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灭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5432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消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灭火装置。一种自动灭火装置,包括中空的管体,所述管体一端或两端设有开口,所述管体开口处设有封头以使管体具有封闭的容纳腔,所述管体的容纳腔内设有灭火剂,所述管体的管壁上设有若干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导热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灭火剂释放所用时间更短,能快速灭火,且能保证灭火效果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灭火装置
本技术涉及消防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灭火装置。
技术介绍
近几年火灾统计数据表明,在全国火灾事故中,电气火灾约占1/3,电气火灾的特点是它的分布性、持续性和隐蔽性,譬如配电柜、电池架、发动机舱等都是高火灾危险性的场所,一旦起火,灭火难度大,往往产生爆炸危险,因此研究电气火灾的自动探测与灭火方法显得十分重要。但是,配电柜等装置内部往往以密集状态设置各种各样的装置,几乎没有多余的空间,根据现有情况无法将大的灭火装置设置在上述场所;普通探火管设备虽然可以使用在上述场所,但是从触发装置到建立灭火浓度需要时间相对而言比较长,不利于快速控制火情。申请号为201721382608.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灭火管,包括管体及设置在管体内的灭火剂。当配电柜等装置内部狭小空间内发生着火时,灭火剂感受温度的升高以膨胀汽化,管内气压快速上升,且管壁受热融化软化,最终管体破裂以使释放灭火剂,达到灭火效果。但这种灭火管的灭火管的管体破裂所要的时间仍较长,且管体端部的接头与管体间存在气体泄漏风险,灭火剂汽化程度不够,灭火剂喷射方向无法确定,难以达到灭火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灭火剂释放所用时间更短,能保证灭火效果的自动灭火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灭火装置,包括中空的管体,所述管体一端或两端设有开口,所述管体开口处设有封头以使管体具有封闭的容纳腔,所述管体的容纳腔内设有灭火剂,所述管体的管壁上设有若干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导热件。由于设置了导热件,导热件处传热更快,靠近导热件处的灭火剂升温汽化的速度更快,以使灭火剂能在更短地时间内充分汽化,以使管体的破裂所用时间更短,从而使得灭火剂释放所用时间更短,并且灭火效果能得到保证。其中,导热件不仅用于提高灭火剂的汽化效率,同时能使管体的导热件处的管壁更易融化变化,更容易在灭火剂汽化膨胀后被涨开,以进一步缩小灭火剂释放所用时间;同时,管体的导热件处会最先爆裂开,以使得管体的灭火剂喷出开口可以得到控制,以使管体的灭火剂喷射方向能够得到控制,以提高灭火效果。其中,灭火剂可选择卤代烷灭火剂中的其中一种或几种,比如全氟己酮。其中,管体可由聚乙烯树脂或聚氯乙烯或其它聚烯烃树脂制成。其中,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导热件数量和形状大小的设置。作为优选,所述导热件沿管体的长度方向布置。导热件沿管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以使管体内各处灭火剂受热均匀,以使管体爆裂时会形成沿导热件方向设置的长条形开口,以使灭火面积较大,以保证灭火效果。作为优选,所述导热件呈长条形结构。导热件的宽度较小,管体融化软化处的部位较小,能实现灭火剂充分汽化的情况下的管体爆裂。作为优选,所述导热件埋设在管壁内部。导热件不是设置在管壁外表面上的,不会使管壁更易裂开,能保证灭火剂充分汽化,以保证灭火效果。导热件不是设置在管壁内壁上的,热量不会马上传导至灭火剂上,能通过导热件进行管壁的软化,能使管体的导热件处更易裂开。作为优选,所述导热件与管体轴线大致平行设置。导热件均设置在管体同一侧,能确定管体爆裂后的开口方向。当管体被设置在配电柜等装置内部时,只要导热件位于管体下侧,那么管体爆裂时一定会形成向下开口的开口。作为优选,所述封头由底部及环部构成,所述底部封闭环部一端,以使封头呈帽状结构设置,所述封头的环部与管体的管壁端部热熔固定;所述封头的环部内部设有由金属材料制成的电熔丝,所述电熔丝沿环部周向围绕设置,所述环部外壁内凹以形成有两个连接槽,所述电熔丝两端分别位于一连接槽内,所述封头的环部与管体的管壁端部电熔焊接固定。通过将封头的环部内壁融化,再进行封头与管体的紧配,以使封头的环部内壁紧紧与管体外壁连接在一起,以避免封头与管体间缝隙的产生,以避免封头与管体间存在泄漏点,以提高本技术装置使用时的稳定性,以保证灭火效果。其中,如果管体是两端开口的,可以先进行管体一端与一个封头的连接固定,再将管体竖向设置,随后往管体内倒入灭火剂,使灭火剂体积小于管体容纳腔的体积,最后进行管体上端与另一个封头的连接固定;如果管体是一端开口的,则直接倒入灭火剂,然后将管体竖向设置,最后进行封头与管体的装配固定。由于封头的环部内径较小,受热面积有限,且封头距离灭火剂上缘具有一定距离,能降低灭火剂在封头与管体装配时所发生的汽化程度。通过电熔焊接的方式进行封头与管体的焊接固定,以进一步避免封头与管体间存在泄漏点,以保证灭火效果。其中,电熔丝可采用各种方式围绕,电熔丝可做成螺旋状结构。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槽内固定有金属材料制成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远离电熔丝的一端延伸至环部外侧,两连接柱位于封头同侧;所述环部外壁上设有凸起,所述凸起设有贯穿凸起的配合槽,所述配合槽与连接槽连通,所述配合槽内径大于连接柱外径,所述连接柱远离电熔丝的一端位于配合槽内。连接柱的设置便于与电熔焊机的电极的接触,便于电熔丝的通电。两连接柱均设置在封头同一侧,以使两连接柱间距离较短,便于与电熔焊机的电极的配合接触,同时能使电熔丝的布置更为方便。配合槽的设置以便于电熔焊机的电极的插入,能避免电熔焊机电机的暴露,以提高本技术装置装配时安全性。其中,完成封头与管体的电熔焊接后,可将凸起及凸起内的连接柱切掉。作为优选,所述管体外壁对应于导热件处设有沿管体长度方向设置的凹槽;所述凹槽的横截面呈V形或U形设置。凹槽的设置以使设有导热件处的管体厚度更小,使得管体爆开所用时间更短。同时,凹槽的设置以使管体的爆裂开口处能直接确定,能使管体爆裂后喷射出的灭火剂更好地朝向起火点,以提高灭火效果。其中,凹槽形状的设置,以使管体爆裂后的开口方向更可控。其中,凹槽可以是管体注塑时就形成的,也可以是通过刻刀或其它刀具在管体外加工得到的。作为优选,所述管体为软管。上述设置便于管体进行盘绕,以在狭小空间内布置更长的管体,以提高灭火剂的使用量,以确保灭火效果。作为优选,所述管体的标准尺寸比为5—20。SDR,即管的外径/壁厚为5—20,以在灭火剂充分汽化的情况下确保管体能在起火后短时间内爆裂,以快速灭火并保证灭火效果。本技术具有灭火剂释放所用时间更短,且能保证灭火效果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的管体的一种剖视图;图3为实施例1的管体与封头电熔焊接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1的管体与封头装配好,且凸起被切掉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2的管体的一种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由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自动灭火装置,包括中空的管体1,管体1两端设有开口,管体1两端开口处均设有封头2以使管体1具有封闭的容纳腔10,管体1的容纳腔10内设有灭火剂3,管体1的管壁上设有一个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导热件4。其中,管体1使用相对密度为850kg/m³—1060kg/m³的聚乙烯树脂制成,管体1为软管,管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管体,所述管体一端或两端设有开口,所述管体开口处设有封头以使管体具有封闭的容纳腔,所述管体的容纳腔内设有灭火剂,所述管体的管壁上设有若干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导热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管体,所述管体一端或两端设有开口,所述管体开口处设有封头以使管体具有封闭的容纳腔,所述管体的容纳腔内设有灭火剂,所述管体的管壁上设有若干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导热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沿管体的长度方向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呈长条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埋设在管壁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与管体轴线大致平行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头由底部及环部构成,所述底部封闭环部一端,以使封头呈帽状结构设置,所述封头的环部与管体的管壁端部热熔固定;所述封头的环部内部设有由金属材料制成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翔余金波卢建红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巴倍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