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弯道工艺转向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62004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工艺转向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过弯道工艺转向架,包括构架、车轴、车轮、轴箱、橡胶堆和钢簧减振结构,构架包括端梁、支撑梁和底座,支撑梁平行设置,端梁焊接在支撑梁前后两端,底座焊接在支撑梁中部凹处,底座左右两端设置在支撑梁外侧,底座左右两端上方安装有橡胶堆,车轴对称安装在构架下方的前后两侧,车轴外端设置在轴箱内,车轴与构架间采取钢簧减振结构,车轴两端安装有车轮,车轮设置在构架内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代替原转向架对车体进行移位支撑和定位,转向架结构方便叉车平稳叉运,橡胶堆的小变形和弹簧的大变形吸收了车体过弯道时给转向架的形变,使得车体顺利通过弯道,不用反复装配,节省了时间和人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过弯道工艺转向架
本技术属于工艺转向架
,特别是涉及一种过弯道工艺转向架。
技术介绍
传统的工艺转向架只能针对维修车辆走简单的直线运动,当遇到需要远距离移位并且轨道是带有转弯半径时,现有的工艺转向架就不能完成以上工作,这样就会给实际工作中带来很大的不便,并且需要用原有的转向架安装后再移位,整体工作繁琐,费时费力;市场上亟待需求一种效率高的,能够走弯道的工艺转向架,来负责车辆修理过程中的移位、定位、支撑作用,并且能够随车辆一起远距离运动,即使是弯道照样能够安全通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过弯道工艺转向架,包括构架、车轴、车轮、轴箱、橡胶堆和钢簧减振结构,构架包括端梁、支撑梁和底座,支撑梁呈倒几字型,支撑梁平行设置,端梁焊接在支撑梁前后两端,底座焊接在支撑梁中部凹处,底座左右两端设置在支撑梁外侧,底座左右两端上方安装有橡胶堆,车轴对称安装在构架下方的前后两侧,车轴外端设置在轴箱内,车轴与构架间采取钢簧减振结构,车轴两端安装有车轮,车轮设置在构架内侧。过弯道工艺转向架为四轮结构,车轮安装在车轴两端,保证了当轨道高低起伏时,四个车轮同时与轨道接触,所受载荷基本均衡;车轴与构架间采取钢簧减振结构,钢簧设计合理,能有效承载车体过弯道时对构架施加的力矩,采用模块化设计、制造,便于维护和维修。过弯道工艺转向架对重载、轻载车体可实现支撑高度调节,旁承与车体接触结构采用橡胶堆,能有效承载车体过弯道时产生的侧倾力矩以防转向架掉轨,并防止此力矩作用在车体与转向架接触面造成车体损伤。有益效果:1.本技术用于车辆修理过程中分离转向架后代替转向架对车辆起移位、定位和支撑作用,并且能够随着车辆一起沿轨道低速移动;转向架和车体紧密结合,避免运动过程中的移位振动,2.本技术能够代替原转向架对车体进行移位支撑和定位,载着车体能在外力作用下顺利移动,转向架结构方便叉车平稳叉运,能够顺利通过弯道;橡胶堆的小变形和弹簧的大变形吸收了车体过弯道时给转向架的形变,使得车体顺利通过弯道,能够通过半径大于等于150m的弯道,不用反复装配,节省了时间和人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车轴、构架、钢簧减振结构安装位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构架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构架1、橡胶堆2、车轮3、车轴4、钢簧减振结构5、轴箱6、端梁7、支撑梁8、底座9。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一种过弯道工艺转向架,包括构架1、车轴4、车轮3、轴箱6、橡胶堆2和钢簧减振结构5,构架1包括端梁7、支撑梁8和底座9,支撑梁8呈倒几字型,支撑梁8平行设置,端梁7焊接在支撑梁8前后两端,底座9焊接在支撑梁8中部凹处,底座9左右两端设置在支撑梁8外侧,底座9左右两端上方安装有橡胶堆2,车轴4对称安装在构架1下方的前后两侧,车轴4外端设置在轴箱6内,车轴4与构架1间采取钢簧减振结构5,车轴4两端安装有车轮3,车轮3设置在构架1内侧。过弯道工艺转向架为四轮结构,车轮3安装在车轴4两端,保证了当轨道高低起伏时,四个车轮同时与轨道接触,所受载荷基本均衡;车轴4与构架1间采取钢簧减振结构5,钢簧设计合理,能有效承载车体过弯道时对构架1施加的力矩,采用模块化设计、制造,便于维护和维修。过弯道工艺转向架对重载、轻载车体可实现支撑高度调节,旁承与车体接触结构采用橡胶堆2,能有效承载车体过弯道时产生的侧倾力矩以防转向架掉轨,并防止此力矩作用在车体与转向架接触面造成车体损伤。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本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过弯道工艺转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构架、车轴、车轮、轴箱、橡胶堆和钢簧减振结构,所述构架包括端梁、支撑梁和底座,所述支撑梁平行设置,所述端梁焊接在支撑梁前后两端,所述底座焊接在支撑梁中部凹处,所述底座左右两端设置在支撑梁外侧,所述底座左右两端上方安装有橡胶堆,所述车轴对称安装在构架下方的前后两侧,所述车轴与构架间采取钢簧减振结构,所述车轴两端安装有车轮,所述车轮设置在构架内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弯道工艺转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构架、车轴、车轮、轴箱、橡胶堆和钢簧减振结构,所述构架包括端梁、支撑梁和底座,所述支撑梁平行设置,所述端梁焊接在支撑梁前后两端,所述底座焊接在支撑梁中部凹处,所述底座左右两端设置在支撑梁外侧,所述底座左右两端上方安装有橡胶堆,所述车轴对称安装在构架下方的前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庆文宋昊李仁彬徐全智李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四机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