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易积灰积油的回油视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7072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不易积灰积油的回油视窗,包括回油视窗基体,所述回油视窗基体两端中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法兰,所述回油视窗基体顶端中部贯穿连接有圆柱,所述圆柱外表面顶部固定有螺母,所述圆柱外表面对称套接有透明塑料杆,所述圆柱外表面底部焊接有圆环,一个所述透明塑料杆底端对应圆柱外表面边部位置处开设有圆槽,通过圆柱、螺母、透明塑料杆、圆环、圆槽和密封垫,使用人员转动螺母,螺母带动圆柱转动,从而带动透明塑料杆转动,而利用两个透明塑料杆能够对回油视窗表面的灰尘和内部的积油进行清理,降低了回油视窗表面和内部的清理难度,进而便于人员对回油视窗内部进行观看,降低了回油视窗内部的观察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易积灰积油的回油视窗
本技术涉及回油视窗
,具体为一种不易积灰积油的回油视窗。
技术介绍
回油视窗是观察管道内部油流动的装置,同时利用两个法兰盘和管道之间进行连接;但是现有的回油视窗由于长时间使用,外界的灰尘掉落到回油视窗表面,导致回油视窗表面产生脏乱的现象,同时回油视窗内部的积油堆积在回油视窗内部,进而导致回油视窗内部产生脏乱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不易积灰积油的回油视窗,可以有效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回油视窗由于长时间使用,外界的灰尘掉落到回油视窗表面,导致回油视窗表面产生脏乱的现象,同时回油视窗内部的积油堆积在回油视窗内部,进而导致回油视窗内部产生脏乱的现象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不易积灰积油的回油视窗,包括回油视窗基体,所述回油视窗基体两端中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法兰,所述回油视窗基体顶端中部贯穿连接有圆柱,所述圆柱外表面顶部固定有螺母,所述圆柱外表面对称套接有透明塑料杆,所述圆柱外表面底部焊接有圆环,一个所述透明塑料杆底端对应圆柱外表面边部位置处开设有圆槽,所述圆槽内壁中部设置有密封垫;一个所述透明塑料杆正面和背面对称连接有矩形块,所述矩形块一端中部贯穿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底端中部焊接有倾斜板,所述倾斜板顶端中部开设有凹槽。优选的,所述倾斜板一端边部开设有倾斜槽,所述倾斜槽的角度为四十五度,一个所述透明塑料杆底端和回油视窗基体顶端之间相互贴合,另一个所述透明塑料杆顶端和回油视窗基体内壁底端之间相互贴合。优选的,所述倾斜板和透明塑料杆之间通过矩形块连接,所述矩形块和透明塑料杆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一个所述透明塑料杆两端均开设有槽口,所述槽口内壁中部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一端焊接有半圆环,一个所述透明塑料杆顶端和连接块顶端均对称开设有方孔,所述方孔内壁中部设置有方块,所述方块顶端焊接有连接板。优选的,所述连接块和槽口之间通过方块和方孔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方块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优选的,所述半圆环两端边部均开设有倒角,所述半圆环外表面和回油视窗基体内壁边部之间相互贴合。所述回油视窗基体外表面顶部套接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外表面顶部熔铸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内壁中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转动块,所述转动块顶端熔铸有透明塑料盖。优选的,上方所述透明塑料杆底端面设置有刷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1、通过圆柱、螺母、透明塑料杆、圆环、圆槽和密封垫,使用人员转动螺母,螺母带动圆柱转动,从而带动透明塑料杆转动,而利用两个透明塑料杆能够对回油视窗表面的灰尘和内部的积油进行清理,降低了回油视窗表面和内部的清理难度,进而便于人员对回油视窗内部进行观看,降低了回油视窗内部的观察难度。2、通过槽口、方孔、连接块、半圆环、方块和连接板,能够使透明塑料杆进行挤压固定,防止透明塑料杆发生晃动的现象,而通过半圆环不妨碍透明塑料杆的正常转动。3、通过倾斜板、矩形块、螺栓和凹槽,能够便于对清理后的灰尘进行收集,降低了清理后灰尘的收集难度,而且该收集装置和透明塑料杆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从而能够便于对收集后的灰尘进行倾倒,降低了收集后灰尘的倾倒难度,通过透明塑料盖能够对回油视窗表面进行防护,防止外界的灰尘进入到回油视窗表面。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连接块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密封垫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回油视窗基体;2、连接法兰;3、圆柱;4、螺母;5、凹槽;6、透明塑料杆;7、圆环;8、圆槽;9、密封垫;10、槽口;11、方孔;12、连接块;13、半圆环;14、方块;15、连接板;16、倾斜板;17、矩形块;18、螺栓;19、定位块;20、转动块;21、透明塑料盖;22、定位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不易积灰积油的回油视窗,包括回油视窗基体1,回油视窗基体1两端中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法兰2,回油视窗基体1顶端中部贯穿连接有圆柱3,圆柱3外表面顶部固定有螺母4,圆柱3外表面对称套接有透明塑料杆6,上方透明塑料杆6底端面设置有刷毛,从而便于更好的清洁,并且便于防止直接摩擦,造成塑料硬件的损坏,圆柱3外表面底部焊接有圆环7,一个透明塑料杆6底端对应圆柱3外表面边部位置处开设有圆槽8,圆槽8内壁中部设置有密封垫9;一个透明塑料杆6正面和背面对称连接有矩形块17,矩形块17一端中部贯穿连接有螺栓18,螺栓18底端中部焊接有倾斜板16,倾斜板16一端边部开设有倾斜槽,倾斜槽的角度为四十五度,一个透明塑料杆6底端和回油视窗基体1顶端之间相互贴合,另一个透明塑料杆6顶端和回油视窗基体1内壁底端之间相互贴合,能够便于对回油视窗基体1顶部进行清理,降低了回油视窗基体1顶部的清理难度,倾斜板16和透明塑料杆6之间通过矩形块17连接,矩形块17和透明塑料杆6之间通过螺栓18连接,能够便于倾斜板16的安装,降低了倾斜板16的安装难度,倾斜板16顶端中部开设有凹槽5。一个透明塑料杆6两端均开设有槽口10,槽口10内壁中部设置有连接块12,连接块12和槽口10之间通过方块14和方孔11连接,相邻两个方块14之间通过连接板15连接,能够便于连接块12的安装,降低了连接块12的安装难度,连接块12一端焊接有半圆环13,半圆环13两端边部均开设有倒角,半圆环13外表面和回油视窗基体1内壁边部之间相互贴合,能够便于半圆环13的移动,降低了半圆环13的移动难度,一个透明塑料杆6顶端和连接块12顶端均对称开设有方孔11,方孔11内壁中部设置有方块14,方块14顶端焊接有连接板15;回油视窗基体1外表面顶部套接有定位环22,定位环22外表面顶部熔铸有定位块19,定位块19内壁中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转动块20,转动块20顶端熔铸有透明塑料盖2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不易积灰积油的回油视窗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使用人员沿着定位块19内部旋转转动块21,从而使透明塑料盖21转动,使得回油视窗基体1暴露在空气中,而利用透明塑料盖21能够防止外界的灰尘进入到回油视窗基体1表面,从而对回油视窗基体1表面进行防护,接着将连接块12放入到槽口10内部,然后将方块14沿着方孔11内部放入,从而使半圆环13和透明塑料杆6之间进行安装,能够使透明塑料杆6进行挤压固定,防止透明塑料杆6发生晃动的现象,而通过半圆环13不妨碍透明塑料杆6的正常转动;然后使用人员转动螺母4,螺母4转动时带动圆柱3转动,而圆柱3转动时分别带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不易积灰积油的回油视窗,包括回油视窗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视窗基体(1)两端中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法兰(2),所述回油视窗基体(1)顶端中部贯穿连接有圆柱(3),所述圆柱(3)外表面顶部固定有螺母(4),所述圆柱(3)外表面对称套接有透明塑料杆(6),所述圆柱(3)外表面底部焊接有圆环(7),一个所述透明塑料杆(6)底端对应圆柱(3)外表面边部位置处开设有圆槽(8),所述圆槽(8)内壁中部设置有密封垫(9);/n一个所述透明塑料杆(6)正面和背面对称连接有矩形块(17),所述矩形块(17)一端中部贯穿连接有螺栓(18),所述螺栓(18)底端中部焊接有倾斜板(16),所述倾斜板(16)顶端中部开设有凹槽(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易积灰积油的回油视窗,包括回油视窗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视窗基体(1)两端中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法兰(2),所述回油视窗基体(1)顶端中部贯穿连接有圆柱(3),所述圆柱(3)外表面顶部固定有螺母(4),所述圆柱(3)外表面对称套接有透明塑料杆(6),所述圆柱(3)外表面底部焊接有圆环(7),一个所述透明塑料杆(6)底端对应圆柱(3)外表面边部位置处开设有圆槽(8),所述圆槽(8)内壁中部设置有密封垫(9);
一个所述透明塑料杆(6)正面和背面对称连接有矩形块(17),所述矩形块(17)一端中部贯穿连接有螺栓(18),所述螺栓(18)底端中部焊接有倾斜板(16),所述倾斜板(16)顶端中部开设有凹槽(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易积灰积油的回油视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板(16)一端边部开设有倾斜槽,所述倾斜槽的角度为四十五度,一个所述透明塑料杆(6)底端和回油视窗基体(1)顶端之间相互贴合,另一个所述透明塑料杆(6)顶端和回油视窗基体(1)内壁底端之间相互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易积灰积油的回油视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板(16)和透明塑料杆(6)之间通过矩形块(17)连接,所述矩形块(17)和透明塑料杆(6)之间通过螺栓(18)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彬彬刘玉海王永召张志民康立强张文祥刘成水曹慧聪刘亚南
申请(专利权)人:国电荥阳煤电一体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