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螯合功能性纳米银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684051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螯合功能性纳米银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称取硝酸银配制成150mL的水溶液,向三口烧瓶中滴加半胱氨酸水溶液,搅拌得到银胶配合物,抽滤,再用弱碱和去离子洗涤,将乳白色的固体转入三口烧瓶,配成银胶溶液,向银胶溶液中加入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再将NaB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螯合功能性纳米银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螯合功能性纳米银的制备及其应用,属于界面改性

技术介绍
随着对纳米的不断研究,研究人员发现纳米材料具有体积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很多宏观材料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质。所以纳米银潜在的研究前景巨大。陶瓷材料有高的介电常数,但机械性能差,聚合物有优良的机械加工性能,故可将陶瓷粉末与聚合物进行复合。但是,目前由于陶瓷与聚合物之间的相容性差这一问题,使得陶瓷/聚合物复合材料的使用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纳米金属的加入不仅能够提高聚合物的机械强度,同时还能改善聚合物的其他电气特性,如具有高介电常数、渗渝现象、较强界面极化等,在大容量电容器、电子器件封装等领域表现出了突出的性能,大大降低了封装尺寸,同时可以增大以聚合物为储能单元的电容器的储能密度,这对电力工业和电子信息产业都影响深远。由于金属纳米粉的团聚现象较为严重,所以在使用纳米银之前要对纳米银颗粒进行改性,但是目前的纳米银改性技术得到的均为单功能,表面单基团的改性纳米银,使其功能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本专利技术所制备的纳米银颗粒在经过改性后,其表面接有功能性螯合基团,可以在大大减轻金属纳米粉发生团聚的同时降低其表面的极性,从而提高金属纳米粉与聚合物基体相容性,进一步提高所得的复合材料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螯合功能性纳米银的制备及其应用。为实现上述功能采用半胱氨酸修饰的多功能螯合改性纳米银,减轻金属纳米粉发生团聚的同时降低其表面的极性,从而提高金属纳米粉与聚合物基体相容性,增强了复合材料的性能。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螯合功能性纳米银的制备包含以下步骤:称取若干硝酸银粉末配制成150mL的水溶液,在室温下,向三口烧瓶中慢慢逐滴滴加40mL半胱氨酸水溶液,开启电动搅拌装置搅拌1-1.2h,得到乳白色的银胶配合物,抽滤,再用弱碱和去离子洗涤数次,将乳白色的固体转入三口烧瓶,重新配成150mL银胶溶液,向银胶溶液中加入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再将NaBH4溶液加入银胶溶液,陈化,溶液由浅黄色-红色-深褐色,用冰乙酸调整溶液的pH值,将溶液进行超离心或过滤,将所得沉淀用去离子水或无水乙醇3-5次冲洗掉没反应的半胱氨酸分子,可得L-半胱氨酸包覆的深褐色纳米银颗粒,即为螯合功能性纳米银;作为优选,所述的调整溶液的pH值,使其呈弱酸性或弱碱性时,其分散性良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螯合功能性纳米银制备方法简单,通过半胱氨酸修饰的纳米银螯合剂改性钛酸钡陶瓷,使得复合材料的界面链接得到改善,其功能相在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性得到了提高,增强了复合材料的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不同放大倍数下的改性Ag/BT/PVDF复合材料断面形貌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对比例1不同放大倍数下的未改性Ag/BT/PVDF复合材料断面形貌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和对比例2改性Ag/BT/PVDF复合材料和未改性Ag/BT/PVDF复合材料介电性能对比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和对比例3改性Ag/BT/PVDF复合材料和未改性Ag/BT/PVDF复合材料介电性能对比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称取若干硝酸银粉末配制成150mL的水溶液,在室温下,向三口烧瓶中慢慢逐滴滴加40mL半胱氨酸水溶液,开启电动搅拌装置搅拌1h,得到乳白色的银胶配合物,抽滤,再用弱碱和去离子洗涤数次,将乳白色的固体转入三口烧瓶,重新配成150mL银胶溶液,向银胶溶液中加入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再将NaBH4溶液加入银胶溶液,陈化,溶液由浅黄色-红色-深褐色,用冰乙酸调整溶液的pH值,将溶液进行超离心或过滤,将所得沉淀用去离子水或无水乙醇3-5次冲洗掉没反应的半胱氨酸分子,可得L-半胱氨酸包覆的深褐色纳米银颗粒即为螯合功能性纳米银;螯合功能性纳米银提高其复合材料的分散性,增强了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的应用方法为:准确称取一定量的螯合功能性纳米银、BT和PVDF,将两者放入玛瑙研钵中研磨均匀,得到改性纳米银/BT/PVDF混料,置入模具中热压成型,成型条件为:温度为140℃,压力10MP,成型时间30min。得到直径为12mm的三相复合材料样片。实施例2:称取若干硝酸银粉末配制成150mL的水溶液,在室温下,向三口烧瓶中慢慢逐滴滴加40mL半胱氨酸水溶液,开启电动搅拌装置搅拌1h,得到乳白色的银胶配合物,抽滤,再用弱碱和去离子洗涤数次,将乳白色的固体转入三口烧瓶,重新配成150mL银胶溶液,向银胶溶液中加入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再将NaBH4溶液加入银胶溶液,陈化,溶液由浅黄色-红色-深褐色,用冰乙酸调整溶液的pH值,将溶液进行超离心或过滤,将所得沉淀用去离子水或无水乙醇3-5次冲洗掉没反应的半胱氨酸分子,可得L-半胱氨酸包覆的深褐色纳米银颗粒即为螯合功能性纳米银;螯合功能性纳米银在提高其复合材料的分散性,增强了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的应用方法为:准确称取一定量的PVDF和BT,向其中加入15%的螯合功能性纳米银,用研钵研磨均匀后置入模具热压成型。成型条件和实施例1中的三相复合材料一致,得到系列三相复合材料。实施例3:称取若干硝酸银粉末配制成150mL的水溶液,在室温下,向三口烧瓶中慢慢逐滴滴加40mL半胱氨酸水溶液,开启电动搅拌装置搅拌1h,得到乳白色的银胶配合物,抽滤,再用弱碱和去离子洗涤数次,将乳白色的固体转入三口烧瓶,重新配成150mL银胶溶液,向银胶溶液中加入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再将NaBH4溶液加入银胶溶液,陈化,溶液由浅黄色-红色-深褐色,用冰乙酸调整溶液的pH值,将溶液进行超离心或过滤,将所得沉淀用去离子水或无水乙醇3-5次冲洗掉没反应的半胱氨酸分子,可得L-半胱氨酸包覆的深褐色纳米银颗粒即为螯合功能性纳米银;螯合功能性纳米银在提高其复合材料的分散性,增强了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的应用方法为:准确称取一定量的PVDF和BT,向其中加入20%的螯合功能性纳米银,用研钵研磨均匀后置入模具热压成型。成型条件和实施例1中的三相复合材料一致,得到系列三相复合材料。对比例1:准确称取一定量未改性纳米银、BT和PVDF,将两者放入玛瑙研钵中研磨均匀,得到未改性纳米银/BT/PVDF混料。置入模具中热压成型,成型条件为:温度为140℃,压力10MP,成型时间30min。得到直径为12mm的三相复合材料样片。对比例2:准确称取一定量的PVDF和BT,向其中加入15%的未改性纳米银,用研钵研磨均匀后置入模具热压成型。成型条件和对比例1中的三相复合材料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螯合功能性纳米银的制备,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称取若干硝酸银粉末配制成150mL的水溶液,在室温下,向三口烧瓶中慢慢逐滴滴加40mL半胱氨酸水溶液,开启电动搅拌装置搅拌1h,得到乳白色的银胶配合物,抽滤,再用弱碱和去离子洗涤数次,将乳白色的固体转入三口烧瓶,重新配成150mL银胶溶液,向银胶溶液中加入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再将NaBH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螯合功能性纳米银的制备,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称取若干硝酸银粉末配制成150mL的水溶液,在室温下,向三口烧瓶中慢慢逐滴滴加40mL半胱氨酸水溶液,开启电动搅拌装置搅拌1h,得到乳白色的银胶配合物,抽滤,再用弱碱和去离子洗涤数次,将乳白色的固体转入三口烧瓶,重新配成150mL银胶溶液,向银胶溶液中加入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再将NaBH4溶液加入银胶溶液,陈化,溶液由浅黄色-红色-深褐色,用冰乙酸调整溶液的pH值,将溶液进行超离心或过滤,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军龙胡涵超毕彦炳李振强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强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