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华女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防倾覆建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6785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防倾覆建筑结构,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其包括连接盒,所述连接盒内壁的上表面通过轴承与转轴的表面卡接,所述转轴的表面卡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左侧面与第一从动齿轮的上表面相啮合。该新型防倾覆建筑结构,通过设置转轴、主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第一固定板、连接盒和通孔,在需要固定时,工作人员首先转动螺帽,使得螺帽带动转轴旋转,转轴通过主动齿轮带动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旋转,第一从动齿轮带动第一螺纹柱旋转,第二从动齿轮带动第二螺纹柱旋转,使得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在螺纹作用下相向或反向运动,将墙体夹持在中间,这种可调的方式能适应大部分墙体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防倾覆建筑结构
本技术属于建筑
,具体为一种新型防倾覆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的建筑结构均为钢筋混凝土和砖为主体,现如今装配式建筑也逐渐开始推广,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由于模块化建筑在未安装完成均有倾覆的危险性,所以需要一个该建筑的防倾覆装置,传统的防倾覆装置固定的厚度较为固定,不方便使用,且传统的建筑防倾覆装置不能根据固定的墙面厚度不同而改变夹持高度,使得安装十分不便,且减震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防倾覆建筑结构,解决了传统的防倾覆装置固定的厚度较为固定,不方便使用,且传统的建筑防倾覆装置不能根据固定的墙面厚度不同而改变夹持高度,使得安装十分不便,且减震性能较差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防倾覆建筑结构,包括连接盒,所述连接盒内壁的上表面通过轴承与转轴的表面卡接,所述转轴的表面卡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左侧面与第一从动齿轮的上表面相啮合,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的左侧面与第一螺纹柱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柱通过两个轴承分别卡接在第一固定盒内壁的左侧面和连接盒内壁的左侧面,所述第一固定盒的右侧面与连接盒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主动齿轮的右侧面与第二从动齿轮的上表面相啮合,所述第二从动齿轮的右侧面与第二螺纹柱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柱通过两个轴承分别卡接在第二固定盒内壁的右侧面和连接盒内壁的右侧面,所述第二固定盒的左侧面与连接盒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柱和第二螺纹柱的表面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转轴的底端与第三螺纹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螺纹柱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卡接在支撑筒的上表面。所述支撑筒的下表面与连接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下表面与伸缩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的下表面与固定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的下表面与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盒的左右两侧面通过销轴分别与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板的下表面通过销轴与第一滑块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板的下表面通过销轴与第二滑块的上表面活动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固定盒与第二固定盒的背面均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分别滑动在两个通孔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转轴的顶端与螺帽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筒滑动连接在连接盒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连接板的下表面与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底端与固定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均滑动连接在两个滑槽中,两个所述滑槽均开设在底板的上表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底板的下表面设置有橡胶垫,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均为T形滑块。(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该新型防倾覆建筑结构,通过设置转轴、主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第一固定板、连接盒和通孔,在需要固定时,工作人员首先转动螺帽,使得螺帽带动转轴旋转,转轴通过主动齿轮带动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旋转,第一从动齿轮带动第一螺纹柱旋转,第二从动齿轮带动第二螺纹柱旋转,使得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在螺纹作用下相向或反向运动,将墙体夹持在中间,这种可调的方式能适应大部分墙体厚度。2、该新型防倾覆建筑结构,通过设置第三螺纹柱、螺纹套、支撑筒、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在使用时,工作人员根据墙体的厚度不同调节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距离,在旋转转轴时,第三螺纹柱在螺纹套中旋转,并在螺纹作用下第三螺纹柱带动连接盒上下运动,使得调节厚度的同时高度也发生变化,固定较厚的墙体时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反向运动,第三螺纹柱在螺纹套中向上运动,使得根据不同的墙体即可自动调节高度,方便工作人员的使用。3、该新型防倾覆建筑结构,通过设置弹簧、伸缩杆、第一支板、第一滑块和橡胶垫,弹簧和伸缩杆能起到很好的减震作用,第一支板能起到限位连接盒的作用,防止其倾斜,橡胶垫能起到很好的防滑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左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连接盒、2第一固定盒、3第二固定盒、4转轴、5支撑筒、6底板、7主动齿轮、8第一从动齿轮、9第二从动齿轮、10第一螺纹柱、11第二螺纹柱、12第一固定板、13第二固定板、14通孔、15第三螺纹柱、16螺帽、17第一支板、18第二支板、19连接板、20第一滑块、21第二滑块、22滑槽、23固定块、24弹簧、25伸缩杆、26螺纹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防倾覆建筑结构,包括连接盒1,连接盒1内壁的上表面通过轴承与转轴4的表面卡接,转轴4的顶端与螺帽1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支撑筒5滑动连接在连接盒1内,通过设置螺帽16,能方便工作人员直接使用常规的扳手即可转动转轴4,通过设置支撑筒5,支撑筒5起到支撑和限位的作用,且第三螺纹柱15在螺纹套26向下运动时,能在支撑筒5中保护起来,转轴4的表面卡接有主动齿轮7,主动齿轮7的左侧面与第一从动齿轮8的上表面相啮合,第一从动齿轮8的左侧面与第一螺纹柱10的右端固定连接,第一螺纹柱10通过两个轴承分别卡接在第一固定盒2内壁的左侧面和连接盒1内壁的左侧面,第一固定盒2与第二固定盒3的背面均开设有通孔14,第一固定板12和第二固定板13分别滑动在两个通孔14内,通过设置通孔14,使得第一固定板12和第二固定板13能自如的滑动在其中,方便进行固定和调节,通过设置第一固定板12,第一固定板12与第二固定板13配合能起到固定墙体两面的好处,第一固定盒2的右侧面与连接盒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主动齿轮7的右侧面与第二从动齿轮9的上表面相啮合,第二从动齿轮9的右侧面与第二螺纹柱11的左端固定连接,第二螺纹柱11通过两个轴承分别卡接在第二固定盒3内壁的右侧面和连接盒1内壁的右侧面,第二固定盒3的左侧面与连接盒1的右侧面固定连接,第一螺纹柱10和第二螺纹柱11的表面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一固定板12和第二固定板13,转轴4的底端与第三螺纹柱15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三螺纹柱15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26,螺纹套26卡接在支撑筒5的上表面。支撑筒5的下表面与连接板1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连接板19的下表面与弹簧24的顶端固定连接,弹簧24的底端与固定块2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弹簧24,能起到一定的减震作用,使得牢牢与地面接触,降低震动对墙体的影响,连接板19的下表面与伸缩杆2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伸缩杆25的下表面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防倾覆建筑结构,包括连接盒(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盒(1)内壁的上表面通过轴承与转轴(4)的表面卡接,所述转轴(4)的表面卡接有主动齿轮(7),所述主动齿轮(7)的左侧面与第一从动齿轮(8)的上表面相啮合,所述第一从动齿轮(8)的左侧面与第一螺纹柱(10)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柱(10)通过两个轴承分别卡接在第一固定盒(2)内壁的左侧面和连接盒(1)内壁的左侧面,所述第一固定盒(2)的右侧面与连接盒(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n所述主动齿轮(7)的右侧面与第二从动齿轮(9)的上表面相啮合,所述第二从动齿轮(9)的右侧面与第二螺纹柱(11)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柱(11)通过两个轴承分别卡接在第二固定盒(3)内壁的右侧面和连接盒(1)内壁的右侧面,所述第二固定盒(3)的左侧面与连接盒(1)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柱(10)和第二螺纹柱(11)的表面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一固定板(12)和第二固定板(13),所述转轴(4)的底端与第三螺纹柱(15)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螺纹柱(15)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26),所述螺纹套(26)卡接在支撑筒(5)的上表面;/n所述支撑筒(5)的下表面与连接板(1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19)的下表面与伸缩杆(2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25)的下表面与固定块(2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23)的下表面与底板(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盒(1)的左右两侧面通过销轴分别与第一支板(17)和第二支板(18)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板(17)的下表面通过销轴与第一滑块(20)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板(18)的下表面通过销轴与第二滑块(21)的上表面活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防倾覆建筑结构,包括连接盒(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盒(1)内壁的上表面通过轴承与转轴(4)的表面卡接,所述转轴(4)的表面卡接有主动齿轮(7),所述主动齿轮(7)的左侧面与第一从动齿轮(8)的上表面相啮合,所述第一从动齿轮(8)的左侧面与第一螺纹柱(10)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柱(10)通过两个轴承分别卡接在第一固定盒(2)内壁的左侧面和连接盒(1)内壁的左侧面,所述第一固定盒(2)的右侧面与连接盒(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主动齿轮(7)的右侧面与第二从动齿轮(9)的上表面相啮合,所述第二从动齿轮(9)的右侧面与第二螺纹柱(11)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柱(11)通过两个轴承分别卡接在第二固定盒(3)内壁的右侧面和连接盒(1)内壁的右侧面,所述第二固定盒(3)的左侧面与连接盒(1)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柱(10)和第二螺纹柱(11)的表面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一固定板(12)和第二固定板(13),所述转轴(4)的底端与第三螺纹柱(15)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螺纹柱(15)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26),所述螺纹套(26)卡接在支撑筒(5)的上表面;
所述支撑筒(5)的下表面与连接板(1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19)的下表面与伸缩杆(2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25)的下表面与固定块(2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23)的下表面与底板(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华女
申请(专利权)人:梁华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