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市政道路结构,属于市政道路防滑技术领域,包括:多个开设在市政道路转弯位底部的空腔;设置在所述空腔中的加热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市政道路转弯位地面的排水组件,其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多条设置在所述空腔中的供暖管道;与所述供暖管道相连通、设置在所述市政道路旁地面上的供暖设备;以及设置在所述市政道路内、一端与所述供暖管道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供暖设备相连通的连接管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道路结构,能够提高车辆经过弯道时稳定性的效果,从而减少事故的出现,保障行驶人员的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道路结构
本技术涉及市政道路防滑
,尤其涉及一种市政道路结构。
技术介绍
丘陵、山区田间道路弯曲、坡度较大,在路面潮湿、下雨和通车使用一段时间后路面的抗滑能力不能满足要求,为保证通行安全,需要提高路面的抗滑能力。影响路面抗滑性的主要因素是路面粗糙度和地面干湿情况,路面粗糙度是影响摩擦系数的主要因素,路面粗糙可有效阻碍道路表面形成水膜,并使轮胎着地面积加大,从而增加滞后的阻力;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干燥的情况下,摩擦系数较大,在潮湿的情况下,由于有水分子处于轮胎与路面之间,形成润滑水膜,隔阻了轮胎与路面间的接触,使摩擦系数减小,从而影响路面抗滑性能。目前在冬天的时候,路面积雪结冰,造成路面十分的滑,尤其是在一些急弯上,在车辆过急弯的时候,往往会由于路面湿滑而导致事故出现,造成驾驶人员受伤。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道路结构,能够提高车辆经过弯道时稳定性的效果,从而减少事故的出现,保障行驶人员的人身安全。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市政道路结构,包括:多个开设在市政道路转弯位底部的空腔;设置在所述空腔中的加热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市政道路转弯位地面的排水组件,其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多条设置在所述空腔中的供暖管道;与所述供暖管道相连通、设置在所述市政道路旁地面上的供暖设备;以及设置在所述市政道路内、一端与所述供暖管道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供暖设备相连通的连接管道。通过采用上述设置,设置的空腔为加热组件的置放空间,通过加热组件能够在天气恶劣,导致市政道路面上有积雪或者结冰时,供暖设备通过供暖管道能够对地面传递热量,从而使得市政道路面上的积雪或滑冰融解,使得市政道路面恢复正常行驶,减少车辆在经过时,由于地面湿滑、转弯速度过大等原因而引起车辆在转弯的过程中出现危险,通过排水组件能够使得融解后的雪水、或者雨天时落下的雨水能够及时排离市政路面,从而降低市政道路转弯处在雨雪天气时,容易由于地面湿滑而引起车辆转弯出现事故的情况出现。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排水组件包括:开设在所述市政道路路面两侧的排水渠;多道开设在所述市政道路路面、用于将融水排出至所述排水渠中的导水槽;以及多条贯穿开设在所述市政道路上、用于将融水引向所述排水渠中的引水槽。通过采用上述设置,排水渠位于市政路面的两侧,能够较好地承接由马路路面流下的水流,从而能够及时将雨水雪水排离,通过导水槽能够引导市政路面上靠近排水渠一侧的雨水、雪水流进排水渠中,通过引水槽能够使得雨水、雪水能够在市政路面中央时也能较快流到排水渠中,提高路面的排水效率,从而能够减少市政路面的积水,进而提高行走车辆在过弯道时的稳定性,减少交通事故情况发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排水渠顶部两侧壁上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侧壁位置处可拆卸式安装有排水渠盖,所述排水渠盖顶部开设有多条排水槽。通过采用上述设置,可拆卸式安装的排水渠盖一方面能够减少砂石、冰块等进入排水渠中,另一方面能够方便拆除排水渠盖对排水渠进行清洗,水流能够通过排水槽进入至排水渠中进行排离。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排水槽呈“く”型,所述排水槽由顶部至顶部的尺寸逐渐变窄。通过采用上述设置,排水槽呈“く”型,相比较常规的直条型能够较好地遮挡砂石,同时排水槽由顶部至顶部的尺寸逐渐变窄,能够进一步减少砂石、冰块进入排水渠,也能够在砂石堵在了排水槽顶面时,依然能够具备进水能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导水槽呈三角形,所述导水槽由所述市政道路中央路面至所述排水渠方向倾斜设置,所述导水槽上设置有挡水侧。通过采用上述设置,由于一般马路上的水流为单向流动,导水槽能够较好地引导市政路面上靠近排水渠一侧的雨水、雪水流进排水渠中,设置的挡水侧在能够引导水的同时,车辆在雨雪天时行驶能够起到一定的降低行驶速度的能力,从而可以减少车辆在过弯时车速过大造成事故的情况发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引水槽内开设有防堵腔,所述引水槽在所述市政道路路面上靠近所述空腔设置。通过采用上述设置,设置的防堵腔能够在引水槽进入砂石、冰块后仍能够具备较好排水能力,并且防堵腔靠近空腔,能够较好地接受空腔中的热量,快速地融解冰块,加快排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供暖管道呈波浪形盘设在所述空腔中,所述供暖管道的顶面与所述空腔顶壁相贴。通过采用上述设置,呈波浪形的供暖管道贴设在空腔顶壁,能够将热量尽量散发在空腔中,使得空腔能够形成一个保温腔,有效地融解市政路面上的冰雪,并且还能加快市政路面的水汽蒸发,从而能够减少市政路面的积水,进而提高行走车辆在过弯道时的稳定性,减少交通事故情况发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市政道路路面开设有多条防滑槽,所述市政道路路面固定有多条减速带。通过采用上述设置,防滑槽、减速带能够在车辆经过市政路面时,相对降低速度,从而减少由于过弯速度过大出现事故的情况出现,提高行走车辆在过弯道时的稳定性,减少交通事故情况发生。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设置的空腔为加热组件的置放空间,通过加热组件能够在天气恶劣,导致市政道路面上有积雪或者结冰时,供暖设备通过供暖管道能够对地面传递热量,从而使得市政道路面上的积雪或滑冰融解,使得市政道路面恢复正常行驶,减少车辆在经过时,由于地面湿滑、转弯速度过大等原因而引起车辆在转弯的过程中出现危险,通过排水组件能够使得融解后的雪水、或者雨天时落下的雨水能够及时排离市政路面,从而降低市政道路转弯处在雨雪天气时,容易由于地面湿滑而引起车辆转弯出现事故的情况出现。本技术能够通过降低车辆经过弯道时的速度、融解市政路面上的冰雪、蒸发排离市政路面上的积水达到提高车辆经过弯道时稳定性的效果,从而减少事故的出现,保障行驶人员的人身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市政道路;11、空腔;12、供暖管道;13、供暖设备;14、连接管道;15、防滑槽;16、减速带;21、排水渠;211、固定槽;22、导水槽;23、引水槽;24、排水渠盖;25、排水槽;26、挡水侧;27、防堵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一种市政道路1结构,如图1、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市政道路1的转弯位顶部与底部之间具备高度差,并且市政道路1转弯位的弯道角度为80°,该市政道路1转弯位为斜弯坡。在市政道路1转弯位底部位置处开设有多个空腔11,空腔11内设置有加热组件,在本实施例中,该加热组件包括有供暖管道12,该供暖管道12在同一空腔11内设置有两条,并且,该供暖管道12,而在该市政道路1转弯位的路旁地面上设置有供暖设备13,该供暖设备13具体为容积式换热器,供暖管道12通过连接管道14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市政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多个开设在市政道路(1)转弯位底部的空腔(11);/n设置在所述空腔(11)中的加热组件;/n以及设置在所述市政道路(1)转弯位地面的排水组件,/n其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多条设置在所述空腔(11)中的供暖管道(12);与所述供暖管道(12)相连通、设置在所述市政道路(1)旁地面上的供暖设备(13);以及设置在所述市政道路(1)内、一端与所述供暖管道(12)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供暖设备(13)相连通的连接管道(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开设在市政道路(1)转弯位底部的空腔(11);
设置在所述空腔(11)中的加热组件;
以及设置在所述市政道路(1)转弯位地面的排水组件,
其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多条设置在所述空腔(11)中的供暖管道(12);与所述供暖管道(12)相连通、设置在所述市政道路(1)旁地面上的供暖设备(13);以及设置在所述市政道路(1)内、一端与所述供暖管道(12)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供暖设备(13)相连通的连接管道(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组件包括:开设在所述市政道路(1)路面两侧的排水渠(21);多道开设在所述市政道路(1)路面、用于将融水排出至所述排水渠(21)中的导水槽(22);以及多条贯穿开设在所述市政道路(1)上、用于将融水引向所述排水渠(21)中的引水槽(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渠(21)顶部两侧壁上开设有固定槽(211),所述固定槽(211)侧壁位置处可拆卸式安装有排水渠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骏龙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