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2814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第一夹体与第二夹体铰接,第一夹体上设有可容第二夹体进入的容置空腔,容置空腔具有侧壁和顶盖,第二夹体上设有连续分布的棘齿,第一夹体上设有可与棘齿形成配合并锁定第二夹体的锁定装置。第二夹体可进入容置空腔,使得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可以发生部分重叠,因此可以更大程度地调节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的围合区域大小,并通过锁定装置与棘齿的配合保持调节后的围合区域尺寸,适应更多管线束规格,因此通用性更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夹持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管线固定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夹持装置。
技术介绍
在日常施工或生产作业中,经常需要将多个电缆、管道等进行捆扎和固定,常见的有扎带,但扎带一般用于捆扎直径比较小的导线束、管道,对于直径比较大的若干个电缆、水管进行捆扎和固定,需要通过相应的夹箍来实现。现有用于收纳电缆、水管夹箍通常难以调节夹体的筒状尺寸或调节范围有限,导致一种规格的夹箍只能在对应尺寸的场合,或尺寸变动有限的场合使用,造成夹箍的通用性不强。如公开号为CN104948839A的专利技术专利于2015年9月30日公开了一种能够同时夹紧多根电缆的电缆夹持装置,属于电缆夹紧装置领域,该电缆夹持装置包括上夹体和下夹体,上夹体的一端通过销轴和下夹体对应端相连接,所述上夹体的另一端活动连接第一卡口,下夹体对应端为第二卡口,第一卡口和第二卡口连接形成紧固的电缆夹持装置,下夹体与第二卡口是活动连接。本装置的上下夹体内可以同时放置多根不同规格电缆线,而且本夹持装置不需要螺栓紧固,使用固定件或者插销紧固上下夹体节省了工作时间,而且固定件或者插销可以调节上下夹体间的距离从而调节放置电缆线的数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缆夹持装置规格单一应用场合受限的问题。但该技术上夹体和下夹体端点对接形成围合区域,且围合区域的调节范围很有限,最小不会小于上夹体、下夹体自由端直接接触时的围合区域,最大也不会超过上夹体、下夹体、固定件或插销共同围合成的区域,当所夹持的电缆束总体直径只能介于这两种极端情形下的区域直径范围内,否则就会出现夹持不牢或无法夹持的情况,因此通用性仍然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现有的管线夹持装置夹持尺寸难以调节或调节范围有限,通用性不强,为克服这一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调节范围更大,通用性更强的夹持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第一夹体与第二夹体铰接,第一夹体上设有可容第二夹体进入的容置空腔,容置空腔具有侧壁和顶盖,第二夹体上设有连续分布的棘齿,第一夹体上设有可与棘齿形成配合并锁定第二夹体的锁定装置。第二夹体可进入容置空腔,使得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可以发生部分重叠,因此可以更大程度地调节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的围合区域大小,并通过锁定装置与棘齿的配合保持调节后的围合区域尺寸,适应更多管线束规格,因此通用性更强。作为优选,所述锁定装置包括锁定件、连杆和驱动件,锁定件、连杆和弹性件位于容置空腔内,连杆连接在第一夹体上,驱动件与连杆连接,锁定件位于连杆的端部且与棘齿啮合。锁定件与棘齿啮合时,第二夹体无法在容置空腔内改变位置,此时本夹持装置被锁定;锁定件与棘齿脱离啮合时,本夹持装置被解锁,第二夹体可在容置空腔内移动,缩小或扩大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的围合区域。驱动件用于驱动连杆带动锁定件选择性地与第二夹体上的棘齿啮合,得到所需的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的围合区域,从而实现本夹持装置规格的改变。作为优选,驱动件包括枢轴和拨柄,枢轴转动连接在容置空腔的侧壁上,拨柄固设于枢轴端部并露在容置空腔的侧壁外,连杆也转动连接在容置空腔的侧壁上,枢轴穿连在连杆中部,且连杆的转动轴心与枢轴同轴,枢轴上设有连杆转动驱动结构,连杆上的锁定件相对端连有一弹性件,弹性件一端抵接连杆,另一端固定在容置空腔内。连杆可绕枢轴转动,弹性件提供锁定件与棘齿的啮合预紧力,常态下在弹性件弹力作用下,锁定件保持与棘齿的啮合。若需解锁,则拨动拨柄,通过连杆转动驱动结构带动连杆克服弹性件弹力翻转,使锁定件与棘齿脱离啮合。作为另选,连杆具有弹性且连杆的一端固连在容置空腔的顶盖上,驱动件为固定在连杆侧面的凸起结构,容置空腔的侧壁上设有开口,驱动件位于开口内。此种结构的锁定装置也能实现锁定/解锁切换。常态下在连杆自身弹性作用下,锁定件保持与棘齿的啮合。若需解锁,则拨动开口内的凸起结构,克服连杆自身弹性,强行使锁定件与棘齿脱离啮合。作为另选,连杆具有弹性且连杆的一端固连在容置空腔的顶盖上,驱动件为固定在连杆顶部的拉钩结构,驱动件露出于容置空腔的顶盖外。常态下在连杆自身弹性作用下,锁定件保持与棘齿的啮合。若需解锁,则拉动外露的拉钩结构,克服连杆自身弹性,强行使锁定件与棘齿脱离啮合。作为优选,本夹持装置还包括握持端,握持端位于第一夹体上,握持端与第一夹体的连接部设有适应手握的手型弧部。设置握持端便于用手握持,把控第一夹体,便捷完成相关操作。作为优选,握持端具有延长段,握持端的延长段、第一夹体及手型弧部形成一挂口。握持端的延长段、第一夹体及手型弧部衔接形成一半封闭结构,便于在孔、梁等结构上挂接,便于本夹持装置在夹紧管线后更容易寻得固定支撑,从而更好地固定。作为优选,第一夹体与握持端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一夹体与握持端一体成型,第一夹体与握持端连接强度可靠,也便于大量制造。作为优选,容置空腔的侧壁上设有挂孔。本夹持装置在使用时,固定好管线后可通过挂孔在墙壁或设备上挂装固定,方便布线走线。作为优选,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的侧面设有减重凹槽。第一夹体、第二夹体如果采用注塑或铸造方式成型,设置减重凹槽可以减少用料,节约生产成本,同时也利于本夹持装置的整体减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调节范围更大,通用性更强。本技术第二夹体可进入容置空腔,使得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可以发生部分重叠,可以更大程度地调节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的围合区域大小,适应更多管线束规格,因此通用性更强。使用方便。本技术采用了锁定件与棘齿啮合结构,拨动或拉动解锁结构,可方便快捷地完成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的锁定/解锁,且设有把手,方便手握持,这些都有利于本技术的方便使用。结构简单,生产成本较低。本技术可以较多采用一体成型方式进行主要部件的生产制造,结构简单,生产成本较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零件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锁定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解锁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另一种纵剖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一种锁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在实施例3中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夹体,2-第二夹体,3-铰链,4-容置空腔,5-棘齿,6-握持端,7-侧壁,8-连杆,9-锁定件,10-弹性件,11-枢轴,12-驱动件,13-挂孔,14-摩擦纹,15-减重凹槽,16-手型弧部,17-开口,18-凸块,19-插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夹体1、第二夹体2及弧形的握持端6,第一夹体1的一端与第二夹体2的一端通过铰链3铰接,第一夹体1和第二夹体2的两侧均设有减重凹槽15。第一夹体1另一端设有可容第二夹体2进入的容置空腔4,容置空腔4具有侧壁7和顶盖,一侧的容置空腔4的侧壁7为平板状,该侧壁7与第一夹体1通过螺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夹持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第一夹体(1)和第二夹体(2),第一夹体(1)与第二夹体(2)铰接,第一夹体(1)上设有可容第二夹体(2)进入的容置空腔(4),容置空腔(4)具有侧壁(7)和顶盖,第二夹体(2)上设有连续分布的棘齿(5),第一夹体(1)上设有可与棘齿(5)形成配合并锁定第二夹体(2)的锁定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持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第一夹体(1)和第二夹体(2),第一夹体(1)与第二夹体(2)铰接,第一夹体(1)上设有可容第二夹体(2)进入的容置空腔(4),容置空腔(4)具有侧壁(7)和顶盖,第二夹体(2)上设有连续分布的棘齿(5),第一夹体(1)上设有可与棘齿(5)形成配合并锁定第二夹体(2)的锁定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锁定装置包括锁定件(9)、连杆(8)和驱动件(12),锁定件(9)、连杆(8)和弹性件(10)位于容置空腔(4)内,连杆(8)连接在第一夹体(1)上,驱动件(12)与连杆(8)连接,锁定件(9)位于连杆(8)的端部且与棘齿(5)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是驱动件(12)包括枢轴(11)和拨柄,枢轴(11)转动连接在容置空腔(4)的侧壁上,拨柄固设于枢轴(11)端部并露在容置空腔(4)的侧壁外,连杆(8)也转动连接在容置空腔(4)的侧壁上,枢轴(11)穿连在连杆(8)中部,且连杆(8)的转动轴心与枢轴(11)同轴,枢轴(11)上设有连杆转动驱动结构,连杆(8)上的锁定件相对端连有一弹性件(10),弹性件(10)一端抵接连杆(8),另一端固定在容置空腔(4)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井建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联和工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