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病床记录夹板的静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2164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19
一种用于病床记录夹板的静音装置,一对竖向的长移动条之间垂直设置一对横向的短移动条构成井字形,长移动条和短移动条的交汇处设置换道块,长移动条和短移动条上均匀分布至少两个静音块,长移动条和短移动条的两端均设置连接带,每根连接带的末端处均设置有挂钩,长移动条上端设置悬挂带,悬挂带上端端部和靠近端部处设置有扣件,悬挂带和连接带的外周设置圆管形的套管,长移动条和短移动条的两端端部一侧均设置凸起的防脱头,长移动条、短移动条、连接带、换道块、静音块均采用带弹性的塑料或橡胶制成;能够在每次记录完病情后避免病床记录夹板与病床床尾发生碰撞,不影响患者休息,使患者尽快康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病床记录夹板的静音装置
本技术涉及病床记录夹板配件,尤其是一种用于病床记录夹板的静音装置。
技术介绍
患者的病情要记录在病例表上,记录病患各种病症的实时情况,病例表夹在病床记录夹板上,病床记录夹板通常是用绳子悬挂在病床的床尾,市面上销售的病床记录夹板采用木板或塑料板,医护人员每次记录完病情后,病床记录夹板受重力恢复竖直状态都会与病床床尾发生碰撞,导致响声,惊醒患者和同病室的其它患者,影响患者休息和病情康复,极易引发病患及家属不满,引发医患矛盾,因此,怎样能够在每次记录完病情后避免病床记录夹板与病床床尾发生碰撞,不影响患者休息,使患者尽快康复,成为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鉴于上述原因,现研发出一种用于病床记录夹板的静音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病床记录夹板的静音装置,能够在每次记录完病情后避免病床记录夹板与病床床尾发生碰撞,不影响患者休息,使患者尽快康复。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病床记录夹板的静音装置,是由:长移动条、短移动条、连接带、挂钩、悬挂带、扣件、套管、防脱头、换道块、横向通道、纵向通道、静音块、下块、上块、吸紧空腔、通过口、进入缝隙构成;一对竖向的长移动条之间垂直设置一对横向的短移动条构成井字形,长移动条和短移动条的交汇处设置换道块,长移动条和短移动条上均匀分布至少两个静音块,长移动条和短移动条的两端均设置连接带,每根连接带的末端处均设置有挂钩,长移动条上端设置悬挂带,悬挂带上端端部和靠近端部处设置有扣件,悬挂带和连接带的外周设置圆管形的套管,长移动条和短移动条为长条形薄板状,长移动条和短移动条的两端端部一侧均设置凸起的防脱头,长移动条、短移动条、连接带、换道块、静音块均采用带弹性的塑料或橡胶制成;换道块的结构为:换道块为正方体或长方体,换道块内沿竖直方向设置纵向通道,换道块内沿水平方向设置横向通道,纵向通道和横向通道相互垂直且不相连通,短移动条由横向通道内通过,长移动条由纵向通道内通过;静音块的结构为:圆台体的下块上方设置圆台体的上块构成沙漏形结构,圆台体的下块底端的大直径端面设置向上凹陷呈球面的吸紧空腔,吸紧空腔上方靠近下块和上块的交汇线处设置长方形的通过口,通过口一侧设置与其相连通的进入缝隙,长移动条或短移动条经进入缝隙进入通过口内。所述的长移动条和短移动条的表面为粗造面,或均匀分布颗粒状凸起,长移动条和短移动条的外周与通过口的内周对应吻合。所述的套管采用带弹性的塑料管或橡胶管。所述的扣件采用子母粘合魔术贴或子母扣。所述的静音块的上块大直径端面的直径为3-6cm。工作原理:将一对长移动条和一对短移动条构成的井字形端部的四个挂钩挂在病床记录夹板的四边,井字形和连接带自身的弹力使四个挂钩卡紧在病床记录夹板上,长移动条穿过换道块内的纵向通道,长移动条带动换道块沿短移动条方向横向移动,短移动条穿过换道块内的横向通道,短移动条带动换道块沿长移动条方向纵向移动,长移动条和短移动条上均匀分布至少两个静音块,长移动条或短移动条经进入缝隙进入通过口内,病例表夹在病床记录夹板上的正面,静音块的吸紧空腔朝向病床记录夹板上的背面,按压上块将吸紧空腔内的空气排除,使吸紧空腔内的表面与病床记录夹板上的背面吸紧,长移动条上端的悬挂带挂在病床床尾适当位置的横杆上,悬挂带上的扣件对应扣合后完成悬挂,带弹性的套管同样是为了避免病床记录夹板与床尾碰撞产生响声,防脱头能够防止换道块或静音块在移动时从长移动条和短移动条上脱落,长移动条和短移动条的移动位置和静音块的安装位置,以静音块的上块大直径端面对准病床床尾易碰撞部位为准,记录完病情后松手的瞬间,静音块的上块的3-6cm大直径端面与病床床尾发生碰撞,带弹性的塑料或橡胶制成静音块受力后产生变形再恢复原形,可以有效的避免响声,带有弹性的井字形能够适合于对各种尺寸的病床记录夹板配合使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制造成本低,价格低廉,未展开状态时小巧玲珑,便于携带,使用效果理想,便于储存,能够在每次记录完病情后避免病床记录夹板与病床床尾发生碰撞,不影响患者休息,使患者尽快康复,解决了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提高了护理质量,本技术不限于医院使用,同样适合于图书馆,会议室等各种使用记录夹板需要静音的室内使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总装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静音块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换道块结构示意图;图1、2、3中:长移动条1、短移动条2、连接带3、挂钩4、悬挂带5、扣件6、套管7、防脱头8、换道块9、横向通道9-1、纵向通道9-2、静音块10、下块10-1、上块10-2、吸紧空腔10-3、通过口10-4、进入缝隙10-5、病床记录夹板1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对竖向的长移动条1之间垂直设置一对横向的短移动条2构成井字形,长移动条1和短移动条2的交汇处设置换道块9,长移动条1和短移动条2上均匀分布至少两个静音块10,长移动条1和短移动条2的两端均设置连接带3,每根连接带3的末端处均设置有挂钩4,长移动条1上端设置悬挂带5,悬挂带5上端端部和靠近端部处设置有扣件6,悬挂带5和连接带3的外周设置圆管形的套管7,长移动条1和短移动条2为长条形薄板状,长移动条1和短移动条2的两端端部一侧均设置凸起的防脱头8,长移动条1、短移动条2、连接带3、换道块9、静音块10均采用带弹性的塑料或橡胶制成;换道块9的结构为:换道块9为正方体或长方体,换道块9内沿竖直方向设置纵向通道9-2,换道块9内沿水平方向设置横向通道9-1,纵向通道9-2和横向通道9-1相互垂直且不相连通,短移动条2由横向通道9-1内通过,长移动条1由纵向通道9-2内通过;静音块10的结构为:圆台体的下块10-1上方设置圆台体的上块10-2构成沙漏形结构,圆台体的下块10-1底端的大直径端面设置向上凹陷呈球面的吸紧空腔10-3,吸紧空腔10-3上方靠近下块10-1和上块10-2的交汇线处设置长方形的通过口10-4,通过口10-4一侧设置与其相连通的进入缝隙10-5,长移动条1或短移动条2经进入缝隙10-5进入通过口10-4内。所述的长移动条1和短移动条2的表面为粗造面,或均匀分布颗粒状凸起,长移动条1和短移动条2的外周与通过口10-4的内周对应吻合。所述的套管7采用带弹性的塑料管或橡胶管。所述的扣件6采用子母粘合魔术贴或子母扣。所述的静音块10的上块10-2大直径端面的直径为3-6c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病床记录夹板的静音装置,是由:长移动条(1)、短移动条(2)、连接带(3)、挂钩(4)、悬挂带(5)、扣件(6)、套管(7)、防脱头(8)、换道块(9)、横向通道(9-1)、纵向通道(9-2)、静音块(10)、下块(10-1)、上块(10-2)、吸紧空腔(10-3)、通过口(10-4)、进入缝隙(10-5)构成;其特征在于:一对竖向的长移动条(1)之间垂直设置一对横向的短移动条(2)构成井字形,长移动条(1)和短移动条(2)的交汇处设置换道块(9),长移动条(1)和短移动条(2)上均匀分布至少两个静音块(10),长移动条(1)和短移动条(2)的两端均设置连接带(3),每根连接带(3)的末端处均设置有挂钩(4),长移动条(1)上端设置悬挂带(5),悬挂带(5)上端端部和靠近端部处设置有扣件(6),悬挂带(5)和连接带(3)的外周设置圆管形的套管(7),长移动条(1)和短移动条(2)为长条形薄板状,长移动条(1)和短移动条(2)的两端端部一侧均设置凸起的防脱头(8),长移动条(1)、短移动条(2)、连接带(3)、换道块(9)、静音块(10)均采用带弹性的塑料或橡胶制成;/n换道块(9)的结构为:换道块(9)为正方体或长方体,换道块(9)内沿竖直方向设置纵向通道(9-2),换道块(9)内沿水平方向设置横向通道(9-1),纵向通道(9-2)和横向通道(9-1)相互垂直且不相连通,短移动条(2)由横向通道(9-1)内通过,长移动条(1)由纵向通道(9-2)内通过;/n静音块(10)的结构为:圆台体的下块(10-1)上方设置圆台体的上块(10-2)构成沙漏形结构,圆台体的下块(10-1)底端的大直径端面设置向上凹陷呈球面的吸紧空腔(10-3),吸紧空腔(10-3)上方靠近下块(10-1)和上块(10-2)的交汇线处设置长方形的通过口(10-4),通过口(10-4)一侧设置与其相连通的进入缝隙(10-5),长移动条(1)或短移动条(2)经进入缝隙(10-5)进入通过口(10-4)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病床记录夹板的静音装置,是由:长移动条(1)、短移动条(2)、连接带(3)、挂钩(4)、悬挂带(5)、扣件(6)、套管(7)、防脱头(8)、换道块(9)、横向通道(9-1)、纵向通道(9-2)、静音块(10)、下块(10-1)、上块(10-2)、吸紧空腔(10-3)、通过口(10-4)、进入缝隙(10-5)构成;其特征在于:一对竖向的长移动条(1)之间垂直设置一对横向的短移动条(2)构成井字形,长移动条(1)和短移动条(2)的交汇处设置换道块(9),长移动条(1)和短移动条(2)上均匀分布至少两个静音块(10),长移动条(1)和短移动条(2)的两端均设置连接带(3),每根连接带(3)的末端处均设置有挂钩(4),长移动条(1)上端设置悬挂带(5),悬挂带(5)上端端部和靠近端部处设置有扣件(6),悬挂带(5)和连接带(3)的外周设置圆管形的套管(7),长移动条(1)和短移动条(2)为长条形薄板状,长移动条(1)和短移动条(2)的两端端部一侧均设置凸起的防脱头(8),长移动条(1)、短移动条(2)、连接带(3)、换道块(9)、静音块(10)均采用带弹性的塑料或橡胶制成;
换道块(9)的结构为:换道块(9)为正方体或长方体,换道块(9)内沿竖直方向设置纵向通道(9-2),换道块(9)内沿水平方向设置横向通道(9-1),纵向通道(9-2)和横向通道(9-1)相互垂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程宋倩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