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公开了一种蜂窝田耕机,包括底架、驾驶室、驱动装置、钻土机构和混土机构;所述底架的中部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垂直段内设有滑道;所述驾驶室安装于底架一端的顶部;所述驱动装置安装于底架的四角处,所述驱动装置受控于驾驶室,用于田耕机行驶作业;所述钻土机构设置于底架的中部,所述钻土机构安装于支撑架上,所述钻土机构滑动安装于滑道上,用于田耕机打洞;所述混土机构安装于底架远离驾驶室一端,用于将钻土机构钻出的土拍打松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呼吸,为植物生长提供更佳的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蜂窝田耕机
本技术涉及农业种植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蜂窝田耕机。
技术介绍
在长期的农业种植实践中,通过实验数据发现当前农田长期在20cm左右的深度,反复种植及大量使用化学肥料。这不仅会导致土壤本身的生长元素怠进,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同时依靠化学肥料促使植物生长,过度施肥粮食有害物质增加不利于健康。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对农业生产也带来了挑战,降雨的地区差别越来越大,在少雨地区干旱时轻则减产重则绝收(有灌溉条件的也只是用高昂的成本减轻有限的损失),在多雨地区雨季连续降雨使植物根茎长期浸泡在水分含量极大的土壤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根茎受损,轻则减产重则危害植物的再生长能力,虽然大部分粮田有排涝能力,但很多排涝沟渠没有低于上层土壤底部即20cm左右以下,使土壤本身所含有的大量水分无法排出及吸收,从而对植物的根茎损伤极大。土壤植物及植物的根茎和动物一样是有生命有呼吸的。在我国土质的种类很多。但透气性能好的土质少于透气性差的土质,因此,对土壤的改造这也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蜂窝田耕机,其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呼吸,为植物生长提供更佳的环境。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蜂窝田耕机,包括底架;所述底架的中部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垂直段内设有滑道;驾驶室;所述驾驶室安装于底架一端的顶部;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安装于底架的四角处,所述驱动装置受控于驾驶室,用于田耕机行驶作业;钻土机构;所述钻土机构设置于底架的中部,所述钻土机构安装于支撑架上,所述钻土机构滑动安装于滑道上,用于田耕机打洞;混土机构;所述混土机构安装于底架远离驾驶室一端,用于将钻土机构钻出的土拍打松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驾驶室控制驱动装置运转,带动田耕机前进或后退,当田耕机移动至指定位置时,通过驾驶室控制钻土机构工作给土地打洞,混土机构对打洞后的土面进行翻转拍打,使得土质变的更松软,更适合农作物的种植。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主驱动链轮;所述主驱动链轮的圆周边上设有链齿;所述主驱动链轮受控于驾驶室;所述主驱动链轮的底部装设有安装架。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安装架的底部分别设有第一从动轮组和第二从动轮组;所述安装架上水平安装有横杆;所述横杆上安装有第三从动轮组;所述第一从动轮组、第二从动轮组和第三从动轮组均为双轮结构。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与链齿相啮合的履带;所述履带依次缠绕主驱动链轮、第一从动轮组、第二从动轮组和第三从动轮组。采用优选方案:主驱动链轮、第一从动轮组、第二从动轮组和第三从动轮组使得履带形成一个四边形结构,工作时,主驱动链轮带动链齿转动,在履带的作用下,将动力传递至第一从动轮组、第二从动轮组和第三从动轮组,该结构不仅有助于提高田耕机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还能增强田耕机的抓地力,操作更加方便。优选地,所述钻土机构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水平设置且四角处均设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安装于滑道上。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支撑板的顶部设有若干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设有螺旋钻杆;所述螺旋钻杆贯穿支撑板并延伸至支撑板的下方。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支撑板的四角处转动安装有液压活塞杆;所述液压活塞杆的另一端与底架转动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钻土时,液压活塞杆工作,推动滑块向下移动,同时,第一电机工作带动螺旋钻杆转动,在滑道作用下螺旋钻杆旋转入地面进行挖洞,挖洞结束后,第一电机反转的同时液压活塞杆带动支撑板向上移动,从而将支撑板抬起,有效甩掉钻杆上的土壤,复位后停止等待下一次作业指令,其中,液压活塞杆能够有效避免支撑板工作时出现摇摆现象,遇到硬质土地时可操作性强。优选地,所述混土机构包括垂直固定于底架上的矩形立架;所述矩形立架背向钻土机构一端面的底部对称设有凸耳;所述凸耳上转动安装有转臂。进一步优选地,对称的所述转臂远离矩形立架一端均设有第二电机;对称的所述转臂之间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与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转轴上设置有混土桨叶。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混土机构还包括气缸;所述气缸上设有活塞杆;所述气缸转动安装于矩形立架上;所述活塞杆与转臂转动相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钻土机构完成钻土作业后,田耕机往前移动,移动的过程中气缸工作将活塞杆推出,此时转臂与底架处于同一水平线,第二电机工作驱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混土桨叶进行混土,该设计使得田耕机在作业后,有效提高上层土壤结构的改善,土质变的更松软,更适合农作物的种植。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驾驶室控制驱动装置运转,带动田耕机前进或后退,当田耕机移动至指定位置时,通过驾驶室控制钻土机构工作给土地打洞,混土机构对打洞后的土面进行翻转拍打,使得土质变的更松软,更适合农作物的种植;其中,主驱动链轮、第一从动轮组、第二从动轮组和第三从动轮组使得履带形成一个四边形结构,工作时,主驱动链轮带动链齿转动,在履带的作用下,将动力传递至第一从动轮组、第二从动轮组和第三从动轮组,该结构不仅有助于提高田耕机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还能增强田耕机的抓地力,操作更加方便;当需要钻土时,液压活塞杆工作,驱动滑块向下移动,同时,第一电机工作带动螺旋钻杆转动,在滑道作用下螺旋钻杆旋转入地面进行挖洞,挖洞结束后,第一电机反转的同时液压活塞杆带动支撑板向上移动,从而将支撑板抬起,其中,液压活塞杆能够有效避免支撑板工作时出现摇摆现象,遇到硬质土地时可操作性强;当钻土机构完成钻土作业后,田耕机往前移动,移动的过程中气缸工作将活塞杆推出,此时转臂与底架处于同一水平线,第二电机工作驱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混土桨叶进行混土,当田耕机行驶至下一个所设定的作业段时距离传感器反馈指令田耕机停止,钻土机构进行下一个钻孔流程,如此往复作业来完成钻孔任务。该设计使得田耕机在作业后,有效提高上层土壤结构的改善,土质变的更松软,更适合农作物的种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钻土机构的部分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混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驾驶室;2-底架;3-驱动装置;4-支撑架;5-钻土机构;6-混土机构;301-主驱动链轮;302-链齿;303-履带;304-安装架;305-横杆;306-第一从动轮组;307-第二从动轮组;308-第三从动轮组;501-滑块;502-支撑板;503-第一电机;504-螺旋钻杆;505-液压活塞杆;601-矩形立架;602-凸耳;603-转臂;604-第二电机;605-转轴;606-混土桨叶;607-气缸;608-活塞杆。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在本技术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前”、“后”、“上”、“下”“远离”、“靠近”、“内”、“外”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蜂窝田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架;所述底架的中部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垂直段内设有滑道;/n驾驶室;所述驾驶室安装于底架一端的顶部;/n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安装于底架的四角处,所述驱动装置受控于驾驶室,用于田耕机行驶作业;/n钻土机构;所述钻土机构设置于底架的中部,所述钻土机构安装于支撑架上,所述钻土机构滑动安装于滑道上,用于田耕机打洞;/n混土机构;所述混土机构安装于底架远离驾驶室一端,用于将钻土机构钻出的土拍打松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蜂窝田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架;所述底架的中部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垂直段内设有滑道;
驾驶室;所述驾驶室安装于底架一端的顶部;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安装于底架的四角处,所述驱动装置受控于驾驶室,用于田耕机行驶作业;
钻土机构;所述钻土机构设置于底架的中部,所述钻土机构安装于支撑架上,所述钻土机构滑动安装于滑道上,用于田耕机打洞;
混土机构;所述混土机构安装于底架远离驾驶室一端,用于将钻土机构钻出的土拍打松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蜂窝田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主驱动链轮;所述主驱动链轮的圆周边上设有链齿;所述主驱动链轮受控于驾驶室;所述主驱动链轮的底部装设有安装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蜂窝田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的底部分别设有第一从动轮组和第二从动轮组;所述安装架上水平安装有横杆;所述横杆上安装有第三从动轮组;所述第一从动轮组、第二从动轮组和第三从动轮组均为双轮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蜂窝田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与链齿相啮合的履带;所述履带依次缠绕主驱动链轮、第一从动轮组、第二从动轮组和第三从动轮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秀山,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安宝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