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冷型风冷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2938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蓄冷型风冷换热器,包括冷风机以及由换热器外壳、换热器风道内衬板和换热管支撑架构成的封闭壳体;换热管支撑架焊接在换热器外壳的两侧;换热器外壳上连接换热器风道内衬板;换热器外壳的下方连接壳程蓄冷剂充注口,上方连接壳程蓄冷剂溢流口,壳程蓄冷剂充注口中充入蓄冷剂;两侧换热管支撑架上对称设有第一安装孔,两侧第一安装孔内置有载冷剂换热管;载冷剂换热管的起始端连接有管程载冷剂进口,终端连接有管程载冷剂出口,管程载冷剂进口中充入载冷剂;换热器风道内衬板上置有换热器风道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风冷强制对流换热,换热效率高,换热面积小,整体结构简单紧凑,强度高,重量小,易损件少,维护简单,维护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蓄冷型风冷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车载冷冻冷藏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冷型风冷换热器。
技术介绍
目前,用于储存蔬果、肉类等物品的蓄冷型冷冻冷藏箱,使用数量逐年增加。现在的蓄冷型冷冻冷藏箱,内置的蓄冷型换热器,一般采用自然对流换热,换热效率低,换热面积大,导致蓄冷型换热器成本高。而且无法对箱内温度进行主动控制,导致箱内温度波动大,能源利用率低。因此,综上所述,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蓄冷型风冷换热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蓄冷型风冷换热器。本技术主要利用低温载冷剂进入换热器管程管路,与换热器壳程的液态蓄冷剂进行热交换,使换热器壳程的液态蓄冷剂释放热量,发生相变,变成固态蓄冷剂,完成充冷;通过运行冷风机,驱动空气流过换热器风道管表面,与换热器壳程的低温蓄冷剂发生热交换,变成低温空气,通过换热器风道管与壳程内储存的低温蓄冷剂进行换热,从而实现制冷,换热器壳程的固态蓄冷剂吸收热量,发生相变,变成液态蓄冷剂。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一种蓄冷型风冷换热器,包括冷风机以及由换热器外壳、换热器风道内衬板和换热管支撑架构成的封闭壳体;所述冷风机位于所述封闭壳体外,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确定所述冷风机的安装位置;所述换热管支撑架竖向焊接在所述换热器外壳的两侧,将所述换热器外壳的两侧开口封闭;所述换热器外壳的正面板上设有间隔分布的竖向长槽,所述换热器风道内衬板置于所述长槽内,将所述长槽封闭;所述换热器外壳的下方连接有壳程蓄冷剂充注口,上方连接有壳程蓄冷剂溢流口,从所述壳程蓄冷剂充注口中充入蓄冷剂至所述封闭壳体的内部,多余的所述蓄冷剂经所述壳程蓄冷剂溢流口流出;内部的空气通过所述换热管支撑架上方置有的自动排气阀排出;两侧所述换热管支撑架上对称设有第一安装孔,两侧所述第一安装孔内置有载冷剂换热管,所述载冷剂换热管组合焊接成蛇形管路,依次穿过两侧所述第一安装孔,从下至上排布;所述蛇形管路的弯折处呈U型;所述载冷剂换热管的起始端和终端分别位于所述换热管支撑架的底部和顶部,所述起始端连接有管程载冷剂进口,所述管程载冷剂进口的另一端贯穿出所述换热器外壳的背面板;所述终端连接有管程载冷剂出口,所述管程载冷剂出口的另一端贯穿出所述换热器外壳的背面板;从所述管程载冷剂进口中充入所述载冷剂,经过所述载冷剂换热管,由所述管程载冷剂出口流出;所述载冷剂通过所述载冷剂换热管与所述蓄冷剂进行热交换;所述换热器风道内衬板上设有竖向间隔分布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内置有换热器风道管,所述换热器风道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换热器外壳的背面板相连;采用强制对流换热,利用所述冷风机驱动空气循环流通过所述换热器风道管表面,通过所述换热器风道管与壳程内储存的低温蓄冷剂进行换热。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外壳的外表面粘贴有保温层,避免冷量损失,所述保温层采用隔热保温材料。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外壳的内部设有换热器内部支撑,所述换热器内部支撑呈水平设置,两端与两侧所述换热管支撑架相连,正面与所述换热器风道内衬板相连。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外壳的顶部两侧设有用于吊装所述换热器的吊耳。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内部支撑在满足强度的前提下,设有若干间隔分布的第一通孔,增加开孔数量,减轻了产品重量;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线与水平面垂直。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风道内衬板和换热管支撑架在满足强度的前提下,设有若干间隔分布的第二通孔,增加开孔数量,减轻了产品重量;所述第二通孔的轴线与竖直面垂直。进一步地,所述载冷剂换热管分成两路并联设置,两路所述载冷剂换热管的起始端均与所述管程载冷剂进口相连,终端均与所述管程载冷剂出口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轴线与竖直面垂直;所述第二安装孔的轴线与竖直面垂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轴线垂直。进一步地,蓄冷型风冷换热器使用前,先在壳程充入液态蓄冷剂。由壳程蓄冷剂充注口缓慢充入,当壳程蓄冷剂溢流口有蓄冷剂流出时,关闭壳程蓄冷剂充注口,蓄冷剂充注完成。壳程内气体由自动排气阀排出。工作原理:蓄冷型风冷换热器充冷运行时,管程载冷剂进口、管程载冷剂出口与外部制冷机组载冷剂管路连接。外部制冷机组制冷,驱动载冷剂循环流动。低温载冷剂进入换热器管程管路,与换热器壳程的液态蓄冷剂进行热交换,循环流动。换热器壳程的液态蓄冷剂释放热量,发生相变,变成固态蓄冷剂,直至充冷完成。蓄冷型风冷换热器保冷运行时,冷风机运行,驱动空气流过换热器风道管表面,与换热器壳程的低温蓄冷剂发生热交换,变成低温空气。换热器壳程的固态蓄冷剂吸收热量,发生相变,变成液态蓄冷剂。当换热器壳程固态蓄冷剂余量不足以满足制冷要求时,需要重新充冷。较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提供的蓄冷型风冷换热器,采用风冷强制对流换热,换热效率高,换热面积小,整体结构简单紧凑,强度高,重量小,易损件少,维护简单,维护成本低;采用风冷强制对流换热,可以对蓄冷型冷冻冷藏箱内温度进行主动控制,温度波动小,能效高;通过在换热器壳体上布置风道管来增加换热面积和提高结构强度。2、本技术提供的蓄冷型风冷换热器,换热器内部支撑、换热器风道管、换热器风道内衬板、载冷剂换热管、换热管支撑架、吊耳、管程载冷剂进口和管程载冷剂出口,焊接在一起,组成换热器内部架构,可增加换热器强度。3、本技术提供的蓄冷型风冷换热器,换热器外壳、壳程蓄冷剂充注口和壳程蓄冷剂溢流口,焊接在换热器内部架构上,组成换热器组件;然后再安装自动排气阀、冷风机、粘贴保温层,组合成蓄冷型风冷换热器。实际使用时将此换热器组装完成后,安装到储存物品的蓄冷型冷冻冷藏箱,通电即可使用。4、本技术提供的蓄冷型风冷换热器,换热器风道管、换热器风道内衬板与换热器外壳焊接在一起,既可以形成风道,增加换热器换热面积,又可以形成加强梁,提高换热器结构强度。5、本技术提供的蓄冷型风冷换热器,换热器内部支撑、换热器风道内衬板和换热管支撑架在满足强度的前提下,增加开孔数量,减轻了产品重量。6、本技术提供的蓄冷型风冷换热器,充注蓄冷剂时由壳程蓄冷剂充注口充入,壳程内气体由自动排气阀排出;当壳程充满蓄冷剂时,多余部分可由壳程蓄冷剂溢流口流出。7、本技术提供的蓄冷型风冷换热器,载冷剂通过载冷剂换热管与壳程蓄冷剂进行热交换;空气通过换热器风道管与壳程的蓄冷剂进行热交换。基于上述理由本技术可在储存蔬果、肉类等物品的蓄冷型冷冻冷藏箱等领域广泛推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外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蓄冷型风冷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冷风机(9)以及由换热器外壳(2)、换热器风道内衬板(3)和换热管支撑架(14)构成的封闭壳体;所述冷风机(9)位于所述封闭壳体外,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确定所述冷风机(9)的安装位置;所述换热管支撑架(14)竖向焊接在所述换热器外壳(2)的两侧,将所述换热器外壳(2)的两侧开口封闭;所述换热器外壳(2)的正面板上设有间隔分布的竖向长槽,所述换热器风道内衬板(3)置于所述长槽内,将所述长槽封闭;/n所述换热器外壳(2)的下方连接有壳程蓄冷剂充注口(10),上方连接有壳程蓄冷剂溢流口(7),从所述壳程蓄冷剂充注口(10)中充入蓄冷剂(5)至所述封闭壳体的内部,多余的所述蓄冷剂(5)经所述壳程蓄冷剂溢流口(7)流出;内部的空气通过所述换热管支撑架(14)上方置有的自动排气阀(13)排出;/n两侧所述换热管支撑架(14)上对称设有第一安装孔,两侧所述第一安装孔内置有载冷剂换热管(16),所述载冷剂换热管(16)组合焊接成蛇形管路,依次穿过两侧所述第一安装孔,从下至上排布;所述蛇形管路的弯折处呈U型;/n所述载冷剂换热管(16)的起始端和终端分别位于所述换热管支撑架(14)的底部和顶部,所述起始端连接有管程载冷剂进口(11),所述管程载冷剂进口(11)的另一端贯穿出所述换热器外壳(2)的背面板;所述终端连接有管程载冷剂出口(8),所述管程载冷剂出口(8)的另一端贯穿出所述换热器外壳(2)的背面板;/n从所述管程载冷剂进口(11)中充入所述载冷剂(6),经过所述载冷剂换热管(16),由所述管程载冷剂出口(8)流出;所述载冷剂(6)通过所述载冷剂换热管(16)与所述蓄冷剂(5)进行热交换;/n所述换热器风道内衬板(3)上设有竖向间隔分布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内置有换热器风道管(4),所述换热器风道管(4)的另一端与所述换热器外壳(2)的背面板相连;/n采用强制对流换热,利用所述冷风机(9)驱动空气循环流通过所述换热器风道管(4)表面,通过所述换热器风道管(4)与壳程内储存的低温蓄冷剂(5)进行换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冷型风冷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冷风机(9)以及由换热器外壳(2)、换热器风道内衬板(3)和换热管支撑架(14)构成的封闭壳体;所述冷风机(9)位于所述封闭壳体外,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确定所述冷风机(9)的安装位置;所述换热管支撑架(14)竖向焊接在所述换热器外壳(2)的两侧,将所述换热器外壳(2)的两侧开口封闭;所述换热器外壳(2)的正面板上设有间隔分布的竖向长槽,所述换热器风道内衬板(3)置于所述长槽内,将所述长槽封闭;
所述换热器外壳(2)的下方连接有壳程蓄冷剂充注口(10),上方连接有壳程蓄冷剂溢流口(7),从所述壳程蓄冷剂充注口(10)中充入蓄冷剂(5)至所述封闭壳体的内部,多余的所述蓄冷剂(5)经所述壳程蓄冷剂溢流口(7)流出;内部的空气通过所述换热管支撑架(14)上方置有的自动排气阀(13)排出;
两侧所述换热管支撑架(14)上对称设有第一安装孔,两侧所述第一安装孔内置有载冷剂换热管(16),所述载冷剂换热管(16)组合焊接成蛇形管路,依次穿过两侧所述第一安装孔,从下至上排布;所述蛇形管路的弯折处呈U型;
所述载冷剂换热管(16)的起始端和终端分别位于所述换热管支撑架(14)的底部和顶部,所述起始端连接有管程载冷剂进口(11),所述管程载冷剂进口(11)的另一端贯穿出所述换热器外壳(2)的背面板;所述终端连接有管程载冷剂出口(8),所述管程载冷剂出口(8)的另一端贯穿出所述换热器外壳(2)的背面板;
从所述管程载冷剂进口(11)中充入所述载冷剂(6),经过所述载冷剂换热管(16),由所述管程载冷剂出口(8)流出;所述载冷剂(6)通过所述载冷剂换热管(16)与所述蓄冷剂(5)进行热交换;
所述换热器风道内衬板(3)上设有竖向间隔分布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内置有换热器风道管(4),所述换热器风道管(4)的另一端与所述换热器外壳(2)的背面板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作忠孔德莉吴正茂舒卫华阎树冬初韶群李嵘钰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冷机系统大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