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管廊施工用辅助爬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84164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模板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地下管廊施工用辅助爬模系统,包括枕木,还包括内墙移动组件、外墙移动组件、用于搭设墙体的內模板、外模板、用于调节內模板搭设高度的升降调节组件、用于枕木上放置内墙移动组件的两个内墙行走轨道和用于枕木上放置外墙移动组件的两个外墙行走轨道,两个外墙行走轨道均设置于墙体的外侧枕木顶部,两个内墙行走轨道均设置于墙体的内侧枕木顶部,内墙移动组件设置于两个内墙行走轨道上,外墙移动组件设置于两个外墙行走轨道上,内墙移动组件和外墙移动组件均包括两个移动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的建设模板无法根据地下管廊进行调节,加大了人力劳动的问题,减少了人力劳动,以及提高了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管廊施工用辅助爬模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模板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地下管廊施工用辅助爬模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于公用建筑的投入越来越大,在公用建筑的施工组织中,一般采用常规的木模或钢模进行施工,该施工组织设计需要依赖大量的建筑工人,且工效低,综合管廊,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地下管廊又称共同沟,它是实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建于城市地下用于敷设市政公用管线的市政公用设施,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传统的钢模板通常为固定一体化设置,不能进行收缩调节,当根据需要对钢模板进行加长时,需要工人通过繁琐的操作进行拼接安装,当需要缩短刚模板的长度时,需要工人通过繁琐的操作进行拆卸,给工人带来极大的不便,降低了刚模板的实用性的问题,但是,目前地下管廊还没有使用自动控制爬模系统,无法实现模板系统的整体化就位调整。地下管廊在模板搭设好之后,需要对其中进行浇筑混凝土,然而,传统的地下管廊的建设,模板无法对地下管廊需要的高度进行调节,这不仅需要通过人工对其进行拆装,还大大加大了人力劳动,降低了工作效率,对于这些问题,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自动调节地下管廊建设模板的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地下管廊施工用辅助爬模系统,本技术方案解决了传统的建设模板无法根据地下管廊进行调节,加大了人力劳动的问题。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地下管廊施工用辅助爬模系统,包括枕木,还包括内墙移动组件、外墙移动组件、用于搭设墙体的內模板、外模板、用于调节內模板搭设高度的升降调节组件、用于枕木上放置内墙移动组件的两个内墙行走轨道和用于枕木上放置外墙移动组件的两个外墙行走轨道,两个外墙行走轨道均设置于墙体的外侧枕木顶部,两个内墙行走轨道均设置于墙体的内侧枕木顶部,内墙移动组件设置于两个内墙行走轨道上,外墙移动组件设置于两个外墙行走轨道上,升降调节组件设置于内墙移动组件上,內模板设置于升降调节组件上,并且内模板位于墙体内侧,外模板设置于墙体的外侧,内墙移动组件和外墙移动组件的结构均相同,内墙移动组件和外墙移动组件均包括两个移动机构,每个移动机构均设置于相应的内墙行走轨道和外墙行走轨道上。作为一种地下管廊施工用辅助爬模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两个内墙行走轨道对称设置于枕木位于墙体内侧的顶部,两个外墙行走轨道对称设置于枕木位于墙体外侧的顶部,每个移动机构均包括一个第一轨道轮和一个第二轨道轮,每个第一轨道轮和每个第二轨道轮分别能够移动的设置于相应的内墙行走轨道和相应的外墙行走轨道上,每个第一轨道轮和每个第二轨道轮上还均安装设有一个转动架,每个移动机构的第一轨道轮还均通过一个移动电机驱动,每个移动电机均通过机架固定设置于相应的转动架上。作为一种地下管廊施工用辅助爬模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每个转动架的顶部均竖直向上设有一个卡柱,每个卡柱上还均卡接转动设有一个矩形架,每个卡柱上位于相应矩形架的底部还均支撑设有一个托盘,并且每个矩形架套设的卡柱顶部还均通过一个限位盘螺纹连接,每个矩形架的顶部还均设有一个卡槽,每个移动机构的两个矩形架之间还均通过一个连板连接,每个连板的两端均通过一个卡块卡接于相应的矩形架顶部的卡槽内,每个矩形架的外侧还均通过一个固定板将相应的矩形架和相应的连板端部之间固定。作为一种地下管廊施工用辅助爬模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升降调节组件包括两个抬升机构,每个抬升机构分别设置于内墙移动组件的两个移动机构上,每个抬升机构的结构均相同,每个抬升机构均包括两个升降架,每个升降架均呈竖直状态固定设置于每个相应的矩形架的顶部,每个升降架内还均沿着相应升降架的长度方向插接设有一个升降杆,每个升降杆穿过相应升降架的顶部还均设有一个方形板,内墙移动组件的两个第一轨道轮和两个第二轨道轮的方形板之间均通过一个条形板连接,每个条形板均通过一个螺栓固定于相应的方形板顶部。作为一种地下管廊施工用辅助爬模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每个升降杆的向内侧均穿过相应的升降架延伸设有一个延伸板,每个抬升机构的两个延伸板之间还均通过一个升降板连接,每个升降板的底部沿着相应升降板的长度方向还均设有一个滑条,每个滑条上均对称滑动套设有一个滑块,并且每个滑块的底部和相应连板的顶部向外侧之间还均铰接设有一个推动杆,每个推动杆还均通过一个第一千斤顶向上推动,每个连板上还均设有一个用于安装每个第一千斤顶的凹槽,每个第一千斤顶均固定设置于相应的凹槽内,并且每个第一千斤顶的顶端还均与相应推动杆的中部铰接。作为一种地下管廊施工用辅助爬模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每个升降杆的侧壁均向外延伸设有一个铰接部,每个铰接部与相应条形板的底部之间均通过一个稳定杆铰接,并且每个升降架上位于每个铰接部和每个延伸板一侧均设有一个用于相应铰接部和延伸板升降移动的活动口,每个条形板的顶部均对称设有两个用于进一步调节稳定內模板的稳定机构,每个稳定机构的底部还均设有一个第二千斤顶,每个条形板上还均设有一个安装盒,每个第二千斤顶均设置于相应的安装盒内。作为一种地下管廊施工用辅助爬模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每个稳定机构的结构均相同,每个稳定机构均由一个底架和一个连接架组成,每个底架均固定设置于条形板的顶部,每个底架的顶部均竖直向上设有一个空心柱,每个连接架均滑动套设于相应的空心柱上,每个空心柱上还均插接设有一个顶杆,每个顶杆的顶部还均设有一个顶板,并且每个第二千斤顶的输出端均穿过相应空心柱的内部与相应的顶杆底部固定,每两个顶板之间还均通过一个支撑板连接。作为一种地下管廊施工用辅助爬模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每个连接架的两侧还均设有一个滑台,每个滑台上沿着相应滑动的长度方向均设有一个滑杆,每个滑杆上还均滑动套设有一个移动块,并且每个移动块的两侧还均与相应底架的顶部和相应顶板的底部之间分别铰接设有一个连杆。作为一种地下管廊施工用辅助爬模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內模板的内侧位于每个支撑板的一端均设有一个连接件,并且每个连接件均呈内模板的内壁轮廓状,每个连接件还均通过若干个锁紧栓固定于內模板上,每个支撑板的顶部两侧还均固定设有一个承重柱,并且每个承重柱的顶部均固定于相应连接件的底部,每个支撑板的两侧与连接件之间和每个升降架侧壁与连接件之间均铰接设有一个支撑丝杆。作为一种地下管廊施工用辅助爬模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外墙移动组件的每个移动机构上的每个连杆的凹槽内还均设有一个第三千斤顶,外模板的两侧壁还均设有一个平板固定设置于相应的两个第三千斤顶的顶部,并且每个平板与外摸板之间均稳定设有一个加强板。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操作人员对地下管廊进行浇筑定型时,內模板和外模板通过定位将墙体进行搭设,通过混凝土浇筑完成施工,內模板和外模板进行搭设墙体时,内墙移动组件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管廊施工用辅助爬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枕木(1),还包括内墙移动组件、外墙移动组件、用于搭设墙体(2)的內模板(3)、外模板(4)、用于调节內模板(3)搭设高度的升降调节组件、用于枕木(1)上放置内墙移动组件的两个内墙行走轨道(5)和用于枕木(1)上放置外墙移动组件的两个外墙行走轨道(6),两个外墙行走轨道(6)均设置于墙体(2)的外侧枕木(1)顶部,两个内墙行走轨道(5)均设置于墙体(2)的内侧枕木(1)顶部,内墙移动组件设置于两个内墙行走轨道(5)上,外墙移动组件设置于两个外墙行走轨道(6)上,升降调节组件设置于内墙移动组件上,內模板(3)设置于升降调节组件上,并且内模板位于墙体(2)内侧,外模板(4)设置于墙体(2)的外侧,内墙移动组件和外墙移动组件的结构均相同,内墙移动组件和外墙移动组件均包括两个移动机构,每个移动机构均设置于相应的内墙行走轨道(5)和外墙行走轨道(6)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管廊施工用辅助爬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枕木(1),还包括内墙移动组件、外墙移动组件、用于搭设墙体(2)的內模板(3)、外模板(4)、用于调节內模板(3)搭设高度的升降调节组件、用于枕木(1)上放置内墙移动组件的两个内墙行走轨道(5)和用于枕木(1)上放置外墙移动组件的两个外墙行走轨道(6),两个外墙行走轨道(6)均设置于墙体(2)的外侧枕木(1)顶部,两个内墙行走轨道(5)均设置于墙体(2)的内侧枕木(1)顶部,内墙移动组件设置于两个内墙行走轨道(5)上,外墙移动组件设置于两个外墙行走轨道(6)上,升降调节组件设置于内墙移动组件上,內模板(3)设置于升降调节组件上,并且内模板位于墙体(2)内侧,外模板(4)设置于墙体(2)的外侧,内墙移动组件和外墙移动组件的结构均相同,内墙移动组件和外墙移动组件均包括两个移动机构,每个移动机构均设置于相应的内墙行走轨道(5)和外墙行走轨道(6)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管廊施工用辅助爬模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内墙行走轨道(5)对称设置于枕木(1)位于墙体(2)内侧的顶部,两个外墙行走轨道(6)对称设置于枕木(1)位于墙体(2)外侧的顶部,每个移动机构均包括一个第一轨道轮(7)和一个第二轨道轮(8),每个第一轨道轮(7)和每个第二轨道轮(8)分别能够移动的设置于相应的内墙行走轨道(5)和相应的外墙行走轨道(6)上,每个第一轨道轮(7)和每个第二轨道轮(8)上还均安装设有一个转动架(9),每个移动机构的第一轨道轮(7)还均通过一个移动电机(10)驱动,每个移动电机(10)均通过机架固定设置于相应的转动架(9)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管廊施工用辅助爬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转动架(9)的顶部均竖直向上设有一个卡柱(11),每个卡柱(11)上还均卡接转动设有一个矩形架(12),每个卡柱(11)上位于相应矩形架(12)的底部还均支撑设有一个托盘(13),并且每个矩形架(12)套设的卡柱(11)顶部还均通过一个限位盘(14)螺纹连接,每个矩形架(12)的顶部还均设有一个卡槽,每个移动机构的两个矩形架(12)之间还均通过一个连板连接,每个连板的两端均通过一个卡块(15)卡接于相应的矩形架(12)顶部的卡槽内,每个矩形架(12)的外侧还均通过一个固定板将相应的矩形架(12)和相应的连板端部之间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下管廊施工用辅助爬模系统,其特征在于,升降调节组件包括两个抬升机构,每个抬升机构分别设置于内墙移动组件的两个移动机构上,每个抬升机构的结构均相同,每个抬升机构均包括两个升降架(16),每个升降架(16)均呈竖直状态固定设置于每个相应的矩形架(12)的顶部,每个升降架(16)内还均沿着相应升降架(16)的长度方向插接设有一个升降杆(17),每个升降杆(17)穿过相应升降架(16)的顶部还均设有一个方形板(18),内墙移动组件的两个第一轨道轮(7)和两个第二轨道轮(8)的方形板(18)之间均通过一个条形板(19)连接,每个条形板(19)均通过一个螺栓固定于相应的方形板(18)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下管廊施工用辅助爬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升降杆(17)的向内侧均穿过相应的升降架(16)延伸设有一个延伸板(20),每个抬升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开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