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输送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是一种食品级用低摩擦力传送带,包括聚四氟乙烯涂层、第一聚氨酯涂层、第一聚酯纤维布层、第二聚氨酯涂层和第二聚酯纤维布层,通过将传送带的上表面设置聚四氟乙烯涂层,能够大幅降低传送带与食物或者配料粘黏的几率,一定程度上提高食品安全卫生,解决了在食品传送领域中,传送带与食品表面存在摩擦,在传送时存在于食品或者配料发生粘黏,不利于食品安全且也不便于工作人员进行设备清理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品级用低摩擦力传送带
本技术涉及输送带设备
,具体涉及是一种食品级用低摩擦力传送带。
技术介绍
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物料输送设备的要求也相对提高,其中轻型输传送带与其他普通传送带不同,它不仅应用在煤矿等各种工业领域中,也广泛作用在食品、医药、卫生等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领域中,其中各个领域也对传送带有着不同的要求。在食品传送领域中,传送带与食品表面存在摩擦,在传送时存在于食品或者配料发生粘黏,不利于食品安全且也不便于工作人员进行设备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食品级用低摩擦力传送带。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食品级用低摩擦力传送带包括聚四氟乙烯涂层、第一聚氨酯涂层、第一聚酯纤维布层、第二聚氨酯涂层和第二聚酯纤维布层,聚四氟乙烯涂层通过溶胶层粘附在第一聚氨酯涂层上表面,第一聚氨酯涂层下表面通过溶胶层与第一聚酯纤维布层上表面粘附,第一聚酯纤维布层下表面通过溶胶层与第二聚氨酯涂层上表面粘附,第二聚氨酯涂层下表面通过溶胶层与第二聚酯纤维布层上表面粘附。可选的,溶胶层包括第一溶胶层、第二溶胶层、第三溶胶层和第四溶胶层。进一步的,第一溶胶层位于聚四氟乙烯涂层和第一聚氨酯涂层之间,第二溶胶层位于第一聚氨酯涂层和第一聚酯纤维布层之间,第三溶胶层位于第一聚酯纤维布层和第二聚氨酯涂层之间,第四溶胶层位于第二聚氨酯涂层和第二聚酯纤维布层之间。可选的,第一聚酯纤维布层由交错的第一经线纤维和第一纬线纤维组成。可选的,聚四氟乙烯涂层面朝第一聚氨酯涂层的一面设置有间距均匀的盲孔。可选的,盲孔为圆锥结构,且盲孔远离聚四氟乙烯涂层面朝第一聚氨酯涂层的一面孔径逐渐减小。进一步的,第二聚酯纤维布层由交错的第二经线纤维和第二纬线纤维组成。可选的,第二经线纤维和第二纬线纤维间隙间填充有聚酯纤维膜,聚酯纤维膜中心设置有穿孔,且穿孔内注入有油性防水剂。可选的,聚四氟乙烯涂层上表面光滑。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以下之一;1、通过将传送带的上表面设置聚四氟乙烯涂层,能够大幅降低传送带与食物或者配料粘黏的几率,一定程度上提高食品安全卫生。2、通过设置聚氨酯涂层,能够使得传送带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能够满足多种食品加工需求。3、通过设置聚酯纤维布层为整个传送带提供足够的机械强度,能够对其他的工作层起到支持的作用。4、解决了在食品传送领域中,传送带与食品表面存在摩擦,在传送时存在于食品或者配料发生粘黏,不利于食品安全且也不便于工作人员进行设备清理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食品级用低摩擦力传送带层级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二聚酯纤维布层结构示意图;图3为聚四氟乙烯涂层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为聚四氟乙烯涂层、2为第一聚氨酯涂层、3为第一聚酯纤维布层、4为第二聚氨酯涂层、5为第二聚酯纤维布层、6为第一溶胶层、7为第二溶胶层、8为第三溶胶层、9为第四溶胶层、10为第一纬线纤维、11为第一经线纤维、12为第二纬线纤维、13为第二经线纤维、14为油性防水剂、15为聚酯纤维膜、16为盲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能够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保护内容。如图1所示,一种食品级用低摩擦力传送带包括聚四氟乙烯涂层1、第一聚氨酯涂层2、第一聚酯纤维布层3、第二聚氨酯涂层4和第二聚酯纤维布层5,聚四氟乙烯涂层1通过溶胶层粘附在第一聚氨酯涂层2上表面,第一聚氨酯涂层2下表面通过溶胶层与第一聚酯纤维布层3上表面粘附,第一聚酯纤维布层3下表面通过溶胶层与第二聚氨酯涂层4上表面粘附,第二聚氨酯涂层4下表面通过溶胶层与第二聚酯纤维布层5上表面粘附。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将传送带的上表面设置聚四氟乙烯涂层,能够大幅降低传送带与食物或者配料粘黏的几率,一定程度上提高食品安全卫生。通过设置聚氨酯涂层,能够使得传送带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能够满足多种食品加工需求。通过设置聚酯纤维布层为整个传送带提供足够的机械强度,能够对其他的工作层起到支持的作用。解决了在食品传送领域中,传送带与食品表面存在摩擦,在传送时存在于食品或者配料发生粘黏,不利于食品安全且也不便于工作人员进行设备清理的问题。本实施例中,各层级间均通过溶胶层进行粘合,其中溶胶层包括第一溶胶层6、第二溶胶层7、第三溶胶层8和第四溶胶层9,第一溶胶层6位于聚四氟乙烯涂层1和第一聚氨酯涂层2之间,第二溶胶层7位于第一聚氨酯涂层2和第一聚酯纤维布层3之间,第三溶胶层8位于第一聚酯纤维布层3和第二聚氨酯涂层4之间,第四溶胶层9位于第二聚氨酯涂层4和第二聚酯纤维布层5之间。本实施例中,公开了第一聚酯纤维布层3的具体结构,其是由交错的第一经线纤维11和第一纬线纤维10组成,在涂覆第一溶胶层和第二溶胶层时,溶胶层能够浸入第一经线纤维和第一纬线纤维的间隙中,使得第一聚酯纤维布层能够与第一聚氨酯涂层和第二聚氨酯涂层完成粘黏。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特殊结构的聚四氟乙烯涂层,其中聚四氟乙烯涂层1面朝第一聚氨酯涂层2的一面设置有间距均匀的盲孔16,盲孔16为圆锥结构,且盲孔16远离聚四氟乙烯涂层1面朝第一聚氨酯涂层2的一面孔径逐渐减小。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设置的盲孔能够增加第一溶胶层与其接触的面积,提高粘结紧密度,同时在进入高温工作区域时,盲孔结构能够对热膨胀进行缓冲,大幅降低温度变化导致聚四氟乙烯涂层老化的几率,大幅延长整个传送带的使用寿命。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位于底部的聚酯纤维布层结构,其中第二聚酯纤维布层5由交错的第二经线纤维13和第二纬线纤维12组成,第二经线纤维13和第二纬线纤维12间隙间填充有聚酯纤维膜15,聚酯纤维膜15中心设置有穿孔,且穿孔内注入有油性防水剂14。使用中,通过设置聚酯纤维膜和油性防水剂可以有效阻止在粘合时,溶胶层从第二经线纤维13和第二纬线纤维12间隙间渗漏,及保障了传送带的清洁度,又大幅提高了其使用寿命。需要指出的是聚四氟乙烯涂层1上表面光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食品级用低摩擦力传送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聚四氟乙烯涂层(1)、第一聚氨酯涂层(2)、第一聚酯纤维布层(3)、第二聚氨酯涂层(4)和第二聚酯纤维布层(5),所述聚四氟乙烯涂层(1)通过溶胶层粘附在第一聚氨酯涂层(2)上表面,所述第一聚氨酯涂层(2)下表面通过溶胶层与第一聚酯纤维布层(3)上表面粘附,所述第一聚酯纤维布层(3)下表面通过溶胶层与第二聚氨酯涂层(4)上表面粘附,所述第二聚氨酯涂层(4)下表面通过溶胶层与第二聚酯纤维布层(5)上表面粘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品级用低摩擦力传送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聚四氟乙烯涂层(1)、第一聚氨酯涂层(2)、第一聚酯纤维布层(3)、第二聚氨酯涂层(4)和第二聚酯纤维布层(5),所述聚四氟乙烯涂层(1)通过溶胶层粘附在第一聚氨酯涂层(2)上表面,所述第一聚氨酯涂层(2)下表面通过溶胶层与第一聚酯纤维布层(3)上表面粘附,所述第一聚酯纤维布层(3)下表面通过溶胶层与第二聚氨酯涂层(4)上表面粘附,所述第二聚氨酯涂层(4)下表面通过溶胶层与第二聚酯纤维布层(5)上表面粘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品级用低摩擦力传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溶胶层包括第一溶胶层(6)、第二溶胶层(7)、第三溶胶层(8)和第四溶胶层(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食品级用低摩擦力传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溶胶层(6)位于聚四氟乙烯涂层(1)和第一聚氨酯涂层(2)之间,所述第二溶胶层(7)位于第一聚氨酯涂层(2)和第一聚酯纤维布层(3)之间,所述第三溶胶层(8)位于第一聚酯纤维布层(3)和第二聚氨酯涂层(4)之间,所述第四溶胶层(9)位于第二聚氨酯涂层(4)和第二聚酯纤维布层(5)之间。
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斌,
申请(专利权)人:爱西贝特传输系统云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