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空气净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携带式净化系统,其具有第一净化模式和第二净化模式,携带式净化系统包括口罩本体;口罩本体内设有滤腔,滤腔后侧设有罩口,口罩本体上设有连通滤腔的进风孔和连接端口,进风孔处安装有过滤模块,选择性地,当连接端口连接单向阀时实现第一净化模式;当连接端口通过导风管连接外置送风净化装置时实现第二净化模式,通过利用连接端口选择性地连接单向阀或者通过导风管连接送风净化装置,实现两种净化模式的切换,当只需佩带口罩过滤空气时,可将单向阀安装在连接端口中实现第一净化模式,当需要采用送风净化装置向口罩输送空气时,通过导风管连接送风净化装置和连接端口实现第二净化模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携带式净化系统
本技术属于空气净化设备
,具体为携带式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以及汽车等油耗产品的增多,空气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空气中的污染物在无形中损害人们的健康,为了减少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人们会选择空气净化器来净化周围的空气,目前市面上存在一种呼吸机,其包括口罩、携带式净化器主机和管道,携带式净化器主机用于净化空气,其通过管道将净化后的空气送至口罩供人们呼吸,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但现有呼吸机的结构导致其口罩和携带式净化器主机必须配合使用,其使用模式单一,当只需要使用口罩过滤空气时,则需要另外购买口罩,十分不便,因此研发一种可根据需求选择净化模式的携带式净化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根据需求选择净化模式的携带式净化系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第一净化模式和第二净化模式的携带式净化系统,其包括口罩本体;所述口罩本体内设有滤腔,所述滤腔后侧设有适配人体脸部的罩口,所述口罩本体上设有连通所述滤腔的进风孔和连接端口,所述进风孔处安装有过滤模块。选择性地,当所述连接端口连接单向阀时实现所述第一净化模式;当所述连接端口通过导风管连接外置送风净化装置时实现所述第二净化模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携带式净化系统,通过利用连接端口可选择性地连接单向阀或者通过导风管连接外置送风净化装置,从而实现两种净化模式的切换,当使用者只需佩带口罩过滤空气时,可将单向阀安装在连接端口中实现第一净化模式,该种模式可适用于如在户外行走等呼吸较为平缓的活动,当使用者需要采用外置送风净化装置向口罩输送空气时,可在拆卸单向阀后,通过导风管连接连接端口和外置送风净化装置便可实现第二净化模式,该种模式可适用于如在户外跑步等呼吸较为急促的活动,在第二净化模式下,口罩本体通过连接端口进风,通过进风口出风,由于使用者排出的气体会先经过过滤模块后再由进风孔排出,从而对排出的气体进行过滤,对环境及他人排除了如病毒、气味等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对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有明显的积极效果,因此,本技术的净化系统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改变其净化模式,实用性强。进一步的,所述导风管通过连接件与所述连接端口连接,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可拆卸地设置在口罩本体的内侧,其包括抵靠在连接端口外侧的限位部和穿过连接端口与导风管对接的连接部,上述导风管与口罩本体的配合方式简易,容易操作。进一步的,所述口罩本体为硅胶材质,其后侧敞口形成所述滤腔,所述进风孔形成于所述口罩本体的前端面,所述过滤模块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滤腔内部对应所述进风孔的位置,所述连接端口设于所述口罩本体前端位于所述进风孔的侧部。由于现有的带过滤模块的口罩普遍为分体式结构,其包括本体和盖设在本体上的进风网,本体上设有过滤模块,进风网上设有供空气流向过滤模块的结构,本技术的上述设置方式在口罩本体上直接形成有进风孔,并在滤腔中设置与进风孔对应的过滤模块,从而改变了现有口罩的过滤模块和进风孔的设置方式,将分离的进风孔整合在口罩本体上,可减少现有技术中的进风网,从而减少零部件,降低口罩的重量,减少其结构更便于使用者使用。进一步的,所述口罩本体位于所述滤腔的底壁上形成有对应所述过滤模块的安装槽,所述过滤模块利用口罩本体的弹性特性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滤腔的底壁上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包括横向设于所述进风孔上下两侧的第一凸筋、纵向设于所述进风孔左右两侧的第二凸筋和第三凸筋,所述第一凸筋、第二凸筋和第三凸筋围合形成所述安装槽。设置加强筋可提高口罩本体的塑性能力,并且形成的安装槽有利于固定过滤模块,使得过滤模块安装稳固。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筋横向跨越所述滤腔,所述加强筋还包括纵向设于所述滤腔相对所述第二凸筋一侧的第四凸筋,所述第一凸筋、第三凸筋和第四凸筋之间围合形成安装区域,所述连接端口设于所述安装区域中。上述设置可进一步提高口罩本体的塑性能力,使得与连接端口连接的单向阀和导风管安装更稳固。进一步的,所述口罩本体的左右两侧分别一体成型有用于连接挂绳的连接耳。进一步的,所述净化系统还包括携带式净化器主机,所述携带式携带式净化器主机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处设有过滤元件,壳体内部位于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设有导引空气流经过滤元件后从出风口排出的风机,所述出风口连接有所述导风管,所述携带式净化器主机通过所述导风管与所述连接端口连接,实现所述第二净化模式,在第二净化模式下,口罩本体通过连接端口进风,通过进风口出风,由于使用者排出的气体会先经过过滤模块后再由进风孔排出,从而对排出的气体进行过滤,对环境及他人排除了如病毒、气味等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对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有明显的积极效果。进一步的,所述携带式净化器主机还包括负离子发生装置,所述负离子发生装置包括高压包、正极柱和负极柱,所述正极柱和所述负极柱设于所述进风口的侧部,所述正极柱和所述负极柱的电离端置于所述进风口的外部空间电离位于进风口之外的空气。上述设置方式通过改变正负极柱的设置方式,使其电离位于进风口之外的空气,使空气在进入进风口之前先进行电离,电离空气后产生的臭氧在流经过滤元件时会被吸附过滤掉,防止臭氧直接通过出风口流出,同时,由于负离子发生装置工作时,能够破坏或减弱细菌的细胞壁,从而降低其活性或直接杀灭,因此将电离空气的位置改在位于进风口之外,可在细菌进入主机前直接由负离子发生装置进行灭活或降低其活性,另外,由于负离子可使污染物带上负电荷,因此污染物在经过过滤元件时会更容易被吸附,从而进一步提高主机的过滤净化效果。进一步的,所述负离子发生装置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在所述进风口一侧的表面上开设有供正负极柱电离位于进风口之外的空气的电离孔。该种设置方式的主机整体结构紧凑,体积小,便于携带。附图说明图1为净化系统处于第二净化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净化系统处于第一净化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单向阀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进风孔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连接端口结构示意图;图7为加强槽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加强槽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携带式净化器主机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携带式净化器主机采用薄型过滤元件时的分解图;图11为携带式净化器主机采用厚型过滤元件时的分解图;图12为携带式净化器主机采用薄型过滤元件时的分解图;图13为携带式净化器主机的剖视图及正负极柱和电离孔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携带式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净化模式和第二净化模式,所述净化系统包括口罩本体;/n所述口罩本体内设有滤腔,所述滤腔后侧设有适配人体脸部的罩口,所述口罩本体上设有连通所述滤腔的进风孔和连接端口,所述进风孔处安装有过滤模块;/n选择性地,当所述连接端口连接单向阀时实现所述第一净化模式;当所述连接端口通过导风管连接外置送风净化装置时实现所述第二净化模式。/n
【技术特征摘要】
1.携带式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净化模式和第二净化模式,所述净化系统包括口罩本体;
所述口罩本体内设有滤腔,所述滤腔后侧设有适配人体脸部的罩口,所述口罩本体上设有连通所述滤腔的进风孔和连接端口,所述进风孔处安装有过滤模块;
选择性地,当所述连接端口连接单向阀时实现所述第一净化模式;当所述连接端口通过导风管连接外置送风净化装置时实现所述第二净化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管通过连接件与所述连接端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可拆卸地设置在口罩本体的内侧,其包括抵靠在连接端口外侧的限位部和穿过连接端口与导风管对接的连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本体为硅胶材质,其后侧敞口形成所述滤腔,所述进风孔形成于所述口罩本体的前端面,所述过滤模块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滤腔内部对应所述进风孔的位置,所述连接端口设于所述口罩本体前端位于所述进风孔的侧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本体位于所述滤腔的底壁上形成有对应所述过滤模块的安装槽,所述过滤模块利用口罩本体的弹性特性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安装槽内;
所述滤腔的底壁上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包括横向设于所述进风孔上下两侧的第一凸筋、纵向设于所述进风孔左右两侧的第二凸筋和第三凸筋,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国瑾,王锋珂,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顺德亿美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