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3D护颈结构的U形乳胶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34755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具有3D护颈结构的U形乳胶枕,U形枕包括第一枕体、第二枕体和第三枕体连接,第一枕体包括第一枕部、第二枕部和第三枕部,第一枕部由前至后呈弧形向上弯折,第二枕部上端由前至后呈拱形向下弯折,第二枕部下端由前至后呈拱形向上弯折,第三枕部的上下两端呈弧形,第三枕部上下两端的间距由前至后逐渐增大,U形枕的内侧设有风路,风路横贯第一枕体、第二枕体和第三枕体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枕头下端设有与人体肩部和颈椎曲线配合的凹陷结构,360°贴合颈部,减轻脊椎压力,给脖子和肩膀舒适感,对颈椎病患者理疗效果好;枕头表面采用并联风路设计,利用分子热能产生的风流压力,排出枕内多余热量和湿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3D护颈结构的U形乳胶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保健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3D护颈结构的U形乳胶枕。
技术介绍
护颈枕,大多为U型结构,根据颈部工学设计,材料采用热感的慢回弹材料,提供头颈最平均、柔和及真实的支撑,可提供人体头部、颈部的自然舒展状态,不阻碍血液循环,避免因小睡引起之颈部及肩部疼痛,多种用途,健康舒适,但在实际使用中,现有技术中护颈枕形状的设计,对颈椎病的缓解和治疗效果并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3D护颈结构的U形乳胶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具有3D护颈结构的U形乳胶枕,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枕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枕体和第二枕体,所述第一枕体和第二枕体的后端通过第三枕体连接,所述第一枕体、第二枕体和第三枕体连接呈U形结构,所述第一枕体包括前后依次连接的第一枕部、第二枕部和第三枕部,所述第一枕部的上下两端由前至后呈弧形向上弯折,所述第二枕部的上端由前至后呈拱形向下弯折,所述第二枕部的下端由前至后呈拱形向上弯折,所述第三枕部的上下两端呈弧形,所述第三枕部上下两端的间距由前至后逐渐增大,所述U形枕的内侧设有若干条风路,所述风路横贯第一枕体、第二枕体和第三枕体的内侧设置,所述风路上下等间距且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枕部的内外两侧由前至后倾斜向左设置,所述第二枕部的内外两侧呈弧形朝左侧凸出设置,所述第三枕部的内外两侧由前至后呈弧形向右弯折设置,所述第三枕体的内侧由左右两端至中央呈拱形朝后凸出设置。进一步地,所述风路在第一枕部的内侧由前至后呈弧形向上弯折设置,所述风路在第二枕部和第三枕部的内侧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风路在第三枕体的内侧沿水平方向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枕体的上下两端由两侧至中央呈拱形向内凹陷。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枕体的后端由上下两端至中央呈拱形向前凹陷。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枕部、第二枕部和第三枕部的外侧由上下两端至中央呈拱形向内凹陷。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枕头下端设有与人体肩部和颈椎曲线配合的凹陷结构,360°贴合颈部,减轻脊椎压力,给脖子和肩膀舒适感,对颈椎病患者理疗效果好;枕头表面采用并联风路设计,利用分子热能(人体热量)产生的风流压力,排出枕内多余热量和湿气,保持睡眠微环境的干燥舒适。同时还可以轻微按摩,放松皮肤的交感神经,帮助更快入眠。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又一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三枕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枕体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一枕体另一侧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第一枕体2第二枕体3第三枕体4第一枕部5第二枕部6第三枕部7风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3D护颈结构的U形乳胶枕,如图1所示,所述U形枕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枕体1和第二枕体2,所述第一枕体1和第二枕体2的后端通过第三枕体3连接,所述第一枕体1、第二枕体2和第三枕体3连接呈U形结构。所述第一枕体1包括前后依次连接的第一枕部4、第二枕部5和第三枕部6,所述第一枕部4的上下两端由前至后呈弧形向上弯折,所述第二枕部5的上端由前至后呈拱形向下弯折,所述第二枕部5的下端由前至后呈拱形向上弯折,所述第二枕部5下端的形状与人体肩部的曲线配合,所述第二枕部5下端凹陷处的弧度为20°。所述第三枕部6的上下两端呈弧形,所述第三枕部6上下两端的间距由前至后逐渐增大,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U形枕的内侧设有若干条风路7,所述风路7横贯第一枕体1、第二枕体2和第三枕体3的内侧设置,所述风路7上下等间距且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枕部4的内外两侧由前至后倾斜向左设置,所述第二枕部5的内外两侧呈弧形朝左侧凸出设置,所述第三枕部6的内外两侧由前至后呈弧形向右弯折设置。所述风路7在第一枕部4的内侧由前至后呈弧形向上弯折设置,所述风路7在第二枕部5和第三枕部6的内侧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风路7在第三枕体3的内侧沿水平方向设置;并联风路7的设计,利用分子热能(人体热量)产生风流压力,排出枕内多余热量和湿气,保持睡眠微环境的干燥舒适,同时可以轻微按摩,放松皮肤的交感神经,帮助更快入眠。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第三枕体3的内侧由左右两端至中央呈拱形朝后凸出设置,所述第三枕体3的上下两端由两侧至中央呈拱形向内凹陷,所述第三枕体3下端凹陷处的弧度为22°,与人体颈椎21°~22°的曲线配合,所述第三枕体3的后端由上下两端至中央呈拱形向前凹陷,减轻人的头部后仰时的压力。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枕部4、第二枕部5和第三枕部6的外侧由上下两端至中央呈拱形向内凹陷,减轻人的头部侧倒时的压力。具体实施时,所述U形乳胶枕的风路7具有几千个蜂巢式气孔,可排出人体的余热及潮气,可促进天然通风,提供天然空调系统,使枕头里面的空气保持新鲜和健康乳胶枕,乳胶枕所使用的天然乳胶原料,其物理回弹特性优良、抗老化变形特性好、软硬度特性适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受压支撑状态,有效支撑头颈部维持平衡。乳胶U型枕尤其适合于长途旅行中睡眠小憩,可在工作午间睡眠休息,在长时间开车驾驶时,使驾驶者头部调整15-20度,避免颈静脉的压迫,减缓疲劳,有利于安全驾驶;乳胶U型枕套在颈脖上依靠座椅背上、躺在床上使用,有效预防脊柱劳损、酸痛。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具有3D护颈结构的U形乳胶枕,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枕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枕体和第二枕体,所述第一枕体和第二枕体的后端通过第三枕体连接,所述第一枕体、第二枕体和第三枕体连接呈U形结构,所述第一枕体包括前后依次连接的第一枕部、第二枕部和第三枕部,所述第一枕部的上下两端由前至后呈弧形向上弯折,所述第二枕部的上端由前至后呈拱形向下弯折,所述第二枕部的下端由前至后呈拱形向上弯折,所述第三枕部的上下两端呈弧形,所述第三枕部上下两端的间距由前至后逐渐增大,所述U形枕的内侧设有若干条风路,所述风路横贯第一枕体、第二枕体和第三枕体的内侧设置,所述风路上下等间距且相互平行,/n所述第一枕部的内外两侧由前至后倾斜向左设置,所述第二枕部的内外两侧呈弧形朝左侧凸出设置,所述第三枕部的内外两侧由前至后呈弧形向右弯折设置,所述第三枕体的内侧由左右两端至中央呈拱形朝后凸出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3D护颈结构的U形乳胶枕,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枕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枕体和第二枕体,所述第一枕体和第二枕体的后端通过第三枕体连接,所述第一枕体、第二枕体和第三枕体连接呈U形结构,所述第一枕体包括前后依次连接的第一枕部、第二枕部和第三枕部,所述第一枕部的上下两端由前至后呈弧形向上弯折,所述第二枕部的上端由前至后呈拱形向下弯折,所述第二枕部的下端由前至后呈拱形向上弯折,所述第三枕部的上下两端呈弧形,所述第三枕部上下两端的间距由前至后逐渐增大,所述U形枕的内侧设有若干条风路,所述风路横贯第一枕体、第二枕体和第三枕体的内侧设置,所述风路上下等间距且相互平行,
所述第一枕部的内外两侧由前至后倾斜向左设置,所述第二枕部的内外两侧呈弧形朝左侧凸出设置,所述第三枕部的内外两侧由前至后呈弧形向右弯折设置,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昌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泰昌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斯柔菲上海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