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测试台架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83031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32
基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测试台架,包括阶梯型的底架、设置在底架的第一级阶梯上的磁粉制动器、设置在底架的第二级阶梯上的测试组件与控制和数据采集装置、以及上位机;测试组件包括输入转矩电机、输入转矩电机减速器、动态扭矩传感器Ⅱ、助力电机、助力电机减速器,测试组件的输出端与磁粉制动器相连;与动态扭矩传感器Ⅱ连接的转矩信号采集装置的内轴上装有第二永磁体,与内周相对转动的外轴上装有第一永磁体,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的同名磁极在圆周方向上相对设置;控制和数据采集装置的电控单元控制输入转矩电机转动;控制和数据采集装置与上位机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系统柔性高,适用于多种车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性能的测试试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测试台架
本技术涉及机械仿真
,尤其涉及基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测试台架。
技术介绍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lectricPowerSteering,缩写EPS是一种直接依靠电机提供辅助扭矩的动力转向系统,与传统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HPSHydraulicPowerSteering相比,EPS系统具有很多优点。EPS主要由扭矩传感器、车速传感器、电动机、减速机构和电子控制单元ECU等组成。对EPS系统进行充分的性能测试和验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现有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性能测试设备,不能完成不同款式或类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测试需求,因此设计一种通用性强、结构可靠、测试简单的实验台是亟待解决的事情。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系统柔性高、适用于多种车辆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性能测试设备。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测试台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阶梯型的底架1、控制和数据采集装置、上位机、磁粉制动器6、以及与磁粉制动器6相连接的测试组件;所述底架1具有两级阶梯,第一级阶梯设置在第二级阶梯的下方,第一级阶梯上设有用于安装磁粉制动器6的磁粉制动器底板2,第二级阶梯上设有用于安装测试组件、控制和数据采集装置的第一底板39,测试组件、控制和数据采集装置均沿第一底板39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测试组件包括输入转矩电机9、输入转矩电机底座8、动态扭矩传感器Ⅱ14、动态扭矩传感器底座Ⅱ13、助力电机26、助力电机底座30;输入转矩电机9与输入转矩电机减速器10的输入轴连接;输入转矩电机底座8的右端固定有输入转矩电机固定板11,输入转矩电机底座8与输入转矩电机固定板11支撑输入转矩电机9与输入转矩电机减速器10;输入转矩电机减速器10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Ⅱ12与动态扭矩传感器Ⅱ14的输入轴连接;动态扭矩传感器底座Ⅱ13支撑动态扭矩传感器Ⅱ14;动态扭矩传感器Ⅱ14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Ⅲ15与转矩输入轴16的右端连接,转矩输入轴16的左端与替换轴17的右端通过法兰结构连接,替换轴17的左端与小带轮轴18的右端通过法兰结构连接;轴承座Ⅰ19通过轴承支撑小带轮轴18,小带轮轴18的左端伸出底架1外;小带轮轴18的左端设有小带轮20,小带轮20通过皮带与大带轮23连接,大带轮23安装在大带轮轴24的左端;轴承座Ⅱ22通过轴承支撑大带轮轴24;大带轮轴24的右端与转矩信号采集装置25的输入轴通过法兰结构连接;所述转矩信号采集装置25包括连接转矩输入元件的输入法兰2501,输入法兰2501与内轴2503的上端面联结,内轴2503上端侧面和下端侧面分别通过第一深沟球轴承2502、第二深沟球轴承2506连接外轴2513,外轴2513套在内轴2503外部;内轴2503的下端面连接底端法兰2509,底端法兰2509端面中间的圆孔安装角位移传感器2508的相关部件;外轴2513下端面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凹槽,凹槽内开设端面螺纹孔,外轴2513通过端面螺纹孔和螺栓联结输出元件,凹槽连接第二底板2507,角位移传感器2508安装在第二底板2507上;角位移传感器2508检测内轴2503和外轴2513的相对角位移量,角位移传感器2508连接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电控单元ECU35;内轴2503连接径向的限位杆2512,限位杆2512的端部纳入外转轴2515的扇形缺口,扇形缺口限制限位杆2512的摆动角度;内轴2503上装有第二永磁体2511,外轴2513上装有第一永磁体2505,第一永磁体2505和第二永磁体2511的同名磁极在圆周方向上相对设置;转矩信号采集装置25上设有转矩信号线引出装置27,转矩信号采集装置25的输出轴与助力大齿轮轴33的左端通过法兰结构连接,助力大齿轮轴33上设有助力大齿轮28;轴承座Ⅲ34通过轴承支撑助力大齿轮轴33;助力大齿轮轴33的右端通过联轴器Ⅳ37与动态扭矩传感器Ⅰ7的输入轴连接;动态扭矩传感器底座Ⅰ4支撑动态扭矩传感器Ⅰ7;动态扭矩传感器Ⅰ7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Ⅰ5与磁粉制动器6的输入轴连接;助力电机26与助力电机减速器29的输入轴连接;助力电机底座30的左端固定有助力电机固定板31,助力电机底座30与助力电机固定板31支撑助力电机26与助力电机减速器29;助力电机减速器29的输出轴与助力小齿轮轴连接,助力小齿轮轴的右端设有助力小齿轮32,助力小齿轮32与助力大齿轮28相啮合;皮带下方水平设有张紧装置底板40,张紧装置底板40的右端与底架1固定连接,张紧装置底板40的左端设有插孔,张紧装置调节杆41竖直穿过张紧装置底板40的插孔并与之固定,张紧装置调节杆41的上端垂直设有张紧装置滚轴43,张紧装置滚轴43的右端与张紧装置滚轮42连接,张紧装置滚轮42抵在皮带上;所述控制和数据采集装置包括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电控单元ECU35、动态扭矩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36、输入电机控制单元38、张力控制系统3;动态扭矩传感器Ⅱ14、动态扭矩传感器Ⅰ7均与动态扭矩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36电连接;转矩信号采集装置25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电控单元ECU35电连接;输入电机控制单元38与输入转矩电机9电连接;张力控制系统3与磁粉制动器6电连接;动态扭矩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36、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电控单元ECU35、转矩信号采集装置25、张力控制系统3均与上位机电连接。进一步,所述底架1的第一级阶梯、第二级阶梯均设有用于增加刚度的横梁,底架1还具有四个支脚,四个支脚上分别设有用于增大受力面积的垫板。进一步,所述小带轮轴18为空心轴,当替换轴17与转矩信号采集装置25互换时,空心轴的轴孔用于转矩信号采集装置25的信号线引出。进一步,所述助力大齿轮轴33为一体式结构,包括从左至右依次设置的第一轴段、第二轴段、第三轴段、第四轴段、第五轴段、第六轴段、第七轴段与第八轴段,且所述第一轴段、第二轴段、第三轴段、第四轴段、第五轴段、第六轴段、第七轴段与第八轴段同轴设置;其中,第一轴段为法兰结构;第二轴段的直径小于第一轴段和第三轴段;第三轴段的右边缘凸出于第四轴段,形成用于助力大齿轮28轴向定位的台阶面;第四轴段上设有用于连接助力大齿轮28的键槽;第五轴段的直径小于第四轴段、大于第六轴段;第六轴段的右边缘凸出于第七轴段,形成用于轴向定位轴承座Ⅲ34的台阶面;第七轴段与轴承座Ⅲ34相配合,第八轴段上设有用于与联轴器Ⅳ37连接的键槽。进一步,所述输入转矩电机底座8和助力电机底座30上均设有加强筋。进一步,所述第二永磁体2511安装在内轴2503外壁,第一永磁体2505安装在外轴2513内壁,第一永磁体2505和第二永磁体2511位于同一高度,且位于同一圆周半径上。进一步,所述内轴2503中间轴段外壁有约半圆扇形的轴肩,轴肩有一个圆弧形的凹槽,凹槽用于安装第二永磁体架2510;外轴2513中间段内壁有约半圆扇形的轴肩,轴肩有一个圆弧形的凹槽,凹槽用于安装第一永磁体架2504;第一永磁体2505设置在第一永磁体架2504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测试台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阶梯型的底架(1)、控制和数据采集装置、上位机、磁粉制动器(6)、以及与磁粉制动器(6)相连接的测试组件;/n所述底架(1)具有两级阶梯,第一级阶梯设置在第二级阶梯的下方,第一级阶梯上设有用于安装磁粉制动器(6)的磁粉制动器底板(2),第二级阶梯上设有用于安装测试组件、控制和数据采集装置的第一底板(39),测试组件、控制和数据采集装置均沿第一底板(39)的长度方向布置;/n所述测试组件包括输入转矩电机(9)、输入转矩电机底座(8)、动态扭矩传感器Ⅱ(14)、动态扭矩传感器底座Ⅱ(13)、助力电机(26)、助力电机底座(30);输入转矩电机(9)与输入转矩电机减速器(10)的输入轴连接;输入转矩电机底座(8)的右端固定有输入转矩电机固定板(11),输入转矩电机底座(8)与输入转矩电机固定板(11)支撑输入转矩电机(9)与输入转矩电机减速器(10);输入转矩电机减速器(10)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Ⅱ(12)与动态扭矩传感器Ⅱ(14)的输入轴连接;动态扭矩传感器底座Ⅱ(13)支撑动态扭矩传感器Ⅱ(14);动态扭矩传感器Ⅱ(14)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Ⅲ(15)与转矩输入轴(16)的右端连接,转矩输入轴(16)的左端与替换轴(17)的右端通过法兰结构连接,替换轴(17)的左端与小带轮轴(18)的右端通过法兰结构连接;轴承座Ⅰ(19)通过轴承支撑小带轮轴(18),小带轮轴(18)的左端伸出底架(1)外;小带轮轴(18)的左端设有小带轮(20),小带轮(20)通过皮带与大带轮(23)连接,大带轮(23)安装在大带轮轴(24)的左端;轴承座Ⅱ(22)通过轴承支撑大带轮轴(24);大带轮轴(24)的右端与转矩信号采集装置(25)的输入轴通过法兰结构连接;/n所述转矩信号采集装置(25)包括连接转矩输入元件的输入法兰(2501),输入法兰(2501)与内轴(2503)的上端面联结,内轴(2503)上端侧面和下端侧面分别通过第一深沟球轴承(2502)、第二深沟球轴承(2506)连接外轴(2513),外轴(2513)套在内轴(2503)外部;/n内轴(2503)的下端面连接底端法兰(2509),底端法兰(2509)端面中间的圆孔安装角位移传感器(2508)的相关部件;外轴(2513)下端面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凹槽,凹槽内开设端面螺纹孔,外轴(2513)通过端面螺纹孔和螺栓联结输出元件,凹槽连接第二底板(2507),角位移传感器(2508)安装在第二底板(2507)上;角位移传感器(2508)检测内轴(2503)和外轴(2513)的相对角位移量,角位移传感器(2508)连接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电控单元ECU(35);/n内轴(2503)连接径向的限位杆(2512),限位杆(2512)的端部纳入外转轴(2515)的扇形缺口,扇形缺口限制限位杆(2512)的摆动角度;/n内轴(2503)上装有第二永磁体(2511),外轴(2513)上装有第一永磁体(2505),第一永磁体(2505)和第二永磁体(2511)的同名磁极在圆周方向上相对设置;/n转矩信号采集装置(25)上设有转矩信号线引出装置(27),转矩信号采集装置(25)的输出轴与助力大齿轮轴(33)的左端通过法兰结构连接,助力大齿轮轴(33)上设有助力大齿轮(28);轴承座Ⅲ(34)通过轴承支撑助力大齿轮轴(33);助力大齿轮轴(33)的右端通过联轴器Ⅳ(37)与动态扭矩传感器Ⅰ(7)的输入轴连接;动态扭矩传感器底座Ⅰ(4)支撑动态扭矩传感器Ⅰ(7);动态扭矩传感器Ⅰ(7)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Ⅰ(5)与磁粉制动器(6)的输入轴连接;/n助力电机(26)与助力电机减速器(29)的输入轴连接;助力电机底座(30)的左端固定有助力电机固定板(31),助力电机底座(30)与助力电机固定板(31)支撑助力电机(26)与助力电机减速器(29);助力电机减速器(29)的输出轴与助力小齿轮轴连接,助力小齿轮轴的右端设有助力小齿轮(32),助力小齿轮(32)与助力大齿轮(28)相啮合;/n皮带下方水平设有张紧装置底板(40),张紧装置底板(40)的右端与底架(1)固定连接,张紧装置底板(40)的左端设有插孔,张紧装置调节杆(41)竖直穿过张紧装置底板(40)的插孔并与之固定,张紧装置调节杆(41)的上端垂直设有张紧装置滚轴(43),张紧装置滚轴(43)的右端与张紧装置滚轮(42)连接,张紧装置滚轮(42)抵在皮带上;/n所述控制和数据采集装置包括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电控单元ECU(35)、动态扭矩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36)、输入电机控制单元(38)、张力控制系统(3);动态扭矩传感器Ⅱ(14)、动态扭矩传感器Ⅰ(7)均与动态扭矩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36)电连接;转矩信号采集装置(25)与电...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测试台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阶梯型的底架(1)、控制和数据采集装置、上位机、磁粉制动器(6)、以及与磁粉制动器(6)相连接的测试组件;
所述底架(1)具有两级阶梯,第一级阶梯设置在第二级阶梯的下方,第一级阶梯上设有用于安装磁粉制动器(6)的磁粉制动器底板(2),第二级阶梯上设有用于安装测试组件、控制和数据采集装置的第一底板(39),测试组件、控制和数据采集装置均沿第一底板(39)的长度方向布置;
所述测试组件包括输入转矩电机(9)、输入转矩电机底座(8)、动态扭矩传感器Ⅱ(14)、动态扭矩传感器底座Ⅱ(13)、助力电机(26)、助力电机底座(30);输入转矩电机(9)与输入转矩电机减速器(10)的输入轴连接;输入转矩电机底座(8)的右端固定有输入转矩电机固定板(11),输入转矩电机底座(8)与输入转矩电机固定板(11)支撑输入转矩电机(9)与输入转矩电机减速器(10);输入转矩电机减速器(10)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Ⅱ(12)与动态扭矩传感器Ⅱ(14)的输入轴连接;动态扭矩传感器底座Ⅱ(13)支撑动态扭矩传感器Ⅱ(14);动态扭矩传感器Ⅱ(14)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Ⅲ(15)与转矩输入轴(16)的右端连接,转矩输入轴(16)的左端与替换轴(17)的右端通过法兰结构连接,替换轴(17)的左端与小带轮轴(18)的右端通过法兰结构连接;轴承座Ⅰ(19)通过轴承支撑小带轮轴(18),小带轮轴(18)的左端伸出底架(1)外;小带轮轴(18)的左端设有小带轮(20),小带轮(20)通过皮带与大带轮(23)连接,大带轮(23)安装在大带轮轴(24)的左端;轴承座Ⅱ(22)通过轴承支撑大带轮轴(24);大带轮轴(24)的右端与转矩信号采集装置(25)的输入轴通过法兰结构连接;
所述转矩信号采集装置(25)包括连接转矩输入元件的输入法兰(2501),输入法兰(2501)与内轴(2503)的上端面联结,内轴(2503)上端侧面和下端侧面分别通过第一深沟球轴承(2502)、第二深沟球轴承(2506)连接外轴(2513),外轴(2513)套在内轴(2503)外部;
内轴(2503)的下端面连接底端法兰(2509),底端法兰(2509)端面中间的圆孔安装角位移传感器(2508)的相关部件;外轴(2513)下端面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凹槽,凹槽内开设端面螺纹孔,外轴(2513)通过端面螺纹孔和螺栓联结输出元件,凹槽连接第二底板(2507),角位移传感器(2508)安装在第二底板(2507)上;角位移传感器(2508)检测内轴(2503)和外轴(2513)的相对角位移量,角位移传感器(2508)连接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电控单元ECU(35);
内轴(2503)连接径向的限位杆(2512),限位杆(2512)的端部纳入外转轴(2515)的扇形缺口,扇形缺口限制限位杆(2512)的摆动角度;
内轴(2503)上装有第二永磁体(2511),外轴(2513)上装有第一永磁体(2505),第一永磁体(2505)和第二永磁体(2511)的同名磁极在圆周方向上相对设置;
转矩信号采集装置(25)上设有转矩信号线引出装置(27),转矩信号采集装置(25)的输出轴与助力大齿轮轴(33)的左端通过法兰结构连接,助力大齿轮轴(33)上设有助力大齿轮(28);轴承座Ⅲ(34)通过轴承支撑助力大齿轮轴(33);助力大齿轮轴(33)的右端通过联轴器Ⅳ(37)与动态扭矩传感器Ⅰ(7)的输入轴连接;动态扭矩传感器底座Ⅰ(4)支撑动态扭矩传感器Ⅰ(7);动态扭矩传感器Ⅰ(7)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Ⅰ(5)与磁粉制动器(6)的输入轴连接;
助力电机(26)与助力电机减速器(29)的输入轴连接;助力电机底座(30)的左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伟张光盛周见行裘信国甘鹤中王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