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用性高且快速引脚整形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57634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容引脚整形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通用性高且快速引脚整形的装置,包括极性识别机构、粗整形机构及精整形机构;粗整形机构包括第一驱动单元、与第一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的整形梭;自整形梭的第一端至整形梭的第二端,整形梭的外径逐渐增大;整形梭设有用于配合电容的引脚的弧形梭面,弧形梭面位于整形梭的第一端,弧形梭面自整形梭的第一端朝整形梭的第二端延伸设置,弧形梭面使得整形梭的第一端的自由端形成插尖;利用极性识别机构实现电容极性的自动识别,无需振动盘供料,避免因振动盘供料所产生的噪音污染;粗整形机构、精整形机构实现自动整脚,无需人工整脚,提升电容的引脚的自动整形,提升整形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用性高且快速引脚整形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容引脚整形
,尤其公开了一种通用性高且快速引脚整形的装置。
技术介绍
引线式铝电解电容器的引出电极是由两根导针组成的,导针是由两大部分组成,铝棒和CP线,CP线又由铁芯、铜层和锡层组成,CP线一般长度为14~40mm,但大多是在20~35mm之间,线径有0.45~1.0mm,但大多是0.5~0.8mm之间,在导针的生产过程中,因机台碰挡或电容转运碰撞,很容易导致导针的CP线变形,CP线变形常常导致无法顺畅穿过胶塞的定距孔、或被打开路误判、或未被充上电而导致漏电不良甚至短路开阀、或影响上料导致卡料大大降低生产效率等一系列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用性高且快速引脚整形的装置,利用极性识别机构实现电容极性的自动识别,无需振动盘供料,避免因振动盘供料所产生的噪音污染;粗整形机构、精整形机构实现自动整脚,无需人工整脚,提升电容的引脚的自动整形,提升整形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通用性高且快速引脚整形的装置,包括极性识别机构、粗整形机构及精整形机构,极性识别机构用于识别电容的套管的极性,粗整形机构对极性识别机构识别后电容的引脚进行粗整形处理,精整形机构对粗整形机构整形后的电容的引脚进行精整形处理;粗整形机构包括第一驱动单元、与第一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的整形梭,第一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整形梭水平移动、竖直移动;自整形梭的第一端至整形梭的第二端,整形梭的外径逐渐增大;整形梭设有用于配合电容的引脚的弧形梭面,弧形梭面位于整形梭的第一端,弧形梭面自整形梭的第一端朝整形梭的第二端延伸设置,弧形梭面使得整形梭的第一端的自由端形成插尖。进一步地,整形梭为三角形块体,弧形梭面自整形梭的外表面凹设而成,弧形梭面自整形梭的第一端的一侧延伸至整形梭的第一端的另一侧。进一步地,整形梭的数量为多个,电容的引脚位于相邻的两个整形梭之间,电容的引脚位于同一整形梭的两侧。进一步地,还包括转向机构,转向机构包括用于承载电容的载具、用于驱动载具转动的第二驱动单元,极性识别机构用于识别载具所承载的电容的套管的极性,转向机构用于转动极性识别机构识别后的电容,粗整形机构对转向处理后的电容的引脚进行粗整形处理。进一步地,精整形机构包括夹持单元及精整形单元,夹持单元用于夹住粗整形机构粗整形后的电容的套管,精整形单元用于对夹持单元所夹持的电容的引脚进行精整形;夹持单元包括环形束模,环形束模具有基杆及设置于基杆同一端多个弹性夹臂,多个弹性夹臂围绕环形束模的中心轴线设置,多个弹性夹臂远离基杆的一端围设的外径的尺寸大于多个弹性夹臂靠近基杆的一端围设的外径,多个弹性夹臂彼此靠拢并用于夹住粗整形机构粗整形后的电容的套管。进一步地,夹持单元还包括套筒、用于驱动套筒第三驱动单元,套筒滑动套设在基杆的外侧,第三驱动单元驱动套筒挤推多个弹性夹臂使得多个弹性夹臂彼此靠拢夹住电容的套管。进一步地,精整形单元包括活动配合的整形模具及整形盖板,整形模具具有整形槽,整形槽用于容设电容的引脚,整形槽的侧壁用于挡止限位电容的引脚,整形盖板与整形模具压合对粗整形机构粗整形后的电容的引脚进行精整形。有益效果:利用极性识别机构实现电容极性的自动识别,无需振动盘供料,避免因振动盘供料所产生的噪音污染;粗整形机构、精整形机构实现自动整脚,无需人工整脚,提升电容的引脚的自动整形,提升整形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形梭的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的环形束模及套筒的结构图。附图标记包括:1—机台2—极性识别机构3—粗整形机构4—精整形机构5—整形梭6—弧形梭面7—转向机构8—环形束模9—基杆11—弹性夹臂12—套筒13—夹持单元14—精整形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参照图1-图3,本技术的一种通用性高且快速引脚整形的装置,包括机台1,安装在机台1上的极性识别机构2、粗整形机构3及精整形机构4,极性识别机构2用于识别电容的套管的极性,极性识别机构2为现有技术,极性识别机构2包括工业相机及控制系统,工业相机用于对电容拍照,控制系统分析工业相机拍摄的图像进而判定电容的极性,粗整形机构3对极性识别机构2识别后电容的引脚进行粗整形处理,精整形机构4对粗整形机构3整形后的电容的引脚进行精整形处理。粗整形机构3包括第一驱动单元、与第一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的整形梭5,第一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整形梭5水平移动、竖直移动;自整形梭5的第一端至整形梭5的第二端,整形梭5的外径逐渐增大;整形梭5设有用于配合电容的引脚的弧形梭面6,弧形梭面6位于整形梭5的第一端,弧形梭面6自整形梭5的第一端朝整形梭5的第二端延伸设置,弧形梭面6使得整形梭5的第一端的自由端形成插尖。当极性识别机构2识别电容的极性之后,第一驱动单元驱动整形梭5移动至电容的两个引脚的根部,即整形梭5移动至引脚靠近套管的一端,使得整形梭5的第一端的插尖插入两个引脚之间,利用整形梭5定位住引脚的根部,再根据电容所需的设定好的两个引脚之间的脚距,第一驱动单元驱动整形梭5水平移动,待弧形梭面6的预定位置抵触引脚之后,第一驱动单元驱动整形梭5从上往下移动,进而实现对引脚的自动粗整形。利用极性识别机构2实现电容极性的自动识别,无需振动盘供料,避免因振动盘供料所产生的噪音污染;粗整形机构3、精整形机构4实现自动整脚,无需人工整脚,提升电容的引脚的自动整形,提升整形效率。通用对铝电解电容的引脚变形的自动整形,减少电容安装设备的停机,提高进料顺畅,同时减少不必要的不良品产生。本实施例中,整形梭5的主体形状为三角形块体,弧形梭面6自整形梭5的外表面凹设而成,弧形梭面6自整形梭5的第一端的一侧延伸至整形梭5的第一端的另一侧。借助弧形梭面6不同部位对引脚的抵触,即可实现整形梭5对不同脚距需求的电容的引脚进行自动粗整形,提升引脚整形的兼容性。优选地,整形梭5的数量为多个,电容的引脚位于相邻的两个整形梭5之间,电容的引脚位于同一整形梭5的两侧。当然,整形梭5的数量为三个。借助多个整形梭5实现对电容的两个引脚的一次性粗整形,提升引脚的整形良率。还包括转向机构7,转向机构7包括用于承载电容的载具、用于驱动载具转动的第二驱动单元,极性识别机构2用于识别载具所承载的电容的套管的极性,转向机构7用于转动极性识别机构2识别后的电容,粗整形机构3对转向处理后的电容的引脚进行粗整形处理。实际使用时,待整形的电容放置在载具上,当极性识别机构2识别载具所承载的电容的套管的极性之后,第二驱动单元根据极性识别机构2的识别结果进而驱动载具连带电容转动,使得电容的引脚自动转动所需的角度,然后第一驱动单元即可驱动整形梭5对转向机构7转向后电容进行粗整形。精整形机构4包括夹持单元13及精整形单元14,夹持单元13用于夹住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用性高且快速引脚整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极性识别机构、粗整形机构及精整形机构,极性识别机构用于识别电容的套管的极性,粗整形机构对极性识别机构识别后电容的引脚进行粗整形处理,精整形机构对粗整形机构整形后的电容的引脚进行精整形处理;粗整形机构包括第一驱动单元、与第一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的整形梭,第一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整形梭水平移动、竖直移动;自整形梭的第一端至整形梭的第二端,整形梭的外径逐渐增大;整形梭设有用于配合电容的引脚的弧形梭面,弧形梭面位于整形梭的第一端,弧形梭面自整形梭的第一端朝整形梭的第二端延伸设置,弧形梭面使得整形梭的第一端的自由端形成插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用性高且快速引脚整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极性识别机构、粗整形机构及精整形机构,极性识别机构用于识别电容的套管的极性,粗整形机构对极性识别机构识别后电容的引脚进行粗整形处理,精整形机构对粗整形机构整形后的电容的引脚进行精整形处理;粗整形机构包括第一驱动单元、与第一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的整形梭,第一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整形梭水平移动、竖直移动;自整形梭的第一端至整形梭的第二端,整形梭的外径逐渐增大;整形梭设有用于配合电容的引脚的弧形梭面,弧形梭面位于整形梭的第一端,弧形梭面自整形梭的第一端朝整形梭的第二端延伸设置,弧形梭面使得整形梭的第一端的自由端形成插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性高且快速引脚整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整形梭为三角形块体,弧形梭面自整形梭的外表面凹设而成,弧形梭面自整形梭的第一端的一侧延伸至整形梭的第一端的另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性高且快速引脚整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整形梭的数量为多个,电容的引脚位于相邻的两个整形梭之间,电容的引脚位于同一整形梭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性高且快速引脚整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向机构,转向机构包括用于承载电容的载具、用于驱动载具转动的第二驱动单元,极性识别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光耀李俊赤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联盈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詹光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