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氢能汽车A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6219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氢能汽车A柱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氢能汽车A柱结构,包括侧围外板、A柱内加强板、侧围内板,还包括A柱加强件,A柱内加强板位于侧围外板和侧围内板之间,且其两端分别与侧围外板和侧围内板的两端连接固定,A柱内加强板与侧围外板之间形成第一腔体,A柱内加强板与侧围内板之间形成第二腔体,A柱加强件设置在第一腔体内,且与A柱内加强板与侧围内板连接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氢能汽车A柱结构通过双腔体的结构设计提高车身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氢能汽车A柱结构
本技术涉及氢能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氢能汽车A柱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金属汽车的的A柱结构由侧围内外板构成腔体,腔体内部进行加强结构设计通过焊接进行连接。零件数量多,夹具,工装等投入较大且焊接紧固件容易产生焊接缺陷,装配困难,重量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氢能汽车A柱结构。本技术的一种氢能汽车A柱结构,包括侧围外板、A柱内加强板、侧围内板,还包括A柱加强件,所述A柱内加强板位于所述侧围外板和侧围内板之间,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侧围外板和侧围内板的两端连接固定,所述A柱内加强板与所述侧围外板之间形成第一腔体,所述A柱内加强板与所述侧围内板之间形成第二腔体,所述A柱加强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且与所述A柱内加强板与所述侧围内板连接固定。优选的,所述侧围外板、A柱内加强板和侧围内板均为碳纤维复合材料。优选的,所述A柱内加强板与所述侧围外板和侧围内板通过胶结和铆接混合连接形式连接固定。优选的,所述侧围外板和侧围内板均为不等厚结构。优选的,所述A柱加强件为铝合金材料。优选的,所述A柱加强件与所述A柱内加强板和所述侧围内板通过胶结和铆接混合连接形式连接固定。优选的,所述A柱加强件为内部中空的多边棱柱形,所述A柱加强件的内部设置有两个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交叉设置。优选的,所述A柱加强件为五边棱柱形,所述A柱加强件的一侧壁与所述侧围外板连接固定,与该侧壁均不相邻的两个侧壁与所述A柱内加强板连接固定。优选的,所述A柱加强件的多边棱柱形外壁不等厚。本技术的一种氢能汽车A柱结构通过双腔体的结构设计提高车身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氢能汽车A柱结构的结构示意图。1-侧围外板;2-A柱内加强板;3-侧围内板;4-A柱加强件;41-支撑板;5-第一腔体;6-第二腔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氢能汽车A柱结构,包括侧围外板1、A柱内加强板2、侧围内板3,还包括A柱加强件4,A柱内加强板2位于侧围外板1和侧围内板3之间,且其两端分别与侧围外板1和侧围内板3的两端连接固定,A柱内加强板2与侧围外板1之间形成第一腔体5,A柱内加强板2与侧围内板3之间形成第二腔体6,A柱加强件4设置在第一腔体5内,且与A柱内加强板2与侧围内板3连接固定。本技术的一种氢能汽车A柱结构通过双腔体的结构设计提高车身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侧围外板1、A柱内加强板2和侧围内板3可以均为碳纤维复合材料。实现轻量化汽车的目的。A柱内加强板2与侧围外板1和侧围内板3通过胶结和铆接混合连接形式连接固定,连接可靠性高。侧围外板1和侧围内板3均为不等厚结构。结构设计采用不等厚设计方法,偏置碰发生时薄弱区域溃缩吸能,较厚区域提供足够的刚度保护车内乘员安全。A柱加强件4为铝合金材料。进一步轻化汽车。本技术同时利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可设计性高的特点和铝合金材质成型工艺特点,减少模具、工装的投入,提高装配性降低生产成本。A柱加强件4与A柱内加强板2和侧围内板3通过胶结和铆接混合连接形式连接固定。连接可靠性高。A柱加强件4可以为内部中空的多边棱柱形,A柱加强件4的内部设置有两个支撑板41,两个支撑板41交叉设置,为内部中空的多边棱柱形,可以减轻车身重量,设置支撑板41,进一步增加A柱加强件4的稳定性。A柱加强件4可以为五边棱柱形,A柱加强件4的一侧壁与侧围外板1连接固定,与该侧壁均不相邻的两个侧壁与A柱内加强板2连接固定,使得A柱加强件4与侧围外板1和A柱内加强板2的连接更为稳定。其中A柱加强件4的侧壁可以与侧围外板1和A柱内加强板2采用胶结。A柱加强件4的多边棱柱形外壁可以不等厚,根据铝合金拉挤型材的成型特点,结构设计采用不等厚设计方法,偏置碰发生时薄弱区域溃缩吸能,较厚区域提供足够的刚度保护车内乘员安全。以上未涉及之处,适用于现有技术。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技术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来做出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方向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氢能汽车A柱结构,包括侧围外板(1)、A柱内加强板(2)和侧围内板(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A柱加强件(4),所述A柱内加强板(2)位于所述侧围外板(1)和侧围内板(3)之间,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侧围外板(1)和侧围内板(3)的两端连接固定,所述A柱内加强板(2)与所述侧围外板(1)之间形成第一腔体(5),所述A柱内加强板(2)与所述侧围内板(3)之间形成第二腔体(6),所述A柱加强件(4)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5)内,且与所述A柱内加强板(2)与所述侧围内板(3)连接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氢能汽车A柱结构,包括侧围外板(1)、A柱内加强板(2)和侧围内板(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A柱加强件(4),所述A柱内加强板(2)位于所述侧围外板(1)和侧围内板(3)之间,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侧围外板(1)和侧围内板(3)的两端连接固定,所述A柱内加强板(2)与所述侧围外板(1)之间形成第一腔体(5),所述A柱内加强板(2)与所述侧围内板(3)之间形成第二腔体(6),所述A柱加强件(4)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5)内,且与所述A柱内加强板(2)与所述侧围内板(3)连接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能汽车A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外板(1)、A柱内加强板(2)和侧围内板(3)均为碳纤维复合材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氢能汽车A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内加强板(2)与所述侧围外板(1)和侧围内板(3)通过胶结和铆接混合连接形式连接固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能汽车A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冠一郝义国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格罗夫氢能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