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淤及检测一体化装置及清淤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3653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清淤及检测一体化装置,包括清淤机构、检测机构和连接机构,清淤机构包括清淤本体,清淤本体位于后端的位置设有第一腔和第二腔,第一腔和第二腔之间设有分割部,清淤本体设有与第一腔连通的第一注水孔及若干第一出水孔,清淤本体还设有与第二腔连通的第二注水孔及若干第二出水孔;检测机构包括摄像部及与摄像部相连的无线端,摄像部于水平方向可360度旋转;检测机构借由连接机构实现与清淤机构相连。该装置操作简单,施工安全,可根据摄像部检测清淤效果,并可回拖再次清淤,确保清淤的质量,清淤结束后,通过摄像部对清淤管道进行检测,实现清淤及检测一体化施工,提高清淤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清淤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清淤及检测一体化装置及清淤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涵的清淤及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清淤及检测一体化装置及清淤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的市政管路中,很多管道在长期使用后,管壁上都会附着很多淤泥。为确保管道的通畅,防止管道长时间使用后出现堵塞情况,需要定期对管涵清洗。现有的管涵清淤尤其是截面较小的管涵清淤,主要是通过高压水枪、水压清淤喷头等进行清淤,每次清淤的效果不能实时进行检测,为保证清淤效果,往往需要重复清淤多次,且清淤效果无法保障。清淤结束后,清淤效果的检测一般采用CCTV检测装置完成,若检测结果不达标,不达标位置需重新清淤,并再次进行CCTV检测,重复清淤及检测直至全部达标后,才算完成清淤工作。其清淤效果不可控,花费的人力和物力较大,施工工期较长,造成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浪费,工程成本较大。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清淤效果可控、清淤和检测一体化且经济节约的清淤及检测一体化装置及清淤方法以解决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清淤及检测一体化装置,能够实现清淤及检测的功效,操作简单、可有效控制清淤效果、施工快速,能节省工程造价和施工时间。为实现该专利技术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清淤及检测一体化装置,包括:清淤机构,所述清淤机构包括清淤本体,所述清淤本体具有前端和后端,所述清淤本体位于所述后端的位置设有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之间设有分割部,所述清淤本体设有与所述第一腔连通的第一注水孔及若干第一出水孔,所述清淤本体还设有与所述第二腔连通的第二注水孔及若干第二出水孔;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包括摄像部及与所述摄像部相连的无线端,所述摄像部于水平方向可360度旋转;连接机构,所述检测机构借由所述连接机构实现与所述清淤机构相连。较佳地,所述清淤本体的前端的宽度小于所述清淤本体的后端的宽度。较佳地,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借由所述上连接部和所述下连接部的相连实现所述清淤机构与所述检测机构的连接,所述上连接部包括上连接板、基座、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所述基座与所述上连接板相连,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基座相连,所述第一转动部可实现所述摄像部水平方向360度旋转,所述第二转动部位于所述摄像部与所述第一转动部之间,所述第二转动部可使得所述摄像部于竖直方向转动。较佳地,所述下连接部包括下连接板和连接支架,所述下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上连接板相连,所述下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支架相连,所述下连接板借助所述连接支架与所述清淤机构相连。较佳地,所述连接支架包括底架及位于所述底架与所述下连接板之间的若干支撑架,所述底架与所述清淤机构相连接。较佳地,所述底架包括两导流部及与所述导流部相连的防护部,两所述导流部分别位于所述清淤机构的底部两侧且所述导流部部分露出所述清淤机构,以用于与所述防护部相连,所述防护部位于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导流部之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清淤方法,其技术方案采用上述清淤及检测一体化装置实现,包括步骤:(1)将清淤及检测一体化装置放入所需清淤管涵内;(2)借助第一注水孔向第一腔注入带压水及第二注水孔向第二腔注入带压水,然后借助第一出水孔和第二出水孔流出的带压水对淤泥进行清淤,及实现清淤机构的前进和转向;(3)清淤一段距离后,停止压力注水,控制摄像部旋转至入口方向,观察清淤效果,若清淤效果达标,则控制摄像部旋转至前进方向并继续进行步骤(2)之操作;若清淤效果不达标,则回拖清淤机构至清淤效果不达标的位置,控制摄像部旋转至前进方向并继续进行步骤(2)之操作;(4)重复步骤(2)-(3)直至完成管涵清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清淤及检测一体化装置,借助清淤机构实现清淤效果,同时还可借助检测机构对清淤效果进行观察,对观察不达标的,则继续进行清淤,直至清淤达标。尤其是,将压力水借助第一注水孔和第二注水孔注入第一腔和第二腔,然后借助第一出水孔和第二出水孔流出的带压水对淤泥进行清淤,及实现清淤机构的前进和转向。实现的有益效果是:施工方便、工期短、清淤效果可控、施工成本低、工艺简单、可有效提高清淤效率、实现清淤可视化、安全性高。通过本技术的应用,可减少水资源和人力物力的浪费,较好践行绿色环保理念,可大力推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清淤及检测一体化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清淤及检测一体化装置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清淤及检测一体化装置中检测机构和上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清淤及检测一体化装置中清淤机构和下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清淤及检测一体化装置中清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符号说明:清淤及检测一体化装置100,清淤机构10,清淤本体11,前端111,后端112,第一腔113,第二腔114,分割部115,第一注水孔116,第一出水孔117,第二注水孔118,第二出水孔119,检测机构30,摄像部31,无线端33,连接机构50,上连接部51,上连接板511,基座513,第一转动部515,第二转动部517,下连接部53,下连接板531,连接支架533,底架534,导流部535,防护部536,支撑架537。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以下结合具体实例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内容。请参考图1,本申请的清淤及检测一体化装置100,包括清淤机构10、检测机构30和连接机构50,检测机构30借由连接机构50实现与清淤机构10相连。清淤机构10能够对管涵进行清淤,而检测机构30能够观察管涵内的情况,对管涵内的情况既能实现录像也能实现拍摄,通过检测机构30拍摄的结果来评价清淤的效果是否达标,若达标则继续沿前进方向清淤;若不达标,则回拖清淤及检测一体化装置100至不达标位置处,再次清淤直至效果达标。下面具体说明本申请的清淤及检测一体化装置100。请参考图1-图2,清淤机构10包括清淤本体11,清淤本体11具有前端111和后端112,清淤本体11位于后端112的位置设有第一腔113和第二腔114,第一腔113和第二腔114之间设有分割部115(如图5所示),清淤本体11设有与第一腔113连通的第一注水孔116及若干第一出水孔117,清淤本体11还设有与第二腔114连通的第二注水孔118及若干第二出水孔119。本实施例中,清淤本体11可为但不限于四方体。优选地,清淤本体11的前端111的宽度小于清淤本体11的后端112的宽度,以便提高清淤效果。清淤本体11内填充钢珠以增加自重从而提高其自稳定性。在分割部115的作用下,实现第一腔113和第二腔114相互独立,优选为第一腔113和第二腔114对称设置。借助注水管实现外部注水装置与第一注水孔116和第二注水孔118连通。通过第一注水孔116向第一腔113注入带压水及第二注水孔118向第二腔114注入带压水,然后借助第一出水孔117和第二出水孔119流出的带压水实现前进,同时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清淤及检测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清淤机构,所述清淤机构包括清淤本体,所述清淤本体具有前端和后端,所述清淤本体位于所述后端的位置设有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之间设有分割部,所述清淤本体设有与所述第一腔连通的第一注水孔及若干第一出水孔,所述清淤本体还设有与所述第二腔连通的第二注水孔及若干第二出水孔;/n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包括摄像部及与所述摄像部相连的无线端,所述摄像部于水平方向可360度旋转;/n连接机构,所述检测机构借由所述连接机构实现与所述清淤机构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清淤及检测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清淤机构,所述清淤机构包括清淤本体,所述清淤本体具有前端和后端,所述清淤本体位于所述后端的位置设有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之间设有分割部,所述清淤本体设有与所述第一腔连通的第一注水孔及若干第一出水孔,所述清淤本体还设有与所述第二腔连通的第二注水孔及若干第二出水孔;
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包括摄像部及与所述摄像部相连的无线端,所述摄像部于水平方向可360度旋转;
连接机构,所述检测机构借由所述连接机构实现与所述清淤机构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淤及检测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淤本体的前端的宽度小于所述清淤本体的后端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淤及检测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借由所述上连接部和所述下连接部的相连实现所述清淤机构与所述检测机构的连接,
所述上连接部包括上连接板、基座、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所述基座与所述上连接板相连,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基座相连,所述第一转动部可实现所述摄像部水平方向360度旋转,所述第二转动部位于所述摄像部与所述第一转动部之间,所述第二转动部可使得所述摄像部于竖直方向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淤及检测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部包括下连接板和连接支架,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杰张彤炜张益田锦虎刘正刚周书东韩笑许永峰许军杨秀坤赵永涛谭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东莞市建筑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