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砂基无机透水砖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83985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砂基无机透水砖及其制备方法。该砂基无机透水砖包括:包括透水面层和透水基层,所述透水面层粘结与所述透水基层的上表面;所述透水面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白水泥104.5~106.5份、沙料384~386份、凹凸棒土5~7份,所述透水面层的水灰比为0.34~0.36;所述透水基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灰水泥549~551份、尾矿砂124~126份、第一类石硝499~501份、第二类石硝1249~1251份,所述透水基层的水灰比为0.35~0.37。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白水泥和沙料的结合设计,有效的提高了透水面层的耐久性,通过添加凹凸棒土的设计,通过凹凸棒土与水泥和砂料的结合设计,使得积水面层表面细腻感增加、光泽更为明显,且提高了砂基无机透水砖的透水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砂基无机透水砖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透水砖
,尤其涉及一种砂基无机透水砖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传统的城市建设过程中采用花岗岩、大理石、釉面砖、柏油等不透水的材质铺设城市广场、街道、社区活动中心等将被逐步淘汰。近年来,由于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为缓解城市内涝问题,我国提出具有渗、滞、蓄、净、排等多种技术一体化的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而透水砖的研发和设计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透水砖因其结构存在连续孔隙的特性,可以使雨水等及时排入地下土壤中,补充地下水资源,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使具有透水性能的透水砖得到大范围的应用,且采用透水砖进行铺设还能够缓解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现有的透水砖使用过程中,其透水性较低且耐久性差,进而导致透水砖的使用寿命较低,且排水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透水性好且耐久性强的砂基无机透水砖及其制备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砂基无机透水砖,包括透水面层和透水基层,所述透水面层粘结与所述透水基层的上表面;所述透水面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白水泥104.5~106.5份、沙料384~386份、凹凸棒土5~7份,所述透水面层的水灰比为0.34~0.36;所述透水基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灰水泥549~551份、尾矿砂124~126份、第一类石硝499~501份、第二类石硝1249~1251份,所述透水基层的水灰比为0.35~0.37。优选的,所述沙料为彩砂或硅砂,所述彩砂的粒径为20-40目、所述硅砂的粒径为40-80目。优选的,所述第一类石硝的直径为2~5mm,所述第二类石硝的直径为3~8mm,所述尾矿砂的细度模数为2.6。优选的,所述透水面层还包括抗碱添加剂,所述抗碱添加剂的重量份组分为2.5~3.5份,所述透水基层还包括混凝土增强剂,所述混凝土增强剂的重量份组分为2~4份。优选的,所述混凝土增强剂采用空心微珠。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砂基无机透水砖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白水泥和沙料的结合设计,有效的提高了透水面层的耐久性,通过添加凹凸棒土的设计,通过凹凸棒土与水泥和砂料的结合设计,使得积水面层表面细腻感增加、光泽更为明显,且提高了砂基无机透水砖的透水性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砂基无机透水砖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根据预设重量份组分配比对面层原材料和基层原材料分别进行称量,所述面层原材料包括白水泥、沙料和凹凸棒土,所述基层原材料包括灰水泥、尾矿砂和石硝;控制所述面层原材料与所述基层原材料均按细集料、粗集料、粉体掺合料、颜料、凝胶材料的顺序,由爬斗将原材料分别对应依次送入搅拌器,并控制所述搅拌器进行干搅拌;当所述搅拌器完成干搅拌后加入水和添加剂,并进行湿搅拌;将搅拌后的所述基层原材料输入透水砖成型主机的底料布料箱中,并控制所述透水砖成型主机对所述底料布料箱中的所述基层原材料进行振动下压成型,以得到透水基层;将搅拌后的所述面层原材料输入所述透水砖成型主机的面料布料箱中,并控制所述透水砖成型主机对所述面料布料箱中的所述面层原材料进行振动下压成型,以压制透水面层,以得到湿胚透水砖;将所述湿胚透水砖输送至养护窑中进行砖料养护,当完成所述砖料养护时,以得到砂基无机透水砖。优选的,所述控制所述透水砖成型主机对所述底料布料箱中的所述基层原材料进行振动下压成型的步骤包括:控制所述透水砖成型主机的阳模下压55bar;控制振动台振动转速50Hz,振动甩块角度55°,并控制进行间振,振动时间为0.45s。优选的,所述控制所述透水砖成型主机对所述面料布料箱中的所述面层原材料进行振动下压成型的步骤包括:控制所述透水砖成型主机的阳模下压55bar;控制振动台振动转速50Hz,振动甩块角度100°,并控制开始主振,振动时间2.2s。优选的,所述面层原材料中的所述添加剂为抗碱添加剂,所述基层原材料中的所述添加剂为混凝土增强剂,所述干搅拌的时间为50s,所述湿搅拌的时间为55s。优选的,所述沙料为所述细集料,所述尾矿砂为所述粗集料,所述凹凸棒土为所述粉体掺合料。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砂基无机透水砖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传统混凝土透水砖的强度性能与透水性能是两个相悖的技术指标,往往只能牺牲其中一个,来保证另一指标达到要求,工业生产中也只能尽力去平衡这两项性能,而无法从根本解决这一技术难点;常规的混凝土透水砖一般设计要求面层较为粗糙,且有较大孔径的空隙去满足透水要求,这样却在整体美感方面有所不足;砂基透水砖采用有机粘结材料虽能解决面层粗糙的问题,且达到优良的透水性能,但其耐久性、耐酸碱性能、抗风化性能等却成为其一大缺点。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水性好、耐久性高且面层美观的砂基无机透水砖。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砂基无机透水砖,包括透水面层和透水基层,所述透水面层粘结与所述透水基层的上表面;所述透水面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白水泥104.5~106.5份、沙料384~386份、凹凸棒土5~7份,所述透水面层的水灰比为0.34~0.36;所述透水基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灰水泥549~551份、尾矿砂124~126份、第一类石硝499~501份、第二类石硝1249~1251份,所述透水基层的水灰比为0.35~0.37。本实施例通过白水泥和沙料的结合设计,有效的提高了透水面层的耐久性,通过添加凹凸棒土的设计,通过凹凸棒土与水泥和砂料的结合设计,使得积水面层表面细腻感增加、光泽更为明显,且提高了砂基无机透水砖的透水性能。实施例二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砂基无机透水砖,包括透水面层和透水基层,所述透水面层粘结与所述透水基层的上表面;所述透水面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白水泥104.5~106.5份、沙料384~386份、凹凸棒土5~7份,所述透水面层的水灰比为0.34~0.36;所述透水基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灰水泥549~551份、尾矿砂124~126份、第一类石硝499~501份、第二类石硝1249~1251份,所述透水基层的水灰比为0.35~0.37。其中,所述沙料为彩砂或硅砂,所述彩砂的粒径为20-40目、所述硅砂的粒径为40-80目,所述第一类石硝的直径为2~5mm,所述第二类石硝的直径为3~8mm,所述尾矿砂的细度模数为2.6。优选的,所述透水面层还包括抗碱添加剂,所述抗碱添加剂的重量份组分为2.5~3.5份,所述透水基层还包括混凝土增强剂,所述混凝土增强剂的重量份组分为2~4份,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砂基无机透水砖,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水面层和透水基层,所述透水面层粘结与所述透水基层的上表面;/n所述透水面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白水泥104.5~106.5份、沙料384~386份、凹凸棒土5~7份,所述透水面层的水灰比为0.34~0.36;/n所述透水基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灰水泥549~551份、尾矿砂124~126份、第一类石硝499~501份、第二类石硝1249~1251份,所述透水基层的水灰比为0.35~0.3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砂基无机透水砖,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水面层和透水基层,所述透水面层粘结与所述透水基层的上表面;
所述透水面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白水泥104.5~106.5份、沙料384~386份、凹凸棒土5~7份,所述透水面层的水灰比为0.34~0.36;
所述透水基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灰水泥549~551份、尾矿砂124~126份、第一类石硝499~501份、第二类石硝1249~1251份,所述透水基层的水灰比为0.35~0.3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基无机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沙料为彩砂或硅砂,所述彩砂的粒径为20-40目、所述硅砂的粒径为40-80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基无机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石硝的直径为2~5mm,所述第二类石硝的直径为3~8mm,所述尾矿砂的细度模数为2.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基无机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面层还包括抗碱添加剂,所述抗碱添加剂的重量份组分为2.5~3.5份,所述透水基层还包括混凝土增强剂,所述混凝土增强剂的重量份组分为2~4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砂基无机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增强剂采用空心微珠。


6.一种砂基无机透水砖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预设重量份组分配比对面层原材料和基层原材料分别进行称量,所述面层原材料包括白水泥、沙料和凹凸棒土,所述基层原材料包括灰水泥、尾矿砂和石硝;
控制所述面层原材料与所述基层原材料均按细集料、粗集料、粉体掺合料、颜料、凝胶材料的顺序,由爬斗将原材料分别对应依次送入搅拌器,并控制所述搅拌器进行干搅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运李长方崔天天刘伟周先锋刘佳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欧贝姆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