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电絮凝除磷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2467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絮凝除磷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MBBR污水处理系统;电絮凝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电絮凝区和转盘过滤区,所述电絮凝区与所述MBBR污水处理系统连接。本申请处理生活污水,不需要添加任何化学药剂,与现有的其它技术相比,污泥产量大幅减少,对环境友好,经济性良好,运行费用低、易于管理和操作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电絮凝除磷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电絮凝除磷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由于我国城镇人口和城镇规模的日益膨胀,导致了需水量的不断增加,同时每天也产生了大量的污水,但是很多城镇还没有建污水处理系统,每天有大量的污水直接或间接地排入当地水体中,造成了地表水体的污染,河流水质失去正常功能、湖水富营养化和赤潮频频发生等时有报道;水体污染在我国已成为不容忽视的事实,并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突出的问题,解决城镇水污染问题刻不容缓。水体富营养化与水体中磷含量息息相关,由于农业化肥不断大量使用、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排放,水体环境中的磷水平不断上升。在城市生活污水成分中,磷的含量一般为12mg/L左右,且溶解性磷大约占70%。目前国内外运用较多的除磷工艺主要是通过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技术。运用于污水除磷工艺最为普遍的是金属盐沉淀除磷法、物理吸附除磷法、膜处理除磷法和自然处理法。金属盐除磷法要投入大量的化学药剂,产生大量的化学底泥,造成二次污染,额外增加了污泥处置成本,对水体环境中pH具有很强的依赖性,需要依靠外界酸碱调节;物理吸附除磷法存在使用成本较高、吸附剂饱和或堵塞以及吸附剂再生困难的问题;膜处理除磷法中膜污染和富集物的处理问题仍有待解决;自然处理法存在单位面积的有机负荷较低即占地面积较大以及自然处理的速率相对较低,即污水停留时间较长的问题。上述问题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更加环保的具有除磷功能的一种基于电絮凝除磷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方案是:一种基于电絮凝除磷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MBBR污水处理系统;以及电絮凝系统,其包括依次连接的电絮凝区和转盘过滤区,所述电絮凝区与所述MBBR污水处理系统连接。进一步的是:所述电絮凝区包括电絮凝极板和斜管沉淀池,所述电絮凝极板与所述斜管斜管沉淀池连接。进一步的是:所述转盘过滤区包括转盘过滤器,所述转盘过滤器包括缓冲室、转盘、过滤区和蓄水区,所述转盘外侧设置有滤布,其轴心设置有中心转筒,所述转盘内侧与所述中心转筒连通,所述缓冲室与所述中心转筒的端部连接,所述转盘设置于所述过滤区内,所述过滤区与所述蓄水区连通。进一步的是:还包括紫外线消毒装置,所述紫外线消毒装置与所述转盘过滤器连通。进一步的是:所述转盘过滤器还包括反洗装置,所述反洗装置用于清洗所述滤布。进一步的是:所述反洗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中心转筒内的液位计,以及朝向所述转盘的反洗喷头。进一步的是:所述MBBR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缓冲池,所述缓冲池与所述电絮凝区连通。进一步的是:所述缺氧池池底设置有第一回流管道,所述第一回流管道与所述厌氧池连通,所述缓冲池内设置有第二回流管道,所述第二回流管道与所述缺氧池连通,所述电絮凝区底部设置有第三回流管道,所述第三回流管道与所述好氧池连通。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污泥池,所述污泥池分别与所述厌氧池、所述缺氧池、所述好氧池、所述缓冲池、所述电絮凝区和所述转盘过滤区底部连通。进一步的是:还包括调节水池,所述调节水池内设置有液位计,所述调节水池的进水与污水源连接,其出水与所述MBBR污水处理系统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申请处理生活污水,不需要添加任何化学药剂,与现有的其它技术相比,污泥产量大幅减少,对环境友好,经济性良好,运行费用低、易于管理和操作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转盘过滤区示意图;附图标记如下:厌氧池11、缺氧池12、好氧池13、缓冲池14、第一回流管道15、第二回流管道16、第三回流管道17、污泥池18、调节水池19、电絮凝区21、电絮凝极板211、斜管沉淀池212、转盘过滤器22、缓冲室221、转盘222、过滤区223、蓄水区224、中心转筒225、反洗喷头226、紫外线消毒装置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下述公开了多种不同的实施所述的主题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为简化公开内容,下面描述了各特征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排列的具体实施例,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在说明书中随后记载的第一特征与第二特征连接,即可以包括直接联系的实施方式,也可以包括形成附加特征的实施方式,进一步的,也包括采用一个或多个其他介入特征使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彼此间接连接或结合,从而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可以不直接联系。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基于电絮凝除磷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MBBR污水处理系统和电絮凝处理系统。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上述MBBR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厌氧池11、缺氧池12、好氧池13和缓冲池14,其中,好氧池13内设置有曝气装置,在上述厌氧池11、缺氧池12、好氧池13中通过厌氧微生物和好养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氨氮进行硝化。此外,本申请还在缺氧池12池底设置有第一回流管道15,第一回流管道15与厌氧池11连通,缓冲池14内设置有第二回流管道16,第二回流管道16与缺氧池12连通,电絮凝区底部设置有第三回流管道17,第三回流管道17与好氧池13连通,通过回流可以将沉淀于各个区域底部的污泥和混合液回流至上一区域,以充分的利用微生物的降解功能,使得水处理更加充分。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污泥池18和调节水池19,其中,污泥池18通过分别与厌氧池11、缺氧池12、好氧池13和缓冲池14底部连通,经过多次回流后任然无法去除的剩余污泥,则会通过各个区域底部进入到污泥池18当中。上述调节水池19内安装有液位计,该液位计可以是但不限于浮球液位计,调节水池19的进水与污水源连接,当调节水池19的液面达到液位计设定的值时,污水泵开启,从而将污水排入至厌氧池11中。上述电絮凝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电絮凝区21和转盘过滤区,电絮凝区21与缓冲池14连通,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电絮凝区21包括电絮凝极板211和斜管沉淀池212,电絮凝极板211与斜管沉淀池212连接,其中,电絮凝极板211选用铝板、铁板或铝铁混合极板组成,在通电状态下,一方面能够电解产生Al3+、Fe2+等离子,在经一系列水解、聚合及亚铁的氧化过程,发展成为各种羟基络合物、多核羟基络合物以及氢氧化物,使废水中的胶态杂质、悬浮杂质凝聚沉淀而分离;另一方面,电絮凝阳极溶出的Al3+、Fe3+、Fe2+反应生成难溶的AlPO4、FePO4、Fe3(PO4)2而除去废水中的磷。进一步,所述电絮凝区内的极板上还设置有搅拌装置。优选地,该搅拌装置与电絮凝配套设置,用于搅动电絮凝反应腔室内废水,促进腔室内电絮凝杂质结团沉淀。更优选地,所述搅拌装置具体为与电絮凝配套设置的机械搅拌杆装置。电絮凝区采用智能切换电极技术,能根据控制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电絮凝除磷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MBBR污水处理系统;以及/n电絮凝系统,其包括依次连接的电絮凝区和转盘过滤区,所述电絮凝区与所述MBBR污水处理系统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电絮凝除磷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MBBR污水处理系统;以及
电絮凝系统,其包括依次连接的电絮凝区和转盘过滤区,所述电絮凝区与所述MBBR污水处理系统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絮凝除磷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絮凝区包括电絮凝极板和斜管沉淀池,所述电絮凝极板与所述斜管沉淀池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絮凝除磷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过滤区包括转盘过滤器,所述转盘过滤器包括缓冲室、转盘、过滤区和蓄水区,所述转盘外侧设置有滤布,其轴心设置有中心转筒,所述转盘内侧与所中心转筒连通,所述缓冲室与所述中心转筒的端部连接,所述转盘设置于所述过滤区内,所述过滤区与所述蓄水区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电絮凝除磷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紫外线消毒装置,所述紫外线消毒装置与所述转盘过滤器连通。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电絮凝除磷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过滤器还包括反洗装置,所述反洗装置用于清洗所述滤布。


6.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群飞徐建洪黄勇杨佳茗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飞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