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热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82975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余热回收系统,涉及废气处理领域。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废气处理结构及余热回收结构;废气处理结构与生产设备连接,用于处理生产设备排出的废气,将废气处理后排放气体;余热回收结构与废气处理结构连接,用于将排放气体中的热量回收至传导介质中,并存储在余热回收结构中以供生产设备使用。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余热回收结构回收废气处理结构中排放出来的排放气体的热量回收至传导介质中,并存储在余热回收结构中。余热回收结构能够存储热量,取消原有的传导介质存储箱和余热回收泵,降低投入及运行成本,同时避免了余热回收结构损坏,从而提高了余热回收系统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余热回收系统
本技术涉及废气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余热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余热回收系统是末端处理设备等因有富余或存在品位较高的热量可以实施余热回收再利用而配置的一种装置,其结构组成直接影响到前端设备、回收系统的稳定性及投入、运行成本。目前市面上的余热回收系统的使用稳定性和寿命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余热回收系统,能够提高余热回收系统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废气处理结构及余热回收结构;所述废气处理结构与一生产设备连接,用于处理所述生产设备排出的废气,将所述废气过滤成排放气体;所述余热回收结构与所述废气处理结构连接,用于将所述排放气体中的热量回收至传导介质中,并存储在所述余热回收结构中以供所述生产设备使用。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余热回收结构包括换热组件、调节组件及回收温度检测器,所述回收温度检测器设置在所述换热组件内,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换热组件连接,所述换热组件与所述废气处理结构连接;所述回收温度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换热组件的换热温度,并发送至所述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换热温度后,调节所述换热组件内的换热温度不超过第一预设温度值。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旁通调节阀,所述旁通调节阀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换热组件及所述废气处理结构之间;所述回收温度检测器用于将所述换热温度发送至所述旁通调节阀,以调节所述旁通调节阀的开度,使所述换热组件中的所述换热温度不超过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值。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冷却器及冷却泵,所述冷却器与所述冷却泵串联后,与所述换热组件连接,使所述冷却器、所述冷却泵及所述换热组件形成冷却回路;所述冷却泵用于提供动力使所述传导介质在所述冷却回路中流动;所述冷却器用于冷却所述传导介质,使所述换热组件中的换热温度不超过第一预设值。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生产设备设置在所述热回收管路上,将所述冷却回路分割成冷却进路及冷却出路,所述冷却泵设置在所述冷却进路上,所述冷却器设置在所述冷却出路上。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冷却回路还包括冷却支路,所述冷却支路一端连接所述冷却进路,另一端连接所述冷却出路,所述冷却支路上设置有冷却旁通阀。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供热回路,所述生产设备设置在所述供热回路中,所述生产设备将所述供热回路分割成供热进路及供热出路,所述供热进路上设置有供热泵,用于将所述传导介质传输至所述生产设备中。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组件包括壳体、换热器及水箱,所述换热器及所述水箱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水箱与所述换热器连接,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废气处理结构连接;所述水箱用于存储所述传导介质;所述换热器用于吸收所述排放气体中的所述热量,并存储在所述传导介质中。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废气处理结构包括处理设备、设备温度传感器及回收调节阀,所述设备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处理设备内,所述处理设备与所述余热回收结构的一端连接,所述回收调节阀与所述余热回收结构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设备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处理设备中的处理温度,并传输至所述回收调节阀,以调节所述回收调节阀的开度,从而使所述处理设备的处理温度不超过第二预设温度值。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废气处理结构包括处理设备、设备温度传感器及调节风机,所述设备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处理设备内,所述处理设备与所述余热回收结构的两端连接,形成循环的回收回路,所述调节风机设置在所述回收回路上,设置在所述余热回收结构及所述处理设备之间;所述设备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处理设备中的所述处理温度,以控制所述调节风机的转速,使所述处理设备中的处理温度不超过预设温度值。本技术提供的余热回收系统的有益效果是: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废气处理结构及余热回收结构;废气处理结构与一生产设备连接,用于处理生产设备排出的废气,将废气过滤成排放气体;余热回收结构与废气处理结构连接,用于将排放气体中的热量回收至传导介质中,并存储在余热回收结构中以供生产设备使用。在本技术中,余热回收结构回收废气处理结构中排放出来的排放气体的热量回收至传导介质中,并存储在余热回收结构中,使余热回收结构能够存储热量,取消原有的传导介质存储箱和余热回收泵,降低投入及运行成本避免了余热回收结构损坏,从而提高了余热回收系统的使用寿命和运行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余热回收系统与生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余热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余热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余热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四提供的余热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余热回收系统;110-废气处理结构;112-处理设备;114-设备温度传感器;116-回收调节阀;120-余热回收结构;122-换热组件;1222-壳体;1224-换热器;1226-水箱;128-补水装置;124-调节组件;1241-冷却回路;1242-冷却器;1244-冷却泵;1246-冷却支路;1248-冷却旁通阀;126-回收温度检测器;200-余热回收系统;230-供热回路;232-供热泵;234-供热支路;236-供热旁通阀;300-余热回收系统;324-旁通调节阀;400-生产设备;500-余热回收系统;516-调节风机。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废气处理结构及余热回收结构;/n所述废气处理结构与生产设备连接,用于处理所述生产设备排出的废气,将所述废气处理后排放气体;/n所述余热回收结构与所述废气处理结构连接,用于将所述排放气体中的热量回收至传导介质中,并存储在所述余热回收结构中以供所述生产设备使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废气处理结构及余热回收结构;
所述废气处理结构与生产设备连接,用于处理所述生产设备排出的废气,将所述废气处理后排放气体;
所述余热回收结构与所述废气处理结构连接,用于将所述排放气体中的热量回收至传导介质中,并存储在所述余热回收结构中以供所述生产设备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结构包括换热组件、调节组件及回收温度检测器,所述回收温度检测器设置在所述换热组件内,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换热组件连接,所述换热组件与所述废气处理结构连接;
所述回收温度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换热组件的换热温度,并发送至所述调节组件;
所述调节组件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换热温度后,调节所述换热组件内的换热温度不超过第一预设温度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旁通调节阀,所述旁通调节阀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换热组件及所述废气处理结构之间;
所述回收温度检测器用于将所述换热温度发送至所述旁通调节阀,以调节所述旁通调节阀的开度,使所述换热组件中的所述换热温度不超过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冷却器及冷却泵,所述冷却器与所述冷却泵串联后,与所述换热组件连接,使所述冷却器、所述冷却泵及所述换热组件形成冷却回路;
所述冷却泵用于提供动力使所述传导介质在所述冷却回路中流动;
所述冷却器用于冷却所述传导介质,使所述换热组件中的换热温度不超过第一预设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设备设置在所述冷却回路上,将所述冷却回路分割成冷却进路及冷却出路,所述冷却泵设置在所述冷却进路上,所述冷却器设置在所述冷却出路上。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简甦段元敏刘清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环葆嘉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