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镜头
本技术涉及车载镜头
,特别涉及一种车载镜头。
技术介绍
目前车载行车记录监控对于行车安全以及交通纠纷有着重要作用,市场上此类车载镜头水平视场一般在90°~120°之间,夜晚成像表现较差;另外,由于镜头视场角度过大,造成镜片工艺难度加大,镜头成本居高不下。而现在多车道监控对水平视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识别更远的车牌等物体对像素提出更高要求,夜视效果的提升需要更大的光圈来满足,拥有更高性能的同时降低成本是行业趋势。近年来,行车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各种辅助驾驶的成像设备应运而生,其中比较受关注的是360°全景检测设备,从各个方向对车辆周边环境进行检测,保证车辆的行车安全。而360°全景检测所需经由的市场角度要求很大,在180°甚至更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镜头,具有大视场角、低成本、大光圈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车载镜头,包括镜头壳体及设于镜头壳体内的光学镜片组,光学镜片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每一透镜具有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镜头,包括镜头壳体(1)及设于所述镜头壳体(1)内的光学镜片组(2),所述光学镜片组(2)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21)、第二透镜(22)、第三透镜(23)、第四透镜(24)、第五透镜(25)和第六透镜(26),每一透镜具有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其特征在于:/n所述第一透镜(2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n所述第二透镜(2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n所述第三透镜(2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n所述第四透镜(2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n所述第五透镜(2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n所述第六透镜(2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n所述第一透镜(21)至所述第六透镜(26)中的任两个透镜之间彼此分离;/n所述光学镜片组(2)的视场角范围设置为201°≤FOV ≤2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镜头,包括镜头壳体(1)及设于所述镜头壳体(1)内的光学镜片组(2),所述光学镜片组(2)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21)、第二透镜(22)、第三透镜(23)、第四透镜(24)、第五透镜(25)和第六透镜(26),每一透镜具有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2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二透镜(2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
所述第三透镜(2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
所述第四透镜(2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
所述第五透镜(2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
所述第六透镜(2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
所述第一透镜(21)至所述第六透镜(26)中的任两个透镜之间彼此分离;
所述光学镜片组(2)的视场角范围设置为201°≤FOV≤2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21)设置为球面镜片,所述第二透镜(22)、第三透镜(23)、第四透镜(24)、第五透镜(25)及第六透镜(26)均设置为非球面镜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22)与所述第三透镜(23)之间、所述第三透镜(23)与所述第四透镜(24)之间、所述第四透镜(24)与所述第五透镜(25)之间、所述第五透镜(25)与所述第六透镜(26)之间均设置有遮光麦拉片(4),所述遮光麦拉片(4)的中心开设有供光线穿过的通光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载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23)与所述第四透镜(24)之间设置有隔圈(3),所述隔圈(3)内壁设置有导光角(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仲辉,孙旭科,沙潇迪,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锦辉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