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包电池模组激光焊接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5829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软包电池模组激光焊接夹具,包括底座和盖板组件,所述盖板组件与底座之间形成容纳软包电池模组的空间;所述盖板组件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下盖板包括第一下盖板、中间盖板、第二下盖板,所述第一下盖板设有若干第一极耳穿孔,所述第二下盖板设有若干第二极耳穿孔,所述软包电池的正、负极耳分别穿出第一极耳穿孔和第二极耳穿孔;所述上盖板设有第一极耳焊接孔和第二极耳焊接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软包电池模组激光焊接夹具,能够提高软包锂电池模组的焊接效率,节省人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软包电池模组激光焊接夹具
本技术涉及电池模组焊接夹具,尤其是涉及一种软包电池模组激光焊接夹具。
技术介绍
软包电池的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和绿色环保的特性使得其应用越来越广了,并且软包装电池本体的薄片化,形状易控制的特点使其应用在越来越多的领域,特别是电子产品中。焊接方法和工艺的选择,将直接影响电池的成本、质量、安全以及电池的一致性。在众多焊接方式中,激光焊接具有能量密度高、焊接变形小、热影响区小,焊点光滑无杂质、均匀致密、无需附加打磨工作;可精确控制,聚焦光点小,高精度定位,配合机械手臂易于实现自动化,提高焊接效率,减少工时,降低成本等优点;软包锂电池生产时将单包电池进行串并后进行激光焊接正负极耳,由于软包电池的外形结构特点导致激光焊接操作困难,为此,技术人员针对软包锂电池焊接困难设计出专用焊接夹具,以提高软包锂电池模组的焊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软包电池模组激光焊接夹具,能够提高软包锂电池模组的焊接效率,节省人工。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软包电池模组激光焊接夹具,包括夹具本体,所述夹具本体包括底座和盖板组件,盖板组件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盖板组件与底座之间形成容纳软包电池模组的空间;所述盖板组件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上盖板设于下盖板的上方,所述上盖板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底座的上端延伸形成撑托部,所述下盖板设于底座的撑托部;所述下盖板包括第一下盖板、中间盖板、第二下盖板,所述中间盖板设于第一下盖板和第二下盖板之间,所述中间盖板与所述底座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下盖板设有若干第一极耳穿孔,所述第二下盖板设有若干第二极耳穿孔,所述软包电池的正、负极耳分别穿出第一极耳穿孔和第二极耳穿孔;所述中间盖板的下端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下端设有若干沿其宽度方向等间距分布的夹条,相邻两夹条之间形成卡槽,所述卡槽能够卡住软包电池上端的塑料膜包边;所述夹条与所述中间盖板之间形成嵌槽,所述第一下盖板与所述第二下盖板盖于底座的撑托部且其一端卡入所述嵌槽;所述上盖板设有第一极耳焊接孔211和第二极耳焊接孔212。所述第一极耳焊接孔对应相邻两第一极耳穿孔之间;所述第二极耳焊接孔对应相邻两第二极耳穿孔之间;所述第一极耳穿孔对应相邻两第一极耳焊接孔之间;所述第二极耳穿孔对应相邻两第二极耳焊接孔之间。进一步地说,实现所述上盖板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为卡扣锁连接。进一步地说,所述中间盖板与所述底座之间可拆卸连接的具体结构为:所述隔板的两端对角设有第一销孔,所述底座设有与第一销孔相适应的第一定位销。进一步地说,所有隔板的两端还对角设有第一圆形磁石,所述第一销孔与与所述第一圆形磁石并排设置,所述底座的撑托部设有与第一圆形磁石相对应的第二圆形磁石,中间盖板盖于底座时,第一圆形磁石和第二圆形磁石相吸。进一步地说,所述上盖板中部具有镂空区域。进一步地说,所述中间盖板的上端设有把手。进一步地说,所述底座的上端间隔设有若干第二定位销和第三圆形磁石,所述第二定位销与所述第三圆形磁石间隔设置。进一步地说,所述上盖板设有与第二定位销和第三圆形磁石相适应的第二销孔和第四圆形磁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包括底座和盖板组件,盖板组件与底座可拆卸连接,盖板组件与底座之间形成容纳软包电池模组的空间;盖板组件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上盖板中部具有镂空区域,焊接时,将多个软包电池并排放于底座内,下盖板盖于软包电池的上方且设于底座的撑托部,软包电池的正负极耳分别穿出第一、二极耳穿孔,然后将正负极耳突出第一、二极耳穿孔的部分按同一方向折弯,然后将上盖板盖于下盖板的上方并通过卡扣锁锁紧,同时中间盖板的上端穿出上盖板中部的镂空区域,然后进行激光焊接,节省人工,提高了软包锂电池模组的焊接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含软包电池组);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二(不含软包电池组);图3为本技术的分解图;图4为图3中A1的放大图;图5为图3中A2的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的上盖板的下端面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中间盖板的下端面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中间盖板的端部的侧视图;图10为图2中A-A方向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部分标记如下:底座1、撑托部11、第一定位销12、第二圆形磁石13、第二定位销14、第三圆形磁石15、盖板组件2、上盖板21、第一极耳焊接孔211、第二极耳焊接孔212、镂空区域213、第二销孔214、第四圆形磁石215、下盖板22、第一下盖板221、中间盖板222、把手2221、第二下盖板223、第一极耳穿孔224、第二极耳穿孔225、隔板226、第一销孔2261、第一圆形磁石2262、夹条227、卡槽228、嵌槽229和软包电池模组3。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不背离本技术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对本技术方法、步骤或条件所作的修改或替换,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一种软包电池模组激光焊接夹具,如图1-图10,包括夹具本体,所述夹具本体包括底座1和盖板组件2,盖板组件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盖板组件与底座之间形成容纳软包电池模组3的空间;软包电池模组由若干单个软包电池组成;所述盖板组件包括上盖板21和下盖板22,所述上盖板设于下盖板的上方,所述上盖板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底座的上端延伸形成撑托部11,所述下盖板设于底座的撑托部;所述下盖板包括第一下盖板221、中间盖板222、第二下盖板223,所述中间盖板设于第一下盖板和第二下盖板之间,所述中间盖板与所述底座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下盖板设有若干第一极耳穿孔224,所述第二下盖板设有若干第二极耳穿孔225,所述软包电池的正、负极耳分别穿出第一极耳穿孔和第二极耳穿孔;所述中间盖板的下端设有隔板226,所述隔板的下端设有若干沿其宽度方向等间距分布的夹条227,相邻两夹条之间形成卡槽228,所述卡槽能够卡住软包电池上端的塑料膜包边;所述夹条与所述中间盖板之间形成嵌槽229,所述第一下盖板与所述第二下盖板盖于底座的撑托部且其一端卡入所述嵌槽;所述上盖板设有第一极耳焊接孔211和第二极耳焊接孔212;所述第一极耳焊接孔对应相邻两第一极耳穿孔之间;所述第二极耳焊接孔对应相邻两第二极耳穿孔之间。实现所述上盖板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为卡扣锁连接。所述中间盖板与所述底座之间可拆卸连接的具体结构为:所述隔板的两端对角设有第一销孔2261,所述底座设有与第一销孔相适应的第一定位销12,中间盖板盖于底座上且其第一销孔套于第一定位销上。所有隔板的两端还对角设有第一圆形磁石2262,所述第一销孔与与所述第一圆形磁石并排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包电池模组激光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夹具本体,所述夹具本体包括底座和盖板组件,盖板组件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盖板组件与底座之间形成容纳软包电池模组的空间;/n所述盖板组件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上盖板设于下盖板的上方,所述上盖板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底座的上端延伸形成撑托部,所述下盖板设于底座的撑托部;所述下盖板包括第一下盖板、中间盖板、第二下盖板,所述中间盖板设于第一下盖板和第二下盖板之间,所述中间盖板与所述底座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下盖板设有若干第一极耳穿孔,所述第二下盖板设有若干第二极耳穿孔,所述软包电池的正、负极耳分别穿出第一极耳穿孔和第二极耳穿孔;所述中间盖板的下端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下端设有若干沿其宽度方向等间距分布的夹条,相邻两夹条之间形成卡槽,所述卡槽能够卡住软包电池上端的塑料膜包边;所述夹条与所述中间盖板之间形成嵌槽,所述第一下盖板与所述第二下盖板盖于底座的撑托部且其一端卡入所述嵌槽;/n所述上盖板设有第一极耳焊接孔和第二极耳焊接孔;/n所述第一极耳焊接孔对应相邻两第一极耳穿孔之间;所述第二极耳焊接孔对应相邻两第二极耳穿孔之间;/n所述第一极耳穿孔对应相邻两第一极耳焊接孔之间;所述第二极耳穿孔对应相邻两第二极耳焊接孔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包电池模组激光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夹具本体,所述夹具本体包括底座和盖板组件,盖板组件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盖板组件与底座之间形成容纳软包电池模组的空间;
所述盖板组件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上盖板设于下盖板的上方,所述上盖板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底座的上端延伸形成撑托部,所述下盖板设于底座的撑托部;所述下盖板包括第一下盖板、中间盖板、第二下盖板,所述中间盖板设于第一下盖板和第二下盖板之间,所述中间盖板与所述底座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下盖板设有若干第一极耳穿孔,所述第二下盖板设有若干第二极耳穿孔,所述软包电池的正、负极耳分别穿出第一极耳穿孔和第二极耳穿孔;所述中间盖板的下端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下端设有若干沿其宽度方向等间距分布的夹条,相邻两夹条之间形成卡槽,所述卡槽能够卡住软包电池上端的塑料膜包边;所述夹条与所述中间盖板之间形成嵌槽,所述第一下盖板与所述第二下盖板盖于底座的撑托部且其一端卡入所述嵌槽;
所述上盖板设有第一极耳焊接孔和第二极耳焊接孔;
所述第一极耳焊接孔对应相邻两第一极耳穿孔之间;所述第二极耳焊接孔对应相邻两第二极耳穿孔之间;
所述第一极耳穿孔对应相邻两第一极耳焊接孔之间;所述第二极耳穿孔对应相邻两第二极耳焊接孔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红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金鑫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