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装置及触控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3190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外框、第二外框、固定于第一外框内的第一显示模组和固定于第二外框上的第二显示模组;所述第二显示模组为柔性显示模组,所述第二外框配置为具有沿第一外框拉伸时布置于第一外框侧边的扩张状态和沿第一外框回收时布置于所述第一外框背面的回收状态;所述第二外框为扩张状态时,所述第二显示模组展开并设于第一显示模组一侧,所述第二外框为回收状态时,所述第二显示模组折叠并布置于第一显示模组背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在需要单屏显示时,第二显示模组的显示面受到了良好的保护,不易损坏;当需要双屏显示时,有效实现了双屏显示,增大了有效显示区域,且能够有效方便操作,减少操作占用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装置及触控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了显示
,特别是涉及了一种显示装置及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现在为了同时兼顾产品布置面积和有效显示区域,很多显示装置采用双屏的设置方式。现有的具有双屏的显示装置一般是通过翻转的形式来实现双屏显示和单屏显示的互换的,即将一个显示模组铰接于另一个显示模组上。这样,在需要单屏显示时,一个显示模组可以绕另一个显示模组旋转到背面实现单屏显示,节省布置面积;在需要双屏显示时,则旋转至两个显示模组的朝向一侧,增大有效显示区域。但是,这样设置的显示装置在单屏显示时,往往使得显示装置的两侧均为显示模组的显示面,极易损坏,且旋转时占用空间大,不方便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能够有效实现双屏显示并且方便操作,同时有效保护显示模组的显示面。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外框、第二外框、固定于第一外框内的第一显示模组和固定于第二外框上的第二显示模组;所述第二显示模组为柔性显示模组,所述第二外框配置为具有沿第一外框拉伸时布置于第一外框侧边的扩张状态和沿第一外框回收时布置于所述第一外框背面的回收状态;所述第二外框为扩张状态时,所述第二显示模组展开并设于第一显示模组一侧,所述第二外框为回收状态时,所述第二显示模组折叠并布置于第一显示模组背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外框包括第一背板、第一侧边、垂直于第一侧边的第一上拉伸边和第一下拉伸边;所述第二外框包括第二背板、第二侧边、垂直于第二侧边的第二上拉伸边和第二下拉伸边;所述第二外框为扩张状态时,所述第二上拉伸边与所述第一上拉伸边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下拉伸边与所述第一下拉伸边处于同一直线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外框通过拉伸结构与所述第二外壳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拉伸结构包括固定于第一上拉伸边上的上导轨、设于所述上导轨上并能沿所述上导轨运动的上导柱、铰接于所述上导柱上的上连接杆和铰接于所述上连接杆上的上固定柱;所述上固定柱与所述第二上拉伸边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连接杆与所述上导柱之间设有固定销;所述上连接杆与所述上固定柱之间设有固定销。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拉伸结构还包括固定于第一下拉伸边下的下导轨、设于所述下导轨上并能沿所述下导轨运动的下导柱、铰接于所述下导柱下的下连接杆和铰接于所述下连接杆下的下固定柱;所述下固定柱与所述第二下拉伸边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连接杆与所述下导柱之间设有固定销;所述下连接杆与所述下固定柱之间设有固定销。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显示模组靠近所述第一显示模组的一侧连接于所述第一显示模组上。进一步地,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以上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贴合于第一显示模组上的第一触控模组和贴合于第二显示模组上的第二触控模组。本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通过设置具有沿第一外框拉伸时接合于第一外框一边的扩张状态和沿第一外框回收时布置于所述第一外框背面的回收状态的第二外框,使得本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在需要单屏显示时,可以将第二外框沿第一外框回收布置于第一外框背面,此时第二外框带动第二显示模组折叠布置于第一显示模组背面;这样,第二显示模组的显示面布置于第二外框和第一外框之间,受到了良好的保护,不易损坏;当需要双屏显示时,将第二外框沿第一外框拉伸接合于第一外框一边,此时第二外框带动第二显示模组展开并设于第一显示模组一侧,有效实现了双屏显示,增大了有效显示区域;且由于采用拉伸的方式实现扩张,这样能够有效方便操作,减少操作占用空间;此外,由于第二显示模组为柔性显示模组,当第二外框扩张或者回收时,可以方便带动第二显示模组实现展开或者折叠,有效方便双屏显示和单屏显示的切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第二外框为回收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第二外框为扩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第一外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第二外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拉伸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拉伸结构带动第二外框为扩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下导轨、下导柱、下连接杆和下固定柱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定义,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其表示了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外框1、第二外框2、固定于第一外框1内的第一显示模组3和固定于第二外框2上的第二显示模组4;所述第二显示模组4为柔性显示模组,所述第二外框2配置为具有沿第一外框1拉伸时布置于第一外框1侧边的扩张状态和沿第一外框1回收时布置于所述第一外框1背面的回收状态;所述第二外框2为扩张状态时,所述第二显示模组4展开并设于第一显示模组3一侧,所述第二外框2为回收状态时,所述第二显示模组4折叠并布置于第一显示模组3背面。这样,通过设置具有沿第一外框1拉伸时接合于第一外框1一边的扩张状态和沿第一外框1回收时布置于所述第一外框1背面的回收状态的第二外框2,使得本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在需要单屏显示时,可以将第二外框2沿第一外框1回收布置于第一外框1背面,此时第二外框2带动第二显示模组4折叠布置于第一显示模组3背面;这样,第二显示模组4的显示面布置于第二外框2和第一外框1之间,受到了良好的保护,不易损坏;当需要双屏显示时,将第二外框2沿第一外框1拉伸接合于第一外框1一边,此时第二外框2带动第二显示模组4展开并设于第一显示模组3一侧,有效实现了双屏显示,增大了有效显示区域;且由于采用拉伸的方式实现扩张,这样能够有效方便操作,减少操作占用空间;此外,由于第二显示模组4为柔性显示模组,当第二外框2扩张或者回收时,可以方便带动第二显示模组4实现展开或者折叠,有效方便双屏显示和单屏显示的切换。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4所示,所述第一外框1包括第一背板11、第一侧边12、垂直于第一侧边12的第一上拉伸边13和第一下拉伸边14;所述第二外框2包括第二背板21、第二侧边22、垂直于第二侧边22的第二上拉伸边23和第二下拉伸边24;所述第二外框2为扩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外框、第二外框、固定于第一外框内的第一显示模组和固定于第二外框上的第二显示模组;所述第二显示模组为柔性显示模组,所述第二外框配置为具有沿第一外框拉伸时布置于第一外框侧边的扩张状态和沿第一外框回收时布置于所述第一外框背面的回收状态;所述第二外框为扩张状态时,所述第二显示模组展开并设于第一显示模组一侧,所述第二外框为回收状态时,所述第二显示模组折叠并布置于第一外框和第二外框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外框、第二外框、固定于第一外框内的第一显示模组和固定于第二外框上的第二显示模组;所述第二显示模组为柔性显示模组,所述第二外框配置为具有沿第一外框拉伸时布置于第一外框侧边的扩张状态和沿第一外框回收时布置于所述第一外框背面的回收状态;所述第二外框为扩张状态时,所述第二显示模组展开并设于第一显示模组一侧,所述第二外框为回收状态时,所述第二显示模组折叠并布置于第一外框和第二外框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框包括第一背板、第一侧边、垂直于第一侧边的第一上拉伸边和第一下拉伸边;所述第二外框包括第二背板、第二侧边、垂直于第二侧边的第二上拉伸边和第二下拉伸边;所述第二外框为扩张状态时,所述第二上拉伸边与所述第一上拉伸边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下拉伸边与所述第一下拉伸边处于同一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框通过拉伸结构与所述第二外框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结构包括固定于第一上拉伸边上的上导轨、设于所述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娟廖美容李裕民
申请(专利权)人: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