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破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5617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破碎装置,包括破碎机本体,所述破碎机本体内从上到下依次包括干燥腔、破碎腔以及过滤腔,所述破碎机本体上表面设有进料端口,所述进料端口向外延伸有进料挡口,所述进料挡口向破碎机本体内延伸,与破碎腔的椭圆内壁连通,所述破碎腔中设置了相互啮合连接的主动轮和次动轮,两者之间通过齿牙啮合,且主动轮受控于电机A。优点是:通过驱动电机A,驱动主动轮旋转,使得进入到破碎机本体中的土壤掉落,与次动轮相互啮合,对土壤进行碾压、破碎;同时由于破碎腔为椭圆内壁,因此,可减少土壤在破碎腔中的附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破碎装置
本技术涉土壤修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破碎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的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因为,为了增加土地利用率,人们需要对不断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使得遭受污染的土壤恢复到正常功能,因此,我们需要使用土壤修复液来实现这一措施。土壤在破碎的时候,湿润的土壤容易粘附在破碎腔中,导致破碎腔中土壤粘附,不易清理,同时由于土壤破碎不完全,影响后续的收集、修复,进一步地影响后续的工作效率。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破碎装置,用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土壤破碎过程中遇到的土壤湿润,粘结以及破碎不完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破碎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破碎装置,包括破碎机本体,所述破碎机本体内从上到下依次包括干燥腔、破碎腔以及过滤腔,所述破碎机本体上表面设有进料端口,所述进料端口向外延伸有进料挡口,所述进料挡口向破碎机本体内延伸,与破碎腔的椭圆内壁连通,所述破碎腔中设置了相互啮合连接的主动轮和次动轮,两者之间通过齿牙啮合,且主动轮受控于电机A。进一步地,所述进料端口处内嵌了十字固定支架,所述十字固定支架上固定有电机B,所述电机B通过转轴连接搅拌轴,所述搅拌轴外设置有左右对称的主搅拌叶,其中一所述主搅拌叶中设有横次搅拌叶,另一所述主搅拌叶中设有竖次搅拌叶。进一步地,位于所述破碎机本体内的进料挡口内埋藏有加热辊,呈螺旋状盘旋。进一步地,所述过滤腔内包括位于中间的土壤收集腔以及位于两侧的第一收集腔和第二收集腔,所述土壤收集腔、第一收集腔和第二收集腔下均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土壤收集腔内设有延伸至第一收集腔的第一过滤网,并通过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过滤网下设有延伸至第二收集腔的第二过滤网,并通过第二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的末端设置有空槽。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网与第二过滤网均受控于振动电机,所述振动电机固定于支撑座上。由此,比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是:1、通过驱动电机A,驱动主动轮旋转,使得进入到破碎机本体中的土壤掉落,与次动轮相互啮合,对土壤进行碾压、破碎;同时由于破碎腔为椭圆内壁,因此,可减少土壤在破碎腔中的附着;2、十字固定支架既能避免对进料端口的覆盖,又能对电机B和搅拌轴的安装起到支撑作用,且搅拌轴连接的主搅拌叶内安装了横次搅拌叶和竖次搅拌叶,由于横次搅拌叶和竖次搅拌叶行程交错状态,可对在干燥腔的土壤进行搅拌、起松;3、加热辊的存在,使得在搅拌轴对土壤进行起松搅拌的时候提供加热能源,能加快土壤的干燥,利用后续的破碎步骤;4、第二过滤网的过滤孔径比第一过滤网的孔径细密,由此,经过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的双重过滤,可收集到三种尺径的土壤,实现不同的应用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破碎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破碎装置的主动轮和次动轮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破碎装置的进料端口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破碎装置的第一过滤网或第二过滤网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破碎机本体、2-干燥腔、3-破碎腔、4-过滤腔、5-进料端口、6-进料挡口、7-主动轮、8-次动轮、9-齿牙、10-十字固定支架、11-电机A、12-电机B、13-转轴、14-搅拌轴、15-主搅拌叶、16-横次搅拌叶、17-竖次搅拌叶、18-加热辊、19-土壤收集腔、20-第一收集腔、21-第二收集腔、22-第一过滤网、23-第二过滤网、24-第一通道、25-第二通道、26-空槽、27-振动电机、28-支撑座、29-出料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为了解决土壤破碎过程中遇到的土壤湿润,粘结以及破碎不完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破碎装置。实施例一如图1-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破碎装置,包括破碎机本体1,破碎机本体1内从上到下依次包括干燥腔2、破碎腔3以及过滤腔4,破碎机本体1上表面设有进料端口5,进料端口5向外延伸有进料挡口6,进料挡口6向破碎机本体1内延伸,与破碎腔3的椭圆内壁连通,破碎腔3中设置了相互啮合连接的主动轮7和次动轮8,两者之间通过齿牙9啮合,且主动轮7受控于电机A11,通过驱动电机A11,驱动主动轮7旋转,使得进入到破碎机本体1中的土壤掉落,与次动轮8相互啮合,对土壤进行碾压、破碎;同时由于破碎腔3为椭圆内壁,因此,可减少土壤在破碎腔3中的附着。进料端口5处内嵌了十字固定支架10,十字固定支架10上固定有电机B12,电机B12通过转轴13连接搅拌轴14,搅拌轴14外设置有左右对称的主搅拌叶15,其中一主搅拌叶15中设有横次搅拌叶16,另一主搅拌叶15中设有竖次搅拌叶17,十字固定支架10既能避免对进料端口5的覆盖,又能对电机B12和搅拌轴14的安装起到支撑作用,且搅拌轴14连接的主搅拌叶15内安装了横次搅拌叶16和竖次搅拌叶17,由于横次搅拌叶16和竖次搅拌叶17行程交错状态,可对在干燥腔2的土壤进行搅拌、起松。位于破碎机本体1内的进料挡口6内埋藏有加热辊18,呈螺旋状盘旋,加热辊18的存在,使得在搅拌轴14对土壤进行起松搅拌的时候提供加热能源,能加快土壤的干燥,利用后续的破碎步骤。过滤腔4内包括位于中间的土壤收集腔19以及位于两侧的第一收集腔20和第二收集腔21,土壤收集腔19、第一收集腔20和第二收集腔21下均设置有出料口29,土壤收集腔19内设有延伸至第一收集腔20的第一过滤网22,并通过第一通道24连通,第一过滤网22下设有延伸至第二收集腔21的第二过滤网23,并通过第二通道25连通,第一过滤网22和第二过滤网23的末端设置有空槽26,第一过滤网22与第二过滤网23均受控于振动电机27,振动电机27固定于支撑座28上,第二过滤网24的过滤孔径比第一过滤网22的孔径细密,由此,经过第一过滤网22和第二过滤网24的双重过滤,可收集到三种尺径的土壤,实现不同的应用需求。在本申请中,需要破碎的土壤从进料端口5进入到干燥腔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破碎机本体(1),所述破碎机本体(1)内从上到下依次包括干燥腔(2)、破碎腔(3)以及过滤腔(4),所述破碎机本体(1)上表面设有进料端口(5),所述进料端口(5)向外延伸有进料挡口(6),所述进料挡口(6)向破碎机本体(1)内延伸,与破碎腔(3)的椭圆内壁连通,所述破碎腔(3)中设置了相互啮合连接的主动轮(7)和次动轮(8),两者之间通过齿牙(9)啮合,且主动轮(7)受控于电机A(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破碎机本体(1),所述破碎机本体(1)内从上到下依次包括干燥腔(2)、破碎腔(3)以及过滤腔(4),所述破碎机本体(1)上表面设有进料端口(5),所述进料端口(5)向外延伸有进料挡口(6),所述进料挡口(6)向破碎机本体(1)内延伸,与破碎腔(3)的椭圆内壁连通,所述破碎腔(3)中设置了相互啮合连接的主动轮(7)和次动轮(8),两者之间通过齿牙(9)啮合,且主动轮(7)受控于电机A(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端口(5)处内嵌了十字固定支架(10),所述十字固定支架(10)上固定有电机B(12),所述电机B(12)通过转轴(13)连接搅拌轴(14),所述搅拌轴(14)外设置有左右对称的主搅拌叶(15),其中一所述主搅拌叶(15)中设有横次搅拌叶(16),另一所述主搅拌叶(15)中设有竖次搅拌叶(17)。


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长勋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迈克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