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昌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生物质水热产能工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6532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50
一种生物质水热产能工艺装置,所述工艺装置具体由真菌和微藻生物反应器、过滤器、水热反应釜、储气瓶、储碳瓶、储油瓶、混合气室、光源和C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质水热产能工艺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生物质水热产能工艺装置,具体属于废水处理及生物质产能
技术背景水热水相废水是水热反应产能技术中产生量最大的副产物,该废水富含碳、氮、磷等营养元素,有机污染物浓度高、种类繁多,还含有生物难降解有机化合物(如酚类、呋喃、碳-氮杂环物质)等,成分复杂难以处理;如果加强碱或吸附剂处理,不但提高水热反应产能系统的成本,而且导致严重的能源浪费。因此,加强水热水相废水资源化利用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专利201810307976.1提出一种把废水中氮元素通过重氮化反应还原为氮气去除,加Ba(OH)2或NaOH调节pH沉淀去除SO42-,回用含碳和氢元素的水热废水作为水热反应的水溶剂,从而回收废水中碳、氢有机元素的方法。回用除氮后的水热废水作为反应溶剂可有效回收废水中的碳氢元素,但水热反应的原料无需干燥本身含水,因此回用的水热废水处理量有限,不适合用于处理大量水热废水。特别要指出的是,加入Ba(OH)2或NaOH调节pH生成沉淀需要再次处理不能随意排放。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徐云鹏等人(专利号:CN201210566119.6)提出一种利用水热废水作为微藻培养液,微藻循环养殖并联生物油生产的方法。启东市三江建筑机械有限公司(专利号:CN101549932A)提出了一种通过厌氧生化技术处理有机污水和废渣,再对污水与沼液进行好氧生化处理后耦合养藻炼油的生产方法。回收利用水热废水中的营养元素用于微藻培养,所得微藻生物质作为原料生产生物燃料,可达到水相废水资源化处理的目的,但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化合物,会严重抑制微藻生长,使微藻产率较低,水热废水处理周期较长。中国农业大学卢海凤等人(专利号:201510266963.0)提出一种通过光合细菌和微藻联合回收废水中营养元素的设备和方法。通过先在水热废水中培养光合细菌,利用光合细菌有机负荷耐受力高、对酚类及其他含氮的多环芳烃类物质的吸收转化能力较强的特点降解部分有机污染物和营养元素,通过超滤膜分离后再继续培养微藻的方法回收废水中的营养元素,提高碳氮磷元素的去除效率。但需要指出的是使用超滤膜分离水中的光合细菌和微藻,将增加水热废水资源化处理过程的成本,对水热反应产能技术不经济。目前,微藻被称为第三代能源物料,水热反应技术不仅可以将微藻体内的脂质转化为生物油,也可以将蛋白质、多糖等物质转化为生物油,但微藻细胞体积小,采收成本高。用离心机等传统方法采收微藻,虽然采收效率高,但其成本约占微藻商业化成本的50%以上。因此,在水热废水用于微生物养殖并联产生物油的方法中,有必要结合微藻采收系统,开发新的综合回收水热废水营养元素培养微藻生产生物燃料,微藻高效低耗采收的水热反应循环产能系统。真菌是一种不含叶绿素,寄生或腐生异养型微生物,处理污水能力突出,大量研究表明,真菌对难降解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去除能力好,对有机物耐受能力高。以玫烟色棒束孢为例,其可在含5%微藻水热废水的培养液中正常生长,生物量随废水含量增加而增大;以烟曲霉为例,20%麦秆水解液对微藻生长抑制明显,但其对烟曲霉生长并无抑制作用。丝状真菌自絮凝成球易与水分离,还可协同微藻絮凝成球采收,南昌大学周文广等人(专利号:CN201110329213.5)提出的一种真菌介导的微藻采收方法,通过真菌微藻混合培养可获得的大颗粒菌藻共生体,简单过滤后就能采收。真菌微藻混合培养时,其可分泌胞外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这些酶对微藻细胞具有预处理功能,可提高微藻的生化降解性能。菌藻共生体可作为共水热反应的原料生产生物燃料。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质混合协同水热反应,生物质中的不同生化成分如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间及其各自的中间产物之间可相互协同,有利于提高生物油产率与油品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生物质水热产能工艺装置。本技术一种生物质水热产能工艺装置由外来水热水相废水进水口(1)、真菌生物反应器(2)、1号过滤器(3-1)、2号过滤器(3-2)、微藻生物反应器(4)、真菌菌丝体储料箱(5-1)、藻菌储料箱(5-2)、储液池(6)、循环水泵(7)、水热反应釜(8)、加压机(9)、储气瓶(10)、固液分离器(11)、储碳瓶(12)、离心机(13)、储油瓶(14)、冷却器(15)、水箱(16)、待处理水热水相废水进水管(17)、混合气室(18)、1号进气管(19-1)、2号进气管(19-2)、1号曝气盘(20-1)、2号曝气盘(20-2)、真菌接种入口(21)、微藻接种入口(22)、1号加药口(23-1)、2号加药口(23-2)、空压机(24)、光源(25)、反应釜进料管(26)、1号气体流量计(27-1)、2号气体流量计(27-2)、3号气体流量计(27-3),CO2气罐(28)、1号保温层(29-1)、2号保温层(29-2)构成;真菌生物反应器(2)的侧面自上而下分别连接有带阀门的外来水热水相废水进水口(1)、真菌接种入口(21)和1号加药口(23-1);真菌生物反应器(2)的底部分别连接有2号进气管(19-2)和待处理水热水相废水进水管(17),待处理水热水相废水进水管(17)的另一端与水箱(16)的出料管道连接;2号进气管(19-2)的另一端通过阀门和流量计(27-3)出气管道相连;流量计(27-3)进气管道与带阀门的2号气体流量计(27-2)进气管道并联后,与空压机(24)出气管道相连;真菌生物反应器(2)的另一侧面底部出料管道经阀门与1号过滤器(3-1)的进料管道相连;1号过滤器(3-1)顶部的出料管道与真菌菌丝体储料箱(5-1)进料管道相连,真菌菌丝体储料箱(5-1)出料管道与微藻生物反应器(4)连接;真菌生物反应器(2)内部的底部设有1号曝气盘(20-1),外部设有保温层(29-1);微藻生物反应器(4)的侧面设置有微藻接种入口(22)和2号加药口(23-2),另一侧面出料管道经阀门与2号过滤器(3-2)进料管道连接;2号过滤器(3-2)出料管道经阀门与藻菌储料箱(5-2)进料管道相连,藻菌储料箱(5-2)出料管道经阀门与反应釜进料管(26)连接后,与水热反应釜(8)相通;2号过滤器(3-2)的底部出料管道经阀门分别与循环水泵(7)进料管道、储液池(6)进料管道相连;循环水泵(7)的出料管道与离心机(13)的出料管道并联后,再与冷却器(15)的进料管道连接;冷却器(15)的出料管道通过阀门与水箱(16)的进料管道相连;微藻生物反应器(4)底部进气管道与混合气室(18)出气管道相连;混合气室(18)一侧进气管道与2号气体流量计(27-2)出气管道连接,另一侧进气管道与1号气体流量计(27-1)出气管道连接,1号气体流量计(27-1)进气管道经阀门与储气瓶(10)和CO2气罐(28)出气管道相连;微藻生物反应器(4)内部的底部设有2号曝气盘(20-2),外部设有保温层(29-2);水热反应釜(8)的出料管道与固液分离器(11)进料管道连接,固液分离器(11)的一个出料管道经阀门与储碳瓶(12)进料管道相连,另一个出料管道经过管道与离心机(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质水热产能工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由外来水热水相废水进水口(1)、真菌生物反应器(2)、1号过滤器(3-1)、2号过滤器(3-2)、微藻生物反应器(4)、真菌菌丝体储料箱(5-1)、藻菌储料箱(5-2)、储液池(6)、循环水泵(7)、水热反应釜(8)、加压机(9)、储气瓶(10)、固液分离器(11)、储碳瓶(12)、离心机(13)、储油瓶(14)、冷却器(15)、水箱(16)、待处理水热水相废水进水管(17)、混合气室(18)、1号进气管(19-1)、2号进气管(19-2)、1号曝气盘(20-1)、2号曝气盘(20-2)、真菌接种入口(21)、微藻接种入口(22)、1号加药口(23-1)、2号加药口(23-2)、空压机(24)、光源(25)、反应釜进料管(26)、1号气体流量计(27-1)、2号气体流量计(27-2)、3号气体流量计(27-3),CO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质水热产能工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由外来水热水相废水进水口(1)、真菌生物反应器(2)、1号过滤器(3-1)、2号过滤器(3-2)、微藻生物反应器(4)、真菌菌丝体储料箱(5-1)、藻菌储料箱(5-2)、储液池(6)、循环水泵(7)、水热反应釜(8)、加压机(9)、储气瓶(10)、固液分离器(11)、储碳瓶(12)、离心机(13)、储油瓶(14)、冷却器(15)、水箱(16)、待处理水热水相废水进水管(17)、混合气室(18)、1号进气管(19-1)、2号进气管(19-2)、1号曝气盘(20-1)、2号曝气盘(20-2)、真菌接种入口(21)、微藻接种入口(22)、1号加药口(23-1)、2号加药口(23-2)、空压机(24)、光源(25)、反应釜进料管(26)、1号气体流量计(27-1)、2号气体流量计(27-2)、3号气体流量计(27-3),CO2气罐(28)、1号保温层(29-1)、2号保温层(29-2)构成;
真菌生物反应器(2)的侧面自上而下分别连接有带阀门的外来水热水相废水进水口(1)、真菌接种入口(21)和1号加药口(23-1);真菌生物反应器(2)的底部分别连接有2号进气管(19-2)和待处理水热水相废水进水管(17),待处理水热水相废水进水管(17)的另一端与水箱(16)的出料管道连接;2号进气管(19-2)的另一端通过阀门和流量计(27-3)出气管道相连;流量计(27-3)进气管道与带阀门的2号气体流量计(27-2)进气管道并联后,与空压机(24)出气管道相连;真菌生物反应器(2)的另一侧面底部出料管道经阀门与1号过滤器(3-1)的进料管道相连;1号过滤器(3-1)顶部的出料管道与真菌菌丝体储料箱(5-1)进料管道相连,真菌菌丝体储料箱(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文广陈杰冷立健严玉平魏锋黎俊李晶晶黄嘉欣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