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循环水解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6529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内循环水解沉淀池,包括水解沉淀池,所述水解沉淀池内部的相对侧壁上通过螺栓连接有隔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传统水解池内设置隔板,隔离出沉淀区,使得水解沉淀池内污泥在处理过程中实现内循环,实现了水解和沉淀一体化设计,节约空间与成本,同时解决了传统水解酸化工艺污泥流失的问题,从而实现了水解沉淀池内做到泥水分离,一方面充分截留水解池内微生物,COD去除效率高;另一方面,水解沉淀池内污泥可内循环,水解沉淀池内能一直保持较高的污泥浓度,泥水分离后,污泥靠重力回流至水解沉淀池内,减少了常规水解沉淀池污泥回流设备及管线,达到降低成本,工艺流程简单,运行维护方便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循环水解沉淀池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内循环水解沉淀池。
技术介绍
厌氧水解酸化工艺主要目的为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被广泛运用在难生物降解的废水处理中,水解酸化池内含有大量的产甲烷菌与水解产酸菌,在细菌的作用下,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为可溶性有机物,将难生物降解的大分子物质转化为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质,从而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生化处理提供良好的水质环境,降低后续生物处理的负荷,水解酸化工艺在可生化性较差的废水中应用较为广泛,现有水解池内污泥会随水解酸化后的污水进入下一处理单元,依靠后续回流污泥来补充水解池内污泥浓度,一般需在水解酸化池后设计厌沉池,在厌沉池内进行污泥沉淀,并将污泥回流至水解池内,以弥补水解池内污泥流失的问题,同时回流污泥内的优势菌种可能需要重新适应水解池内的环境,反应速率降低,且投资较大,运行较为复杂,目前非固定填的水解酸化池内的污泥会随污水流失,导致水解池内污泥浓度下降,从而降低处理效率,另一方面,若从后续生物处理单元内回流部分污泥至水解池内,可能导致水解池内微生物重新驯化培养,不利于优势菌种的生长。综上所述,现有技术缺点:目前非固定填的水解酸化池内的污泥会随污水流失,导致水解池内污泥浓度下降,从而降低处理效率,另一方面,若从后续生物处理单元内回流部分污泥至水解池内,可能导致水解池内微生物重新驯化培养,不利于优势菌种的生长本技术通过设计一种内循环水解沉淀池来解决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循环水解沉淀池,以解决水解池内做到泥水分离,解决传统水解酸化池内污泥与污水混合不均匀的问题,解决传统水解酸化池回流困难的问题。该技术方案为一种内循环水解沉淀池,通过污泥内循环,降低成本,解决污泥流失的问题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循环水解沉淀池,包括水解沉淀池,所述水解沉淀池内部的相对侧壁上通过螺栓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的左侧并且位于水解沉淀池的内部为水解反应区,所述隔板的右侧并且位于水解沉淀池的内部为沉淀区,所述隔板通过螺栓连接在水解沉淀池相对的侧壁上,所述水解沉淀池左侧的侧壁上并且与水解反应区对应设有进水管道,所述水解沉淀池的右侧壁上并且与沉淀区对应设有出水管道,所述沉淀区的上方并且位于水解沉淀池的右侧侧壁上设有出水渠,所述隔板的底部与水解沉淀池的右侧壁之间形成回流口,所述隔板上并且靠近回流口均匀开设有一排进水孔,所述水解反应区的内部并且靠近水解沉淀池的左侧壁垂直固定设有搅拌机安装座,所述搅拌机安装座的右侧并且靠近水解沉淀池的底部设有搅拌机。优选的,所述隔板采用304#不锈钢材质,所述隔板与水解沉淀池的池底的倾斜角度为60°-55°,所述隔板顶部与水解沉淀池的池顶在同一高度。优选的,所述进水管道设置在水解沉淀池的左侧壁中心处并且靠近水解沉淀池的顶部。优选的,所述出水管道设置在水解沉淀池右侧壁的拐角处并且靠近水解沉淀池的顶部。优选的,所述进水管道贯穿水解沉淀池的侧壁并且延伸至水解反应区的内部。优选的,所述出水管道的一端依次贯穿水解沉淀池的侧壁、出水渠并且出水管道与出水渠为连通结构。优选的,所述出水渠采用单侧堰,所述搅拌机采用潜水搅拌机并且通过导线电性连接在搅拌电机控制器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通过在传统水解池内设置隔板,隔离出沉淀区,使得水解沉淀池内污泥在处理过程中实现内循环,实现了水解和沉淀一体化设计,节约空间与成本,同时解决了传统水解酸化工艺污泥流失的问题,从而实现了水解沉淀池内做到泥水分离,一方面充分截留水解池内微生物,COD去除效率高;另一方面,水解沉淀池内污泥可内循环,水解沉淀池内能一直保持较高的污泥浓度,泥水分离后,污泥靠重力回流至水解沉淀池内,减少了常规水解沉淀池污泥回流设备及管线,达到降低成本,工艺流程简单,运行维护方便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水解沉淀池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水解沉淀池的俯视图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沉淀区域隔板结构示意图。图中:1-水解沉淀池、2-隔板、3-水解反应区、4-沉淀区、5-进水管道、6-出水管道、7-出水渠、8-回流口、9-进水孔、10-搅拌机安装座、11-搅拌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内循环水解沉淀池,包括水解沉淀池1,水解沉淀池1内部的相对侧壁上通过螺栓连接有隔板2,隔板2的左侧并且位于水解沉淀池1的内部为水解反应区3,隔板2的右侧并且位于水解沉淀池1的内部为沉淀区4,隔板2通过螺栓连接在水解沉淀池1相对的侧壁上,水解沉淀池1左侧的侧壁上并且与水解反应区3对应设有进水管道5,水解沉淀池1的右侧壁上并且与沉淀区4对应设有出水管道6,沉淀区4的上方并且位于水解沉淀池1的右侧侧壁上设有出水渠7,隔板2的底部与水解沉淀池1的右侧壁之间形成回流口8,隔板2上并且靠近回流口8均匀开设有一排进水孔9,水解反应区3的内部并且靠近水解沉淀池1的左侧壁垂直固定设有搅拌机安装座10,搅拌机安装座10的右侧并且靠近水解沉淀池1的底部设有搅拌机11。本技术工作流程:污水首先通过进水管道5进入水解沉淀池1内部水解反应区3进行水解反应,通过潜水搅拌机11的搅拌作用,在水解反应区3与污泥充分混合,污水中有机污染物水解产酸菌和产甲烷菌降解为易降解的有机污染物,经进水孔9向沉淀区4内部进水,在沉淀区4内泥水分离,污泥在重力作用下沉降,自污泥回流口8回流至水解池内,泥水分离后的污水自上方出水渠7收集并且通过出水管道6出水,此过程在传统水解池内设置隔板2,隔离2出沉淀区4,使得水解沉淀池1内污泥在处理过程中实现内循环,实现了水解和沉淀一体化设计,节约空间与成本,同时解决了传统水解酸化工艺污泥流失的问题,从而实现了水解沉淀池1内做到泥水分离,一方面充分截留水解池内微生物,COD去除效率高;另一方面,水解沉淀池1内污泥可内循环,水解沉淀池1内能一直保持较高的污泥浓度,泥水分离后,污泥靠重力回流至水解沉淀池1内,减少了常规水解沉淀池污泥回流设备及管线,达到降低成本,工艺流程简单,运行维护方便的效果。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循环水解沉淀池,包括水解沉淀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解沉淀池(1)内部的相对侧壁上通过螺栓连接有隔板(2),所述隔板(2)的左侧并且位于水解沉淀池(1)的内部为水解反应区(3),所述隔板(2)的右侧并且位于水解沉淀池(1)的内部为沉淀区(4),所述隔板(2)通过螺栓连接在水解沉淀池(1)相对的侧壁上,所述水解沉淀池(1)左侧的侧壁上并且与水解反应区(3)对应设有进水管道(5),所述水解沉淀池(1)的右侧壁上并且与沉淀区(4)对应设有出水管道(6),所述沉淀区(4)的上方并且位于水解沉淀池(1)的右侧侧壁上设有出水渠(7),所述隔板(2)的底部与水解沉淀池(1)的右侧壁之间形成回流口(8),所述隔板(2)上并且靠近回流口(8)均匀开设有一排进水孔(9),所述水解反应区(3)的内部并且靠近水解沉淀池(1)的左侧壁垂直固定设有搅拌机安装座(10),所述搅拌机安装座(10)的右侧并且靠近水解沉淀池(1)的底部设有搅拌机(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循环水解沉淀池,包括水解沉淀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解沉淀池(1)内部的相对侧壁上通过螺栓连接有隔板(2),所述隔板(2)的左侧并且位于水解沉淀池(1)的内部为水解反应区(3),所述隔板(2)的右侧并且位于水解沉淀池(1)的内部为沉淀区(4),所述隔板(2)通过螺栓连接在水解沉淀池(1)相对的侧壁上,所述水解沉淀池(1)左侧的侧壁上并且与水解反应区(3)对应设有进水管道(5),所述水解沉淀池(1)的右侧壁上并且与沉淀区(4)对应设有出水管道(6),所述沉淀区(4)的上方并且位于水解沉淀池(1)的右侧侧壁上设有出水渠(7),所述隔板(2)的底部与水解沉淀池(1)的右侧壁之间形成回流口(8),所述隔板(2)上并且靠近回流口(8)均匀开设有一排进水孔(9),所述水解反应区(3)的内部并且靠近水解沉淀池(1)的左侧壁垂直固定设有搅拌机安装座(10),所述搅拌机安装座(10)的右侧并且靠近水解沉淀池(1)的底部设有搅拌机(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水解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采用304#不锈钢材质,所述隔板(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正乾常姣姣田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华益德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