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塞式伤口止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1595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填塞式伤口止痛装置,包括渗透性填塞块,被塞入伤口内,并且能够被机体降解吸收;导管,具有安装在渗透性填塞块内的填塞块安装端以及安装有穿刺针的穿刺针端,填塞块安装端上设置有多个侧孔;三通阀,具有三个卡口端口,该三个卡口端口上分别设置有导管卡口、注射器卡口以及滴注管卡口,导管卡口外径自导管端至三通阀端呈渐粗式设计;游离式导管卡口,一端为导管连接端,另一端为注射接口端,自导管连接端至注射接口端呈渐粗式喇叭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填塞式伤口止痛装置可以持续的将局麻药物均匀渗透在伤口内部的神经末梢,解决外伤和手术后的切口疼痛,为患者提供一个无痛的康复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填塞式伤口止痛装置
本技术属于止痛护理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外伤或手术后切口局部止痛的填塞式伤口止痛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意外创伤和外科手术切口引起的疼痛依然是一个难题。外伤或手术后切口疼痛如不积极处理,正常情况下急性疼痛可持续大约数周到数月,进而有可能发展为慢性疼痛。持续的伤痛一方面影响伤员的康复信心,在战场上则会直接影响战友的战斗力;另一方面如不积极处理疼痛,一旦伤痛转化为慢性疼痛,形成中枢记忆伴随患者,则终生需要治疗,甚至引发后续的滥用止痛药物,导致吗啡等阿片药物成瘾等问题。目前对于伤口疼痛的处理方式主要是通过口服、静脉注射等方式使用作用于全身的镇痛药物来减轻局部的疼痛,这些方式的主要缺点是,容易引起全身的副作用如头晕、恶心等,剂量偏大时还会抑制呼吸循环等有生命的危险,而作为疼痛源头的伤口局部镇痛程度反而不令人满意。尽管也存在伤口局部一次性使用局麻药物的镇痛方式,但目前临床应用局麻药物时间只有数小时作用时间,远低于人体伤口持续数日甚至数周的疼痛时间。因此,外伤和手术后的伤口疼痛依然是一个难题,是影响患者康复一个重要的身心影响因素。目前依然没有能够广泛简单使用、价格低廉而且持续时间长的外伤和手术伤口镇痛方法和材料。在伤口止血方面,采用向伤口填塞可吸收止血材料进行止血的方式在临床应用普遍。为了进一步促进伤口愈合,专利号为CN104922788A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腹腔生长因子滴注管装置,包括填塞入肠道切口内的明胶海绵和止血纱布,滴注端设置在明胶海绵内的滴注管,其进口端连接输液器,输液器进一步与生长因子储囊连接。储囊内的生长因子通过输液器、滴注管浸入明胶海绵,明胶海绵的可吸水性可以保存生长因子,达到持续起效的作用。明胶海绵的外侧包裹的止血纱布,既可以进一步防止水分流失,也可以起到固定明胶海绵的作用,同时在止血纱布的外侧设置引流管。然而这种方式却无法直接应用于伤口局部止痛,原因如下:(1)麻药一般采用注射或持续泵注的方式给药,滴注输入局麻药物的方式几乎无应用,极少使用也仅适用于手术切口止痛,野外创伤或战伤伤口明显无法采用该种方式进行止痛;(2)止血纱布的设置不仅使得麻药与伤口之间的接触多了一层阻隔,而且还容易造成麻药的浪费;(3)滴注管与输液器固定连接,造成滴注管只能从手术切口处穿出,不利于手术切口的缝合和愈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提供了一种能够用于伤口止痛的局麻药缓释系统,可以持续的将局麻药物均匀渗透在伤口内部的神经末梢,解决外伤和手术后的切口疼痛,为患者提供一个无痛的康复环境。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填塞式伤口止痛装置具有如下技术特征:包括渗透性填塞块,被塞入伤口内,并且能够被机体降解吸收;导管,具有安装在渗透性填塞块内的填塞块安装端以及安装有穿刺针的穿刺针端,填塞块安装端上设置有多个侧孔;三通阀,具有三个卡口端口,该三个卡口端口上分别设置有导管卡口、注射器卡口以及滴注管卡口,所述导管卡口外径自导管端至三通阀端呈渐粗式设计;游离式导管卡口,一端为导管连接端,另一端为注射接口端,自导管连接端至注射接口端呈渐粗式喇叭形。本技术实现伤口止痛缓释的原理如下:渗透性填塞块为渗透性可吸收材料,可以直接填塞或缝合到皮肤下的伤口内,在填塞前由操作者根据伤口形状和体积修剪后填塞入缝合或闭合伤口,在体内创伤恢复缩小过程中,渗透性填塞块也在不断被身体代谢吸收缩小;导管作为麻药的传输通道,通过其中心孔和侧壁上的侧孔,使得麻药浸入渗透性填塞块内,保障填塞快在伤口内吸收局麻药液后自然膨胀贴合在伤口内,均匀将局麻药物渗透释放到伤口壁上的神经末梢消除疼痛感觉而避免药液过度渗出影响伤口创面的愈合;三通阀实现了正常伤口止痛过程中,不同给药方式的选择,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通过注射,滴注或泵注的方式给药;游离式导管卡口适用于野外急救或战场创伤的给药止痛,也可在正常伤口止痛时选择使用。进一步,在本技术提供的填塞式伤口止痛装置中,还包括导管固定胶带,共三至四条,由带有黏胶的固定层以及对黏胶进行保护的基材层组成。待导管通过穿刺针从体内穿出,并通过裁减与三通阀或游离式导管卡口连接后,将导管固定在患者皮肤上,对导管位置进行固定。进一步,在本技术提供的填塞式伤口止痛装置中,渗透性填塞块为医用可吸收海绵块,该医用可吸收海绵块包括明胶海绵和胶原蛋白海绵。优选明胶海绵,原因在于,明胶海绵的主要成分为明胶,几乎无生物活性,更适用于止痛应用;而胶原蛋白海绵则以高纯度的生物活性很高的胶原为主要成分,止血、创面修复力更强,对麻药的渗透会造成一定影响。进一步,在本技术提供的填塞式伤口止痛装置中,导管的填塞块安装端以直线形式或波浪线形式插入安装在渗透性填塞块的中间部分内。当导管的填塞块安装端以直线形式设置时,渗透性填塞块为一块整体,填塞块安装端直接插入其中,或在中间部分掏出一条孔径小于导管外径的导管置放孔。当导管的填塞块安装端以波浪线形式设置时,更有利于渗透性填塞块被麻药液均匀渗透。此时,渗透性填塞块由两部分组成,将导管的填塞块安装端夹在中间。为了固定导管,渗透性填塞块的两部分内表面以凸起和凹槽相配合的方式进行连接,同时沿填塞块安装端走向,在其两端间隔设置多个固定圈,该固定圈为可吸收的手术缝合线,同样可在患者体内被降解吸收。进一步,在本技术提供的填塞式伤口止痛装置中,填塞块安装端上设置有中心主流孔以及呈十字形式设置在侧壁上的四条侧孔带,每条所述侧孔带均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侧孔,实现麻药液对渗透性填塞块的快速均匀渗透。进一步,在本技术提供的填塞式伤口止痛装置中,三通阀上还设置有药液过滤器,该药液过滤器设置在导管卡口一侧,两端各设置一根连接管,一根与三通阀的过滤器连接端口固定连接,另一根与导管卡口的过滤器连接端口固定连接。药液过滤器对通过注射器卡口或滴注管卡口流入的麻药液进行过滤,然后通过导管流入明胶海绵内。进一步,在本技术提供的填塞式伤口止痛装置中,两个过滤器连接端口的形状相同,横截面形状呈环形,包括端口侧壁以及从中间部分伸出与所述药液过滤器的连接管固定连接的中空连接管,该中空连接管的内径与所述导管卡口的内径相同。进一步,在本技术提供的填塞式伤口止痛装置中,滴注管卡口为螺纹式卡口,可连接输液管也可连接镇痛泵给液管,注射器卡口自游离端至固定端呈渐细式喇叭形,用于安装注射器头或推注泵头。进一步,在本技术提供的填塞式伤口止痛装置中,导管由聚乙烯材料制成,侧壁上设置有刻度。技术的作用与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填塞式伤口止痛装置具有如下技术效果:首先,渗透性填塞块为渗透性可吸收材料,可以直接填塞或缝合到皮肤下的伤口内,在填塞前由操作者根据伤口形状和体积修剪后填塞入缝合或闭合伤口;填塞块在伤口内吸收局麻药液后自然膨胀贴合在伤口内,均匀将局麻药物渗透释放到伤口壁上的神经末梢消除疼痛感觉而避免药液过度渗出影响伤口创面的愈合;在体内创伤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填塞式伤口止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渗透性填塞块,被塞入伤口内,并且能够被机体降解吸收;/n导管,具有安装在所述渗透性填塞块内的填塞块安装端以及安装有穿刺针的穿刺针端,所述填塞块安装端上设置有多个侧孔;/n三通阀,具有三个卡口端口,该三个卡口端口上分别设置有导管卡口、注射器卡口以及滴注管卡口,所述导管卡口外径自导管端至三通阀端呈渐粗式设计;/n游离式导管卡口,一端为导管连接端,另一端为注射接口端,自导管连接端至注射接口端呈渐粗式喇叭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填塞式伤口止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渗透性填塞块,被塞入伤口内,并且能够被机体降解吸收;
导管,具有安装在所述渗透性填塞块内的填塞块安装端以及安装有穿刺针的穿刺针端,所述填塞块安装端上设置有多个侧孔;
三通阀,具有三个卡口端口,该三个卡口端口上分别设置有导管卡口、注射器卡口以及滴注管卡口,所述导管卡口外径自导管端至三通阀端呈渐粗式设计;
游离式导管卡口,一端为导管连接端,另一端为注射接口端,自导管连接端至注射接口端呈渐粗式喇叭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塞式伤口止痛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管固定胶带,共三至四条,由带有黏胶的固定层以及对黏胶进行保护的基材层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塞式伤口止痛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渗透性填塞块为医用可吸收海绵块,该医用可吸收海绵块包括明胶海绵和胶原蛋白海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塞式伤口止痛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导管的填塞块安装端以直线形式或波浪线形式安装在所述渗透性填塞块的中间部分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长海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