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阳离子可染聚酯POY丝的绕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2390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阳离子可染聚酯POY丝的绕线装置,属于POY丝加工制造技术领域,其包括往复丝杠、以及用于缠绕丝体的绕丝辊、以及用于支撑往复丝杠和绕丝辊的支撑架,绕丝辊和支撑架之间为转动连接,往复丝杠和支撑架之间为转动连接,往复丝杠的长度方向与绕丝辊的长度方向平行,支撑架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使往复丝杠和绕丝辊的同步转动的联动组件,往复丝杠的周向外壁套设有用于牵引丝体的滑移组件,丝体从滑移组件内穿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达到使丝体均匀的缠绕在绕丝辊上,从而保证丝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阳离子可染聚酯POY丝的绕线装置
本技术涉及POY丝加工制造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阳离子可染聚酯POY丝的绕线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由于PET纤维具有高结晶度、高取向度和高玻璃化温度等特性,在常压无载体存在的情况下染料难扩散到PET分子中去,染色困难,因此,PET纤维的染色需在高温高压或有载体存在的情况下进行。阳离子染料可染PET切片(CDP)是在PET的大分子链中引入第三组分使之与其形成的共聚物,其克服了涤纶不易染色的缺点,目前已经成为继大有光和半消光PET切片之后又一重要的PET品种,其中第三组分一般含有强酸性的磺酸钠基团-SO3Na,磺酸钠基团可与阳离子染料发生化学反应,且对其具有亲和性,使染料易于固定在纤维上,染色后的织物具有色泽鲜亮、色谱齐全、上染率高和洗涤后不易褪色掉色等优点,能够充分满足现代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因此,近年来阳离子染料可染PET得到迅速发展。在现有技术当中,当丝体加工完成后需要人工的将丝体缠绕至绕丝辊上,进行储存或者使用。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以人工的方式将丝体缠绕到绕丝辊上时,无法做到均与缠绕,可能出现乱丝、交丝、断丝等不良现象发生,在从绕丝辊上释放丝体的时候,可能造成丝体发生损伤,进而影响了丝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阳离子可染聚酯POY丝的绕线装置,达到使丝体均匀的缠绕在绕丝辊上,从而保证丝体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阳离子可染聚酯POY丝的绕线装置,包括往复丝杠、以及用于缠绕丝体的绕丝辊、以及用于支撑往复丝杠和绕丝辊的支撑架,绕丝辊和支撑架之间为转动连接,往复丝杠和支撑架之间为转动连接,往复丝杠的长度方向与绕丝辊的长度方向平行,支撑架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使往复丝杠和绕丝辊的同步转动的联动组件,往复丝杠的周向外壁套设有用于牵引丝体的滑移组件,丝体从滑移组件内穿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滑移组件安装在往复丝杠上,丝体的一端穿过滑移组件固定在绕丝辊上,再转动绕丝辊,在联动组件的作用下,使绕丝辊和和往复丝杠同步转动,往复丝杠的转动带动滑移组件沿着往复丝杠的水平滑动,进而将丝体均匀的缠绕在绕丝辊的周向外壁上,待滑移组件到达往复丝杠的另一端时,根据往复丝杠的性质,滑移组件的移动方向会自动折返,以此方式,滑移组件在往复丝杠长度方向往返移动,并为丝体起到导向作用,进而将丝体均匀的缠绕在绕丝辊上,有效的避免了发生乱丝、交丝、断丝等不良现象,使丝体的使用寿命得到了保证。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联动组件包括第一锥齿轮组、联动杆和第二锥齿轮组,第一锥齿轮组包括第一横向锥齿轮和第一纵向锥齿轮,第一横向锥齿轮靠近绕丝辊的一侧同轴固定连接有顶杆,顶杆穿过支撑架和绕丝辊的一侧抵接;第二锥齿轮组包括第二横向锥齿轮和第二纵向锥齿轮,第一横向锥齿轮和第二横向锥齿轮之间同轴固定连接有联动杆,第二纵向锥齿轮和往复丝杠之间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纵向锥齿轮转动时,第一纵向锥齿轮带动顶杆转动,顶杆带动绕丝辊转动,同时第一纵向锥齿轮带动第一横向锥齿轮啮合转动,第一横向锥齿轮再带动联动杆转动,联动杆再带动第二横向锥齿轮转动,第二横向锥齿轮带动第二纵向锥齿轮啮合转动,第二纵向锥齿轮再带动往复丝杠转动,进而实现绕丝辊和往复丝杠同步转动的作用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绕丝辊背离联动组件的一侧和支撑架之间设置有连接杆和顶尖,顶尖和连接杆之间为转动连接,绕丝辊靠近顶尖的一侧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与顶尖相抵接的第一定位孔,支撑架靠近连接杆的一侧开设有用于连接杆水平滑动的活动孔,支撑架连接有用于将连接杆在活动孔内固定的紧固螺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绕丝辊的一侧和顶杆抵接,并将连接杆从活动孔内向绕丝辊方向滑动,使顶尖和和第一定位孔抵接后,转动杆紧固螺栓,用紧固螺栓将连接杆在活动孔内和支撑架固定,从而实现了绕丝辊和支撑架之间的安装,使绕丝辊稳定位于支撑架内转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杆靠近绕丝辊的一侧为尖端,绕丝辊靠近顶杆的一侧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与顶杆相抵接的第二定位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绕丝辊的转动轴线为中心轴线重合,提高绕丝辊转动时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移组件包括壳体,壳体内放置有与往复丝杠相咬合的滑块,壳体内安装有两个用于为丝体导向的导丝辊,导丝辊的两端和壳体之间为转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滑块放置在壳体内,使往复丝杠转动时,滑块与往复丝杠啮合,同时使壳体沿着水平方向滑动,并使丝体从两个导丝辊之间穿过,在丝体穿过导丝辊时,带动两个导丝辊转动,使丝体不受到损伤并且顺利通过壳体缠绕至绕丝辊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有光杠,光杠与往复丝杠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且两者相互平行,壳体内安装有用于和光杠滑动连接的滑套,滑套与光杠之间滑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套沿着光杠的长度方向和光杠滑动,将壳体远离往复丝杠的一端撑起,并使壳体沿着往复丝杠的长度方向水平滑动,使往复丝杠在转动时不会带动滑移组件一起转动,提高了滑移组件滑动时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顶部固定连接有用于覆盖滑块的盖板,盖板开设用于为滑块添加润滑油的注油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打开盖板,将滑块放置在壳体内,将润滑油从注油孔内加入至滑块位置,为滑块和往复丝杠之间的啮合处提供了良好的润滑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块的顶部开设有输油孔,输油孔贯穿滑块,滑块的周向侧壁开设有油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油孔可使润滑油顺利的流至滑块和往复丝杠之间,保证了两者之间啮合的顺畅,在滑块到往复丝杠的一端时,滑块会在壳体内发生转动现象,通过油道内的润滑油可为滑块和壳体之间提供良好的润滑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纵向锥齿轮背离绕丝辊的一侧连接有用于驱动第一纵向锥齿轮转动的驱动电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为第一纵向锥齿轮提供了转动力,无需人工提供动力,为工作人员提供了方便。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在支撑架之间设置有往复丝杠和绕丝辊,往复丝杠的周向外壁套有滑移组件,丝体从滑移组件内穿过缠绕至绕丝辊上,在绕丝辊和往复丝杠之间连接有联动组件,通过联动组件使绕丝辊和往复丝杠同步转动,从而实现丝体均匀的缠绕在绕丝辊上;2.滑移组件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与往复丝杠啮合的滑块,壳体内设置有与光杠滑动连接的滑套,使滑移组件沿着往复丝杠的长度方向平稳的水平滑动;3.在壳体设有导丝辊,丝体从两个导丝辊之间穿过,丝体在穿过两个导丝辊时带动两个导丝辊转动,保证丝体顺畅穿过,并防止丝体受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阳离子可染聚酯POY丝的绕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滑移组件的局部示意图;图3是滑移组件的爆炸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局部侧面剖视图。图中,1、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阳离子可染聚酯POY丝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往复丝杠(2)、以及用于缠绕丝体(83)的绕丝辊(8)、以及用于支撑往复丝杠(2)和绕丝辊(8)的支撑架(1),绕丝辊(8)和支撑架(1)之间为转动连接,往复丝杠(2)和支撑架(1)之间为转动连接,往复丝杠(2)的长度方向与绕丝辊(8)的长度方向平行,支撑架(1)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使往复丝杠(2)和绕丝辊(8)的同步转动的联动组件(3),往复丝杠(2)的周向外壁套设有用于牵引丝体(83)的滑移组件(4),丝体(83)从滑移组件(4)内穿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阳离子可染聚酯POY丝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往复丝杠(2)、以及用于缠绕丝体(83)的绕丝辊(8)、以及用于支撑往复丝杠(2)和绕丝辊(8)的支撑架(1),绕丝辊(8)和支撑架(1)之间为转动连接,往复丝杠(2)和支撑架(1)之间为转动连接,往复丝杠(2)的长度方向与绕丝辊(8)的长度方向平行,支撑架(1)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使往复丝杠(2)和绕丝辊(8)的同步转动的联动组件(3),往复丝杠(2)的周向外壁套设有用于牵引丝体(83)的滑移组件(4),丝体(83)从滑移组件(4)内穿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阳离子可染聚酯POY丝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3)包括第一锥齿轮组(31)、联动杆(33)和第二锥齿轮组(32),第一锥齿轮组(31)包括第一横向锥齿轮(311)和第一纵向锥齿轮(312),第一横向锥齿轮(311)靠近绕丝辊(8)的一侧同轴固定连接有顶杆(6),顶杆(6)穿过支撑架(1)和绕丝辊(8)的一侧抵接;第二锥齿轮组(32)包括第二横向锥齿轮(321)和第二纵向锥齿轮(322),第一横向锥齿轮(311)和第二横向锥齿轮(321)之间同轴固定连接有联动杆(33),第二纵向锥齿轮(322)和往复丝杠(2)之间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阳离子可染聚酯POY丝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丝辊(8)背离联动组件(3)的一侧和支撑架(1)之间设置有连接杆(7)和顶尖(71),顶尖(71)和连接杆(7)之间为转动连接,绕丝辊(8)靠近顶尖(71)的一侧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与顶尖(71)相抵接的第一定位孔(81),支撑架(1)靠近连接杆(7)的一侧开设有用于连接杆(7)水平滑动的活动孔(11),支撑架(1)连接有用于将连接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红珍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恒百华化纤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