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次高温中压立式余热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2890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环形加热煤气发生炉用模块组合式次高温中压立式余热锅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以环形加热煤气发生炉燃烧产生的尾气为介质的模块式次高温中压立式余热锅炉,包括锅筒、高温过热器、低温过热器、蒸发器Ⅰ、蒸发器Ⅱ、蒸发器Ⅲ、省煤器、空气预热器组成,本余热锅炉为单锅筒纵置式,立式π型烟道布置的自然循环次高温中压余热锅炉,利用580℃烟气产生次高温中压蒸汽,各受热面组件在工厂内模块化组装好出厂,工地仅需用连接管、膨胀节连接即可,具有高效传热、结构紧凑、工地安装快捷、占地面积小、高效节能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次高温中压立式余热锅炉
本技术属于余热锅炉
,具体涉及一种次高温中压立式余热锅炉。
技术介绍
常规煤气发生炉余热锅炉多采用卧式单烟道或多烟道结构形式,受热面散装出厂,工地组装难度大,耗时长,占地面积大。传统煤气发生炉余热锅炉因烟气温度低等原因,多设计成微过热或饱和以下锅炉,热能转换效率低。故迫切需要一种占地面积小,安装组装方便,维修保养方便,不易发生事故,能产次高温中压蒸汽的环形加热煤气发生炉用立式余热锅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传统煤气发生炉余热锅炉受热面组件安装周期长,安装工序复杂,热能利用率低的缺点,提供一种热效率高,安装快捷的立式余热锅炉。提供一种次高温中压立式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锅筒、过热器模块组、蒸发器模块组、省煤器模块组、空气预热器模块组、SCR模块组、连接烟道、喷水减温器、下降管、上升管和吹灰器;所述过热器模块组包括高温过热器模块组、低温过热器模块组,所述蒸发器模块组包括第一蒸发器模块组、第二蒸发器模块组、第三蒸发器模块组;烟道呈π形布置,锅炉为π型烟道布置,高温过热器模块组、低温过热器模块组、第一蒸发器模块组和SCR模块组从下往上依次布置在第一通道内,第二蒸发器模块组、第三蒸发器模块组、省煤器模块组和空气预热器模块组从上到下依次布置在第二通道内,入口烟道位于第一通道底部,出口烟道位于第二通道底部,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在顶部通过顶端连接烟道相连接;进一步地,高温过热器模块组、低温过热器模块组、第一蒸发器模块组、第二蒸发器模块组、第三蒸发器模块组、省煤器模块组、空气预热器模块组均为模块式管箱结构,所有模块式管箱之间均用金属膨胀节连接烟道连接,管箱采用支座支承在横梁上。进一步地,锅筒一侧与上升管上端连接,上升管锅筒另一侧与下降管上端连接,上升管和下降管的下端都连通连接第一蒸发器模块组、第二蒸发器模块组、第三蒸发器模块组;形成了第一蒸发器模块组、第二蒸发器模块组、第三蒸发器模块组分别拥有独立的下降管、上升管。进一步地,高温过热器模块组、低温过热器模块组、第一蒸发器模块组、第二蒸发器模块组、第三蒸发器模块组、省煤器模块组、空气预热器模块组均为模块管箱式受热面,组装成管箱结构,利用580℃烟气产生次高温中压蒸汽。进一步地,高温过热器模块组和低温过热器模块组为模块式管箱结构,采用单管圈错列逆流布置方式,高温过热器模块组管子采用T91材料。进一步地,第一蒸发器模块组、第二蒸发器模块组、第三蒸发器模块组均为模块式管箱结构,采用四管圈顺列逆流布置方式,使用螺旋翅片管结构。进一步地,连接烟道为金属膨胀节连接烟道。进一步地,第一蒸发器模块组后布置有SNC脱销模块。下面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模块组合式余热锅炉关键组成部分均为模块管箱结构,可以方便调整受热面数量,方便更换,无需拆装整个锅炉。本技术的模块组合式余热锅炉由于各个组件的受压件均在工厂内制造、装配、检验,大大提高了加工质量。本技术的模块组合式余热锅炉各组件为整体管箱出厂,安装周期短。各蛇形管受热面均在厂内组装好置于管箱内,筑炉保温均在厂内进行,无需在工地焊接,无需在工地砌砖,使工地劳动强度大为降低,同时也保证了余热锅炉整体质量。本技术的模块组合式余热锅炉各组件的受热面布置合理,热效率高。锅炉采用护板全密封结构,漏风系数小,采用光管与翅片管相结合,错列与顺利相结合的结构布局,换热效果好,水循环安全可靠。本技术的模块组合式余热锅炉各受热面组件的管箱结构紧凑,外形美观。管箱均为护板框架结构,外表面采用平钢板封焊,与烟道形成一体,体积小,外形美观。本技术的模块组合式余热锅炉由于各组件为模块化安装,使得维修保养方便,出现问题只需更换相应组件即可,大大改善了现有余热锅炉技术下的一体式余热锅炉维修保养困难的问题,同时也间接减少了故障发生的频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A-A向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B-B向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公共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如图1-3所示:一种次高温中压立式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锅筒1、过热器模块组、蒸发器模块组、省煤器模块组7、空气预热器模块组8、SCR模块组9、连接烟道13、喷水减温器14、下降管15、上升管16和吹灰器17;所述过热器模块组包括高温过热器模块组2、低温过热器模块组3,所述蒸发器模块组包括第一蒸发器模块组4、第二蒸发器模块组5、第三蒸发器模块组6;烟道呈π形布置,锅炉为π型烟道布置,高温过热器模块组2、低温过热器模块组3、第一蒸发器模块组4和SCR模块组9从下往上依次布置在第一通道内,第二蒸发器模块组5、第三蒸发器模块组6、省煤器模块组7和空气预热器模块组8从上到下依次布置在第二通道内,入口烟道10位于第一通道底部,出口烟道12位于第二通道底部,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在顶部通过顶端连接烟道11相连接;烟气温度场分布合理,受热面布置合理。所有模块式管箱之间均用金属膨胀节连接烟道13连接,管箱采用支座支承在横梁上,设置膨胀中心,膨胀合理;锅筒一侧与上升管16上端连接,上升管16锅筒另一侧与下降管15上端连接,上升管和下降管15的下端都连通连接第一蒸发器模块组4、第二蒸发器模块组5、第三蒸发器模块组6;形成了第一蒸发器模块组4、第二蒸发器模块组5、第三蒸发器模块组6分别拥有独立的下降管15、上升管16,水循环合理。高温过热器模块组2、低温过热器模块组3、第一蒸发器模块组4、第二蒸发器模块组5、第三蒸发器模块组6、省煤器模块组7、空气预热器模块组8均为模块管箱式受热面,组装成管箱结构,利用580℃烟气产生次高温中压蒸汽。高温过热器模块组2和低温过热器模块组为模块式管箱结构,结构紧凑,安装快捷;采用单管圈错列逆流布置方式,换热效果好;管子采用T91材料,材料合理,防止管壁超温。低温过热器模块组3为模块式管箱结构,结构紧凑,安装快捷;采用单管圈错列逆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次高温中压立式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锅筒(1)、过热器模块组、蒸发器模块组、省煤器模块组(7)、空气预热器模块组(8)、SCR模块组(9)、连接烟道(13)、喷水减温器(14)、下降管(15)、上升管(16)和吹灰器(17);/n所述过热器模块组包括高温过热器模块组(2)、低温过热器模块组(3),/n所述蒸发器模块组包括第一蒸发器模块组(4)、第二蒸发器模块组(5)、第三蒸发器模块组(6);/n烟道呈π形布置,锅炉为π型烟道布置,高温过热器模块组(2)、低温过热器模块组(3)、第一蒸发器模块组(4)和SCR模块组(9)从下往上依次布置在第一通道内,/n第二蒸发器模块组(5)、第三蒸发器模块组(6)、省煤器模块组(7)和空气预热器模块组(8)从上到下依次布置在第二通道内,/n入口烟道(10)位于第一通道底部,出口烟道(12)位于第二通道底部,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在顶部通过顶端连接烟道(11)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次高温中压立式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锅筒(1)、过热器模块组、蒸发器模块组、省煤器模块组(7)、空气预热器模块组(8)、SCR模块组(9)、连接烟道(13)、喷水减温器(14)、下降管(15)、上升管(16)和吹灰器(17);
所述过热器模块组包括高温过热器模块组(2)、低温过热器模块组(3),
所述蒸发器模块组包括第一蒸发器模块组(4)、第二蒸发器模块组(5)、第三蒸发器模块组(6);
烟道呈π形布置,锅炉为π型烟道布置,高温过热器模块组(2)、低温过热器模块组(3)、第一蒸发器模块组(4)和SCR模块组(9)从下往上依次布置在第一通道内,
第二蒸发器模块组(5)、第三蒸发器模块组(6)、省煤器模块组(7)和空气预热器模块组(8)从上到下依次布置在第二通道内,
入口烟道(10)位于第一通道底部,出口烟道(12)位于第二通道底部,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在顶部通过顶端连接烟道(11)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次高温中压立式余热锅炉,其特征是,高温过热器模块组(2)、低温过热器模块组(3)、第一蒸发器模块组(4)、第二蒸发器模块组(5)、第三蒸发器模块组(6)、省煤器模块组(7)、空气预热器模块组(8)均为模块式管箱结构,所有模块式管箱之间均用金属膨胀节连接烟道(13)连接,管箱采用支座支承在横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次高温中压立式余热锅炉,其特征是,锅筒一侧与上升管(16)上端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忠祥孙晓光金龙王元凤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华光工业锅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