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出风结构、风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6536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出风结构,适用于多层污泥干燥的工况,能够在腔室较大的工况下,尽可能将带有热能的气体均匀输出至待干燥区域处。技术方案包括旋转驱动装置、被旋转驱动装置带动的叶片,叶片将带有热能的气体输出,气流输出方向还设有引流板,引流板用于将气流引向指定空间内引,所述引流板包括线性阵列的若干弧形板体,板体尺寸沿旋转驱动装置输出轴直径的射线方向逐渐变大。相较于传统做法直接将蒸汽输入风室或干燥腔室内,本方案将蒸汽按照各个板体的引导路径输送,能够使热量分布更加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出风结构、风室
本技术涉及一种出风结构、风室,属于污泥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污泥中通常含有大量水分,需要对其进行干燥,将含水率降低后再进行加工。常见的烘干污泥的方法为高温加热,使水分蒸发。行业中,通常将污泥置于传送带或传送链上,输入高温腔室中进行烘干。高温腔室内的高温多来自蒸汽或燃烧室。将高温气体送入烘干室的过程中,由于烘干室通常体积巨大,因此容易存在高温气体在烘干室内分布不匀的问题,也就是说,烘干室内的温度各处不匀,使得同批污泥的干燥效果有偏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申请公布号为CN110422987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污泥干燥方法和污泥干燥装置。该装置包括三个相互连通的腔室,传送污泥的一条传送带贯穿三个腔室,每个腔室都配有进风口、出风口。但是上述结构中,出风口采用了锥形口,锥形的大端朝向传送带。前述已经提到,烘干室的体积较大,因此传送带的宽度也较大,锥形的出风口的口部输出的带有热能的气体,由于温度比烘干室内原有的气体高,因此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下,自然会上腾至烘干室顶部,使腔室内的温度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出风结构,适用于多层污泥干燥的工况,能够在腔室较大的工况下,尽可能将带有热能的气体均匀输出至待干燥区域处。技术方案包括旋转驱动装置、被旋转驱动装置带动的叶片,叶片将带有热能的气体输出,气流输出方向还设有引流板,引流板用于将气流引向指定空间内引,所述引流板包括线性阵列的若干弧形板体,板体尺寸沿旋转驱动装置输出轴直径的射线方向逐渐变大。进一步地,所述板体的底边均位于同一水平面内,距离叶片距离越短的板体,其竖直高度越小。进一步地,还包括笼罩于叶片上的壳体,所述壳体设置为圆柱体,所述壳体的外圆表面上设有若干出风口,所述壳体的底面设有用于吸入气体的进风口,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指向引流板。进一步地,所述旋转驱动装置与叶片之间还设有齿轮副,所述齿轮副包括与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轴同轴相连的主动轮、与叶片的转轴同轴相连的从动轮、与主动轮、从动轮同时啮合的中间轮。进一步地,所述主动轮、从动轮的直径相等。进一步地,所述中间轮的直径大于主动轮或从动轮的直径。进一步地,所述板体设置为四分之一圆弧状。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风室,包括若干风室主体,还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出风结构,安装于每个风室主体的顶壁上,相邻两风室主体之间连通设置。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引流板,能够将蒸汽有规律地从叶片处,导引至预期的位置处,相较于传统做法直接将蒸汽输入风室或干燥腔室内,本方案将蒸汽按照各个板体的引导路径输送,能够使热量分布更加均匀。2、本方案中提供的齿轮副,能够减小电机输出轴上所受的载荷,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小因为设备故障而造成的热能输送不及时的概率。3、本方案中,蒸汽被沿着壳体的轴向抽入,再从壳体的周向输出,两个路径相互之间所受影响小,气流路径稳定,能够准确按量输入干燥腔室中。且由于板体之间线性阵列,间距相等,因此每个板体处导引的热能量趋于相似,使干燥腔室内的物料受热更均匀。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风室主体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壳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齿轮副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A部放大图用于体现齿轮副的具体结构。图中,1、旋转驱动装置;2、叶片;3、引流板;31、板体;4、壳体;41、出风口;42、进风口;5、齿轮副;51、主动轮;52、从动轮;53、中间轮。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得本技术实现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且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一种风室,包括若干个风室主体,相邻的两风室主体之间相互连通。如图1所示,每个风室主体都有用于输入带有热能气体的进风位置,例如用于输入蒸汽;蒸汽进入风室主体后,由风室主体内的出风结构,将蒸汽输送至指定位置。本实施例中,出风结构用于将蒸汽输送至与风室主体相邻的干燥腔室,干燥腔室内设有传送带,在传送带上设置待干燥物料。如图1、3和4所示,每个出风结构都包括一台设置于风室主体顶壁上的旋转驱动装置1,本实施例中的旋转驱动装置1采用电机,电机位于风室主体顶部,电机的输出轴贯指向风室内。为了减小电机的输出轴上所受的载荷,本实施例中的输出轴上先连接有一套齿轮副5。齿轮副5包括与旋转驱动装置1的输出轴同轴连接的主动轮51,主动轮51上啮合有中间轮53;中间轮53的直径大于主动轮51的直径;中间轮53背离主动轮51的一侧还啮合有从动轮52,从动轮52上同轴引出有输出轴,输出轴位于从动轮52背离电机一侧,在输出轴上同轴连接有叶片2。当电机转动时,带动齿轮副5中的主动轮51,主动轮51带动中间轮53,中间轮53带动从轮动,从动轮52带动叶片2,叶片2转动带动风室主体内的蒸汽。所述主动轮51、从动轮52的直径相等;中间轮53的直径大于主动轮51或从动轮52的直径,如此设置,叶片2输出的转速与电机的转速无差,但是减小了直接输出对电机输出轴所施加的载荷。为了便于将蒸汽输送至预期位置,在叶片2处设有圆柱形的壳体4,由于叶片2是位于风室主体的顶壁上的,因此壳体4套设在叶片2上,壳体4的底部朝向风室主体底面,在壳体4的底部上设有进风口42,在壳体4的外圆周设有若干出风口41;叶片2转动时,气流从该进风口42进入,再从出风口41输出,均匀分散至风室各处。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叶片2也能够与壳体连接在一起,叶片2之间的间隙即作为壳,4的出风口41。这两种方式都是基于叶片2转动引风的原理上。如图1所示,在出风口41的气流输出方向设有引流板3,引流板3包括若干个圆弧形的板体31,所有的板体31呈四分之一圆弧状,且板体31从壳体4的出风口41开始排布,这些壳体4的连线呈一条从出风口41射出的射线,越靠近壳体4的板体31尺寸越小。所有的板体31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面内,这样板体31的顶部就呈倾斜、逐渐升高的结构。出风口41的气流吹出后,经过第一块面积最小的引流板3时,被引流板3导出一部分,从原先的水平方向流动,变为沿着引流板3板体31的弯折方向向下流动;剩余的气体继续在水平方向流动,直到遇到下一块板体31,再被该引流板3引出一部分向下。所有的板体31为线性阵列排布,板体31将气体分流输送至待干燥腔室的各个区域。为了减少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在壳体4外还包覆有风管,风管用于将壳体4的圆周完全包裹,在风管对应壳体4进风口42的位置也设置有孔洞,便于进风;出风口41处则被包裹起来连通至第一块板体31处。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是在本技术构思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本领域的专业人员能够做出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出风结构,包括旋转驱动装置(1)、被旋转驱动装置(1)带动的叶片(2),叶片(2)将带有热能的气体输出,其特征在于,气流输出方向还设有引流板(3),引流板(3)用于将气流引向指定空间内引,所述引流板(3)包括线性阵列的若干弧形板体(31),板体(31)尺寸沿旋转驱动装置(1)输出轴直径的射线方向逐渐变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出风结构,包括旋转驱动装置(1)、被旋转驱动装置(1)带动的叶片(2),叶片(2)将带有热能的气体输出,其特征在于,气流输出方向还设有引流板(3),引流板(3)用于将气流引向指定空间内引,所述引流板(3)包括线性阵列的若干弧形板体(31),板体(31)尺寸沿旋转驱动装置(1)输出轴直径的射线方向逐渐变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31)的底边均位于同一水平面内,距离叶片(2)距离越短的板体(31),其竖直高度越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笼罩于叶片(2)上的壳体(4),所述壳体(4)设置为圆柱体,所述壳体(4)的外圆表面上设有若干出风口(41),所述壳体(4)的底面设有用于吸入气体的进风口(42),所述出风口(41)的出风方向指向引流板(3)。


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惠忠姚敏胡恒荣李勤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爱姆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