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电路及过欠压保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3325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电源电路及过欠压保护器,电源电路包括:整流模块(11),用于将三相输入端输入的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第一滤波模块(12),与所述整流模块(11)相连接,用于对整流输出进行滤波处理;降压模块(13),与所述第一滤波模块(12)相连接,用于进行降压处理;第二滤波模块(14),与所述降压模块(13)相连接,用于对降压模块输出进行滤波处理;电源输出模块(15),与所述第二滤波模块(14)相连接,用于进行DC‑DC降压处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较宽范围的电压输入下,经过降压模块(13)后能输出稳定的电压给电源输出模块(15),保证供电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源电路及过欠压保护器
本技术涉及电子元器件
,特别是一种电源电路及过欠压保护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自恢复式过欠压保护器的电源电路,一般采用电阻降压、阻容降压或者经变压器后由二极管组成的整流桥(或者集成整流桥)进行整流,然后再进行滤波后转化为相应的平整的直流电压。现有的采用电阻降压的方式,由于电阻本身发热大,从而导致功耗也大,使得电路中的大部分电能转化成热能而被白白浪费。而采用阻容的方式,如果把电容做到所需容量,那么电容本身的体积会比较大,从而占用产品空间,不利于产品的小型化,从功率因数的角度说,采用阻容降压会影响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功耗小、体积小、供电稳定的电源电路及过欠压保护器。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方面,本技术一种电源电路,包括:整流模块,用于将三相输入端输入的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第一滤波模块,与所述整流模块相连接,用于对整流输出进行滤波处理;降压模块,与所述第一滤波模块相连接,用于进行降压处理;第二滤波模块,与所述降压模块相连接,用于对降压模块输出进行滤波处理;电源输出模块,与所述第二滤波模块相连接,用于进行DC-DC降压处理。优选的,所述的电源电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滤波模块与所述降压模块之间的浪涌保护模块;所述浪涌保护模块包括压敏电阻RV1。优选的,所述整流模块包括由第一整流二极管D1、第二整流二极管D2、第三整流二极管D3、第四整流二极管D4、第五整流二极管D5、第六整流二极管D6、第七整流二极管D7和第八整流二极管D8构成的整流桥;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阳极和所述第二整流二极管D2的阴极均通过第一限流电阻R1与A相端相连接;所述第三整流二极管D3的阳极和所述第四整流二极管D4的阴极均通过第二限流电阻R2与B相端相连接;所述第五整流二极管D5的阳极和所述第六整流二极管D6的阴极均通过第三限流电阻R3与C相端相连接;所述第七整流二极管D7的阳极和第八整流二极管D8的阴极均通过保险丝F1与零线端N相连接;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阴极、第三整流二极管D3的阴极、第五整流二极管D5的阴极和第七整流二极管D7的阴极均与所述第一滤波模块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整流二极管D2的阳极、第四整流二极管D4的阳极、第六整流二极管D6的阳极和第八整流二极管D8的阳极均与所述第一滤波模块的另一端相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滤波模块包括一无极性电容,或者,所述第一滤波模块包括串联的第一无极性电容C1和第二无极性电容C2。优选的,所述降压模块包括:串联的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串联的第一稳压管Z1和第二稳压管Z2;所述第一稳压管Z1的阴极与所述第五电阻R5相连接;所述第一稳压管Z1的阳极与所述第二稳压管Z2的阴极相连接;所述第二稳压管Z2的阳极接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1;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滤波模块和所述第四电阻R4分别相连接;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1的栅极与所述第五电阻R5和所述第一稳压管Z1的阴极分别相连接;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1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滤波模块相连接。优选的,所述降压模块还包括:串联的第三稳压管Z3和第四稳压管Z4;所述第三稳压管Z3的阳极与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1的栅极相连接;所述第三稳压管Z3的阴极与所述第四稳压管Z4的阴极相连接;所述第四稳压管Z4的阳极与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1的发射极相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滤波模块包括高频滤波单元和/或低频滤波单元。优选的,所述高频滤波单元包括:第三无极性电容C3;所述第三无极性电容C3与所述降压模块相连接;所述低频滤波单元包括:第四有极性电容C4、第五有极性电容C5、第电六电阻R6和第一电感L1;所述第四有极性电容C4的阳极和所述第五有极性电容C5的阳极均与所述降压模块相连接;所述第四有极性电容C4的阴极与所述第电六电阻R6的一端、所述第一电感L1的一端分别相连接;所述第五有极性电容C5的阴极与所述第电六电阻R6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相连接。优选的,所述电源输出模块包括一开关电源芯片U1;所述开关电源芯片U1的电源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滤波模块相连接。另一方面,本技术一种过欠压保护器,包括磁保持继电器、电压采集电路和控制电路;还包括所述的电源电路,所述电源电路与所述磁保持继电器、电压采集电路和控制电路分别相连以供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的电源电路通过整流模块从三相输入端取电整流,通过第一滤波模块对整流输出进行滤波处理,通过降压模块进行线性降压处理,通过第二滤波模块对降压模块输出进行滤波处理,通过电源输出模块进行DC-DC降压处理后获得平稳的直流电压;本技术在保证一个比较宽的电压(大致50V-1000V)输入的情况下,经过降压模块处理后依然保持一个稳定的电压给电源输出模块,从而保证降降压模块与电源输出模块之间的电压相适配;(2)本技术由于从三相输入端取电,因此能够起到断相保护、断零保护和错接保护,即在出现断相、断零或错接时,所述电源电路仍然可以输出稳定的直流电压给过欠压保护器的其他电路(磁保持继电器、电压采集电路和控制电路)使用,使过欠压保护器能正常工作;(3)本技术通过降压模块进行线性降压处理,可以解决采用电阻降压导致的功耗大、发热大的问题,也可以解决采用阻容降压导致的体积大、功率因数低的问题。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从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列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路图一;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路图二;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路图三。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阐述性说明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为了描述上的简洁和直观,下文通过描述若干代表性的实施方式来对本技术的方案进行阐述。实施方式中大量的细节仅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案。但是很明显,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实现时可以不局限于这些细节。为了避免不必要地模糊了本技术的方案,一些实施方式没有进行细致地描述,而是仅给出了框架。下文中,“包括”是指“包括但不限于”,“根据……”是指“至少根据……,但不限于仅根据……”。由于汉语的语言习惯,下文中没有特别指出一个成分的数量时,意味着该成分可以是一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n整流模块(11),用于将三相输入端输入的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n第一滤波模块(12),与所述整流模块(11)相连接,用于对整流输出进行滤波处理;/n降压模块(13),与所述第一滤波模块(12)相连接,用于进行降压处理;/n第二滤波模块(14),与所述降压模块(13)相连接,用于对降压模块输出进行滤波处理;/n电源输出模块(15),与所述第二滤波模块(14)相连接,用于进行DC-DC降压处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整流模块(11),用于将三相输入端输入的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
第一滤波模块(12),与所述整流模块(11)相连接,用于对整流输出进行滤波处理;
降压模块(13),与所述第一滤波模块(12)相连接,用于进行降压处理;
第二滤波模块(14),与所述降压模块(13)相连接,用于对降压模块输出进行滤波处理;
电源输出模块(15),与所述第二滤波模块(14)相连接,用于进行DC-DC降压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滤波模块(12)与所述降压模块(13)之间的浪涌保护模块(16);所述浪涌保护模块(16)包括压敏电阻(RV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模块(11)包括由第一整流二极管(D1)、第二整流二极管(D2)、第三整流二极管(D3)、第四整流二极管(D4)、第五整流二极管(D5)、第六整流二极管(D6)、第七整流二极管(D7)和第八整流二极管(D8)构成的整流桥;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阳极和所述第二整流二极管(D2)的阴极均通过第一限流电阻(R1)与A相端相连接;所述第三整流二极管(D3)的阳极和所述第四整流二极管(D4)的阴极均通过第二限流电阻(R2)与B相端相连接;所述第五整流二极管(D5)的阳极和所述第六整流二极管(D6)的阴极均通过第三限流电阻(R3)与C相端相连接;所述第七整流二极管(D7)的阳极和第八整流二极管(D8)的阴极均通过保险丝F1与零线端N相连接;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阴极、第三整流二极管(D3)的阴极、第五整流二极管(D5)的阴极和第七整流二极管(D7)的阴极均与所述第一滤波模块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整流二极管(D2)的阳极、第四整流二极管(D4)的阳极、第六整流二极管(D6)的阳极和第八整流二极管(D8)的阳极均与所述第一滤波模块(12)的另一端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波模块(12)包括一无极性电容,或者,所述第一滤波模块(12)包括串联的第一无极性电容(C1)和第二无极性电容(C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压模块(13)包括:
串联的第四电阻(R4)和第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珍妮陈文漳卢剑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宏发开关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