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丰华专利>正文

一种可调节配重手握鱼竿尾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1434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配重手握鱼竿尾堵,包括鱼竿后堵,还包括尼龙预埋件;尼龙预埋件预埋在后堵内腔中,尼龙模块内部有内丝,另外设计了一种同时具备内丝和外部螺丝的黄铜配重砝码,可以将黄铜配重砝码拧在后堵内的尼龙预埋件上,在黄铜配重砝码前端连接有尼龙缓冲垫,尼龙缓冲垫带有外部螺丝,可以将尼龙缓冲垫螺纹连接在黄铜配重砝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尾堵部件上设置一个可安装不同克重的配重砝码的形式,根据鱼竿杠杆力,自由调节尾部配重,能够更精准和灵活地调节鱼竿重心位置,使鱼竿重心达到理想的状态,从而解决不同尺寸鱼竿手感重头的现象,并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配重的鱼竿类型具有广泛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配重手握鱼竿尾堵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握鱼竿尾堵,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配重手握鱼竿尾堵。
技术介绍
垂钓所使用的鱼竿特别是手竿(台钓竿)多为碳纤维空管多节振出式设计,由于碳管两头是空的,很容易使鱼竿内节在使用过程中不受控制滑落,所以有了前堵和后堵等鱼竿小配件。鱼竿有长有短,受鱼竿自重影响,长度超过6米的鱼竿普遍存在前部过重的现象,使用过程中由于手是握住鱼竿尾部,杠杆作用下,手部受到的压力非常大,长时间使用很容易造成手部疲劳。这就需要利用尾部配重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市面上传统的解决方法是,在尾堵配件内部放置重金属或用一个可拆卸的固定重量配重块来平衡鱼竿重心,从而希望解决这一问题。由于鱼竿设计功能不同,即使是同尺寸的鱼竿,自重或前部重量也不同,从而造成重心也不一样,固定重量的配重无法根据不同鱼竿类型进行小范围自由增减配重,从而无法使鱼竿重心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配重手握鱼竿尾堵。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调节配重手握鱼竿尾堵,包括鱼竿后堵,还包括尼龙预埋件;所述鱼竿后堵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鱼竿后堵前端设置有凸起的三号外部螺丝,三号外部螺丝与鱼竿的杆体相连接,鱼竿后堵后端呈弧形;所述三号外部螺丝的内部为空腔;所述尼龙预埋件预埋在三号外部螺丝的空腔中,在尼龙预埋件前端连接有黄铜配重砝码,黄铜配重砝码后端与尼龙预埋件螺纹相接,黄铜配重砝码前端连接有尼龙缓冲垫;所述尼龙预埋件呈圆柱体型,且尼龙预埋件内部为空腔,空腔内表面具备一号内丝;所述黄铜配重砝码呈圆柱体型,黄铜配重砝码后端带有一号外部螺丝,一号外部螺丝与一号内丝相配合,黄铜配重砝码前端设置有连接孔,连接孔内表面具备二号内丝;所述尼龙缓冲垫呈扁圆柱体型,尼龙缓冲垫后端带有二号外部螺丝,二号外部螺丝与二号内丝相配合,且二号外部螺丝与一号内丝相配合。进一步地,所述黄铜配重砝码为一个或多个,每个黄铜配重砝码的形状均相同,每个黄铜配重砝码的一号外部螺丝均与相邻黄铜配重砝码的二号内丝相配合。进一步地,所述尼龙缓冲垫的直径与三号外部螺丝的直径相同。进一步地,所述尼龙预埋件的长度与三号外部螺丝的长度相同。本技术通过在尾堵部件上设置一个可安装不同克重的配重砝码的形式,根据鱼竿杠杆力,自由调节尾部配重,能够更精准和灵活地调节鱼竿重心位置,使鱼竿重心达到理想的状态,从而解决不同尺寸鱼竿手感重头的现象,并且本技术可配重的鱼竿类型具有广泛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鱼竿后堵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尼龙预埋件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黄铜配重砝码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尼龙缓冲垫示意图。图中:1、鱼竿后堵;2、尼龙预埋件;3、黄铜配重砝码;4、尼龙缓冲垫;11、防滑纹;12、三号外部螺丝;21、一号内丝;31、二号内丝;32、一号外部螺丝;41、二号外部螺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所示的一种可调节配重手握鱼竿尾堵,包括鱼竿后堵1、尼龙预埋件2,还包括黄铜配重砝码3;可调节配重手握鱼竿尾堵是一种可以根据鱼竿长度或重心点位置,自由精准调节配重的重量的手握鱼竿尾堵,通过增减黄铜配重砝码的数量,达到调节配重重量的目的,从而使鱼竿重心达到理想的状态,其优点在于能够更精准和灵活地调节鱼竿重心位置,根据不同种类、长度的鱼竿自由地选择配重的重量,打破了老式鱼竿尾堵不能自由调节配重、不能广泛适配不同种类鱼竿的局限性。黄铜配重砝码3后端通过外部螺丝螺纹连接尼龙预埋件2,黄铜配重砝码3前端通过内丝螺纹连接尼龙缓冲垫4;由于收杆的时候内节撞击后堵容易造成杆节损伤,因此黄铜配重砝码3前端连接的尼龙缓冲垫4在收杆的过程中起到了一个缓冲的作用,从而保护杆节,避免收杆时对杆节产生的撞击造成杆节损伤。如图2所示,尼龙预埋件2预埋在鱼竿后堵1中,尼龙预埋件2前端螺纹连接有黄铜配重砝码3,黄铜配重砝码3为一个或多个,每个黄铜配重砝码3的形状均相同,黄铜配重砝码3的外部螺丝能够与尼龙预埋件2的内丝相匹配。多个黄铜配重砝码3使用时,先将其中一个黄铜配重砝码与预埋了尼龙预埋件2的鱼竿后堵1螺纹连接,再依次将剩余的黄铜配重砝码与该黄铜配重砝码螺纹连接,最后将尼龙缓冲垫4螺纹连接在黄铜配重砝码3的前端,组成可调节配重手握鱼竿尾堵;多个黄铜配重砝码3叠加使用时,可以自由选择质量相同或不同的黄铜配重砝码进行组合,黄铜配重砝码的质量包括20克、10克和5克。如图3所示,短尺寸鱼竿无需额外配重时,可以完全舍弃黄铜配重砝码3,将尼龙缓冲垫4与尼龙预埋件2相连接,直接用作手握鱼竿尾堵使用。如图4-7所示,鱼竿后堵1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11,鱼竿后堵1前端设置有凸起的三号外部螺丝12,三号外部螺丝12与鱼竿的杆体相连接,三号外部螺丝12的内部为空腔;尼龙预埋件2预埋在鱼竿后堵1的三号外部螺丝12的内部空腔中,尼龙预埋件2的前端有连接孔,连接孔内表面具备一号内丝21,一号内丝21与黄铜配重砝码3后端的一号外部螺丝32相匹配;黄铜配重砝码3的前端同样设置有连接孔,连接孔的内表面具备二号内丝31,多个黄铜配重砝码3叠加使用时,每个黄铜配重砝码3的一号外部螺丝32均与相邻黄铜配重砝码3的二号内丝31相配合;尼龙缓冲垫4的后端设置有二号外部螺丝41,二号外部螺丝41与二号内丝31相配合,且二号外部螺丝41与一号内丝21相配合。尼龙预埋件4的长度与三号外部螺丝12的长度相同,避免了增加不必要的空间占用,尼龙缓冲垫4后端的外部螺丝同时与黄铜配重砝码3的内丝和尼龙预埋件2的内丝相匹配;尼龙缓冲垫4的直径与三号外部螺丝12的直径相同,能够更好地贴合鱼竿尾部,安装便捷、牢固。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的优势为:a、本技术通过自由地选择黄铜配重砝码的数量和重量,能够根据鱼竿的不同长度或重心点的位置,更精准和灵活地调节整体鱼竿尾堵的重量,使鱼竿的重心达到理想的状态;b、本技术能够适配多种不同种类的鱼竿,适配性高,应用具有广泛性;c、本技术结构简单、便于组装与运输;生产成本低,一件多用,降低施工成本。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配重手握鱼竿尾堵,包括鱼竿后堵(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尼龙预埋件(2);所述鱼竿后堵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11),鱼竿后堵前端设置有凸起的三号外部螺丝(12),三号外部螺丝(12)与鱼竿的杆体相连接,鱼竿后堵后端呈弧形;所述三号外部螺丝(12)的内部为空腔;/n所述尼龙预埋件(2)预埋在三号外部螺丝(12)的空腔中,在尼龙预埋件(2)前端连接有黄铜配重砝码(3),黄铜配重砝码(3)后端与尼龙预埋件(2)螺纹相接,黄铜配重砝码(3)前端连接有尼龙缓冲垫(4);/n所述尼龙预埋件(2)呈圆柱体型,且尼龙预埋件(2)内部为空腔,空腔内表面具备一号内丝(21);所述黄铜配重砝码(3)呈圆柱体型,黄铜配重砝码(3)后端带有一号外部螺丝(32),一号外部螺丝(32)与一号内丝(21)相配合,黄铜配重砝码(3)前端设置有连接孔,连接孔内表面具备二号内丝(31);/n所述尼龙缓冲垫(4)呈扁圆柱体型,尼龙缓冲垫(4)后端带有二号外部螺丝(41),二号外部螺丝(41)与二号内丝(31)相配合,且二号外部螺丝(41)与一号内丝(21)相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配重手握鱼竿尾堵,包括鱼竿后堵(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尼龙预埋件(2);所述鱼竿后堵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11),鱼竿后堵前端设置有凸起的三号外部螺丝(12),三号外部螺丝(12)与鱼竿的杆体相连接,鱼竿后堵后端呈弧形;所述三号外部螺丝(12)的内部为空腔;
所述尼龙预埋件(2)预埋在三号外部螺丝(12)的空腔中,在尼龙预埋件(2)前端连接有黄铜配重砝码(3),黄铜配重砝码(3)后端与尼龙预埋件(2)螺纹相接,黄铜配重砝码(3)前端连接有尼龙缓冲垫(4);
所述尼龙预埋件(2)呈圆柱体型,且尼龙预埋件(2)内部为空腔,空腔内表面具备一号内丝(21);所述黄铜配重砝码(3)呈圆柱体型,黄铜配重砝码(3)后端带有一号外部螺丝(32),一号外部螺丝(32)与一号内丝(21)相配合,黄铜配重砝码(3)前端设置有连接孔,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丰华
申请(专利权)人:刘丰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