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服装生产布料熨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6614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服装生产布料熨烫装置,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顶部靠近两端处分别设置有导入辊与导出辊,所述机壳的顶部靠近导入辊出固定连接有承压板,所述承压板的内部靠近导入辊一侧设置有内腔,所述承压板的顶部位于内腔正上方均匀贯穿设置有多个出气孔,所述承压板的外壁贯穿设置有气管接头,所述气管接头、出气孔均与内腔连通,所述机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机架,所述机架的顶部贯穿设置有电动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电动缸、熨烫板、承压板、内腔、出气孔等,可在不影响布料正常收卷移动的前提下对移动中的布料进行熨烫,大大提高了布料熨烫的效率,且操作简单,熨烫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服装生产布料熨烫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熨烫装置,具体是一种服装生产布料熨烫装置。
技术介绍
服装以面料制作而成,面料就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面料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着服装的色彩、造型的表现效果,呈现出自身的高贵完美,手感柔软,服装布料加工,旧时指女子所做的纺织、缝纫等工作,人们更习惯用女工一词特指古代从事纺织、缝纫及刺绣等工作的女性工作者所从事的一种体力劳动,今日意义上是指现代化的加工方式,以现代化的机器加工为主,手工加工为辅的一种服装生产方法,整烫,人们常用三分缝制七分整烫来强调整烫是服装加工中的一个重要的工序,整烫的主要作用有三点,通过喷雾、熨烫去掉衣料皱痕,平服折缝,经过热定型处理使服装外型平整,褶裥、线条挺直,利用一些熨烫技巧适当改变纤维的张缩度与织物经纬组织的密度和方向,塑造服装的立体造型,以适应人体体型与活动状态的要求,使服装达到外形美观穿着舒适的目的。在服装的生产过程中,为了避免布料表面的褶皱对成品的质量造成影响,需要对布料进行熨烫,然而现有的布料熨烫多采用人工熨烫,其效率低下,且不能及时烘干功能,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服装生产布料熨烫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服装生产布料熨烫装置,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顶部靠近两端处分别设置有导入辊与导出辊,所述机壳的顶部靠近导入辊出固定连接有承压板,所述承压板的内部靠近导入辊一侧设置有内腔,所述承压板的顶部位于内腔正上方均匀贯穿设置有多个出气孔,所述承压板的外壁贯穿设置有气管接头,所述气管接头、出气孔均与内腔连通,所述机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机架,所述机架的顶部贯穿设置有电动缸,所述电动缸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有承重板,所述承重板的底部均匀设置有多个缓冲机构,多个所述缓冲机构的底部共同固定连接有熨烫板,所述熨烫板的内部设置有电热片,所述熨烫板位于承压板正上方,所述机壳的外壁设置有开关。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顶部与承重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套筒的内部由上至下设置有弹簧与限位块,所述套筒的底部贯穿设置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一端与限位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的另一端与熨烫板的顶部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承重板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杆,两个所述限位杆的顶部贯穿机架,所述限位杆与机架滑动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机壳的顶部位于导出辊的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共同设置有挡板,所述机壳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轴伸端固定连接有扇叶,所述机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热网,所述电热网位于扇叶上方,所述挡板位于电热网正上方。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机壳的两个相对外壁与电机对应处对称贯穿开设有两个进风口,所述进风口的内壁设置有防尘网。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挡板的顶部均匀开设有透气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设置电动缸、熨烫板、承压板、内腔、出气孔等,可在不影响布料正常收卷移动的前提下对移动中的布料进行熨烫,大大提高了布料熨烫的效率,且操作简单,熨烫效果好。2、本技术通过设置电机、扇叶、电热网、支撑板、挡板等,当熨烫服帖后的布料移动至挡板下方时,电机带动扇叶旋转向上吹风,利用电热网所产生的热量对潮湿的布料进行快速风干,挡板可对布料起到良好的阻挡作用,避免布料发生扭曲翻动。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服装生产布料熨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服装生产布料熨烫装置扇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4为一种服装生产布料熨烫装置中挡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机壳;11、机架;12、支撑板;13、进风口;2、电动缸;21、限位杆;22、承重板;3、缓冲机构;31、套筒;32、弹簧;33、限位块;34、活动杆;4、熨烫板;41、电热片;5、承压板;51、气管接头;52、内腔;53、出气孔;6、电机;61、扇叶;62、电热网;7、挡板;71、透气孔;81、导入辊;82、导出辊;9、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服装生产布料熨烫装置,包括机壳1,机壳1的顶部靠近两端处分别设置有导入辊81与导出辊82,机壳1的顶部靠近导入辊81出固定连接有承压板5,承压板5的内部靠近导入辊81一侧设置有内腔52,承压板5的顶部位于内腔52正上方均匀贯穿设置有多个出气孔53,承压板5的外壁贯穿设置有气管接头51,气管接头51、出气孔53均与内腔52连通,机壳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机架11,机架11的顶部贯穿设置有电动缸2,电动缸2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有承重板22,承重板22的底部均匀设置有多个缓冲机构3,多个缓冲机构3的底部共同固定连接有熨烫板4,熨烫板4的内部设置有电热片41,熨烫板4位于承压板5正上方,机壳1的外壁设置有开关9。气管接头51通过高压软管与蒸汽发生器(图中未示出)的出气端连接,使蒸汽可经内腔52由多个出气孔53均匀排出,以对待熨烫布料进行润湿,使布料表面的褶皱更好的被熨平。缓冲机构3包括套筒31,套筒31的顶部与承重板22的底部固定连接,套筒31的内部由上至下设置有弹簧32与限位块33,套筒31的底部贯穿设置有活动杆34,活动杆34的一端与限位块33的底部固定连接,活动杆34的另一端与熨烫板4的顶部固定连接,当熨烫板4在电动缸2的驱动下与承压板5顶部的布料接触后,电动缸2继续推进,使活动杆34通过限位块33对弹簧32进行压缩,通过调节弹簧32的压缩量可利用弹簧32的劲度系数对熨烫板4的下压力度进行调节。为了保证承重板22在移动时的稳定性,承重板22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杆21,两个限位杆21的顶部贯穿机架11,限位杆21与机架11滑动连接。机壳1的顶部位于导出辊82的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12,两个支撑板12的顶部共同设置有挡板7,机壳1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6,电机6的轴伸端固定连接有扇叶61,机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热网62,电热网62位于扇叶61上方,挡板7位于电热网62正上方,当熨烫服帖后的布料移动至挡板7下方时,电机6带动扇叶61旋转向上吹风,利用电热网62所产生的热量对潮湿的布料进行快速风干,挡板7可对布料起到良好的阻挡作用,避免布料发生扭曲翻动。为了便于对布料进行安放,挡板7与一个支撑板12通过合页铰接,挡板7与另一个支撑板12通过搭扣固定连接,使挡板7可打开。机壳1的两个相对外壁与电机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服装生产布料熨烫装置,包括机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的顶部靠近两端处分别设置有导入辊(81)与导出辊(82),所述机壳(1)的顶部靠近导入辊(81)出固定连接有承压板(5),所述承压板(5)的内部靠近导入辊(81)一侧设置有内腔(52),所述承压板(5)的顶部位于内腔(52)正上方均匀贯穿设置有多个出气孔(53),所述承压板(5)的外壁贯穿设置有气管接头(51),所述气管接头(51)、出气孔(53)均与内腔(52)连通,所述机壳(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机架(11),所述机架(11)的顶部贯穿设置有电动缸(2),所述电动缸(2)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有承重板(22),所述承重板(22)的底部均匀设置有多个缓冲机构(3),多个所述缓冲机构(3)的底部共同固定连接有熨烫板(4),所述熨烫板(4)的内部设置有电热片(41),所述熨烫板(4)位于承压板(5)正上方,所述机壳(1)的外壁设置有开关(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服装生产布料熨烫装置,包括机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的顶部靠近两端处分别设置有导入辊(81)与导出辊(82),所述机壳(1)的顶部靠近导入辊(81)出固定连接有承压板(5),所述承压板(5)的内部靠近导入辊(81)一侧设置有内腔(52),所述承压板(5)的顶部位于内腔(52)正上方均匀贯穿设置有多个出气孔(53),所述承压板(5)的外壁贯穿设置有气管接头(51),所述气管接头(51)、出气孔(53)均与内腔(52)连通,所述机壳(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机架(11),所述机架(11)的顶部贯穿设置有电动缸(2),所述电动缸(2)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有承重板(22),所述承重板(22)的底部均匀设置有多个缓冲机构(3),多个所述缓冲机构(3)的底部共同固定连接有熨烫板(4),所述熨烫板(4)的内部设置有电热片(41),所述熨烫板(4)位于承压板(5)正上方,所述机壳(1)的外壁设置有开关(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服装生产布料熨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3)包括套筒(31),所述套筒(31)的顶部与承重板(2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套筒(31)的内部由上至下设置有弹簧(32)与限位块(33),所述套筒(31)的底部贯穿设置有活动杆(3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歆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轻工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