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6532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自养反硝化滤池、水泵、反应池、配药罐、磁分离器、澄清池、回流污泥泵和剩余污泥泵;自养反硝化滤池的进水口连接一级A标准出水,其出水口通过水泵与反应池的进水口连接;反应池的出水口与澄清池的进水口连接;澄清池上设有出水口和回流污泥出口,回流污泥出口设置在澄清池的底部,回流污泥出口通过回流污泥泵分别与反应池和磁分离器连接;磁分离器上设有磁粉回收口和剩余污泥出口,磁粉回收口与反应池连接,剩余污泥出口通过剩余污泥泵连接;所述配药罐与反应池的加药口连接;本申请无需外源投加碳源和除磷药剂,工艺简单,不需要依赖碳源,不存在出水COD/BOD二次超标的问题,达到地表Ⅳ类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及工艺。
技术介绍
市政污水处理包括市政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主要处理工艺为活性污泥法、AB法、A/O法、A2O法、SBR法、氧化沟法、MBR等多种处理方法。日前大多数城市污水处理厂都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处理的原理是通过生物作用,尤其是微生物的作用,完成有机物的分解和生物体的合成,将有机污染物转变成无害的气体产物(CO2)、液体产物(水)以及富含有机物的固体产物(微生物群体或称生物污泥);多余的生物污泥在沉淀池中经沉淀池固液分离,从净化后的污水中除去,但是这些处理方法一般达到一级A的污水排放标准,出水中硝酸盐含量较高。近年来,国家对于生态治理要求日益严格,河道水一般都达到地表Ⅳ类水标准,也就要求市政污水排放需要达到地表Ⅳ类水标准,提标改造是必然的;而要达到地表Ⅳ类水标准,必须对现有一级A标准出水中的硝酸盐进行脱氮处理,使总氮达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可有效脱除一级A标准出水中的总氮量。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自养反硝化滤池、水泵、反应池、配药罐、磁分离器、澄清池、回流污泥泵和剩余污泥泵;所述自养反硝化滤池的进水口连接一级A标准出水,其出水口通过水泵与反应池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反应池的出水口与澄清池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澄清池上设有出水口和回流污泥出口,所述回流污泥出口设置在澄清池的底部,所述回流污泥出口通过回流污泥泵分别与反应池和磁分离器连接;所述磁分离器上设有磁粉回收口和剩余污泥出口,所述磁粉回收口与反应池连接,所述剩余污泥出口通过剩余污泥泵连接;所述配药罐与反应池的加药口连接。进一步,还包括反洗池,该反洗池通过水泵与自养反硝化滤池的反洗口连接。进一步,所述反应池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反应池、第二反应池和第三反应池,所述配药罐包括PAC配药罐和PAM配药罐,所述PAC配药罐与第一反应池连接,所述PAM配药罐与第三反应池连接,所述第二反应池内添加有初始磁粉,所述磁分离器的磁粉回收口与第二反应池连接。进一步,所述回流污泥出口通过回流污泥泵与第二反应池连接。进一步,还包括计量泵和螺杆泵,所述PAC配药罐通过计量泵与第一反应池连接,所述PAM配药罐通过螺杆泵与第三反应池连接。进一步,还包括剩余污泥暂存池,所述磁分离器的剩余污泥出口与剩余污泥暂存池连接,剩余污泥暂存池与剩余污泥泵连接。进一步,所述反应池和剩余污泥暂存池内设有搅拌器。采用如上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以还原态硫化合物、Fe2+、H2等无机物作为电子供体,不会产生残余有机物。2、不需外加有机碳源,投资和运行成本大大降低。3、自养型细菌生长周期长、增长率低,降低了污泥产量和出水生物污染的风险。4、自养微生物利用铁矿作为电子供体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同步产生Fe3+与磷酸盐结合实现除磷无需外源投加碳源和除磷药剂,工艺形式简单非碳源依赖,不存在出水COD/BOD二次超标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其中,自养反硝化滤池1、铁矿2、水泵3、反洗池4、反应池5、第一反应池51、第二反应池52、第三反应池53、磁分离器6、澄清池7、剩余污泥暂存池8、回流污泥泵9、剩余污泥泵10、搅拌器11、计量泵12、PAC配药罐13、PAM配药罐14、螺杆泵15。具体实施方式这里,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涉及的功能、方法等仅仅是现有技术的常规适应性应用。因此,本技术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实质在于硬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而非针对功能、方法本身,也即本技术虽然涉及一点功能、方法,但并不包含对功能、方法本身提出的改进。本技术对于功能、方法的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说明本技术,以便更好的理解本技术。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参见图1,本申请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自养反硝化滤池1、水泵3、反应池5、配药罐、磁分离器6、澄清池7、回流污泥泵9和剩余污泥泵10;所述自养反硝化滤池1的进水口连接一级A标准出水,其出水口通过水泵3与反应池5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反应池5的出水口与澄清池7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澄清池7上设有出水口和回流污泥出口,所述回流污泥出口设置在澄清池7的底部,所述回流污泥出口通过回流污泥泵9分别与反应池5和磁分离器6连接;所述磁分离器6上设有磁粉回收口和剩余污泥出口,所述磁粉回收口与反应池5连接,所述剩余污泥出口通过剩余污泥泵10连接;所述配药罐与反应池5的加药口连接。自养反硝化滤池1利用无机矿物复合材料,通过激活水中相关微生物,构建自养反硝化体系,矿物材料与水中有机物共同作为微生物电子供体,硝化盐作为最终电子受体,通过自养反硝化过程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实现脱氮的目的,降低水中总氮含量,脱氮容易无污染。矿物材料可采用铁矿2,水中的自养微生物利用铁矿2作为电子供体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同步产生Fe3+,Fe3+与水中的磷酸盐结合实现除磷,无需外源投加碳源和除磷药剂,工艺简单,不需要依赖碳源,不存在出水COD/BOD二次超标的问题,达到地表Ⅳ类水。经处理后的一级A标准出水经自养反硝化滤池1的进水口进入自养反硝化滤池1中,经自养反硝化滤池1脱氮后进入反应池5进行除磷处理。反应池5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反应池51、第二反应池52和第三反应池53,配药罐包括PAC配药罐13和PAM配药罐14,PAC配药罐13与第一反应池51连接,通过计量泵12将混凝剂添加到第一反应池51,PAM配药罐14与第三反应池53连接,通过螺杆泵15将絮凝剂添加到第三反应池53,第二反应池52内添加有初始磁粉,磁分离器6的磁粉回收口与第二反应池52连接。通过PAC配药罐13向第一反应池51加入混凝剂,通过PAM配药罐14向第三反应池53加入絮凝剂,在第二反应池52内预加入初始磁粉,脱氮后的水依次进入第一反应池51内、第二反应池52和第三反应池53,与反应池5中的混凝剂、絮凝剂和磁粉反应,形成以磁粉为凝结核的稳定絮凝体,由于磁粉的比重是水的比重的5倍,使结合有磁粉的絮凝体比重迅速提高,此种絮凝体自流进入澄清池7后几分钟内即可实现快速沉降,沉降速度可达每小时40米,是常规混凝沉淀的20倍,同时此过程使混凝絮凝反应的架桥、吸附、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养反硝化滤池(1)、水泵(3)、反应池(5)、配药罐、磁分离器(6)、澄清池(7)、回流污泥泵(9)和剩余污泥泵(10);所述自养反硝化滤池(1)的进水口连接一级A标准出水,其出水口通过水泵(3)与反应池(5)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反应池(5)的出水口与澄清池(7)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澄清池(7)上设有出水口和回流污泥出口,所述回流污泥出口设置在澄清池(7)的底部,所述回流污泥出口通过回流污泥泵(9)分别与反应池(5)和磁分离器(6)连接;所述磁分离器(6)上设有磁粉回收口和剩余污泥出口,所述磁粉回收口与反应池(5)连接,所述剩余污泥出口通过剩余污泥泵(10)连接;所述配药罐与反应池(5)的加药口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养反硝化滤池(1)、水泵(3)、反应池(5)、配药罐、磁分离器(6)、澄清池(7)、回流污泥泵(9)和剩余污泥泵(10);所述自养反硝化滤池(1)的进水口连接一级A标准出水,其出水口通过水泵(3)与反应池(5)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反应池(5)的出水口与澄清池(7)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澄清池(7)上设有出水口和回流污泥出口,所述回流污泥出口设置在澄清池(7)的底部,所述回流污泥出口通过回流污泥泵(9)分别与反应池(5)和磁分离器(6)连接;所述磁分离器(6)上设有磁粉回收口和剩余污泥出口,所述磁粉回收口与反应池(5)连接,所述剩余污泥出口通过剩余污泥泵(10)连接;所述配药罐与反应池(5)的加药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洗池(4),该反洗池(4)通过水泵(3)与自养反硝化滤池(1)的反洗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5)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反应池(51)、第二反应池(52)和第三反应池(53),所述配药罐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洋于国防贾霞
申请(专利权)人:宜兴国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