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柱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4188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3:00
一种墙柱模板,包括两相对设置的模板件和连接两模板件的连接件,模板件由多个模板拼接而成,墙柱模板还包括:第一紧固件,固定于模板件上;第二紧固件,固定于第一紧固件上,且第二紧固件压设于多个模板之间的拼接位置上;支撑组件,包括支撑件和拉紧件,支撑件两端分别固定模板件和地面,拉紧件一端固定于模板件上,另一端固定于支撑件与地面接触位置处。通过将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交叉设于模板件上,并将第二紧固件压设于模板件的拼接缝位置处,以增加模板件的稳固性。在模板件上设置支撑件和拉紧件,提供给模板件一个向外的支撑力和向内的拉紧力,进一步的提高模板件的稳固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墙柱模板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墙柱模板。
技术介绍
现阶段在超层高铝模板应用中,普遍采用穿墙螺杆及背楞对铝模板进行加固。该方式极易使螺杆遗留在墙体内,后期需采用机械切割取出遗留在墙体内的螺杆。且螺杆系统还存在涉及到的加固材料多、劳动强度大及在实际应用中质量不易控制的问题,从而导致超层高模板之间固定不稳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应用于超层高模板且固定稳固的墙柱模板,以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墙柱模板,包括两相对设置的模板件和连接两所述模板件的连接件,所述模板件由多个模板拼接而成,所述墙柱模板还包括:第一紧固件,固定于所述模板件上;第二紧固件,固定于所述第一紧固件上,且所述第二紧固件压设于多个所述模板之间的拼接位置上;支撑组件,包括支撑件和拉紧件,所述支撑件两端分别固定所述模板件和地面,所述拉紧件一端固定于所述模板件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撑件与地面接触位置处。通过将所述第一紧固件和所述第二紧固件交叉设于所述模板件上,并将所述第二紧固件压设于所述模板件的拼接缝位置处,以增加所述模板件的稳固性。在所述模板件上设置支撑件和拉紧件,提供给所述模板件一个向外的支撑力和向内的拉紧力,进一步的提高所述模板件的稳固性。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拉紧件与所述模板件的固定位置与所述模板件顶端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000mm。通过将所述拉紧件与所述模板件的固定位置与所述模板件定位的距离控制在1000mm以内,以在所述拉紧件与所述支撑件配合下使所述模板件获得最大的稳固性。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紧固件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紧固件相互平行设置,每两所述第一紧固件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000mm。通过在所述模板件上设置多个平行的所述第一紧固件,以增加所述模板件的稳固性。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靠近地面的所述第一紧固件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500mm,靠近所述模板件顶端的所述第一紧固件与所述模板件顶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50mm。通过控制靠近地面的所述第一紧固件到地面的距离,及控制靠近所述模板顶端的所述第一紧固件到所述模板顶端的距离,以来增加所述模板件的稳固性。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紧固件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紧固件相互平行设置,每两所述第二紧固件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2000m。通过设置多个平行的所述第二紧固件,并控制两所述第二紧固件之间的距离,以使所述第二紧固件配合所述第一紧固件而获得最大的稳固性。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有多个,沿地面竖直向上方向,每两所述连接件之间的距离依次增大,且两所述连接件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750mm。通过在两所述模板件上设置多个连接件,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防止混凝土涨膜引起拼接的所述模板件不在同一竖直面上,从而影响浇注后墙面的平整度。并在所述模板件下端设置较所述模板件上端密的所述连接件,防止由于混凝土堆压而导致下端所述模板件承受不住混凝土的侧压力而出现涨膜的问题。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靠近地面的所述连接件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200mm,靠近所述模板件顶端的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模板件顶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300mm。通过限制上述连接件的距离,以使两所述模板件获得最稳定的连接效果。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墙柱模板还包括斜撑组件,所述斜撑组件包括第一斜撑件和第二斜撑件,所述第一斜撑件和所述第二斜撑件两端均抵持所述模板件和地面,且所述第一斜撑件与所述模板件的固定位置高于所述第二斜撑件与所述模板件的固定位置。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斜撑件和所述第二斜撑件,较现有的模板只用一个斜撑件来支撑所述模板件而言,具有更好的斜向支撑的效果。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斜撑件与地面之间的角度范围为45°至60°,且所述第一斜撑件与所述模板件的固定位置与地面之间的距离范围为2000mm至2500mm,所述第一斜撑与地面的固定位置与所述模板件的距离小于或等于2000mm。通过限制所述第一斜撑件与地面的角度及与所述模板件的距离及设置于所述模板件上的距离,使得所述第一斜撑件具有最好的斜向支撑效果。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斜撑件与地面之间的角度范围为5°至30°,且所述第二斜撑件与地面的固定位置与所述模板件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000mm。通过限制所述第二斜撑件与地面的角度及与所述模板件的距离,使得所述第二斜撑件具有最好的斜向支撑效果。上述提供的墙柱模板通过将所述第一紧固件和所述第二紧固件交叉设于所述模板件上,并将所述第二紧固件压设于所述模板件的拼接缝位置处,以增加所述模板件的稳固性。在所述模板件上设置支撑件和拉紧件,提供给所述模板件一个向外的支撑力和向内的拉紧力,进一步的提高所述模板件的稳固性。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方式中墙柱模板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墙柱模板100模板件10固定扣20收容空间21第一紧固件30第二紧固件40连接件50K板60第三紧固件70斜撑组件80第一斜撑件81第二斜撑件82支撑组件90支撑件91拉紧件9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顶”、“底”、“上”、“下”、“左”、“右”、“前”、“后”、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墙柱模板,包括两相对设置的模板件和连接两所述模板件的连接件,所述模板件由多个模板拼接而成,所述墙柱模板还包括:第一紧固件,固定于所述模板件上;第二紧固件,固定于所述第一紧固件上,且所述第二紧固件压设于多个所述模板之间的拼接位置上;支撑组件,包括支撑件和拉紧件,所述支撑件两端分别固定所述模板件和地面,所述拉紧件一端固定于所述模板件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撑件与地面接触位置处。上述提供的墙柱模板通过将所述第一紧固件和所述第二紧固件交叉设于所述模板件上,并将所述第二紧固件压设于所述模板件的拼接缝位置处,以增加所述模板件的稳固性。在所述模板件上设置支撑件和拉紧件,提供给所述模板件一个向外的支撑力和向内的拉紧力,进一步的提高所述模板件的稳固性。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请参阅图1,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墙柱模板100,包括两相对设置的模板件10和连接两所述模板件10的连接件50,所述模板件10由多个模板(图未示)拼接而成,所述墙柱模板100还包括第一紧固件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墙柱模板,包括两相对设置的模板件和连接两所述模板件的连接件,所述模板件由多个模板拼接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柱模板还包括:/n第一紧固件,固定于所述模板件上;/n第二紧固件,固定于所述第一紧固件上,且所述第二紧固件压设于多个所述模板之间的拼接位置上;/n支撑组件,包括支撑件和拉紧件,所述支撑件两端分别固定所述模板件和地面,所述拉紧件一端固定于所述模板件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撑件与地面接触位置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墙柱模板,包括两相对设置的模板件和连接两所述模板件的连接件,所述模板件由多个模板拼接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柱模板还包括:
第一紧固件,固定于所述模板件上;
第二紧固件,固定于所述第一紧固件上,且所述第二紧固件压设于多个所述模板之间的拼接位置上;
支撑组件,包括支撑件和拉紧件,所述支撑件两端分别固定所述模板件和地面,所述拉紧件一端固定于所述模板件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撑件与地面接触位置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柱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紧件与所述模板件的固定位置与所述模板件顶端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0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柱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件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紧固件相互平行设置,每两所述第一紧固件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00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墙柱模板,其特征在于,靠近地面的所述第一紧固件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500mm,靠近所述模板件顶端的所述第一紧固件与所述模板件顶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5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柱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紧固件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紧固件相互平行设置,每两所述第二紧固件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2000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旺鲜李坚彭珣胡岳根曾政陈炼
申请(专利权)人:晟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