,充分利用日间的太阳能,减小了集中供暖在每户的供热量开度,最大限度地节约了能源;3、本技术智能通风系统通过设置温度监测传感器和CO2监测传感器,可根据室内温度和CO2浓度的实时数据,实现对通风系统和集中供暖各户的阀门开度的合理调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适用于集中供暖的智能通风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板式太阳能集热器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板式太阳能集热器;2-集热器热水管;3-集热器冷水管;4-补水管;5-盘管;6-初效过滤器;7-中效过滤器;8高效过滤器;9-风机;10-送风口;11-集中供暖送水管;12-温度监测传感器;13-CO2监测传感器;14-电磁阀;15-水泵;16-三通换向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所示,一种集中供暖的智能通风系统,包括利用太阳能加热送风系统和控制系统;送风系统包括板式太阳能集热器1、集热器热水管2、集热器冷水管3、补水管4、盘管5、初效过滤器6、中效过滤器7、高效过滤器8、风机9和送风口10;控制系统包括温度监测传感器12、CO2监测传感器13、监测单元和与监测单元实时连接的控制单元。如图2所示,在板式太阳能集热器1中,当三通换向阀16开启时,室内自来水通过水泵15由补水管4经过集热器冷水管3向板式太阳能集热器1补水,当太阳能集热器充分吸收太阳能,热水经过集热器热水管2进入盘管5。所述送风口10放置在房间下部的开口处,室外空气依次经过初效过滤器6、中效过滤器7、高效过滤器8、盘管5和风机9,由送风口10送至室内,其具备控制风量的功能。所述板式太阳能集热器1放置在房间顶部,盘管5放置在房间下部开口处,集热器热水管2和集热器冷水管3分别连接板式太阳能集热器1和盘管5。所述集热器热水管2安装电磁阀14,集热器冷水管3安装水泵15,集热器冷水管3通过三通换向阀16连接补水管4的一端,补水管4另一端连接室内自来水。所述温度监测传感器12和CO2监测传感器13放置于房间地面角落位置,实现对室内的温度和的实时在线监测。当放置室内的温度监测传感器12和CO2监测传感器13超过预设值时,将反馈至控制单元并传送至通风系统,风机9开启,室外空气经过初效过滤器6、中效过滤器7、高效过滤器8和盘管5通过送风口10进入室内,同时反馈至集中供暖的集中供暖送水管11,减小集中供暖送水管11的阀门开度;当温度监测传感器12和CO2监测传感器13的实时监测值低于预设值时,将反馈至控制单元并传送至通风系统,通风系统将降低室内的送风量。综上所述,一种集中供暖的智能通风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中供暖的智能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利用太阳能加热送风系统和控制系统;/n所述利用太阳能加热送风系统包括板式太阳能集热器(1)、集热器热水管(2)、集热器冷水管(3)、补水管(4)、盘管(5)、初效过滤器(6)、中效过滤器(7)、高效过滤器(8)、风机(9)和送风口(10);/n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温度监测传感器(12)、CO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中供暖的智能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利用太阳能加热送风系统和控制系统;
所述利用太阳能加热送风系统包括板式太阳能集热器(1)、集热器热水管(2)、集热器冷水管(3)、补水管(4)、盘管(5)、初效过滤器(6)、中效过滤器(7)、高效过滤器(8)、风机(9)和送风口(10);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温度监测传感器(12)、CO2监测传感器(13)、监测单元和与监测单元实时连接的控制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中供暖的智能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口(10)放置在房间下部的开口处,室外空气依次经过初效过滤器(6)、中效过滤器(7)、高效过滤器(8)、盘管(5)和风机(9),由送风口(10)送至室内,其具备控制风量的功能。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世杰席畅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