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观察的羽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1432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观察的羽化装置。该装置包括羽化筒和支架,羽化筒设置在支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用于观察鳞翅目昆虫破蛹而出的过程,有利于学生自主观察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对鳞翅目昆虫的认知。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保护昆虫破蛹而出时翅膀不被损坏,提高鳞翅目昆虫破蛹成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观察的羽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生物观察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便于观察的羽化装置。
技术介绍
鳞翅目昆虫主要包括蛾、蝶两类,全世界已知约20万种,在我国已知约8000余种,分布范围极其广泛,其中绝大多数为植物害虫。鳞翅目昆虫属于完全变态昆虫,即一个世代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发育阶段,其中蛹期是由幼虫转变为成虫的变态阶段。大部分蛾类昆虫会吐丝作茧,茧是它们安全度过蛹期的特殊保护。而除弄蝶类外的大部分蝶类在化蛹过程中都不会结茧,只是形成裸蛹。羽化后的成虫是以虹吸式口器吸食液体养份,负有繁殖与散布后代的任务,它的发育仅在于体内的生殖系统,外部形态就不再发育。鳞翅目昆虫在破蛹而出时,翅膀较为湿润和柔软,还十分脆弱,如若受到外界的损伤,有可能影响成虫的飞行能力。在现有的生物教学中,有关鳞翅目昆虫破蛹成蝶的教学主要为视频教学和文字教学,不利于学生的自主观察能力的培养。而一些现有的蛾蝶类养殖观察课外活动中,一般很少涉及观察破蛹成蝶用的辅助设备,导致学生对鳞翅目昆虫的认知不充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观察的羽化装置,能够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种或几种。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便于观察的羽化装置,包括羽化筒和支架,羽化筒设于支架上。由此,整个装置可以放置在桌面上,可以将鳞翅目昆虫的蛹放置在羽化筒中,方便展现蛾蝶类昆虫破蛹成蝶的过程,从而方便学生进行观察,加深学生对鳞翅目昆虫的了解。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羽化筒为上粗下细的漏斗形,羽化筒上端敞口底端闭合。由此,可以方便蛹羽化而出,并保护破蛹的成虫不被损伤。一般蛾蝶类昆虫破蛹而出后,成虫将体液输入翅膀中,将翅膀展为典型翅型,直到翅膀完全干燥硬化后才展翅飞行。羽化筒有一个上粗下细的羽化腔体,腔体内部可以放置蛾蝶类昆虫的蛹。由于蛹的有一定的尺寸,可以竖直放置在羽化筒尖细的腔体底端。放置时,保持蛹的头部向上。从而,当蛾蝶类昆虫破蛹而出后,可以沿羽化筒的内壁向上攀爬。由于羽化筒为漏斗状,上部空间较大,一方面可以为成虫展翅提供足够的空间,另一方面还可以防止外界物体落入羽化筒内,具有一定的保护功能。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羽化筒的内壁为粗糙面。由此,破蛹而出的成虫在沿羽化筒的内壁向上攀爬时,成虫与羽化筒内壁间有足够的摩擦力,可以保证破蛹而出的成虫不至于因自身重量而向羽化筒的底端滑落。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羽化筒为透明材质。由此,可以方便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昆虫破蛹的过程。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架包括支撑部、底部和连接部;支撑部的一端与连接部的一端相配合,支撑部的另一端以及连接部的另一端分别与底部相配合;羽化筒固定于支撑部上。由此,支架有较为稳定的结构,支撑部不会随意移动,羽化筒固定在支撑部上,从而可以保证羽化筒的稳定性。支架可以放置在桌面上,方便观察。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部、底部以及连接部为平板结构或框架结构。由此,支架的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并且方便收纳。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部可折叠。底部可以折叠为任意角度,由此,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整支撑部与桌面间的角度,方便学生通过羽化筒进行观察。底部折叠也方便装置的收纳。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部上设有盒子。由此,支架还具有收纳功能,可以将观察过程中用到的器具放入连接部的盒子内,以免遗失。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便于观察的羽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便于观察的羽化装置的侧视图;图3为图1所示便于观察的羽化装置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便于观察的羽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又一实施方式的便于观察的羽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图1~3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便于观察的羽化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包括羽化筒10和支架20,羽化筒10固定在支架20上。其中,支架20包括支撑部21、底部22和连接部23,三个部分均为卡片式的平板结构。支撑部21的一端与连接部23的一端相连接,支撑部21的另一端以及连接部的另一端分别与底部22相连接。支撑部21、底部22与连接部23首尾相连,形成三角形的支撑结构。支架20的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并且组装方便。支架20的底部22可以折叠,如此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整支架20的角度。支架20的底部22可以放置在桌面上,与桌面间形成面接触或者线接触,便于观察。当观察结束时,可以将底部22完全折叠,从而大大减少整个装置占用的空间,方便收纳。羽化筒10固定在支撑部21的中央位置。羽化筒10的上端敞口底端闭合,为上粗下细的漏斗形结构。如图3所示,羽化筒10的内壁为粗糙面。将蛾蝶类昆虫的蛹放置在羽化筒10内,使其头部向上。如此,当成虫破蛹而出后,可以沿羽化筒10的内壁向上攀爬。因为羽化筒10的内壁粗糙,成虫在攀爬过程中不易向羽化筒10的底端滑落。当成虫攀爬至一定高度时,将会展翅飞行。由于羽化筒10为漏斗形,上部敞口的空间足够大,不会影响破蛹而出的成虫展翅。羽化筒10具有遮挡外界物体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破蛹而出的成虫不受外界物体的伤害。羽化筒10为透明塑料材质。学生可以直接透过羽化筒10的外壁观察蛹在羽化筒10内的羽化过程。观察活动不受羽化筒10形状的限制,更为直接方便。实施例2图4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便于观察的羽化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包括羽化筒10和支架20,羽化筒10固定在支架20上。其中,支架20包括支撑部21、底部22和连接部23。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支架20的支撑部21、底部22和连接部23均为框架结构。羽化筒10固定在支撑部21上的框架上。框架结构用料省,组装方便。当观察结束时,可以将底部22完全折叠,从而大大减少整个装置占用的空间;也可以将组成支架20各个部分的框架拆开,方便收纳。实施例3图5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又一种实施方式的便于观察的羽化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包括羽化筒10和支架20,羽化筒10固定在支架20上。其中,支架20包括支撑部21、底部22和连接部23,三个部分均为卡片式的平板结构。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支架20的连接部23上还设有一个盒子24。盒子24可以用来收纳观察教学中用到的一些小的器具或其他物品,防止遗失。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观察的羽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羽化筒(10)和支架(20),所述羽化筒(10)设于所述支架(20)上;/n所述羽化筒(10)为上粗下细的漏斗形,所述羽化筒(10)上端敞口底端闭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观察的羽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羽化筒(10)和支架(20),所述羽化筒(10)设于所述支架(20)上;
所述羽化筒(10)为上粗下细的漏斗形,所述羽化筒(10)上端敞口底端闭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观察的羽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羽化筒(10)的内壁为粗糙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观察的羽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羽化筒(10)为透明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观察的羽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0)包括支撑部(21)、底部(22)和连接部(2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如磊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爱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