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机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6241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航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机架结构,包括机架本体,机架本体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布置的底层基座、作动器安装支架和顶层基座,作动器安装支架的底部与底层基座固定连接,作动器安装支架的顶部与顶层基座固定连接;顶层基座的中部设置有支承座,支承座上设置有用于与旋翼轴穿设配合的通孔;顶层基座上设置有用于对作动器与变距机构之间的连杆进行避让的避空位,且避空位为形成于顶层基座的边沿的缺口。该用于无人机的机架结构,可以满足不影响作动器与变距机构之间连杆布置的前提下,避免了旋翼轴因中部无支撑所出现的弯曲和振动等情况的发生,继而提高了旋翼轴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机架结构
本技术涉及航空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机架结构。
技术介绍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其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行器。无人机实际上是无人驾驶飞行器的统称,从技术角度定义可以分为:无人固定翼飞机、无人垂直起降飞机、无人飞艇、无人直升机、无人多旋翼飞行器、无人伞翼机等。与载人飞机相比,它具有体积小、造价低、使用方便、对作战环境要求低、战场生存能力较强等优点。对于旋翼飞行器而言,目前的机型多将作动器安装在机身中下部的结构件上,并通过连杆将变距机构设置在旋翼轴中部,该种结构形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常常出现旋翼轴弯曲和振动等问题,导致旋翼轴使用寿命较短。综上所述,如何解决旋翼飞行器的旋翼轴使用寿命短的问题已经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机架结构,以解决旋翼飞行器的旋翼轴使用寿命短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机架结构,包括机架本体,所述机架本体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布置的底层基座、作动器安装支架和顶层基座,所述作动器安装支架的底部与所述底层基座固定连接,所述作动器安装支架的顶部与所述顶层基座固定连接;所述顶层基座的中部设置有支承座,所述支承座上设置有用于与旋翼轴穿设配合的通孔;所述顶层基座上设置有用于对作动器与变距机构之间的连杆进行避让的避空位,且所述避空位为形成于所述顶层基座的边沿的缺口。优选地,所述旋翼轴为固定轴,所述支承座与所述旋翼轴固定连接。<br>优选地,所述支承座的侧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旋翼轴销接的销孔。优选地,所述旋翼轴为转动轴,所述通孔与所述旋翼轴转动配合,且所述通孔与所述旋翼轴之间通过轴承连接。优选地,所述顶层基座的顶面和/或底面上还设置有加强筋。优选地,所述加强筋包括周向加强筋和径向加强筋,且所述径向加强筋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支承座,所述径向加强筋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周向加强筋。优选地,所述周向加强筋至少包括两圈。优选地,所述周向加强筋与所述径向加强筋围成的每个封闭区间内均设置有减重孔。优选地,所述作动器安装支架上设置有并排布置的若干龙门支架,所述龙门支架用于安装固定所述作动器。优选地,所述顶层基座上还设置有限位滑槽,所述限位滑槽用于与所述变距机构上的限转件配合。相比于
技术介绍
介绍内容,上述用于无人机的机架结构,包括机架本体,机架本体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布置的底层基座、作动器安装支架和顶层基座,作动器安装支架的底部与底层基座固定连接,作动器安装支架的顶部与顶层基座固定连接;顶层基座的中部设置有支承座,支承座上设置有用于与旋翼轴穿设配合的通孔;顶层基座上设置有用于对作动器与变距机构之间的连杆进行避让的避空位,且避空位为形成于顶层基座的边沿的缺口。该用于无人机的机架结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顶层基座上的支承座的通孔对旋翼轴的中部部位进行支承,同时通过顶层基座上设置有缺口形式的避空位,满足不影响作动器与变距机构之间连杆布置的前提下,避免了旋翼轴因中部无支撑所出现的弯曲和振动等情况的发生,继而提高了旋翼轴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无人机的机架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无人机的机架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顶层基板的结构示意图。上图1-图3中,底层基座1、作动器安装支架2、顶层基座3、支承座4、旋翼轴5、通孔6、作动器7、变距机构8、连杆9、缺口10、周向加强筋11、径向加强筋12、减重孔13、限位滑槽14。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机架结构,以解决旋翼飞行器的旋翼轴使用寿命短的问题。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如若涉及术语“上”、“下”、“前”、“后”、“左”和“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成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如若涉及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机架结构,包括机架本体,机架本体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布置的底层基座1、作动器安装支架2和顶层基座3,作动器安装支架2的底部与底层基座1固定连接,作动器安装支架2的顶部与顶层基座3固定连接;顶层基座3的中部设置有支承座4,支承座4上设置有用于与旋翼轴5穿设配合的通孔6;顶层基座3上设置有用于对作动器7与变距机构8之间的连杆9进行避让的避空位,且避空位为形成于顶层基座3的边沿的缺口10。该用于无人机的机架结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顶层基座上的支承座的通孔对旋翼轴的中部部位进行支承,同时通过顶层基座上设置有缺口形式的避空位,满足不影响作动器与变距机构之间连杆布置的前提下,避免了旋翼轴因中部无支撑所出现的弯曲和振动等情况的发生,继而提高了旋翼轴的使用寿命。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都应该能够理解的是,在实际机架结构中,旋翼轴5可以是固定轴当旋翼轴作为固定轴时,其为空心轴的结构,其作用主要起到支承螺旋桨转轴的作用;旋翼轴5也可以是与螺旋桨一起转动的螺旋桨转轴,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配置。当旋翼轴5位固定轴时,支承座4与旋翼轴5可以为固定连接,通过固定连接能够进一步增强旋翼轴的稳定性,降低其发生弯曲和振动的风险。其中固定连接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是在支承座4的侧部设置有用于与旋翼轴5销接的销孔。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其他固定连接形式,比如过盈配合的结构形式、键连接的结构形式等,在此不做更具体的限定。当旋翼轴5为转动轴时,通孔6与旋翼轴5为转动配合,且通孔6与旋翼轴5之间通过轴承连接。通过在通孔与旋翼轴之间设计轴承一方面能够起到支承稳固的作用,另一方面不影响旋翼轴的正常转动。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为了加强顶层基座3的强度,上述顶层基座3的顶面和/或底面上一般还可以设置有加强筋。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上述加强筋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包括周向加强筋11和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机架结构,包括机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本体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布置的底层基座(1)、作动器安装支架(2)和顶层基座(3),所述作动器安装支架(2)的底部与所述底层基座(1)固定连接,所述作动器安装支架(2)的顶部与所述顶层基座(3)固定连接;所述顶层基座(3)的中部设置有支承座(4),所述支承座(4)上设置有用于与旋翼轴(5)穿设配合的通孔(6);所述顶层基座(3)上设置有用于对作动器(7)与变距机构(8)之间的连杆(9)进行避让的避空位,且所述避空位为形成于所述顶层基座(3)的边沿的缺口(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机架结构,包括机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本体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布置的底层基座(1)、作动器安装支架(2)和顶层基座(3),所述作动器安装支架(2)的底部与所述底层基座(1)固定连接,所述作动器安装支架(2)的顶部与所述顶层基座(3)固定连接;所述顶层基座(3)的中部设置有支承座(4),所述支承座(4)上设置有用于与旋翼轴(5)穿设配合的通孔(6);所述顶层基座(3)上设置有用于对作动器(7)与变距机构(8)之间的连杆(9)进行避让的避空位,且所述避空位为形成于所述顶层基座(3)的边沿的缺口(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无人机的机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翼轴(5)为固定轴,所述支承座(4)与所述旋翼轴(5)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无人机的机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座(4)的侧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旋翼轴(5)销接的销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无人机的机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翼轴(5)为转动轴,所述通孔(6)与所述旋翼轴(5)转动配合,且所述通孔(6)与所述旋翼轴(5)之间通过轴承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德旭于海生孙昕王晓林佟庆高健
申请(专利权)人:尚良仲毅沈阳高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