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炉立火道隔墙上供气口调节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6549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焦炉立火道隔墙上供气口调节工具,包括依次连接的把手、连杆和调节块,其中连杆与调节块之间通螺纹连接;所述调节块由顶面、底面、左侧面、右侧面、前端面及后端面组成的多面体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根据立火道隔墙上供气口形状及调节前后供气口的尺寸确定所用调节块的形状及尺寸,能够使调节操作更加快捷方便,调节砖对位准确,并可与冷却风管配合实现焦炉热态生产过程中高温环境下随时对燃烧室立火道隔墙上供气口的大小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焦炉立火道隔墙上供气口调节工具
本技术涉及焦炉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焦炉立火道隔墙上供气口调节工具。
技术介绍
在焦炉生产过程中,特别是采用多段加热技术的大容积焦炉的生产过程中,既要保证焦饼沿炭化室长向均匀成熟,又要求焦饼沿炭化室高向均匀成熟,这就要求焦炉燃烧室具有较好的横排温度分布和良好的高向加热均匀性。实际生产中,当任意一个方向焦饼成熟不均匀时,则需要调整燃烧室加热均匀性,要求进行立火道分段加热的调节工作,即对立火道隔墙上供气口的大小进行调节。但各分段加热出口位于狭窄立火道内,距离炉顶有一定距离,工作温度可高达1300℃,不借助专用工具很难完成其调节工作。但如果不及时完成分段加热的调节工作,将严重影响焦炉的正常生产。立火道隔墙上的供气口常采用调节砖进行调节,通过调节杆上的钩头与调节砖上的钩孔配合,即用钩头钩住钩孔后通过调节杆移动调节砖。但是采用这种调节方式时,不仅钩头与钩孔较难对正,而且由于是单点推动,调节砖极易发生转动或者难以准确到位;因此每次调节的时间都较长,由于立火道内为高温环境,调节时间过长不仅会损坏调节杆,而且会对焦炉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焦炉立火道隔墙上供气口调节工具,根据立火道隔墙上供气口形状及调节前后供气口的尺寸确定所用调节块的形状及尺寸,能够使调节操作更加快捷方便,调节砖对位准确,并可与冷却风管配合实现焦炉热态生产过程中高温环境下随时对燃烧室立火道隔墙上供气口的大小进行调节。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焦炉立火道隔墙上供气口调节工具,包括依次连接的把手、连杆和调节块,其中连杆与调节块之间通螺纹连接;所述调节块由顶面、底面、左侧面、右侧面、前端面及后端面组成的多面体结构;其中,顶面由靠近后端面的后顶面及靠近前端面的前顶面组成,右侧面由靠近前端面的右前侧面及靠近后端面的右后侧面组成;所述后顶面与连杆轴线垂直,所述后端面垂直于后顶面;所述后顶面上设有与连杆连接用的螺纹孔;所述前顶面与后顶面之间有一夹角α,且α角等于立火道隔墙上供气口与水平面的夹角;所述底面与前顶面平行,所述前端面垂直于前顶面及底面;所述左侧面与右后侧面平行,且两者均垂直于后端面;所述前端面的宽度不大于调节前立火道隔墙上供气口的宽度d1,所述前端面的高度不大于调节前立火道隔墙上供气口的高度H1;所述顶面的最大宽度等于调节后立火道隔墙上供气口的宽度d2;所述右前侧面是连接前端面与右后侧面的斜面,且连接处设光滑过渡面。所述调节块具有多种尺寸规格备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可根据需要,在焦炉热态生产过程中的高温环境下随时对立火道隔墙上供气口处气流出口的大小进行调节;2)操作环境安全,操作简单;3)对不同形式的立火道隔墙供气口,只要制作满足形状要求的调节块,均可实现调节,适用性强。4)焦炉立火道隔墙上供气口调节工具移动方便,可随时随地拆卸组装,收纳方便;5)焦炉立火道隔墙上供气口调节工具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制造成本低廉,可重复使用,整体工具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焦炉立火道隔墙上供气口调节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调节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左视图。图4是图2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所述焦炉立火道隔墙上供气口调节工具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6a是图3中的A部放大图一。图6b是图6a中的A-A视图。图7a是图3中的A部放大图二。图7b是图7a中的B-B视图。图8a是图3中的A部放大图三。图8b是图8a中的C-C视图。图9a是图3中的A部放大图四。图9b是图9a中的D-D视图。图中:1.把手2.连杆3.调节块31.前顶面32.后顶面33.底面34.前端面35.后端面36.左侧面37.右前侧面38.右后侧面39.圆滑过渡面4.供气口5.冷却风机6.连接管道7.冷却风管8.定位器9.定位螺栓10.炉顶11.看火孔盖12.立火道13.看火孔14.调节砖15.立火道隔墙16.斜道17.蓄热室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焦炉立火道隔墙上供气口调节工具,包括依次连接的把手1、连杆和2调节块3,其中连杆2与调节块3之间通螺纹连接;如图2-图4所示,所述调节块3由顶面、底面33、左侧面、右侧面、前端面34及后端面35组成的多面体结构;其中,顶面由靠近后端面35的后顶面32及靠近前端面34的前顶面31组成,右侧面由靠近前端面34的右前侧面37及靠近后端面35的右后侧面38组成;所述后顶面32与连杆2轴线垂直,所述后端面35垂直于后顶面35;所述后顶面32上设有与连杆2连接用的螺纹孔;所述前顶面31与后顶面32之间有一夹角α,且α角等于立火道隔墙上供气口4与水平面的夹角;所述底面33与前顶面31平行,所述前端面34垂直于前顶面31及底面33;所述左侧面36与右后侧面38平行,且两者均垂直于后端面35;所述前端面34的宽度不大于调节前立火道隔墙上供气口4的宽度d1,所述前端面34的高度不大于调节前立火道隔墙上供气口4的高度H1;所述顶面的最大宽度等于调节后立火道隔墙上供气口4的宽度d2;所述右前侧面37是连接前端面34与右后侧面38的斜面,且连接处设光滑过渡面39。所述调节块3具有多种尺寸规格备选。如图5所示,基于本技术所述供气口调节工具的焦炉立火道隔墙上供气口调节方法如下:1)根据待调节立火道隔墙上供气口4的形状,以及调节前及调节后供气口4处气流出口的尺寸,选用对应形状和尺寸的调节块;2)焦炉热态生产,当立火道12内为下降气流时,打开炉顶10的看火孔盖11,将一端与冷却风机5相连的冷却风管7另一端伸入看火孔13中,向立火道12内吹送冷却风,冷却风管7的冷却风出口位于立火道隔墙15上供气口4上方0.3~1.0m处;3)将调节块3安装在连杆2上,握住把手1,将供气口调节工具自冷却风管7上端的开口处伸入,并沿冷却风管7向下移动;4)通过转动连杆2调节角度,使调节块3的前端面正对立火道隔墙15上的供气口4;5)移动调节块3,使其左侧面36紧贴供气口4处的立火道隔墙15侧壁,将调节块3的前端面34朝向供气口4内侧缓慢插入供气口4中,用调节块3的右侧面将供气口4处的调节砖14推动到指定位置,完成供气口4处气流开口大小的调节;6)将供气口调节工具自冷却风管7中撤出;7)关闭冷却风机5,将冷却风管7自看火孔13内抽出,关闭看火孔盖11。如图2-图4所示,调节块3的前端面34即ABCD四点所在平面,后端面35即IJEF四点所在平面,前顶面31为ABHG四点所在平面,后顶面32为GHIF四点所在平面,左侧面36为IJCBH五点所在平面,右后侧面38为EFG三点所在平面,右前侧面37为前端面34与右后侧面38之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焦炉立火道隔墙上供气口调节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把手、连杆和调节块,其中连杆与调节块之间通螺纹连接;所述调节块由顶面、底面、左侧面、右侧面、前端面及后端面组成的多面体结构;其中,顶面由靠近后端面的后顶面及靠近前端面的前顶面组成,右侧面由靠近前端面的右前侧面及靠近后端面的右后侧面组成;所述后顶面与连杆轴线垂直,所述后端面垂直于后顶面;所述后顶面上设有与连杆连接用的螺纹孔;所述前顶面与后顶面之间有一夹角α,且α角等于立火道隔墙上供气口与水平面的夹角;所述底面与前顶面平行,所述前端面垂直于前顶面及底面;所述左侧面与右后侧面平行,且两者均垂直于后端面;所述前端面的宽度不大于调节前立火道隔墙上供气口的宽度d1,所述前端面的高度不大于调节前立火道隔墙上供气口的高度H1;所述顶面的最大宽度等于调节后立火道隔墙上供气口的宽度d2;所述右前侧面是连接前端面与右后侧面的斜面,且连接处设光滑过渡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焦炉立火道隔墙上供气口调节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把手、连杆和调节块,其中连杆与调节块之间通螺纹连接;所述调节块由顶面、底面、左侧面、右侧面、前端面及后端面组成的多面体结构;其中,顶面由靠近后端面的后顶面及靠近前端面的前顶面组成,右侧面由靠近前端面的右前侧面及靠近后端面的右后侧面组成;所述后顶面与连杆轴线垂直,所述后端面垂直于后顶面;所述后顶面上设有与连杆连接用的螺纹孔;所述前顶面与后顶面之间有一夹角α,且α角等于立火道隔墙上供气口与水平面的夹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义林康婷赵勇赵殿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