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光线感应的智能LED路灯,包括灯柱、第一灯杆、第一照明灯、第二灯杆、第二照明灯、光线感应器、智能控制器、人体感应器、太阳能板罩、充电模块和蓄电池,第一照明灯、第二照明灯相对位于灯柱的两侧,第一照明灯的顶端设置有光线感应器,第二照明灯的底端设置有人体感应器,太阳能板罩设置在灯柱的顶端,太阳能板罩通过充电模块电连接蓄电池,蓄电池与智能控制器的电源输入端电连接,光线感应器与智能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智能控制器的第一信号输出端电连接第一照明灯,智能控制器的第二信号输出端通过人体感应器电连接第二照明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基于太阳能充电,通过光线感应控制开关,实现节约能源减少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线感应的智能LED路灯
本技术涉及城市照明
,具体涉及一种光线感应的智能LED路灯。
技术介绍
能源问题是当今社会的主要问题,如何提高节能效率是现代产品开发的主导思想。现有传统的路灯大多采用间控制或人工控制开关,这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会带来很多不方便。由于外界环境的不确定性,通过时间控制经常会形成当晚上路灯已经打开,天却还没黑,或早上天已经亮了,路灯却还开着,造成严重的电能浪费。冬季日照时间短,又会形成天已经黑了路灯仍然没打开,早上天还没亮路灯却已经熄灭,影响行人和车辆的出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光线感应的智能LED路灯,其基于太阳能充电,通过光线感应控制开关,实现节约能源减少污染,设计更为人性化。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光线感应的智能LED路灯,包括灯柱、第一灯杆、第一照明灯、第二灯杆、第二照明灯、光线感应器、智能控制器、人体感应器、太阳能板罩、充电模块和蓄电池,所述第一照明灯、第二照明灯相对位于所述灯柱的两侧,所述第一照明灯通过所述第一灯杆与所述灯柱连接,所述第一照明灯的顶端设置有所述光线感应器,所述第二照明灯通过所述第二灯杆与所述灯柱连接,所述第二照明灯的底端设置有所述人体感应器,所述太阳能板罩设置在所述灯柱的顶端,所述太阳能板罩为八凌台形状设计,其具有八个侧板面及一个上板面,所述太阳能板罩的下端面面积大于其上端面面积,所述智能控制器、充电模块、蓄电池均设置在所述灯柱内,所述太阳能板罩通过所述充电模块电连接所述蓄电池,所述智能控制器设有电源输入端、信号输入端、第一信号输出端及第二信号输出端,所述蓄电池与所述智能控制器的电源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光线感应器与所述智能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智能控制器的第一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照明灯,所述智能控制器的第二信号输出端通过所述人体感应器电连接所述第二照明灯。进一步的,所述智能控制器的型号为DATA-7311。进一步的,所述太阳能板罩的侧板面与其上板面所形成的夹角均为135度。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照明灯、第二照明灯采用一高一低设计,所述第一灯杆与所述灯柱的上部连接,所述第二灯杆与所述灯柱的中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灯杆为倾斜向上设置,所述第一灯杆与灯柱的夹角为105度。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灯杆为倾斜向上设置,所述第二灯杆与灯柱的夹角为100度。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照明灯、第二照明灯为LED灯。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在灯柱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照明灯和第二照明灯,第一照明灯用于照明车道,第二照明灯用于照明人行道,可同时兼顾行人和车辆;2、第一照明灯和第二照明灯均基于光线感应控制,可根据环境光线的亮度而闭合或断开第一照明灯和第二照明灯的供电电路,避免了现有技术由于外界环境的不确定性而浪费大量的电能的问题;3、第二照明灯在光线感应的基础上还增设有人体感应,可以根据人行道是否有行人通过自动开启或关闭,进一步节省了电能;4、其是利用太阳能进行充电,节约能源减小污染,顶端太阳能板罩的结构设计,实现了全方面无死角吸收太阳能,有效提高了太阳能利用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光线感应的智能LED路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光线感应的智能LED路灯的电路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太阳能板罩的上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为了说明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线感应的智能LED路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路灯无法根据环境智能开关,造成能源浪费,控制困难的问题。其基于太阳能充电,通过光线感应控制开关,实现节约能源减少污染,设计相对于现有技术更为人性化。具体结构设计,如图1所示,其包括灯柱1、第一灯杆2、第一照明灯3、第二灯杆4、第二照明灯5、光线感应器6、智能控制器7、人体感应器8、太阳能板罩9、充电模块10和蓄电池11,第一照明灯3、第二照明灯5相对位于灯柱1的两侧,第一照明灯3通过第一灯杆2与灯柱1连接,第二照明灯5通过第二灯杆4与灯柱1连接,其中,第一照明灯3用于照明车道,第二照明灯5用于照明人行道,从而可同时兼顾行人和车辆,较佳的,第一照明灯3、第二照明灯5采用一高一低的人性化设计,第一灯杆2与灯柱1的上部连接,第二灯杆4与灯柱1的中部连接。第一照明灯3的顶端设置有光线感应器6,该光线感应器6的作用是通过光线感应来控制灯的开关,第二照明灯的底端设置有人体感应器8,该人体感应器8的作用是通过人体感应来控制灯的开关,太阳能板罩9设置在灯柱1的顶端,以吸收太阳能,智能控制器7、充电模块10、蓄电池11均设置在灯柱1内,如图2所示,太阳能板罩9通过充电模块10电连接蓄电池11,太阳能板罩9在所吸收的太阳能后通过充电模块10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为蓄电池11进行充电,所述智能控制器7设有电源输入端、信号输入端、第一信号输出端及第二信号输出端,蓄电池与智能控制器7的电源输入端电连接,光线感应器6与智能控制器7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智能控制器7的第一信号输出端电连接第一照明灯3,智能控制器7的第二信号输出端通过人体感应器8电连接第二照明灯5。第一照明灯3和第二照明灯5均基于光线感应控制,可根据环境光线的亮度而闭合或断开第一照明灯3和第二照明灯5的供电电路,避免了现有技术由于外界环境的不确定性而浪费大量的电能的问题。第二照明灯5在光线感应的基础上还增设有人体感应,可以根据人行道是否有行人通过自动开启或关闭,进一步节省了电能。本实施例,所述智能控制器7的型号为DATA-7311。所述第一照明灯3、第二照明灯5为LED灯。为了实现第一照明灯3和第二照明灯5的最佳照明范围,所述第一灯杆2、第二灯杆4均为倾斜向上设置,第一灯杆2与灯柱1的夹角为105度,第二灯杆4与灯柱1的夹角为100度。对于所述太阳能板罩9的具体结构设计,如图3所示,所述太阳能板9罩为八凌台形状设计,其具有八个侧板面91及一个上板面92,太阳能板罩9的下端面面积大于其上端面面积,所述太阳能板罩9的侧板面91与其上板面92所形成的夹角均为135度。该结构设计,可实现全方面无死角吸收太阳能,从而有效提高了太阳能利用效率。太阳能即是一次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它资源丰富,即可免费使用,又无需运输,对环境无任何污染。可为人类创造一种新的生活形态,使社会及人类进入一个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线感应的智能LED路灯,其特征在于:包括灯柱、第一灯杆、第一照明灯、第二灯杆、第二照明灯、光线感应器、智能控制器、人体感应器、太阳能板罩、充电模块和蓄电池,所述第一照明灯、第二照明灯相对位于所述灯柱的两侧,所述第一照明灯通过所述第一灯杆与所述灯柱连接,所述第一照明灯的顶端设置有所述光线感应器,所述第二照明灯通过所述第二灯杆与所述灯柱连接,所述第二照明灯的底端设置有所述人体感应器,所述太阳能板罩设置在所述灯柱的顶端,所述太阳能板罩为八凌台形状设计,其具有八个侧板面及一个上板面,所述太阳能板罩的下端面面积大于其上端面面积,所述智能控制器、充电模块、蓄电池均设置在所述灯柱内,所述太阳能板罩通过所述充电模块电连接所述蓄电池,所述智能控制器设有电源输入端、信号输入端、第一信号输出端及第二信号输出端,所述蓄电池与所述智能控制器的电源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光线感应器与所述智能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智能控制器的第一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照明灯,所述智能控制器的第二信号输出端通过所述人体感应器电连接所述第二照明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线感应的智能LED路灯,其特征在于:包括灯柱、第一灯杆、第一照明灯、第二灯杆、第二照明灯、光线感应器、智能控制器、人体感应器、太阳能板罩、充电模块和蓄电池,所述第一照明灯、第二照明灯相对位于所述灯柱的两侧,所述第一照明灯通过所述第一灯杆与所述灯柱连接,所述第一照明灯的顶端设置有所述光线感应器,所述第二照明灯通过所述第二灯杆与所述灯柱连接,所述第二照明灯的底端设置有所述人体感应器,所述太阳能板罩设置在所述灯柱的顶端,所述太阳能板罩为八凌台形状设计,其具有八个侧板面及一个上板面,所述太阳能板罩的下端面面积大于其上端面面积,所述智能控制器、充电模块、蓄电池均设置在所述灯柱内,所述太阳能板罩通过所述充电模块电连接所述蓄电池,所述智能控制器设有电源输入端、信号输入端、第一信号输出端及第二信号输出端,所述蓄电池与所述智能控制器的电源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光线感应器与所述智能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智能控制器的第一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照明灯,所述智能控制器的第二信号输出端通过所述人体感应器电连接所述第二照明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红燕,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南海亮明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