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胎侧破碎机构,用于提高破碎胎侧的效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胎侧破碎机构包括机架、轮胎破碎区域和至少两把第一水刀。第一水刀设置在机架上,不同的第一水刀间隔设置。第一水刀位于轮胎破碎区域的第一侧,轮胎破碎区域用于容置待破碎的轮胎,这样能使得第一水刀靠近位于轮胎破碎区域的轮胎的胎侧,方便第一水刀对胎侧的破碎。第一水刀用于通过第一水刀的喷水口向转动的轮胎的第一目标胎侧区域喷射水流,以破碎第一胎侧。因第一目标胎侧区域为沿纵向对第一胎侧划分得到的胎侧区域,不同的第一水刀用于破碎不同的第一目标胎侧区域,从而,多把第一水刀可以配合破碎第一胎侧的不同部分,提高了破碎胎侧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胎侧破碎机构
本技术涉及轮胎破碎
,尤其涉及一种胎侧破碎机构。
技术介绍
在一些场景中,需要对轮胎进行破碎处理。例如,我国是制造和消费轮胎的大国,每年生产轮胎消耗的橡胶量占全国橡胶消耗总量的70%,橡胶制品工业所需80%的天然橡胶、30%的合成橡胶依赖进口。工业发展的同时,伴随的就是废旧轮胎的大量产生。据统计,我国60%以上的废旧橡胶来源于废旧轮胎,而回收利用的废旧橡胶中,废旧轮胎紧占20%。与日俱增的废旧轮胎不仅占用空间资源,还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废旧轮胎的回收利用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轮胎进行回收,需要将轮胎破碎成胶粉,现有的破碎轮胎的方法主要有化学法、机械法和水射流法等。在水射流法中,通过水流冲击轮胎的胎面,使得轮胎变为胶粉,以实现对轮胎的破碎。但是轮胎的胎侧也有橡胶,且胎侧的橡胶结构和胎面的橡胶结构不同,现有的通过水流冲击轮胎的胎面以破碎轮胎的方式,在破碎胎侧的橡胶时,效率较差,耗时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胎侧破碎机构,用于提高破碎胎侧的效率。为达此目的,本技术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胎侧破碎机构,包括机架、轮胎破碎区域和至少两把第一水刀;所述第一水刀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不同的所述第一水刀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水刀位于所述轮胎破碎区域的第一侧,所述轮胎破碎区域用于容置待破碎的轮胎;所述第一水刀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水刀的喷水口向转动的所述轮胎的第一目标胎侧区域喷射水流,以破碎第一胎侧;所述第一目标胎侧区域为沿纵向对所述第一胎侧划分得到的胎侧区域,不同的所述第一水刀用于破碎不同的所述第一目标胎侧区域。可选地,所述胎侧破碎机构还包括第二水刀;所述第二水刀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不同的所述第二水刀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水刀位于所述轮胎破碎区域的第二侧;容置于所述轮胎破碎区域的所述轮胎位于所述第一水刀和所述第二水刀之间;所述第二水刀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水刀的喷水口向转动的所述轮胎的第二目标胎侧区域喷射水流,以破碎第二胎侧;所述第二目标胎侧区域为沿纵向对所述第二胎侧划分得到的胎侧区域,不同的所述第二水刀用于破碎不同的所述第二目标胎侧区域。可选地,所述第一水刀喷射的水流和被所述第一水刀破碎处的胎侧的夹角为预设夹角;所述第一水刀的喷水口至被所述第一水刀破碎处的胎侧的距离为预设距离;所述第二水刀喷射的水流和被所述第二水刀破碎处的胎侧的夹角为所述预设夹角;所述第二水刀的喷水口至被所述第二水刀破碎处的胎侧的距离为所述预设距离。可选地,所述预设夹角为90度;所述预设距离为4mm。可选地,所述第一目标胎侧区域的宽度和所述第一目标胎侧区域的厚度成反比例关系;所述第二目标胎侧区域的宽度和所述第二目标胎侧区域的厚度成反比例关系。可选地,所述第一水刀的数量为五把,所述第一目标胎侧区域的数量为五个;所述第二水刀的数量为五把,所述第二目标胎侧区域的数量为五个;五把所述第一水刀呈半环形等间距依次布置;五把所述第二水刀呈半环形等间距依次布置;在所述第一胎侧上,位于两端的所述第一目标胎侧区域的宽度小于其它的所述第一目标胎侧区域的宽度;在所述第二胎侧上,位于两端的所述第二目标胎侧区域的宽度小于其它的所述第二目标胎侧区域的宽度;所述轮胎为废旧轮胎。可选地,所述胎侧破碎机构还包括夹具装置、第一水刀安装架和第二水刀安装架;所述夹具装置用于支撑所述轮胎的内圈,以及转动所述轮胎;所述第一水刀安装在所述第一水刀安装架上,所述第一水刀安装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水刀安装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水刀沿所述轮胎的径向移动;所述第二水刀安装在所述第二水刀安装架上,所述第二水刀安装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水刀安装架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水刀沿所述轮胎的径向移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的胎侧破碎机构包括机架、轮胎破碎区域和至少两把第一水刀。其中,第一水刀设置在机架上,不同的第一水刀间隔设置,从而避免第一水刀间的相互影响。第一水刀位于轮胎破碎区域的第一侧,轮胎破碎区域用于容置待破碎的轮胎,这样能使得第一水刀靠近位于轮胎破碎区域的轮胎的胎侧,方便第一水刀对胎侧的破碎。第一水刀用于通过第一水刀的喷水口向转动的轮胎的第一目标胎侧区域喷射水流,以破碎第一胎侧。因第一目标胎侧区域为沿纵向对第一胎侧划分得到的胎侧区域,不同的第一水刀用于破碎不同的第一目标胎侧区域,从而,多把第一水刀可以配合破碎第一胎侧的不同部分,提高了破碎胎侧的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胎侧破碎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胎侧破碎机构的部分结构的剖切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刀和轮胎的布局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刀和轮胎的布局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胎侧破碎方法的流程图。图中:1、机架;2、轮胎破碎区域;3、第一水刀;4、第一目标胎侧区域;5、第一胎侧;6、第二水刀;7、第二胎侧;8、夹具装置;9、第一水刀安装架;10、第二水刀安装架;11、轮胎。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胎侧破碎机构和胎侧破碎方法,用于提高破碎胎侧的效率。为使得本技术的技术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胎侧破碎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胎侧破碎机构的部分结构的剖切图。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的胎侧破碎机构包括机架1、轮胎破碎区域2和至少两把第一水刀3。其中,第一水刀3设置在机架1上。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机架1可以为箱体结构或框架结构等,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在图1和图2所示的示例中,机架1为箱体结构,轮胎破碎区域2和第一水刀3位于机架1内。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不同的第一水刀3间隔设置,从而不同的第一水刀3互不影响。第一水刀3位于轮胎破碎区域2的第一侧,轮胎破碎区域2用于容置待破碎的轮胎11。换言之,轮胎破碎区域2为一空间区域,待破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胎侧破碎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轮胎破碎区域和至少两把第一水刀;/n所述第一水刀设置在所述机架上;/n不同的所述第一水刀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水刀位于所述轮胎破碎区域的第一侧,所述轮胎破碎区域用于容置待破碎的轮胎;/n所述第一水刀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水刀的喷水口向转动的所述轮胎的第一目标胎侧区域喷射水流,以破碎第一胎侧;/n所述第一目标胎侧区域为沿纵向对所述第一胎侧划分得到的胎侧区域,不同的所述第一水刀用于破碎不同的所述第一目标胎侧区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胎侧破碎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轮胎破碎区域和至少两把第一水刀;
所述第一水刀设置在所述机架上;
不同的所述第一水刀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水刀位于所述轮胎破碎区域的第一侧,所述轮胎破碎区域用于容置待破碎的轮胎;
所述第一水刀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水刀的喷水口向转动的所述轮胎的第一目标胎侧区域喷射水流,以破碎第一胎侧;
所述第一目标胎侧区域为沿纵向对所述第一胎侧划分得到的胎侧区域,不同的所述第一水刀用于破碎不同的所述第一目标胎侧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侧破碎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胎侧破碎机构还包括第二水刀;
所述第二水刀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不同的所述第二水刀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水刀位于所述轮胎破碎区域的第二侧;
容置于所述轮胎破碎区域的所述轮胎位于所述第一水刀和所述第二水刀之间;
所述第二水刀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水刀的喷水口向转动的所述轮胎的第二目标胎侧区域喷射水流,以破碎第二胎侧;
所述第二目标胎侧区域为沿纵向对所述第二胎侧划分得到的胎侧区域,不同的所述第二水刀用于破碎不同的所述第二目标胎侧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胎侧破碎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水刀喷射的水流和被所述第一水刀破碎处的胎侧的夹角为预设夹角;
所述第一水刀的喷水口至被所述第一水刀破碎处的胎侧的距离为预设距离;
所述第二水刀喷射的水流和被所述第二水刀破碎处的胎侧的夹角为所述预设夹角;
所述第二水刀的喷水口至被所述第二水刀破碎处的胎侧的距离为所述预设距离。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卓,邓海君,邓复苏,邓复水,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秉能橡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