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耳鼻喉科用耳道吸引装置。所述一种耳鼻喉科用耳道吸引装置包括固定座;套管机构;所述套管机构连接于固定座的内部;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套接在套管机构的圆周外部;所述限位机构与固定座之间连接有弹簧;清理机构;所述清理机构活动插接在套管机构的内部,所述清理机构具备插杆、限位螺母、清理毛球以及螺纹槽,所述插杆的一端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的圆周外部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母,所述插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清理毛球,所述限位机构具备环体、螺纹孔、螺纹杆、螺帽、橡胶垫以及底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精准控制进入患者耳道深度的一种耳鼻喉科用耳道吸引装置。
An ear canal suction device for otorhinolaryng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耳鼻喉科用耳道吸引装置
本技术涉及耳鼻喉科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耳鼻喉科用耳道吸引装置。
技术介绍
在耳部手术前,需要对耳道进行相应的清洁护理操作,尤其对患化脓性中耳炎,慢性耳炎的患者,耳道内的分泌物很多,使患者非常痛苦,为排除其中的分泌物,必须有相应的吸引器。然而传统的耳道吸引装置在使用时,深入耳道内部的时候,只能一点点的伸进去,不能直接观察到深入耳道的深度,并且对耳道深处不能很好的清理,进而使得在后续的治疗过程中,不能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一种耳鼻喉科用耳道吸引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精准控制进入患者耳道深度的一种耳鼻喉科用耳道吸引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耳鼻喉科用耳道吸引装置包括:固定座;套管机构;所述套管机构连接于固定座的内部;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套接在套管机构的圆周外部;所述限位机构与固定座之间连接有弹簧;清理机构;所述清理机构活动插接在套管机构的内部,所述清理机构具备插杆、限位螺母、清理毛球以及螺纹槽,所述插杆的一端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的圆周外部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母,所述插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清理毛球。优选的,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限位机构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固定座具备座体和海绵,所述座体的一侧胶粘固定连接有海绵。优选的,所述套管机构具备管体、挤压槽以及滑槽,所述管体的顶部开设有挤压槽,所述管体的底部开设有两个滑槽。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具备环体、螺纹孔、螺纹杆、螺帽、橡胶垫以及底块,所述环体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螺帽,所述螺纹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块,所述底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垫。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还具备安装块和滚轮,所述环体内壁底部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滚轮。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耳鼻喉科用耳道吸引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耳鼻喉科用耳道吸引装置,在固定座的内部设置了套管机构,通过限位机构可以控制套管机构延伸出固定座的距离,进而可以控制套管机构在耳道内部的深度,并且可以通刻度线可以在事前了解到插杆深入耳道的深度,可以根据不同的患者来调节深入耳道的深度,极大的便利医护人员对患者耳道的清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耳鼻喉科用耳道吸引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插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标号:100-固定座;101-座体;102-海绵;200-套管机构;201-管体;202-弹簧;203-挤压槽;204-滑槽;300-限位机构;301-环体;302-螺纹孔;303-螺纹杆;304-螺帽;305-橡胶垫;306-安装块;307-滚轮;308-底块;400-清理机构;401-插杆;402-限位螺母;403-清理毛球;404-刻度线;405-螺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4,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耳鼻喉科用耳道吸引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插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一种耳鼻喉科用耳道吸引装置包括:固定座100;套管机构200;套管机构200连接于固定座100的内部;限位机构300;限位机构300套接在套管机构200的圆周外部;限位机构300与固定座100之间连接有弹簧202;清理机构400;清理机构400活动插接在套管机构200的内部,清理机构400具备插杆401、限位螺母402、清理毛球403以及螺纹槽405,插杆401的一端开设有螺纹槽405,螺纹槽405的圆周外部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母402,插杆40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清理毛球403。其中,固定座100的内部有通孔,用于方便套管机构200的移动,固定座100为套管机构200提供安装环境,限位机构300用于控制套管机构200的深度;更进一步的,插杆401可以深入耳道对耳道的内部进行清理,螺纹槽405是为了方便限位螺母402进行螺纹连接,通过限位螺母402来控制清理机构400深入耳道的位置,并且弹簧202的一端与固定座100固定连接,弹簧202的另一端与限位机构300固定连接。本技术中固定座100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为:固定座100具备座体101和海绵102,座体101的一侧胶粘固定连接有海绵102。其中,海绵102的设置是为了提高本技术对耳朵的舒适程度。本技术中套管机构200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为:套管机构200具备管体201、挤压槽203以及滑槽204,管体201的顶部开设有挤压槽203,管体201的底部开设有两个滑槽204。其中,挤压槽203是为了方便对限位机构300与管体201进行挤压固定,滑槽204也是为了方便让限位机构300进行移动。本技术中限位机构300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为:限位机构300具备环体301、螺纹孔302、螺纹杆303、螺帽304、橡胶垫305以及底块308,环体301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302,螺纹孔302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303,螺纹杆30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螺帽304,螺纹杆30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块308,底块30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垫305。其中,螺纹孔302通过螺纹杆303的配合可以对橡胶垫305起到挤压的作用,增加环体301与管体201之间的摩擦力,并且限位机构300还具备安装块306和滚轮307,环体301内壁底部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块306,安装块30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滚轮307,滚轮307的设置可以方便环体301的移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耳鼻喉科用耳道吸引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在使用时,通过转动螺帽304带动螺纹杆303转动,让底块308升起,减少橡胶垫305与挤压槽203之间的摩擦力,让限位机构300可以通过滚轮307在管体201的圆周外侧移动,进而控制管体201延伸出固定座100的距离,当管体201延伸出固定座100的1.5-2cm的时候可以通过转动螺帽304带动螺纹杆303转动,让底块308下降,增加橡胶垫305与挤压槽203之间的摩擦力,让限位机构300与套管机构200固定连接在一起,再通过将限位螺母402螺纹连接在螺纹槽405的外部,观察刻度线404的数据来调节插杆401可以深入耳道的距离,在使用时,就可以将固定座100贴合在患者的耳郭上,通过将插杆401深入患者耳道的内部,通过清理毛球403对患者的耳道进行清理。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耳鼻喉科用耳道吸引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耳鼻喉科用耳道吸引装置,在固定座100的内部设置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耳鼻喉科用耳道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固定座(100);/n套管机构(200);所述套管机构(200)连接于固定座(100)的内部;/n限位机构(300);所述限位机构(300)套接在套管机构(200)的圆周外部;所述限位机构(300)与固定座(100)之间连接有弹簧(202);/n清理机构(400);所述清理机构(400)活动插接在套管机构(200)的内部,所述清理机构(400)具备插杆(401)、限位螺母(402)、清理毛球(403)以及螺纹槽(405),所述插杆(401)的一端开设有螺纹槽(405),所述螺纹槽(405)的圆周外部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母(402),所述插杆(40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清理毛球(40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鼻喉科用耳道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座(100);
套管机构(200);所述套管机构(200)连接于固定座(100)的内部;
限位机构(300);所述限位机构(300)套接在套管机构(200)的圆周外部;所述限位机构(300)与固定座(100)之间连接有弹簧(202);
清理机构(400);所述清理机构(400)活动插接在套管机构(200)的内部,所述清理机构(400)具备插杆(401)、限位螺母(402)、清理毛球(403)以及螺纹槽(405),所述插杆(401)的一端开设有螺纹槽(405),所述螺纹槽(405)的圆周外部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母(402),所述插杆(40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清理毛球(4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鼻喉科用耳道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202)的一端与固定座(100)固定连接,所述弹簧(202)的另一端与限位机构(300)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鼻喉科用耳道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00)具备座体(101)和海绵(102),所述座体(101)的一侧胶粘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惠荣,张庆玲,张丹,唐一萍,
申请(专利权)人:张惠荣,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